问题

有过敏性鼻炎、过敏体质的人强行养猫狗等有毛动物是什么体验?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又纠结的问题,就像在矛盾里反复横跳。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过敏性鼻炎加上“易过敏”的体质,对花粉、尘螨什么的基本是来者不拒,然后呢,就是对猫猫狗狗这两大毛绒绒的“罪魁祸首”情有独钟,简直是见了就走不动道的那种。

刚开始,她是被一只小奶猫彻底“击垮”了,那眼神,那小爪子,简直要把她的心都融化了。尽管知道自己过敏,但那一刻,所有理智都被萌化了,最后还是把小猫咪带回了家。

结果呢?那真是“痛并快乐着”的最佳写照。

初体验:美好的开端,伴随着“惊喜”的涌现

刚把猫咪带回家那几天,是甜蜜的。小家伙在家里跑来跑去,添了好些生机。她也小心翼翼,尽量做到“人宠分离”,猫咪睡在自己的小窝里,她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但说实话,这在家里要做到完全不接触,太难了。

没过多久,“惊喜”就开始了。最明显的就是鼻炎发作。一开始是微微的鼻塞、流清鼻涕,她以为是天气原因,或者感冒。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接触猫咪之后,鼻痒、喷嚏那是接踵而至,简直停不下来。晚上睡觉也变得困难,鼻子堵得严严实实的,只能靠嘴巴呼吸,醒来时喉咙干得像冒火。

挑战升级:各种“装备”和“策略”齐上阵

为了能和心爱的小猫咪一起生活,她算是卯足了劲儿跟过敏“斗争”。

“净化”战线: 空气净化器是标配,而且是那种过滤等级非常高的。家里几乎每个房间都放一台,24小时不关。她还学会了定期清洗滤网,那频率高得像是在给净化器做SPA。
“清洁”大师: 吸尘器成了她的好朋友,每天都要吸一遍地,特别是猫咪经常待的地方。抹布、拖把也跟着高频率地运转。猫砂盆的处理更是“重灾区”,每次都戴上口罩,动作麻利地清理,生怕多吸入一点点猫毛或猫砂粉尘。
“隔离”行动: 尽管喜欢猫咪,但她还是坚持猫咪不能上床,也不能进她的卧室。每次抚摸猫咪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有时甚至要用湿巾擦一遍手。猫咪的玩具、猫爬架也尽量放在公共区域,避免在家里的“敏感地带”出现。
“药物”辅助: 抗过敏药成了她的常备药。鼻子不舒服了就吃一片,眼睛痒了就滴眼药水。有时候,为了能安心地抱抱猫咪,她会提前吃药。但她也知道,这只能缓解,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吃药对身体也有负担。
“自我调节”: 她开始研究一些自然疗法,比如喝一些据说能抗过敏的花草茶,或者尝试一些鼻腔冲洗。这些方法有的效果一般,有的则让她觉得“聊胜于无”。

“痛并快乐”的日常:时好时坏的拉锯战

就这样,她的生活变成了一场与过敏原的“拉锯战”。

“快乐”的部分:当然是和小猫咪在一起的时光。看它窝在沙发上打呼噜,追逐着小玩具满屋子跑,或者软软地蹭她的腿,这些瞬间都能让她感到无比的治愈和幸福。即使鼻子有点痒,眼睛有点红,只要看到它可爱的样子,那些不适好像也被冲淡了几分。她能感觉到,猫咪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温暖和陪伴。

“痛苦”的部分:那就是时不时爆发的过敏症状。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不小心碰到了猫毛沾染的衣物,或者在家里某个角落没吸干净的毛絮,就能让她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喷嚏打得她头晕眼花,眼睛红肿得像两个小核桃,鼻子更是无法控制地流淌。这时候,她会非常沮丧,甚至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有一次,她出门玩回来,可能在路上沾染了更多过敏原,一进门就感觉不对劲。当天晚上,她就经历了“最艰难的夜晚”——鼻塞到无法呼吸,全身发痒,吃药效果也不明显。她只能裹着被子,痛苦地看着睡得香香的猫咪,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那一刻,她真的想把猫咪送走。

“妥协”与“适应”:在夹缝中求生存

经过几次这样的“重击”后,她开始意识到,也许不可能完全根除过敏,但可以学习如何“与之共存”。她不再追求那种完全不被过敏打扰的状态,而是学会了“管理”自己的过敏。

她开始更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那天感觉特别不舒服,就尽量减少和猫咪的亲密接触,多待在空气过滤良好的房间。她也学会了识别一些特定的过敏触发点,比如猫咪的口水(舔毛后)、猫砂的粉尘等,然后采取更精准的防护措施。

她还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似乎也有帮助。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这些似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身体的抵抗力,让她在面对过敏原时,症状不那么剧烈。

总结一下,过敏体质的人强行养猫狗的体验,大概是这样:

一场持久战: 这不是短暂的考验,而是你和你的身体、和你的宠物之间的一场长期拉锯战。
“两极分化”的感受: 你会同时体验到极致的快乐(宠物的陪伴和爱)和极致的痛苦(过敏症状的折磨)。
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成本: 购买高级的空气净化器、频繁的清洁、药物开销,以及精神上的压力,这些都是你需要承受的。
学会妥协和管理: 你可能永远无法达到“免疫”的状态,但可以学会如何管理和降低过敏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对宠物也会有影响: 虽然你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有时猫咪可能也会因为你的过敏状态而无法获得最“完美”的照料,比如你可能无法像其他主人那样无时无刻地拥抱它、亲吻它。
最重要的是,你要问自己: 这一切的“痛”是否值得你换取那份“快乐”?只有你自己知道答案。

