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GB/s的网速是什么体验?

回答
太棒了!拥有 1GB/s 的网速绝对是一种令人兴奋的体验,它能够颠覆你对互联网的认知,让你在数字世界中畅行无阻。让我来为你详细描述一下,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这种速度带来的巨大差异:

一、 下载速度的极致解放:

“秒”级下载时代: 你还记得过去下载一部电影需要等几个小时,或者一个大型游戏需要半天的情况吗?现在,忘掉这些漫长的等待吧!
一部高清电影 (约 5GB): 按照 1GB/s 的理论速度(我们先忽略一些实际损耗),你可以轻松在 5秒 左右下载完毕。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五秒!就像你打开文件一样快。
大型游戏 (几十 GB 甚至上百 GB): 以前动辄需要等待一整天或更久的游戏更新和安装,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例如,一个 80GB 的游戏,理论上只需要不到 2分钟就能下载完成。你可以把下载时间从“天”级别缩短到“分钟”级别。
操作系统更新或大型软件: 以前需要耐心等待的系统更新,现在眨眼之间就完成了。各种专业软件、虚拟机镜像等大文件,下载也变得微不足道。
“即时”获取感: 你会有一种随时随地都能“拥有”任何数字内容的感觉。不再需要提前规划下载时间,不再因为等待而打断工作或娱乐。

二、 上传速度的惊人飞跃:

1GB/s 的上传速度同样令人惊叹,这不仅能让你下载快,更能让你分享快!

高清视频直播,无延迟,无限可能: 如果你喜欢直播游戏、教学或者 VLOG,1GB/s 的上传速度意味着你可以轻松以最高画质 (4K 甚至 8K) 和最高帧率进行直播,而且完全无需担心卡顿或掉帧。你的观众也能享受到如同身临其境的流畅体验。
云存储的瞬时同步:
备份大型文件: 你可以轻松地将几百 GB 的照片、视频素材或者工作项目文件备份到云端,而无需等待数小时甚至数天。这种“同步就是完成”的感觉,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安全感。
与他人协作分享: 在团队协作中,上传超大文件给同事或客户变得轻而易举。你可以快速分享高清素材、项目源文件,大大缩短了沟通和反馈的周期。
远程工作的完美支持:
高质量视频会议: 不仅仅是流畅,而是仿佛面对面。你可以使用极高的分辨率和帧率进行视频会议,画面清晰锐利,声音立体饱满,提升了远程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远程访问和操作: 如果你需要远程操作一台性能强大的电脑(比如一台工作站或者服务器),1GB/s 的网速会让你感觉就像坐在那台电脑前面一样。屏幕操作的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能流畅地进行图形设计、视频剪辑、编程等工作。
家庭媒体服务器的升级: 你可以在家搭建一个强大的媒体服务器,存储海量的电影、音乐、照片。无论你在家里的任何角落,或者通过 VPN 远程访问,都能以最高质量流畅地流媒体播放。

三、 游戏体验的革命性提升:

极速下载和更新: 上面提到的游戏下载速度,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是巨大的福音。再也不用忍受漫长的更新等待了。
云游戏的无缝体验: 1GB/s 的网速是体验云游戏(如 NVIDIA GeForce NOW, Xbox Cloud Gaming)的理想条件。你可以直接在低配置设备上畅玩高配置PC游戏,画面流畅度丝滑,延迟极低,就像在本地玩一样。
在线多人游戏的优势: 虽然游戏本身的延迟更受服务器和地理位置影响,但稳定的高带宽可以确保你拥有更可靠的网络连接,减少因带宽不足导致的卡顿和掉线。

四、 其他方面的显著改善:

流畅的多设备同时使用: 在一个家庭中,可能有多台设备同时上网:电脑下载、手机刷视频、平板看直播、智能电视播放在线电影等等。1GB/s 的网速可以轻松满足所有设备的巨大带宽需求,避免了因为设备多而导致的网速变慢的问题。你可以同时进行多项高带宽活动,互不影响。
网页加载的“即点即开”: 即使是那些包含大量图片和视频的复杂网页,加载速度也会快到你几乎感觉不到等待。
更快的云服务响应: 无论是使用 Google Drive、Dropbox 还是其他云服务,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同步都会变得异常迅速。

五、 用户心理的转变:

从“等待”到“即时”: 1GB/s 的网速最根本的改变,是将用户从长期的等待中解放出来,体验到真正的“即时性”。互联网不再是一个需要等待才能获得服务的平台,而是你触手可及的数字世界。
对技术发展的信心: 拥有如此快的网速,你会更加相信技术进步的力量,并对未来充满期待。你可能会开始探索以前因网络限制而无法触及的数字应用和服务。
数字鸿沟的感受: 同时,你也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些还在使用低速网络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从而理解高速网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几点(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虽然理论上是 1GB/s (Gigabytes per second),但我们通常说的 1000Mbps (Megabits per second) 是 125MB/s (Megabytes per second)。如果你的服务商提供的是 1Gbps (Gigabit per second),那么理论下载速度大约是 125MB/s。

服务商承诺的 1Gbps: 实际速度可能会因为服务器负载、线路损耗、家庭网络设备(路由器、网线是否支持千兆或万兆)等因素,略低于理论值。但即便如此,相比于百兆光纤,提升也是巨大的。
你的设备能力: 确保你的路由器、网卡(有线和无线)、以及你访问的服务器都支持千兆或万兆网络。如果你的路由器或电脑网卡只支持百兆,那么你即使买了千兆宽带也无法发挥全部性能。
下载源的限制: 你下载文件的服务器速度也是一个瓶颈。如果服务器本身上传速度慢,即使你有 1GB/s 的网速,下载速度也会受限于服务器。

