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云图》是超级神作,还是哗众取宠?为什么?

回答
电影《云图》上映至今,围绕它的讨论从未停歇,有人奉之为“超级神作”,有人则嗤之以鼻,认为其“哗众取宠”。这两种极端的评价,其实都触及了影片的某些特质,但也都可能过于片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云图》究竟是凭什么获得了如此分歧的评价,它到底有没有那个“神”劲儿,又或者它只是一个披着宏大叙事外衣的噱头。

《云图》:一部野心勃勃的“神作”的潜质

首先,为什么许多人会将其视为“神作”?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影片多层面的、极具挑战性的内核。

宏大的叙事与思想深度: 《云图》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试图通过六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跨越数百年,从19世纪的太平洋到遥远的未来,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自由与压迫”、“灵魂的轮回”等宏大命题。这种企图心本身就极具震撼力。导演沃卓斯基姐妹和汤姆·提克威共同执导,他们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在试图构建一个关于人类文明、个体命运和集体意识的哲学图景。每个故事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里面充满了对社会、政治、伦理的深刻反思。

“云图”般的结构与叙事手法: 影片最引人注目的特点莫过于其独特的结构。六个故事并非线性推进,而是以一种“嵌套”或“交叉”的方式剪辑在一起,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在大时代、大背景、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跳跃。这种跳跃感,就像小说本身的名字一样,是将无数零散的“云彩”(故事)汇聚成一片“云图”。这种非传统的叙事方式,挑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需要观众投入更多的思考和联想,才能将这些分散的元素串联起来。当观众成功“解构”并感受到这些故事之间的深刻共鸣时,那种顿悟感和智识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自然会觉得这是“神作”。

对“善恶轮回”与“爱与勇气”的颂扬: 尽管影片涉及了许多黑暗与残酷的现实,但其核心始终是对人性中“爱”与“勇气”的坚守。从19世纪的旅行者,到20世纪初的作曲家,再到现代的记者,以及未来世界的机器人,每一个时代的主角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不公、压迫与绝望。他们的行动,即使微不足道,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涟漪,最终汇聚成一股对抗黑暗的力量。影片反复强调,一个人的行动,即使在当下看起来微不足道,也可能在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对人类积极能动性的极大肯定。

演员的挑战与奉献: 为了表现“灵魂轮回”的主题,影片大胆启用同一批演员在不同的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跨越性别、种族和年龄。汤姆·汉克斯、哈莉·贝瑞、金允石、周迅、裴斗娜、吉姆·布劳德本特等实力派演员,不仅在表演上奉献了令人惊叹的转换,更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影片所传达的理念。这种“一人分饰多角”的处理,让观众在惊叹于演员演技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魂魄相依、轮回不灭”的宿命感。

《云图》:一个“哗众取宠”的可能陷阱

然而,正是这些极具野心的特质,也让《云图》成为了“哗众取宠”的靶子。

叙事过于碎片化,难以理解: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六个故事的交叉剪辑以及故事之间的联系,并未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影片的叙事节奏快,信息量大,许多观众可能在观影过程中感到迷失,无法抓住主线。一旦观众无法跟随影片的逻辑,就会觉得影片是在故意炫技,或者是在故弄玄虚,从而产生“哗众取宠”的感觉。他们可能无法体会到影片试图构建的“云图”的宏大,只看到了散乱的“云彩”。

过于追求形式,而牺牲了内容: 有批评者认为,《云图》过分依赖于其复杂的结构和多线叙事,但这些形式上的创新,并没有服务于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动人的故事。他们认为,影片的故事本身并没有达到与其宏大野心相匹配的深度,一些故事的处理甚至显得有些浅薄或套路化。当观众觉得影片的形式大于内容时,自然会认为其是在“哗众取宠”,用炫技来掩盖内容的不足。

