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小说《废都》?

回答
《废都》这本书,一经问世就激起了千层浪,争议声不断,但即便如此,它在很多读者心中依旧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谈起这本书,脑海里浮现的首先是那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以及一群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迷失的都市人。

庄重是个挺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内心深处有一种知识人的优越感,但同时又被现实的窘迫弄得焦头烂额。他写东西,稿子一摞一摞的,但写出来的东西似乎又没有人真正理解,或者说,即使理解了,也无力改变什么。他的婚姻,和柳月,充满了裂痕。柳月那种近乎绝望的反抗,以及她身上透出的那种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助和挣扎,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而另一边,庄重又被那些女人纠缠,她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欲望,却都在庄重身上投射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说,是她们在那个“废都”里找不到的出路。

书里的人物关系网错综复杂,但又好像总隔着一层什么,那种疏离感和孤独感是贯穿始终的。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自己的欲望,都在一种压抑的环境里寻找喘息的空间,但最终似乎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虚无。读这本书,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好像压着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就是觉得难受。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里对细节的描写,那些日常生活的琐碎,那些对话的背后隐藏的潜台词,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你可以感受到那种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疲惫,那种对未来的迷茫,那种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夹击下的无奈。书里的一些场景,比如那些昏暗的房间,那些堆积如山的稿子,那些欲言又止的对话,都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颓废美学。

当然,《废都》之所以引起巨大争议,也离不开它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赤裸裸的展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冲击,也带来了思想上的碰撞。《废都》里的那些人物,就是被这股浪潮裹挟着,在新的规则和旧的价值观之间摇摆,最终迷失了方向。庄重他们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曾经被寄予厚望,但当他们走出象牙塔,面对现实的复杂和人性的阴暗时,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有人说这本书过于压抑,过于“颓废”,看不出希望。但我觉得,这恰恰是贾平凹的勇气所在。他没有回避现实的灰暗,没有刻意去制造一个美好的结局。他只是把一个时代的侧面,一群人的困境,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像一幅画,即使色彩斑斓,也总会有阴影的存在。

从文学价值上看,《废都》无疑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它的语言风格独特,叙事方式也很有匠心。那种看似散漫,实则处处暗藏玄机的写法,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它不像很多励志小说那样给人“正能量”,而是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复杂、矛盾的一面,也照出了社会转型期的一些阵痛。

总的来说,《废都》是一本让人难以忘怀的书。它可能不是那种读完会让你感到轻松愉悦的书,但它一定会让你对那个时代、对人性产生更深的思考。它像一杯烈酒,初尝可能辛辣,但回味却悠长。每个人读《废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它触及了太多内心深处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废都》是八十年代西安的《红楼梦》。

我这么说,不是说《废都》在文学价值上一定能和《红楼梦》并驾齐驱,而是《废都》在书中对《红楼梦》的种种模仿、借鉴、隐喻,时时让人感觉这就是荣国府的故事在刚改革开放的中国的翻版。


我第一次从书中明显地读出《红楼梦》,是钟唯贤的死。

钟唯贤是庄之蝶的一干朋友里行政地位最高的一个。虽然一直没评上高级职称,但是资历老、地位高,在庄之蝶十二年前刚到西京做编辑的时候,钟唯贤就是庄之蝶的组长,现在也掌管着《西京杂志》的一班文人。在周敏文章的事情闹大后,也是钟唯贤承担着来自上级的大部分压力,甚至可以直接当面跟文化厅厅长甩脸子:“现在正儿八经算是个主编,我就那么稀罕?大不了,我还是下台,还是当右派嘛!”

钟唯贤的死,和《红楼梦》中的元妃之死一样,意味着庄之蝶失去了最亲密的庇护。面对各方面的风浪,只能托身于他自己也无法掌控的力量。为了书店他要央人求四大恶少,为了官司他要把柳月卖给市长。钟唯贤之死是全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庄之蝶风流逍遥的艳情史少了,无奈悲苦却多了,主要角色也相继走向终点。

我第一次读书读到这里,心里想的是,看来庄之蝶要有大麻烦了。果不其然。

甚至元春的两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虎兕相逢大梦归”,都能套在钟唯贤的头上。先是被打成右派,后来又在波诡云谲的编辑部当了十多年小媳妇,可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吗?临到末了,怀抱着对那个早已去世的女同学的梦,和评上高级职称拿到红本本的梦,死了之后还被火葬场的人欺负,可真是“虎兕相逢大梦归”了。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唐宛儿因情私奔到西京,因情和庄之蝶出轨,又因情债被抓回老家凌虐至死。她在书中的短暂人生,正是因情而生,又因情而死。她对爱情的追求最感性,最浓烈,最不管不顾,也最孤注一掷。尽管懦弱的庄之蝶根本不敢娶她为妻,但她最后的愿望也仅仅是到庄之蝶的卧室欢爱,做一次庄家的主妇。