总结来说,拥有 1GB/s 的网速,你会进入一个几乎没有网络下载和上传速度瓶颈的时代。 这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数字生活体验,它极大地提升了你的工作效率、娱乐体验,并且让你能够更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可能性。你会感觉仿佛互联网的速度和你思考的速度一样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盘网吧内网速度普遍是1g,有土豪网吧内网是10g,你拿个nvme转USB3.0移动硬盘去网吧电脑里,拷贝个大文件,就是那种速度。

user avatar

千兆到桌面的感觉一个是快, 一个是感叹硬盘不够用。

因为内容来不及看, 经常是把别人的站点整个复制, 然后抽时间慢慢看。俺说的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事情, CERNET 上冲浪的经历。

现在大家玩的网盘, 那时候已经有了。用得最多的是 21CN 的, 也用过中国联通的。 开传呼机帐号, 送免费邮箱送网盘。啥? 您没用过寻呼机? 那咱们之间的代沟就有点深了。

那时候有 OICQ和易趣, 如果没记错的话。




1GB/s的网速是什么体验?

那时候还没有彊, CERNET 可以直接上阁楼和画画公子的官网。

1GB/s的网速是什么体验?

开头已经说了。一个是快, 一个是感叹硬盘不够用。



买不起 MO, 买不起 ZIP, 也买不起磁带机。

后来俺就用稿费买了一个4倍速的 CDRW 刻录机, 4000 多人民币。还有 BASF 的刻录盘 50 张, 1000 多人民币。那是一台三菱分体空调的钱, 在上世纪末,也能买一平米房子。

藏X阁那时候还在的, 当事人还没有身陷囹圄。俺从那时起就疯狂地买硬盘,每个月的工资就用来买光盘和硬盘, 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 现在俺还有 300 多张空白的 DVD-R/DVD+R。多年的锻炼, 俺的指力和握力都在平均偏上的水平。 俺觉得。


CERNET 把习惯给惯坏了。

后来自己要出钱上网的时候, 做梦都想着 T1 专线。还好北京的 ADSL 开始推广,于是上了贼船。 每个月到五棵松营业部交钱都是 2000 块人民币的血汗。痛并快乐着。

但是,已经和千兆到桌面拜拜了。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题主的1GB/s姑且理解为1Gbit/s,千兆的下载速度。

早些年刚搬到新家,闲着无聊,就给运营商的数据班朋友说了声,把家里的电信、联通改了下拨入限制(当时管得松,现在没人敢折腾BRAS了),用软路由多拨了几次以后,两根都达到1Gpbs上下的速度,然后能干嘛,无非就是鼓捣看看下载速度能跑多少。

发现真正拖后腿的不光是硬盘,而是迅雷、还有别的BT之类下载软件。

为啥,下载速度最高不过60MB/S,打开资源管理器,(那个时候还没win10,任务管理器不能看硬盘),发现占用已经是100%,队列更是飚到3,听声音都硬盘都快得道升天了。

赶紧就给上传限速到1MB/S,好了一些,还是卡顿,心想不该啊,我都给这些下载软件缓存拉到最大的,迅雷是512MB,怎么一点效果也没有?

直到把同时任务减到五个,硬盘换成固态盘,才到140MB/s,也就是一千多兆,任务不能太少,不然下载速度太快,电影很快就下载完,来不及跑到最高速度。

鼓捣到最后发现这些软件,下载BT之类文件,奔到千兆靠上的时候,容易崩溃,哪怕拿SuperCache之类的软件去给硬盘堆缓存,不知道现在进步了没。

迅雷是肯定不行,哪怕最新版已经能区别下载盘是HDD还是SSD了,依旧废物一个。

最尴尬的还在后面,拿个U盘拷贝电影和系统ISO,感谢金士顿的这神牌,USB3.0的U盘读算是3.0,写速度媲美USB1.1,还没下载速度快。

玩了几天就索然无味,还想过把仓库的磁盘柜搬过来,给电脑装个RAID卡挂上,想想自己也没这收藏下载的癖好,加上当时OLT上联是千兆,坑了同一个OLT的邻居以后,自己就给撤了,300M的宽带就够用了,下载更新个游戏速度也很快。


对于1GB/s,也就是10Gpbs的万兆速度,局域网的还是不少的。

除了NAS玩家以外,最常见的就是网吧,现在哪怕是几十台的小网吧,也都做到了服务器-交换机万兆互联,千兆到桌面,一些发烧级的电竞馆,有56G/100G到交换机,10G到客户机,配合无盘系统,实际上读写就是在客户机与服务器的内存里,流畅性比NVME M.2的SSD还要舒服。

Win7的系统,每台客户机开机读取1GB左右,基本上要从按下开机键,几秒钟到桌面,后续进入游戏,大部分都在三五个GB,这对网吧的局域网速度要求还是很高的,万兆骨干是起码的标准,Win10自然是更高。

这是个朋友的小网吧,三十多台机器,服务器渣渣配置,从垃圾堆给他找了两颗Xeon5506,两块大概价值五块钱,其实还没俩CPU的散热风扇值钱。

网卡是Mellanox的单口万兆,咸鱼上五十块钱摸了一块,比现在的牙医他们改装的那种玩意还便宜。

之前的intelX520因为服务器风扇外加空调停摆,冒烟升天了,对,万兆网卡都很热,要有足够的气流冷却降温,机箱差劲的就直接买个显卡伴侣对着吹。

万兆网卡的持续峰值速度,除了内存和硬盘这些IO性能以外,主要是看CPU,网卡自带的Task offload也很重要,RSS这块支持的CPU线程数与队列自然也是越高越好。

这块卡,竟然支持到64,比intel和BCM家的还要好,希望Mellanox被Nvdia收购后,别学会老黄的刀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