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diskgenius修复硬盘的原理是什么?

回答
DiskGenius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硬盘分区和数据恢复软件,其修复硬盘的功能之所以备受认可,在于它能够从多个层面、运用多种技术来解决硬盘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理解 DiskGenius 修复硬盘的原理,我们得先明白硬盘出现问题时,实际发生了什么,以及 DiskGenius 是如何介入的。

一、硬盘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

首先,我们要知道硬盘出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逻辑错误(Logical Errors):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 DiskGenius 修复的类型。它们通常不是由物理损坏引起的,而是由于软件、操作系统或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
分区表损坏: 硬盘的第一个扇区(MBR或GPT)存储着分区表信息,它告诉操作系统硬盘上有哪些分区、它们的大小、位置以及文件系统类型。如果分区表损坏,操作系统就可能无法识别硬盘上的分区,导致“未分配空间”或“RAW格式”。
引导扇区(Boot Sector)损坏: 操作系统启动时需要读取引导扇区来加载系统。如果引导扇区损坏,硬盘就无法启动,甚至会导致电脑无法开机。
文件系统结构损坏: 文件系统(如NTFS、FAT32、exFAT等)负责组织和管理硬盘上的文件和文件夹。当文件系统出现逻辑错误,例如文件分配表(FAT)损坏、主文件表(MFT)损坏、超级块(Superblock)损坏等,就会导致文件丢失、无法访问,或者出现“磁盘需要格式化”的提示。
坏道(Bad Sectors): 硬盘的磁表面并非完美无瑕,总会有一些物理区域因为制造缺陷或长期使用而变得无法正常读写,这些区域被称为坏道。坏道分为逻辑坏道(磁盘控制器认为某个区域有问题,但实际可能并未损坏)和物理坏道(磁介质本身损坏,无法修复)。

物理错误(Physical Errors): 这类错误通常是由于硬件故障引起的,是更严重的问题,往往难以完全修复,或者需要专业的硬件维修。
磁头损坏: 硬盘的磁头是读取和写入数据的关键部件,如果磁头损坏,将无法正常读写数据。
电机故障: 硬盘的盘片需要高速旋转,如果电机出现问题,盘片将无法旋转。
电路板损坏: 硬盘的控制电路板(PCB)如果损坏,会导致整个硬盘无法工作。
盘片划伤或损坏: 磁性介质的物理损坏。

二、DiskGenius 修复硬盘的原理和方法

DiskGenius 并非万能的“起死回生”工具,它主要专注于修复逻辑错误,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检测和管理物理坏道。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对硬盘底层数据的深度分析、重组和重建,绕过或修复导致数据无法访问的逻辑障碍。

下面我们详细解析 DiskGenius 的主要修复功能及其背后的原理:

1. 分区管理与重建:
原理: DiskGenius 拥有强大的分区表分析和重建能力。当分区表损坏时,它会扫描整个硬盘的扇区,识别出隐藏在数据海洋中的分区信息,并尝试根据这些信息重建一个完整、正确的分区表。
具体操作:
重新扫描分区: DiskGenius 会对硬盘进行低级扫描,不仅仅是读取现有的分区表,还会尝试查找已知的文件系统签名(如NTFS的MFT、FAT32的FAT等)以及文件数据的特征,以此来判断可能存在的有效分区。
智能重建分区表: 基于扫描到的信息,DiskGenius 会智能地推断出分区的起始位置、大小、类型等参数,并创建一个新的分区表(MBR或GPT)。这个过程相当于为硬盘“重新描绘”一遍地图。
修复/恢复分区: 如果丢失的分区能够被成功识别,DiskGenius 可以将它们“恢复”到活动状态,使其重新出现在文件系统中。