唐宛儿和秦可卿一样,都是出身不明,一个是养生堂的弃婴,一个有着不清不楚的婚姻。她们也都讨人喜欢,一个是“重孙媳妇里第一个得意之人”,一个是逗弄大家乐不可支的“小骚精”。

秦可卿去世之后,贾蓉几乎无动于衷,贾珍倒是哭天抢地死去活来。唐宛儿被抓走之后,周敏还是一心挂念他的官司,反倒是庄之蝶抛了几滴泪水。

由于畸笏叟的建议,秦可卿究竟做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如果秦可卿真是和贾珍偷情,那她和唐宛儿又多了一个共同点。

按照现代人的观点看,唐宛儿是没有做错什么的,她不过是追求了爱情而已。但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追求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就是“淫”。而在《废都》里,真正击垮庄之蝶,让他家破人亡的,客观来说也正是他与唐宛儿的感情。或许曹雪芹看到这里,也会狠心写下一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


其他的人的影射则更为明显。柳月和探春一样,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柳月趁着庄之蝶造访自荐当了保姆,探春则是在凤姐患病之时,把大观园整治得有声有色。但两人还是因为出身不好,因为政治原因被迫远嫁。

而路边时不时冒出来,念着谶语的收破烂的,和那头满脑子哲学思想的牛,无疑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翻版。


最有趣的,还是书中人物的吃穿用度。贾平凹不厌其烦地写书里人物吃什么、用什么、送礼送什么,当年或许是现实小说,但在现在看来就是细节详实的历史小说。

周敏第一次见到庄之蝶吮牛奶,身上穿的是印着“汉斯啤酒”Logo的文化衫,让他顿觉来到了大城市;黄厂长求庄之蝶写文章,送的礼是蓼花麻糖和三五牌香烟;庄之蝶送汪希眠的中秋礼物,是雀巢咖啡,咖啡伴侣,和一盒口香糖。