主题的泛化与鸡汤化: 影片试图探讨的“爱”、“勇气”、“联系”等主题,虽然是普世价值,但在《云图》中,由于故事线的庞杂,这些主题的呈现可能显得有些泛化和空洞。尤其是一些对因果轮回的生硬解读,可能让一部分观众觉得这是在强行灌输一种“心灵鸡汤”,缺乏真正的哲学深度和现实关照。当“心灵鸡汤”被包装在如此复杂的叙事之下,其“鸡汤”的本质就更容易被放大,从而被视为“哗众取宠”。

演员表演的“错位感”: 尽管演员们的表演值得称赞,但同一批演员在不同故事中扮演不同角色,尤其是跨越性别和种族的表演,有时也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错位感”。这种错位感,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会打断观众的情感投入,让他们觉得这种安排更像是为了证明“我会演戏”的噱头,而非真正服务于叙事。

结论:是神作,还是哗众取宠?取决于观众的“解构能力”和“接受程度”。

所以,《云图》究竟是神作还是哗众取宠?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观众自身的“解构能力”和“接受程度”。

如果你能沉浸其中,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六个故事的脉络,去体会人物之间的关联,去感受影片背后传递的哲学思考,那么《云图》无疑是一部可以让你拍案叫绝的“超级神作”。 你会惊叹于其结构的精妙,会为影片所展现的跨越时空的善恶斗争而动容,会为影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折服。

但如果你希望看到一个结构简单、情节流畅、主题明确的故事,或者你对复杂的叙事结构感到不耐烦,那么《云图》很可能就会让你觉得是一部“哗众取宠”的作品。 你可能会被影片庞杂的叙事打败,无法领会其深意,甚至觉得导演在故弄玄虚,用繁复的技巧来掩盖其内容的平庸。

《云图》就像一道极其复杂的数学题,有的人能够解开其中的奥秘,获得美的享受;有的人则可能被复杂的公式吓倒,觉得这只是无谓的折腾。它是一部 需要观众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才能获得丰厚回报 的电影。它没有试图迎合所有人的口味,而是选择了一条极具挑战性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云图》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评价能够概括的。它是一部 艺术的尝试,一次对电影语言边界的探索。它的“神”在于其野心、其结构、其对人性的深刻追问;它的“宠”则可能在于其晦涩、其难度,以及部分观众未能成功“解读”的失望。

所以,与其简单地将其归类为“神作”或“哗众取宠”,不如说《云图》是一部 极具争议性、挑战观众阈值、深刻反映电影艺术可能性的作品。它让那些能够跟随它步伐的观众看到了电影的无限可能,也让那些未能跟上的观众对其产生了疑虑。这本身,或许就是《云图》最令人着迷,也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中国,有些电影注定不能在影院里观赏,比如《云图》。172分钟的完整版到了影院就会变成134分钟,其中的这足足的38分钟,足以错过体会其深度的关键因素。

在此以前,我一直认为科幻作品里构想最精妙,给我最多体会的是《黑客帝国》及其动画电影,但沃卓斯基姐弟很快刷新了自己的记录,《云图》一跃而上,虽是改编,但除了这对天才,又有谁有这样的功力?