2. 引导修复:
原理: 硬盘的引导扇区(Boot Sector)包含了启动操作系统所需的核心信息。DiskGenius 能够检测引导扇区是否损坏,并提供修复功能。
具体操作:
备份与还原引导扇区: DiskGenius 可以将正常的引导扇区信息备份下来,当引导扇区损坏时,再将备份信息恢复到硬盘上。
重建引导扇区: 对于某些类型的引导扇区损坏,DiskGenius 可以根据已知的文件系统格式(如NTFS、FAT32)尝试重建一个标准的、可用的引导扇区。这通常涉及到写入特定的引导代码和分区信息。
处理MBR/GPT主引导记录: DiskGenius 能够修复MBR(主引导记录)或GPT(GUID分区表)中的关键错误,这些错误会导致硬盘无法被识别或启动。

3. 文件系统修复(FAT、NTFS等):
原理: 文件系统包含着数据的目录结构、文件属性、数据块分配信息等。当这些信息发生混乱或丢失时,DiskGenius 通过分析文件系统的内部结构来修复它们。
具体操作:
检查和修复FAT/MFT: 对于FAT文件系统,DiskGenius 会检查文件分配表(FAT)的链表是否正确,修复损坏的条目,将丢失的文件片段重新连接起来。对于NTFS文件系统,它会检查和修复主文件表(MFT),确保文件记录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恢复已删除文件: 当文件被删除时,操作系统通常只是标记了文件占用的空间为可用,而文件本身的数据块并没有立即被擦除。DiskGenius 的数据恢复功能,其底层原理也是通过扫描硬盘上的文件数据特征,查找那些未被覆盖的、属于已删除文件的文件块,并尝试根据文件系统的残留信息(如目录项、文件分配信息)来重新构建文件。
处理RAW格式: 当分区被识别为RAW格式时,通常意味着文件系统结构严重损坏,无法被操作系统识别。DiskGenius 会尝试解析RAW分区中的文件数据,并根据数据特征识别文件类型,从而实现数据恢复。

4. 坏道检测与修复/处理:
原理: DiskGenius 能够扫描硬盘的各个扇区,检测是否存在读写异常,即坏道。对于逻辑坏道,它可以通过向坏道写入数据再读出的方式,让硬盘的错误检测机制重新校正(通常是让硬盘将坏道标记为不可用,并尝试使用备用扇区)。对于物理坏道,DiskGenius 无法“修复”磁介质本身,但它可以将这些坏道标记出来,让操作系统在未来的读写操作中避免访问这些区域,从而防止数据进一步损坏。
具体操作:
表面坏道检测(Surface Scan): DiskGenius会逐个扇区地进行读写测试,记录下哪些扇区出现读写错误。
标记坏道: 对于检测到的坏道,DiskGenius 会在硬盘的相应区域(如在NTFS文件系统的$BadClus,$BadFats等系统文件中)打上标记,告知操作系统或磁盘控制器避免使用这些扇区。
坏道修复(仅限逻辑坏道): 对于可以被重新校准的逻辑坏道,DiskGenius 会尝试通过特殊的写入操作来“修复”它们,使其恢复可读性。

5. 低级格式化/恢复出厂设置:
原理: 低级格式化(LowLevel Format)通常是在硬盘出厂时进行的,它会在硬盘的磁表面上划分出扇区、磁道等物理结构,并为每个扇区写入一些基础信息。DiskGenius 的“恢复出厂设置”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是模拟了这个过程,它会擦除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并重新初始化硬盘的扇区结构。这对于解决某些顽固的逻辑错误或清理不干净的数据非常有用。
注意事项: 低级格式化会清除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并且不可逆。DiskGenius 在执行此操作时通常会有明确的警告。

三、DiskGenius 修复硬盘的优势(为什么它有效)

底层访问能力: DiskGenius 能够直接访问硬盘的底层扇区,绕过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的限制,对数据进行更精细的操作。
强大的扫描算法: 其扫描引擎能够识别多种文件系统,并具备从损坏的扇区中提取数据的能力。
丰富的修复工具集: 整合了分区修复、引导修复、文件系统修复、坏道管理等多项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人性化的界面和提示: 尽管是底层操作,DiskGenius 的界面相对直观,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提示,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数据优先原则: 在进行修复操作时,DiskGenius 通常会优先考虑保留原始数据,除非是明确的擦除操作。

