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求用实例说明「大正浪漫」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回答
“大正浪漫”,这四个字一落到耳朵里,脑海里总会涌起一幅幅模糊却又生动鲜明的画面:纸窗外摇曳的杨柳,空气里弥漫的淡淡的陈年咖啡香,穿着和服却又大胆露出脚踝的年轻女子,还有那在洋馆里奏响的,带着一丝忧伤的钢琴曲……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它不是纯粹的复古,也不是全然的摩登,而是两者交织在一起,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韵味。就好像一首老歌,旋律依稀熟悉,但又多了几分现代的改编,听着别扭,却又别有风情。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大正浪漫,是在京都一家叫做“喫茶去”的老咖啡馆里。那地方藏在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深处,木制的门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油亮,推开门,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迎面而来的是一位穿着素雅和服的老奶奶,她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用一种近乎耳语的声音招呼我们。店里光线昏暗,只有几盏复古的吊灯投下暖黄色的光晕,照在那些老旧的家具上。墙壁上挂着几幅泛黄的浮世绘,角落里摆着一架样式古老的钢琴,积满了薄薄的灰尘,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我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庭院里,几棵枫树的叶子正变得火红,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透过纸质的窗户,光线变得柔和了许多,整个空间都笼罩在一层朦胧的氛围里。

点了两杯咖啡,上来的时候,是用那种精致的、带着繁复花纹的瓷杯盛着,旁边还配了一块手工制作的曲奇。咖啡的味道很醇厚,带着一丝苦涩,但回味却是悠长的。喝着咖啡,看着窗外的风景,听着店内偶尔传来的低语声,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这时,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走了过来,她穿着一件改良过的和服,下摆是宽松的裙摆设计,脚上却穿着一双别致的皮鞋。她的发型是那种盘起来的,但又有些许发丝散落在耳边,脸上化着淡淡的妆容,眼神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和憧憬。她端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本看起来年代久远的杂志,书页边角有些卷曲,但上面的插画和文字却依旧清晰。

我瞥了一眼那本杂志,上面刊登的都是关于新思潮、新艺术的介绍,还有一些关于西方生活方式的描写。我忽然明白了,大正浪漫,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融合。它是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地引入了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就像这位服务员,她的身上同时有着东方女性的含蓄内敛,也有着西方女性的独立和开放。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古老的庭院里,突然听到了爵士乐。它不突兀,反而带来一种奇妙的和谐。那些旧式的家具,那些传统的服饰,与新颖的思想,与西式的建筑风格,在那个时代巧妙地碰撞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带着一丝感伤和浪漫的美学。

我记得在电影《情书》里,藤井树在雪地里写下的那句“你好吗?我很好。”,虽然那是昭和年间的故事,但那种对过去的回望,那种淡淡的思念,那种在平凡生活中捕捉到的细腻情感,其实也与大正浪漫的气质有些相似。它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激昂慷慨的宣言,而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一种对逝去时光的缅怀,一种在琐碎日常中寻找诗意的智慧。

大正浪漫,它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心境。它告诉你,你可以穿着和服,但也可以在膝盖处露出一点点精致的蕾丝袜;你可以品尝传统的抹茶,但也可以在午后时光,泡一杯香浓的咖啡。它鼓励你拥抱新事物,但又不会让你忘记你的根。它是一种开放,一种包容,一种在变革时代里,依然能保持内心柔软和对美的追求的态度。

当我离开那家咖啡馆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了。街上亮起了昏黄的路灯,行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但他们的步伐都显得有些从容。我回头看了一眼那家咖啡馆,它依旧静静地藏在巷子里,仿佛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大正浪漫,就是一种能够让你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宁静而又充满情调的空间。它是一种关于品味,关于格调,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在现代社会里,依然活得有情调,活得有温度的艺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正浪漫如果用三个人物形象来概括的话 我会选

军人
文豪
女学生


大概形象的话是这个样子

恩,对。

就是 初音未来的神曲千本樱中的世界观。

实际上,往往提到大正浪漫,我们都经常会看见大正女仆的出现,那么为什么不是关键字之一呢?

因为大正女仆这个萌点是被后世开发的,实际上在大正时代不过是咖啡店文化的一个附属而已。当时的女仆并不是什么能够登入高雅大堂之物,类似于现在的陪酒女、妓女、服务员的混合型产物。(当然,也要看店)

真以为当时的女仆都上图这样子?


