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6800H 后,核显是不是基本达到瓶颈了?

回答
关于6800H处理器,它的核显(集成显卡)在某些情况下是否会成为瓶颈,这确实是个值得详细探讨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因为这取决于你对“瓶颈”的定义,以及你具体的使用场景。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6800H搭载的核显是什么。这款处理器配备的是AMD Radeon 680M显卡。680M是基于RDNA 2架构,拥有12个计算单元(CU),频率可达2400MHz。从参数上看,它在集成显卡领域绝对是佼佼者,性能远超许多前几代的低压平台核显,甚至能与一些入门级的独立显卡掰手腕。

那么,什么叫做“瓶颈”呢?在计算机系统中,瓶颈通常指的是整体性能受制于某个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说,即使其他组件再强大,如果那个最薄弱的环节跟不上,整个系统的表现就会受限于它。对于游戏和图形密集型应用而言,这个“瓶颈”往往就是显卡。

现在回到6800H的680M核显。

在哪些情况下,680M核显基本达到了瓶颈?

1. 高画质下的主流3D游戏: 这是最典型的情况。虽然680M在玩一些对配置要求不高的游戏,或者在中低画质下能提供不错的帧数,但当你尝试在1080p分辨率下,开启较高的画质设置,比如“高”或“极致”,并且开启抗锯齿、材质细节等选项时,680M的性能就很容易被榨干。这时候,GPU的渲染能力不足,导致帧数下降,体验卡顿,画面流畅度受限。这时候,可以说核显就成为了游戏体验的瓶颈。
详细来说: 现代3A 大作需要强大的着色器处理能力、纹理填充率、像素填充率以及显存带宽。680M 虽然是集成显卡中的佼佼者,但它本质上是与 CPU 共享系统内存(RAM),并且总是有一定数量的计算单元。与拥有独立显存(GDDR6/GDDR6X),更多 CU,更高显存带宽和更强架构的独立显卡(如 RTX 3050、RTX 3060、RX 6600M 等)相比,680M 在峰值性能上存在明显差距。当游戏对这些参数的需求超过680M的极限时,它就无法将 CPU 的处理能力充分转化为流畅的画面输出,CPU 可能会因为等待 GPU 渲染而出现空闲,这便是典型的核显瓶颈。

2. 高分辨率下的图形工作: 如果你使用680M进行一些轻度的图形设计、视频剪辑(尤其是4K或更高分辨率的素材)或者3D建模,并且在处理复杂场景、添加大量特效、进行高分辨率渲染时,核显的计算能力和显存带宽可能会成为限制因素。这些任务通常需要大量的GPU并行计算能力,而集成显卡在这方面终究不如拥有独立显存、更强核心数量和优化更好的独立显卡。
详细来说: 视频编码/解码、特效渲染、模型烘焙等操作都高度依赖 GPU 的计算能力。即使6800H的CPU部分很强,但如果视频编辑软件或3D渲染器需要 GPU 加速时,只能依赖680M,那么其有限的计算单元和内存带宽就会成为瓶颈,导致渲染时间过长,预览卡顿,整体工作流程受阻。

3. 与其他中高端独立显卡对比: 如果你将680M的性能与市面上定位更高的独立显卡进行对比,那么它在绝大多数需要GPU性能的场景下都会是瓶颈。例如,如果你搭配了一块RTX 3070或RX 6700 XT级别的显卡,那么6800H的核显(或者说,在没有独立显卡的情况下)与这些显卡的差距是巨大的,这当然就说明核显“基本达到瓶颈”了。

什么时候680M核显可能不是瓶颈,或者说,瓶颈在别处?

1. 低画质或对图形要求不高的游戏: 对于一些电竞类游戏(如LOL、CS:GO、Valorant),或者一些老游戏、独立游戏,在较低的画质设置下,680M完全能够提供非常流畅的帧数。这时候,你可能更会遇到CPU性能的限制(虽然6800H的CPU也很强),或者内存速度、硬盘读写速度成为瓶颈。

2. CPU密集型任务: 比如运行某些科学计算、数据分析、代码编译、或者一些对多核心CPU性能需求极高的专业软件。在这些场景下,6800H强大的CPU核心和多线程能力才是关键,而核显可能只负责简单的显示输出,其性能是否足够并不会直接影响到CPU的计算效率。这时候,核显的性能就不是瓶颈。