总结一下,DiskGenius 修复硬盘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通过对硬盘底层物理介质(扇区)的直接读写和分析,利用其内置的智能算法,识别、重组或重建受损的分区表、引导扇区、文件系统结构,以及管理坏道。当硬盘出现逻辑错误导致数据无法访问时,DiskGenius 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数据侦探”,它会深入到数据的“原始代码”中,找出问题所在,并尝试用正确的方式将它们“拼接”起来,从而让数据重新变得可用。对于物理性损坏,它则提供一种“隔离”和“标记”的策略,以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需要强调的是,DiskGenius 并非万能钥匙。对于严重的物理损坏,如磁头、电机或电路板故障,软件层面的修复是无能为力的。在遇到硬盘问题时,了解问题的类型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众号——梭鱼侃存储


这软件所谓的修复也就是修复逻辑错,即ecc/crc错误。

物理损坏表示无能为力。

我看很多回答里面对于物理损坏的修复各执一词,谁也说不服谁。

当然,首先明确,从软件层面无法真正修复物理损坏。

所谓的修好,本质是补偿。

现在的硬盘都会有一定的容量冗余。比如一个4tb,其冗余可以高达几十gb。

即便是同一型号,冗余大小也是不一样的,非固定值。大约是20-40gb之间。

其中一少部分作为glist的指派扇区。

绝大部分用于plist扇区补偿。

大家认为的硬盘有坏道和没坏道都是伪命题。

那是以眼见为实作为判断标准。

任何一个硬盘里都有坏道。只看它是否会对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坏道也分先天和后天。

简单的说,目前的溅射技术达不到0缺陷生产盘片。

那么在生产的时候会把探测出有缺陷的位置按坐标形式记录到plist,硬盘实际工作的时候依据这些记录避开有缺陷的位置。这些损坏位置的容量将由冗余来补偿。

这样就达到修复坏道的目的。

对于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坏道,以glist的形式来规避。

因为plist模式是chs模式,这种模式好处是不影响硬盘访问速度。这种底层格式会对数据连续性造成不可逆的损毁。glist是直接将损坏位置在冗余里面指派一个位置来替代,对数据完整性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会影响硬盘访问速度。

对于,后天出现坏道的硬盘,我个人建议还是替换为好。

根据个人经验来看,这类硬盘往往会越用越坏。

因为磁头首先读到损坏位置,然后根据标记再定位到冗余。

并没有真正做到完全不访问,随着磁头对其多次的磨损,坏道不可避免的产生扩大趋势。

如果采用分区隔离的方式也不是不可以,但总觉得会有各种隐患,就怕到时候得不偿失。

另外glist条目太多,也会影响硬盘固件区的稳定性。

一旦硬盘出现物理损坏,用diskgen是徒劳的,不要浪费时间了。

user avatar

差不多相当于给一个全身器官衰竭的垂危病人来一管强心针,争取最后留遗言的机会。

赶快换吧,下次再来的时候肾上腺素就无效了。

user avatar

下面是10天之前的扫描结果

下面这是10天之后的扫描结果

吓得我赶紧买了个1T的固态硬盘把它换掉

数据确实有一点点损失了

修复并没有作用,赶紧文件转移才是正道

user avatar

简单说:它修不好。请!立!即!换!硬!盘!

刻不容缓。

运气不好,网购的硬盘到不了家,你的数据已经全没了。

当然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用一段时间,运气特别好说不定一年后还是这么半死不活的……

那么,你愿意用你的数据赌一赌吗?