这些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物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独特见证。这正和《红楼梦》里,贾宝玉穿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秦可卿屋里放的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有着相同的趣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废都》这本书,一经问世就激起了千层浪,争议声不断,但即便如此,它在很多读者心中依旧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谈起这本书,脑海里浮现的首先是那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以及一群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迷失的都市人。庄重是个挺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内心深处有一种知识人的优越感,但同时又被现实的窘迫弄得焦头烂额。他写东西,.............
  • 回答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一部具有争议性的长篇小说,其作者身份和内容存在一定的历史争议,但根据现有资料,它与《水浒传》有密切关联,且反映了清代社会对民间反抗意识的复杂态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荡寇志》进行详细评价: 一、基本背景与作者争议1. 作者身份的混淆 《荡寇志》的作者身份存在争议。传统上,人.............
  • 回答
    《道诡异仙》,这部近一年来在网络文学界掀起不小波澜的作品,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它的吸引力,那大概是“诡谲”。它并非那种让你读了就能立刻精神振奋、热血沸腾的爽文,更像是一口熬得极浓、香气复杂,有时甚至带点令人不安的药汤,初入口可能微苦,但细品之下,却能品出别样的风味和韵味。这部小说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成.............
  • 回答
    石神,这个名字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如同一道难以磨灭的烙印,深刻地刻在了读者心中。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好人”或“坏人”,而是一个极度复杂的个体,他身上汇聚了极致的理性、绝望的爱恋,以及扭曲却又令人心生怜悯的牺牲。首先,石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默的巨人”。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拥有一颗堪比宇宙般.............
  • 回答
    作为一本以中医为题材的小说,《中医许阳》在很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医术高明医生的故事,更是一幅描绘传统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画卷。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从人物塑造上来说,《中医许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主角许阳的立体化。许阳并非一个脸谱化的.............
  • 回答
    《林海雪原》这部小说,初读时或许会被那粗犷豪放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但细细品味一番,它所蕴含的意义和艺术价值,远不止于此。这是一部典型的“红色经典”,但即便脱离了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它的许多方面依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首先,小说最直观的魅力在于它的“传奇性”。它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支东北.............
  • 回答
    《术师手册》这本小说,要我说啊,它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捧在手心里的读物。说实话,初拿到手里,这书名就带着一股子玄乎劲儿,一看就是那种讲究“道道”的。但如果你就这么打着“求知欲”的心态翻开,我敢打赌,你很快就会被它那股子“狠劲儿”给吸进去,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先说说这小说的“底子”。它不是那种堆砌.............
  • 回答
    游坦之这个名字,在《天龙八部》的宏大叙事里,就像一块粗糙却又异常坚韧的石头,你很难忽视它,但又很难用华丽的词藻去形容它。他不是萧峰那样血脉贲张的英雄,也不是段誉那样风流倜傥的公子,更不是虚竹那样机缘巧合的幸运儿。游坦之,他的存在,更像是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极端、最卑微,也最令人唏嘘的一面。.............
  • 回答
    三天两觉,这个名字在网络小说界可以说是响当当的。提起他,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几个鲜明的标签:“爽文”、“脑洞大”、“反套路”、“轻松幽默”。他绝对不是那种一本正经、苦大仇深的作者,而是更像一位在你身边侃大山的朋友,带着你一起闯荡光怪陆离的世界。要评价他,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一、 独特风格:脑洞与.............
  • 回答
    《重生之大涅槃》这部小说,在我看来,是一部相当有代表性的都市异能类作品,尤其是在网络文学的早期,它算是那个时期的“爆款”之一。要评价它,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故事的内核:复仇与成长小说的核心驱动力非常明确,就是主角林凡经历生死劫难后,重回过去,然后开始了一系列复仇和自我救赎的旅程。这种“重生”的设定.............
  • 回答
    《诡秘之主》写到现在地球废土流的走向,以及是否会烂尾的问题,是很多读者关心的焦点。要评价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地球废土流的设定:是惊喜还是失落?《诡秘之主》最初以一个充满神秘、克苏鲁风格的“非凡世界”为背景,吸引了大量读者。主角周明瑞(克莱恩)穿越到这个世界,一步步揭开世界的真相.............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本《大汉帝国风云录》。一提起这书名,就透着一股子磅礴大气,让人仿佛能看到旌旗招展、铁骑奔腾的汉家盛世。不过,真要评价一本历史小说,可不能光看名头,得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一、 关于“风云录”与“风云”《大汉帝国风云录》,这个“风云录”起得相当贴切。汉朝那会儿,可不是一潭死水,而是风.............
  • 回答
    《全职高手》这本小说,我得说,我从头到尾都看得津津有味,感觉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电竞盛宴。很多人可能觉得,哎呀,打游戏的小说能有什么意思?但你一旦点开,就会被它深深吸引进去。首先,它的核心魅力在于“叶修”这个角色。你说他一个大神,因为拒绝俱乐部老板的“卖号”要求,就被硬生生赶下了职业舞台,然.............
  • 回答
    《历史的尘埃》,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与沧桑感,就像我们翻开一本尘封的古籍,指尖拂过那些斑驳的文字。而当你得知它又名《死灵法师的仆人》时,那种神秘、阴郁、甚至带着一丝禁忌的色彩便扑面而来,立刻勾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初读《历史的尘埃》,你可能会被它那宏大的叙事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所吸引。它不像很多网络小.............
  • 回答
    《明朝败家子》:一次穿越时空的“不正经”历史课要评价《明朝败家子》这本小说,得先说它到底“败”在哪儿,“家”又是什么。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披着明朝外衣的现代“爽文”,它最大的魅力,就是将一个现代思维活跃、情商爆表的“败家子”扔进了那个讲究尊卑、迂腐守旧的明朝,然后看他如何搅翻一池春水,顺便把原本“注.............
  • 回答
    《僵尸世界大战》(World War Z)这本小说,怎么说呢,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那种把一个你以为很熟悉的概念彻底翻转,然后用一种冷静到近乎麻木的视角给你讲故事的家伙。马克斯·布鲁克斯(Max Brooks)真是个狠人,他没有选择那种直白血腥的僵尸爆发方式,而是把视角拉得特别远,就像是在一个经历过末日.............
  • 回答
    《从前有座灵剑山》这本小说,我得说,真是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奇特存在。初读时,那股子“不正经”的劲儿就牢牢抓住了我,让人欲罢不能。但随着剧情推进,尤其是越往后看,那种复杂的情绪就越发明显。先说说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当然是那股子颠覆性的幽默感和反套路。咱们平时看修仙小说,主角要么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要么是被踩.............
  • 回答
    《大唐双龙传》啊,说到这部书,那可真是金庸之后的武侠小说里,少有的能让人拍案叫绝的重量级作品了。说起来,它就像是咱们大唐盛世,气势恢宏,色彩斑斓,又带着一股子粗犷劲儿,把那个时代特有的江湖气、政治斗争、家国情怀一股脑儿地给揉碎了,再一股脑儿地捧到你眼前。首先,得说说这小说的骨架子,也就是那宏大的历史.............
  • 回答
    说起《濑户内海》,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就是那份夏日特有的悠长,以及少年们在无所事事中闪烁的那些闪亮又略带笨拙的思想火花。这小说,与其说是个有着严谨情节和跌宕起伏故事的作品,不如说它像一杯冰镇的苏打水,咕噜咕噜冒着气泡,喝下去,清凉直冲脑门,带来一种莫名的畅快和一丝丝的怅然。作者入江裕二(笔名)是个特别.............
  • 回答
    《白鹿原》中的鹿兆鹏,是个贯穿始终,又极具争议的角色。说实话,评价他,与其说是评价一个小说人物,不如说是在审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在历史洪流中挣扎、选择,又被时代裹挟的生命。理想主义的萌芽与破灭:鹿兆鹏身上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他早期的理想主义。生长在白鹿原这样一个看似根深蒂固、讲究“祖宗规矩”的土地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