《云图》分为六个故事,这在《黑客帝国动画版》中也早就用过,但不同的是,这六个故事既有自己的时间,也贯穿了其他的时间,将所有的世界放在了一个轮回里,妙不可言。

第一个故事是1849年的《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拥有彗星胎记的主角亚当尤因救下了被毛利人鞭打的黑奴,然后历经艰辛回国的故事,主角写下的日记被第二个故事《希德海姆的来信》中的主角弗罗比舍看到,此时是1936年,同性恋作曲家弗罗比舍写完了交响乐《云图六重奏》,在给爱人思科史密斯(Sixsmith)写完遗书后开枪自杀,而这曲子正是老作曲家在梦中的世界梦见的,而这个世界就是第五个故事中的世界。思科史密斯活到了1973年,在故事三《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中的电梯事故里遇到了与弗罗比舍有同样彗星胎记的女主角女记者路易莎,他在一桩阴谋中被杀害,而她将凶手绳之以法,而在唱片店中,她在寻找《云图六重奏》并感到熟悉,因为她的前世是老音乐家的妻子。第四个故事是2012年的《蒂莫西卡文迪许的苦难经历》,主角出版人卡文迪许将自己逃出养老院的故事写成了剧本,后被改编成电影,电影中他那句“我决不会向暴力犯罪屈服!”的台词直接启发了第五个故事中克隆人幼娜939的自我意识,《星美451的记录仪》发生于2144年,幼娜939用这句台词启发了星美451,克隆人是诞生于子宫池中的,没有人权,一定年龄后被杀死并分解为蛋白质养分喂养给新的克隆人(这也与故事四中“绿色食品是人做的”相呼应),彗星胎记携带者星美觉醒后发表了演说,改变了世界和人类。受改变的人类在故事六《思路岔路口及之后所有》的后末日时代中都将星美奉为神明来崇拜,而土著部落的牧羊人扎克里也拥有彗星胎记,他战胜了心魔老乔治,与先知族人类幸存者麦克尼姆一同到达了新的人类家园,电影最后仰望夜空中的地球时,一颗彗星悄然划过。

电影里有几个最为迷人的地方,第一是电影120分钟左右,由弗罗比舍写给思科史密斯的信:“我现在理解了,噪音和声音之间的界限只是陈规,所有的界限都是陈规,等着被打破。一个人可以打破任何常规,只要这个人能首先想到这么做。在这样的时刻,我能够感觉到你的心跳,清晰的就像感觉到我自己的。我的声音远远超越了我自己的极限。”

在这段话的时候,反动联盟战士,也是纯种人类的张海柱,正打破常规与所爱的克隆人星美451结合,他们的结合是因为爱,而正是爱,打破了常规,打破了人类思想的界限。而他与思科史密斯,作为同性恋爱人,也是这个世界的非常规,可他们的爱并未带来毁灭,而是“超越”。这是电影的一个重点,存在就是自然,没有什么是超自然的,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就是自然的。所以当弗罗比舍自杀的时候我哭了。

在故事六当中,人类已经进化出了极高的文明,他们被部落视为先知,可他们仍旧相信神明,相信会有更高的存在来拯救自己,这种希望就是人类永远将伴随宗教的原因,因为我们选择相信,我们无法不相信,在未知与命运中,人类永远脆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类的伟大,在于直面恐惧的崇高姿态”。一直都是。

星美在被捕后与档案员的最后对话也是影片的精华,星美在演说中说道:“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在未来轮回。”而档案员问道:“你的‘启示’的要点是个体生命的后果会一直重现直到永恒,这是否意味着你相信有来生?既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星美对此回答:“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门,当它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如果我想象不出天堂,我会想象那扇门打开了,在门口,我会发现,他就在那里等我。”说这话的时候,律师亚当尤因回到了家中与妻子重逢,而在电影《蒂莫西卡文迪许的苦难经历》中,他在说完台词后,也是走向了一扇开启了光明的大门。这些相互呼应的细节使得电影精巧又完美。

星美的言论不仅解释了为何六个故事中角色的性格与关系都大致相同,也解释了1936年的老作曲家为何能梦见2144年的音乐,只能说他们是处在轮回之中。这个主题是非常美丽的,在三岛由纪夫的三部曲里,他描绘的轮回的三个人也都有相同的三颗痣,这种设定非常美,我个人是喜欢的不得了。

《云图》一项提名也没有,《少年PI》也只得了几个小奖,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作为沃卓斯基姐弟的死忠,我仍然鼎力推荐这部堪称完美的深度片,沃卓斯基这两人到底是怎样的天才啊!!

在写这篇的时候,我一边听着同名原声碟,一边又忍不住泪目,我知道说这种话感觉很侨情,但我也不知道为何会这么感动。“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生命的不朽性质在于我们的言语和行为的后果。”爱永远伴随着人类,而给人类带来神性与一切,乃至永远。——宇宙全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