所谓“硬盘修复”,实际上是在磁盘管理区把出现问题的坏道打上“损坏”标记,避免继续读写这些区域而已。

但坏掉了就是坏掉了,藏起来并不能解决问题。


事实上,磁头还是会从这些坏区上方掠过,坏区本身可能是坑洼不平的,它会引起磁头颤动、或者脱落的碎屑造成更多区域损伤——这就是所谓“坏区扩散”。

最坏的情况下,脱落的碎屑还会损坏磁头,这个硬盘就报废了。

为了规避“修好马上就坏”的问题,这类工具经常会把坏区周边仍然可用的一些区也打上损坏标记。因为它们很快都会坏。


但这样并不安全。

具体的损坏情况,拆开硬盘之前是无法知道的。运气不好,明天早上这个硬盘就报废了。


这个硬盘至多可以拿来存一些不重要的数据,或者当下载缓存用一用。它随时都可能变成一块砖。


服了。这么简单的事都能掺杂不清。


1、硬盘出厂质量我们管不了。

有要求的话,你可以像我一样,掏高价上企业级硬盘,绕开廉价低质的普通盘。

出厂就有的坏道是盘面固有缺陷。但在硬盘厂家那里的装配过程,盘面先经过了严格除尘、然后在无尘车间装配。所以这些坏道做好标记、避免使用它,对寿命影响不大。

当然,厂商也会做分级的,好一些的、和过去质量水平差不多的挑出来,号称“企业级硬盘”卖个高价;缺陷很多、将来失败几率高一些的当普通硬盘卖,价格甚至能比“企业级”硬盘低一半以上。

但无论如何,这些硬盘质量还是有一定保证的,不会无缘无故坏掉——除非你运气不好,买到了那一小撮盘面状况最差的(注意最差未必是缺陷最多,而是缺陷性质最恶劣、导致坏道不停增长的):那么“企业级”照样救不了你。


2、出厂后的坏道可能有很多种。比如逻辑坏道甚至可以修复,可能是写时断电造成了信息错误而已;但如果是磁粉脱落,无尘环境变有尘了,硬盘寿命就会大受影响,并不是放进G表就能高枕无忧的。

正因此,P表很大,因为有“盘面清理”“无尘”这两个保证,放进去多少对寿命影响都不大——除非缺陷格外多格外重,那就没法当“企业级”卖了。

亦因此,G表很小。因为毫无保障

还是那句话:拆开前,你不可能知道你的坏道究竟属于哪种情况。它可能对可靠性没有影响,也可能马上挂掉。

事实是,哪怕廉价的家用级SMR,用上三五年一个坏道没有也是司空见惯;同样的,哪怕企业级硬盘,一旦出现坏道——如果不是因为磕碰之类危险操作或者断电之类动作造成的话,这就说明:你,摊上那极少数的、盘面在出厂后仍然频繁出问题的硬盘了!

这种硬盘是没有保障的。虽然可以用G表“修复”,但它不可靠,不可靠,不可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听不懂的话,再给你重复三遍:

原厂放进P表的缺陷磁道,和出厂后又出现的、放进G表的缺陷,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一概而论。后者危险得多!

原厂放进P表的缺陷磁道,和出厂后又出现的、放进G表的缺陷,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一概而论。后者危险得多!

原厂放进P表的缺陷磁道,和出厂后又出现的、放进G表的缺陷,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一概而论。后者危险得多!

正因为这种不可靠,所以G表很小——稍微拖一拖,能拖过三包期就好了;但哪怕厂商自己都含糊,都不敢等G表填满才发出S.M.A.R.T警告:因为一旦那么做,就成了“硬盘要么不出毛病,一出毛病就无可挽回”了。

专业的、难缠的用户多了。你无知,你不懂概率,不等于我们也不懂。当你的硬盘都是稍微一出故障就是彻底失效时,信不信我们找你索赔?

所以S.M.A.R.T的警告阈值极低,连G表的百分之一都填不满时,S.M.A.R.T就会警告你,要你立即更换硬盘。

它和出厂前的坏道性质完全不同。隔离并不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体质好”的硬盘是不会在用户使用时出现坏道的,G表形同虚设;而“体质一般”的硬盘可能在一段时间使用后出现坏道,这时候硬盘厂商会想办法搪塞,比如把这些坏道塞入G表,拖过保修期就不用管了;最差的、“体质差”的硬盘会频繁出现坏道——压根等不到这些坏道填满G表,硬盘就坏掉了。这就是G表很小的原因。