我朋友现在还在坚持,虽然偶尔还是会被过敏折磨得够呛,但她每次看到那只在她怀里呼呼大睡的小猫咪,又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她说,这是一种“痛并爱着”的生活,也是一种勇敢的尝试。不过,我还是会时不时提醒她,如果哪天真的扛不住了,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健康,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本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作为一个长年被过敏性鼻炎困扰的小仙女,这道题我算是很有经验了,就我让来和你们吐槽一下我这些年的悲惨经历吧,再来说说我的处理方法。

我的过敏性鼻炎大概是从高中时开始的,最开始只是在灰尘大的地方会流鼻涕,满满的逐渐发展到只要空气环境差一点或者到了飘柳絮的季节,就会不停打喷嚏,流鼻涕,抽纸都是在手中停不下来。目测我这种人应该是抽纸厂家最爱的优质客户了。

后来也因为过敏性鼻炎的原因,一直没有养小动物。直到偶然一次在楼下捡到了两只小奶猫,那段时间刚好工作有点不顺利,觉得他们两是上天送给我的小天使,因此下定决心,即使是自己会对猫咪过敏,也要把他们带回家。

最开始带回家的过程其实很不顺利,那段时间我喷嚏打个不停,鼻子和眼圈都是红红的,出门都不敢脱掉口罩,也曾经想过招人了你敢养,最后还是没下定决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也开始逐渐摸索出一些减轻过敏的方法。

现在已经是两只小肥猪了。

我想每个过敏性鼻炎的小伙伴一定随身都会带各种各样的鼻喷以及洗鼻水,我也不例外。每次鼻炎发作,清鼻涕流的不停时候,这些可以说是救命稻草了。但是用鼻喷与洗鼻水也只能说缓解了流鼻涕的症状,过敏原还是存在,因此只是治标而不治本。

养过猫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猫毛会漫天飞舞,如过几天不打扫,家中可能就会被猫毛“包围”了,而猫毛也会诱发我们的过敏发作。当然了,目前有研究表明猫咪引起我们过敏是它唾液中分泌的物质导致的,因为我也不是医学专业的,也就不细聊了。但是,清理掉家中的猫毛确实会缓解我的过敏症状,所以我就坚持着一个原则:勤开窗开门通风,勤扫地。但是,开门开窗增加了猫咪外出的风险,尤其是我家两只好奇宝宝,开门取快递他们都要伸出脑袋去看看,让我总是害怕他们跑丢了,因此,虽然流鼻涕比以前好了一些,但还是没办法做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

那什么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呢?过敏一直强调去除过敏原,而猫咪在家中无时无刻不在脱落一些毛发或是皮屑,我也不可能24小时跟着打扫,所以,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了空气净化器,也就是下图这台Blueair尘磁小旋风。

这是空气净化器刚到家的时候,崽子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使用了。

这款空气净化器我真的要吹爆,首先是双重过滤网的设计,上下两个进风口左右两个出风口保证了小机身也有大风量,只需要10分钟就能净化整个屋子了。确实如此,我在拆开后就把它放在了崽子们的猫抓板旁边,让它开足马力把家中漂浮的浮尘浮毛滤掉。

下图就是Blueair尘磁小旋风的双重过滤网,崽子可能在想猫毛到底是怎么没的。开了空气净化器的效果很明显,以前猫抓板的地方是我的禁区之一,因为周围都是他们的毛发,如果在阳光下还能看到空气中都飘浮着不少。现在这个重灾区,我已经能够很正常的接触了,也不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之类的情况了。让我能够时刻呼吸清新空气,再也不用担心猫毛带来的过敏困扰,也没有猫砂带来的异味了。

并且,它还采用了尘聚电离技术,从前置过滤网就开始电离吸附,预过滤颗粒污染物,不仅仅是宠物皮屑,还有尘螨、灰尘以及花粉等常见过敏原都一网打尽,让我们能够真正畅快淋漓的呼吸。过敏鼻塞的那种昏昏沉沉的感受我可是真的不想再体会第二次了。因此,对于过敏体质的小伙伴来说,这可以说是大福音了。

此外,相比很多净化器运行时的吵闹,Blueair尘磁小旋风反而让人有种润物细无声的体验。运行时噪音不仅仅是小,基本是可以说是无声,我这种睡眠困难的人都能不被影响睡眠。以前常常是睡觉也流鼻涕,枕边是常备一包抽纸,旁边就是个垃圾桶,现在能够安心睡眠一整晚,也不会时常起身擤鼻涕了。

同时它的操作按键也很简洁,开关机与三重的调节,足够满足日常需要了,老年人操作也很方便,不会繁琐。如果你不知道选择什么档位,直接调整为自动模式,,Blueair尘磁小旋风就会自动根据空气情况进行智能调节。

用APP连接就更加方便了,不仅能够智能监测屋内的空气情况,实时显示颗粒物与气态污染水平,还能够远程调整过滤的强度,掌握滤网的实时动态,是否需要清洁或是更换都一目了然。

最后我想说,过敏并不是阻碍我们与动物亲近的不可逾越的大山,只要我们选对正确的处理方式,还是能够亲近他们,享受到撸猫,撸狗的快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