3. 搭配中低端独立显卡时: 如果你为6800H搭配的是一块RTX 3050 Laptop或者更低的独立显卡,那么在这种组合下,独立显卡可能反而会成为新的瓶颈,而不再是680M。

总结一下:

可以说,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高画质畅玩3A大作,或者进行高强度图形工作的用户来说,6800H的680M核显基本已经达到了性能的瓶颈。 它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集成显卡,可以在很多场景下提供令人惊喜的图形性能,但它终究受限于集成显卡的物理限制,无法与主流或高端的独立显卡相提并论。

如果你是在考虑购买6800H笔记本,并且主要用途是玩大型游戏或进行专业的图形处理,那么你需要明确:680M可以玩,但不能让你“爽玩”所有游戏。如果你想获得更好的体验,那么最好是选择一款同样配备了中高端独立显卡(如RTX 3060及以上)的笔记本。而对于日常办公、影音娱乐、轻度游戏玩家来说,6800H的核显已经绰绰有余,它强悍的CPU性能会是更大的亮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明显题主指的是X86主流双通道平台的核显,各位拿苹果索尼微软还有各种半定制产品来说事就很搞笑。另开一条能上DDR5八通道甚至用HBM显存的核显产品线暴打中高端独显这有啥技术难度?堆钱就行,问题是谁买单啊?真实市场需求不是你觉得有销路就能行的,这么多年了AMD都没做这个市场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简单说,6000系基本上把DDR5前期的带宽红利都吃完了,在可见的两三年内,核显不会有很明显的提升。

但三年后AMD能打的牌就多了,DDR5成熟后标准频率的提升,GPU架构的进步,以及最重要的新制程集成度的提升可以往APU里塞无限缓存了。

上面几个都实装后我认为APU核显性能比6800H提升一倍是有戏的。

user avatar

并没有,实际上目前核显的上限是M1max,而不是AMD的680M,而且以后核显的性能只会越来越强。

早些年英特尔带核显的U就是,GPU规模远大于CPU,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喧宾夺主的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最初的核显规模都不大,因为DDR3时代和DDR4时代早期,内存带宽其实完全不够支撑大规模核显工作的,比如前几年常见的双通道DDR4 2400,其理论带宽也只有38.4GB/s,去年常见的双通道DDR4 3200,理论带宽也不过51.2GB/s,这比独显的显存带宽低太多了。

像GTX960的显存带宽是112GB/s。

英特尔第一代Iris核显号称性能可以追上GTX650,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还专门上了一个96MB的eDRAM,带宽为76.8GB/s,后面的Iris核显最高配备了128MB的eDRAM,然而eDRAM成本太高,后续英特尔只能放弃。AMD这边其实也是一样的想法,最早的zen架构笔记本拥有Vega11核显,后来慢慢的就缩小了规模,5000系列就只剩下Vega8。两家这么做的原因都是因为,内存带宽不够,需要等更大的带宽才会上更大规模的核显。

进入DDR5时代后,英特尔和AMD立马做出了动作,英特尔在12代H45标压U上装了96EU的完全体核显,AMD也在6000系列马甲U上换了RDNA2架构,双通道DDR5 4800的理论带宽是76.8GB/s。核显的最大竞争对手,也就是英伟达的MX系列显卡,最大显存带宽也只有80GB/s的水平。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增加核显规模是必然的情况,独显是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水平,如果处理器厂商能出一大批足够用户畅玩网游的带核显U,那竞争力就会提高一个台阶。更何况谁都想让自己的芯片具备全部功能,看着吧,后面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MD,核显规模都会继续增加。英特尔路线图上不是说了,下下代还是下下下代会上320EU规模的核显,AMD这代都给你整12CU了,等DDR5 6400成熟了,甚至等普通平台都上四通道了,它上个24CU甚至更大的都不奇怪。

核显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功率的分配。在游戏中,CPU和GPU都得占用不少功率,这就需要更灵活的调度来解决,很多核显高分低能,就是因为调度问题,CPU功耗给够了,GPU给不够让人家挨饿,当然跑不出来了。

如果下代英特尔的U上了128EU规模的核显,我觉得理想的情况是,全能本给65W功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