歌词界有一句话:别太相信歌词,那些家伙为了押韵什么都干得出来

同样,二次元也有一句话:别太相信二次元,那些家伙为了萌什么都干得出来。


下面我们来好好说一说

什么是大正?

大正是介于明治和昭和之间的时代(日本纪年),是一个短暂的时代(十五年),同时也是一个国内外激烈变化的时代。

什么是大正浪漫?

所谓的大正浪漫即,在日本的大正时代,代表着当时的社会氛围、思潮等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特别受当时的华族(贵族)推崇,因为他们是时代既得利益群体。

在明治维新之后,西方文化大量流入日本,给日本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例如,西装、女仆、咖啡、汽车等)在此同时,由于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是的民族自豪感极度膨胀(这也是后来军国主义抬头的根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带来的经济发展,而且各种思想的碰撞各种思潮的交汇都给当时的日本人带来了一个“日本梦”,那就是未来是美好的。

物质生活的发达,政治上的相对宽松,造就了一大批实业家,同时经商也得到了社会认同和尊重,也再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民主主义思潮、女性地位的提高这些都是大正时代特有的。

但是另一方面,在大正时代的后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全球性战争恐慌,关东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打击都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社会开始向不稳定发展,军国主义也借机抬头。该时代,也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影响日本最深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党和日本的友好人士友情最为紧密的时代。



在以上这种前后矛盾、复杂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文学得到了蓬勃发展,这就是大正浪漫这一概念的雏形。由于印刷、通讯技术的发展,是的文化艺术不再是社会精英垄断的私物,而成为了平民也能够接触的东西。对于作家和艺术工作者来说,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思想逐渐产生转变开始想理想主义和个人主义进发(耽美文化也是当时兴起的),同时对于时代的矛盾和纠结的刻画也越来越深刻,他们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反应出对于时代的呐喊和对于新世代的期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大正时代成为了日本近代文学艺术的发源,同时也诞生了许多宗师级的大师。

总的来说,日本的大正时代和我们的民国十年非常相像,都是非常短暂、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同时也处于新旧时代的交替中,老新文化不断地在碰撞,在激辩。

大正浪漫,其实就是日本人的 民国情怀 。



但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在看到日本大正时代庶民文化兴起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正是该时代的两场战争所带来的自负使得日本走向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同时虽然该时代民主思想有了极大的发展,共产主义思潮也在日本兴起,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压倒天皇与军部,日本的真正民主化延后到了二战后。再一个,商业的兴起,资本开始丑陋的原始积累,正是在大正时代,财阀开始诞生,现在支撑着日本社会的巨无霸企业也开始创业,社会开始再次分化。

总的来说,大正时代的评价是积极的,正如我们的民国一样,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逃脱它所处的时代,民国也有局限性,大正也是。


根据 @Shimizumint 薄荷巨的纠正:


其实严格来说,大正浪漫在文艺还有生活上的主要代表是未来主义达 达主义的创作风格(也就是空虚唯美的手法)、裸体画、鹿鸣馆式美学跟那种玉米穗子烫发。硬要算的话再加上一个共产主义。

大正末年电影等各种放送手法出现,新鲜的欧美资料输入,造就了和洋兼备的独特美学,也就是俗称的昭和モダン,作家们口中的狂野的20年代。はかま也好文豪们也好其实都是这一路的。

昭和摩登时代留下来的除了这种和洋兼备的美学之外,怪奇幻想文艺、侦探剧、依赖铁道线的生活方式、女性工作权、洋装,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下面我们主要谈论一些大正浪漫的象征性文化概念


歌舞剧、话剧

大正2年

宝塚歌剧团的诞生(象征着庶民文化的兴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该歌剧团的演员全部都为女性。)


轨道交通的普及(代表着新科技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大正3年 东京车站竣工

体育运动的普及(庶民文化的抬头,娱乐也不再是社会上层垄断)

大正4年

高中棒球大赛正式开幕(日本棒球圣地甲子园的竣工要到大正13年)

广播的出现(同样也是庶民文化的普及,以及通信娱乐方式的发展的标识)