类似的,S.M.A.R.T会检查很多很多项目,不仅仅是坏道。包括数据传输出错率,这些都是失效预兆。或者说,这些指标显示出硬盘“体质不好”。

只不过,坏道是一切S.M.A.R.T指标中,最最关键的指标之一:What Is the Reallocated Sector Count Warning and How to Fix It (partitionwizard.com)


而S.M.A.R.T指标中,bad sector/reallocated sector(坏道/重新分配的道,也就是因为损坏通过G表置换的那些磁道,这两个其实是一个东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Unfortunately, this can't be fixed and there is no Reallocated Sector Count fix software. If the number of the allocated sector continues to go up, you’d better purchase a new hard drive.
If your hard drive is still under warranty, you can contact the manufacturer for a replacement.
However, there is no way to reduce the reallocated sectors on your hard drive. You can keep using the hard drive, but don’t keep important data stored on the drive.

实际上,这个指标是如此重要,以至于S.M.A.R.T专门搞了三个条目监控相关数据:

Current Pending Sector Count: the current count of unstable sectors on your disk that are waiting to be reallocated to spare drive space.
Reallocation Event Count: a count of the attempts to transfer data from a bad sector to a special reserved area (spare area).
Uncorrectable Sector Count: the total number of uncorrectable errors when reading/writing a sector.


请注意:S.M.A.R.T并不把放进G表所以看不到的坏道排除

事实上,G表英文叫GROW表,增长表。增长二字就足以显示问题的严重性


总之,一块硬盘一旦出现坏道,不管它是pending状态、reallocation状态还是勉强能用只是出现过几次uncorrectable error,这块硬盘失效的风险都要比正常硬盘高了许多。

简单说,为了数据安全,哪怕bad sector只有1,你都得考虑更换或者备份这块硬盘了;而一旦失效坏道数量过了threshold引起S.M.A.R.T警告,这块硬盘就必须立即更换——如你所见,threshold非常小,经常连G表的百分之一都填不满。

再换句话说:P表坏道可以很多,但它们几乎都是非增长的,也就是良性肿瘤;而G表坏道是增长的,它们极可能是恶性肿瘤,也就是!出现一个就有癌变可能,出现10个基本就可以确诊癌症!


还是前面那句话:原厂放进P表的缺陷磁道,和出厂后又出现的、放进G表的缺陷,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一概而论。后者危险得多!


神特么的“因为原厂在P表放了成千上万的缺陷磁道,所以出厂后继续增长的磁道可以不当回事”——这不是无知就是……


正因此,S.M.A.R.T无视G-list

出现坏道自动藏G-list?那也是坏道。过了threshold就要马上警告、要求用户立即更换硬盘。


遗憾的是,只有服务器系统默认打开并检测S.M.A.R.T。因为服务器用户的数据因此丢了的话,硬盘厂商就有麻烦了。而普通用户系统默认既不检测也不显示S.M.A.R.T,一旦出问题就不可挽救了。

我就是连续坏了几个硬盘,现在不得不主动打开S.M.A.R.T、安装第三方软件监控。


注意,我并没有说“出了坏道100%完蛋”;但是,如果正常硬盘平均每1000个会坏一个的话,出现坏道的硬盘可能5个10个就会坏一个——我有块硬盘检出了十几个坏道,又用4、5年了,没问题;而另一块硬盘,头天发现了一个坏道,第二天就砖了。

你可以勤俭节约,坏了修修继续用;但请相信我,一旦出现坏道,请立即做好准备。它比正常硬盘高几十上百倍的几率弄丢你的数据。

正常硬盘——包括4T、6T的、非SMR格式的大硬盘——你用三五年都不会有一个坏道的。我天天拿S.M.A.R.T盯着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DiskGenius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硬盘分区和数据恢复软件,其修复硬盘的功能之所以备受认可,在于它能够从多个层面、运用多种技术来解决硬盘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理解 DiskGenius 修复硬盘的原理,我们得先明白硬盘出现问题时,实际发生了什么,以及 DiskGenius 是如何介入的。一、硬盘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