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不都是从山上往山下流淌的吗?马谡上山扎营,不就可以顺势防住水源了吗,为什么会被切断水源?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击了很多人对水文和军事策略的直观认知。很多人都觉得水往低处流,所以山上应该天然是水源地,扎营在山上就应该能控制住水源。这其实是一个常见但不够全面的理解。咱们来好好掰扯掰backgroundSplit the whole story.

一、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首先,水往低处流是毋庸置疑的物理现象。水分子受到重力作用,总是会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我们看到的河流、溪流,绝大多数确实是从山区发源,流向平原或者大海。

但是,这里的关键在于“顺势”和“控制”。

顺势防守: 在战场上,如果你能占据一个高地,确实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敌人。从理论上讲,如果水源(比如一个山泉、溪流)刚好在你扎营的这个山头上,并且你有足够的力量去守住它,那么敌人要取水就必须经过你的防线,你当然可以“顺势”阻挡。

但问题是,山上不一定就只有你一个高地,也不一定水源就在你最容易守住的那个山头。

二、 马谡失街亭:失的不是“山”,而是“势”和“水”的真正流向。

马谡失街亭,不是因为他“上山”这个行为本身是错的,而是因为他对“水源”和“战略态势”的判断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

1. 水源的分布和流动路径:
山顶不一定有水: 很多山顶是光秃秃的岩石或者土壤,根本没有水源。水源往往出现在山腰的岩缝、山谷的汇集处,或者地下水位较高的平缓地带。
水源的“主干道”: 即使有山泉,它也需要汇集,形成溪流,然后沿着山谷向下流动。一个重要的溪流或者河流,其“主干道”往往在山谷地带,而不是最高峰的山顶。
敌人获取水源的方式: 敌人不一定非要和你拼死争夺你据守的山头上的那个小泉眼。他们可能会选择绕过你,去更低的山谷中更容易获取、水量更大的水源,或者他们有自己的运输补给线。

2. 街亭的地形和战略位置:
街亭的关键在于“道”: 街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连接陇西与长安的交通要道,是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冲。魏延和诸葛亮原本的计划是让王平协助马谡,占据街亭附近的有利地形,阻止魏军通过。
马谡的错误决策: 马谡偏偏不听王平的劝告,选择直接“登上”了街亭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头(通常认为是那个有“亭”字的地名,比如现在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北边的街亭古城附近的高地)。他认为在那里可以“顺势”俯瞰,居高临下。
“舍道而据山”: 他的这个决策,就好比你家门口有条河,你却跑到了几公里外最高的山上,说这样可以“控制”这条河。你离河远了,反而失去了对这条河最重要的“入口”的控制。马谡放弃了街亭这个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而是跑到了一个远离交通线、孤立无援的山头上。

3. 张郃的策略:
围而不攻,断其粮道: 魏国大将张郃,在军事谋略上比马谡高明得多。他没有选择直接攻打马谡所在的那个山头(那样会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不一定能完全围住)。
切断后路: 张郃看穿了马谡的错误,他没有浪费兵力去攻打那个高地。而是直接派兵占据了山下的水源和粮道!也就是说,马谡虽然在“山上”,但他周围的“山下”才是真正控制饮水和食物供应的关键。张郃派兵围住那个山头,并且派人去控制了山脚下或山谷里的水源和运粮的路径。
“坐困”策略: 这样一来,马谡虽然在高处,但断了水,断了粮,士兵们口渴难耐,士气崩溃,很快就无法作战了。即使他手握“制高点”,没有水和粮,他也只能束手待毙。

总结一下:

水不总是从你最容易守住的那座“山顶”流下来。水源的形成、汇集和流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军事上,控制水源,不仅仅是看你站在哪个高地上,更重要的是:

你是否控制了水源的源头?
你是否控制了水源通往你所在地的路径?
你是否控制了敌人能够获取水源的路径?

马谡犯的错误,是“舍本逐末”。他追求了“居高临下”的理论优势,却忽视了最实际、最能维持军队生存的“水”和“粮”,并且更关键的是,他放弃了对关键交通要道“街亭”的实际控制。张郃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绕过他坚守的山头,直接去了山下,切断了他的水源和后路,让马谡所谓的“高地优势”彻底化为乌有。

所以,并不是水不从山上流,而是你“上山”的方式和位置,决定了你是否能顺势控制住“水”。马谡选错了位置,导致他虽然在山上,却反而被敌人轻易地断了水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马谡可能还真有过一样的想法,铸成大错。

马谡是哪里人?湖北宜城,汉江边上,江汉平原北端。这里水网密布,古时候十年九涝,只要有山肯定有水流下来。后来马谡去过绵竹、成都,越嶲,去过云南,但是从来没有去过西北。

驻守街亭这次,可能是马谡第一次来到西北干旱地区。街亭,位于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马谡当时可能跟我第一次去西北一样惊讶。

陇西的山,是真的没有水流下来的,山顶上真的是可以光秃秃的,河床真的可以是一年大部分时间见底的......


湖北的山


甘肃的山(地点就是陇城镇)



街亭的水源不在山上,而是在路口街亭古城中的街亭泉。至于山谷中的清水河......只是一条涓涓细流,而且很多时间里它是干的,这一点也超出了南方人的想象,现在上游兴建了一座水库,会好一些。马谡驻扎在街亭北侧的南山(名为南山,但意思是山脉的南端),山上除了黄土和灌木什么都没有,没有南方的密林、清泉、瀑布。

丞相命令马谡当路口下寨,就会正好骑在清水河上,依托两侧陡峭的塬,把街亭泉挡在背后,挡住了交通要道的同时也保护住了水源。陇西黄土高原,地面千沟万壑,除了大道,没有骑兵、辎重和器械可以进发的路径,只要大军占住城池,死死堵住山口,护住泉水,筑起工事,壕沟,拒马,结硬寨,打呆仗,静待丞相大军即可。丞相一生用兵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绝不会放你鸽子的。

马谡“违亮节度,舍水上山,不下据城”这三句实际是说的是同一件事,就是率军上山把关陇大道放空了出来,把城池和水源留在蜀军的侧翼前线,正对大道。张郃急行军突袭,骑兵沿着大道直扑水源,蜀军是步兵,山路陡峭,兵力还是劣势,面对闪击战猝不及防,根本无力保护汲道。

丞相远在祁山,却运筹帷幄,算无遗策,而马谡身临前线却留下如此纰漏,两人道行真是差得远。


据说我划的红线那里,山坡上河岸边挖出了不少尸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