当然以上的这些可能大家都没有什么接触,感觉到了距离很远,下面介绍几个熟悉的作家

芥川龙之介

日本大正文豪的代表 代表作 「罗生门」「地狱变」

现在日本文坛的最高奖正是 芥川龙之介奖


宫泽贤治

也是大正文豪的代表 作品童话居多 代表作「银河铁道之夜」


然后说说画家

竹久梦二

竹久梦二(Takehisa Yumeji)本名竹久茂次郎,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的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著名的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和歌人。他不仅打通了所谓纯艺术与设计、工艺等实用美术的边界,而且开启了东洋画坛的新时代。而他的作品也正是借助于当年始于民间和不经意的商业传播,才能够为现代设计留下不朽的业绩,时至今日依然对日本美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仅凭其一人,就改变了整个日本的审美

在他之前日本人的审美

他笔下的美女

没有他的话,可能就没有日本漫画中细长身材、大眼美女的形象的诞生。

还有

高畠华宵

超越了时代的画技

好吧,如果这几个人还不熟悉的话。那我们回到文章的起点,我找的那三个概念

军人、文豪、女学生



军人

代表的就是军国主义的抬头和日本国力的强盛

穿着军服,精神抖擞的日本军人是当时少女们的梦中情人

文豪

大正当真是诞生大师的盛世,同时当时的作家们的笔下的一篇篇文章确实非常深刻,血淋淋地记录下了时代

与文豪这个概念相生的还有咖啡店的女仆了。毕竟自古文人总多情嘛!

(文豪 女学生 军人 列车长)

女学生

小姐们也可以去上学了(这也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不过其实不多,你看,穷人家的女孩子即使是到了城里还是要去做女仆,甚至有可能堕入青楼)

继续扩充的话

还有商人贵族


其实,为什么我要硬把女学生这个概念塞入三大概念之中是有原因的

因为当时的女学生的装扮 二尺袖配袴 现在已经演变成了女学生毕业时候的专用装束

@Shimizumint

西米子友情提供情报)

同时一般动漫作品中描绘大正时代的女性的时候也是陪着这种服饰,可以说二尺袖配袴 已经是大正时代的标志了。

女仆也给她们配上了 二尺袖配袴 。

改的更短更好看。

作为大正浪漫的遗风留下来的不多,华族、军国主义、实业家这些概念其实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唯一留下来的二尺袖配袴 这种装扮。

还有就是现在日本的文学大家总是喜欢穿着和服出席各大颁奖典礼,这也是大正时代的文人的传统(拒绝西装)

当然,还有一个大正浪漫的代表就是,蒸汽机车以及车长


接下来推荐几部ACG作品,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或者玩一下,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到大正浪漫。

樱花大战

樱花大战,是日本世嘉公司发行的系列游戏作品。1996年9月27日,樱花大战首次登场于SEGA Saturn电视游戏平台上,其最大的特点是完美融合了恋爱养成类游戏和策略类游戏要素,结合源于

日本宝冢歌剧

的文化因素,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你能想象得到的一切大正浪漫的要素,全部都在里面。帅气的军人(说实话,是有点宣传军国主义的味道,但是文学美化后让人恨不起来)、穿着二尺袖温柔的少女、理想主义、为国捐躯的一腔热血、蒸汽朋克,全都在其中。



大正野球娘

动画






正如前文中

@Shimizumint

西米子薄荷巨所说的一样。

理想主义和和洋兼备是这个时代的两大特征。

理想主义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对于空虚唯美的追求,同时共产主义也是理想主义的一种。

在社会风气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和洋兼备无处不在。例如穿着长靴和二尺袖的女学生。穿着日式传统服饰但却佩戴西式帽子和斗篷的车长。再一个,大正女仆也能够很好的体现了和洋兼备,你能想象到大正时代的咖啡店是可以喝酒陪酒的么?

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发展,社会在动荡中前行。

那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但都已经往事如烟,却风骨长存。


参考资料:

大正ロマン

大正浪漫とは (タイショウロマンとは) [単語記事]

若干WIKI词条

@Shimizumint

若干答案

———————————————————————————————————————————

前两天开通了一个公共账号

我和一位东大的朋友在共同打理。

具体的推送内容是留学资讯和日本的社会人文

目前还在想的一个栏目是:推荐一些比较物美价廉的日本美食。不知道好不好

P.S.放心好了,绝对不会抄袭,绝对没有水货。


微信公众号:留日笔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