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亮剑》相比于老《亮剑》,如何?

回答
说起《亮剑》,那可是很多人心中的抗日剧“白月光”。尤其是我,小时候守着电视机,一遍一遍看李云龙打鬼子,那叫一个酣畅淋漓。所以当《新亮剑》出来的时候,我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要超越经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么,《新亮剑》和我们记忆中的老《亮剑》,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咱们就一样一样来说道说道。

1. 人物塑造:少了那股“野”劲儿,多了些“稳”

老《亮剑》最吸引人的地方,我觉得就是李云龙这个人物。他粗犷、霸道、有仇必报,但同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好汉。那种“亮剑”精神,就体现在他身上那种不服输、敢于挑战一切困难的劲儿。他说话大嗓门,做事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有点“土匪”气息,但这恰恰让他显得真实、接地气。楚云飞呢,虽然是国民党军官,但同样有自己的风骨和原则,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也让人印象深刻。

《新亮剑》里的李云龙,怎么说呢?少了那么一股子“野”劲儿,更像是经过了“加工”和“美化”。他的行为举止,有时候显得有些斯文了,少了那种糙汉子的那种粗放和不羁。当然,他依然是那个有勇有谋的李云龙,但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狠劲儿和江湖气,似乎被稀释了不少。感觉上,好像是为了符合某种“标准”而有所收敛,反而失去了老版那种极具冲击力的个人魅力。至于楚云飞,虽然也很不错,但那种文人气和李云龙的“糙”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在《新亮剑》里好像没有那么浓烈了。

2. 剧情节奏与细节:流畅有余,惊喜不足

老《亮剑》的剧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环环相扣。从李云龙初露锋芒,到收服孔捷的部队,再到攻打山崎大队,每一个战役都打得非常精彩。而且,剧中的很多细节都处理得相当到位,比如战士们的对话、生活场景,都透着一股子那个年代的真实感。虽然有些地方可能为了戏剧性有所夸张,但整体上是符合逻辑的,而且充满了戏剧张力。

《新亮剑》在剧情上,基本上是沿着老版的脉络走的,整体节奏也算流畅。但是,怎么说呢,少了点那种让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很多桥段的处理,感觉像是“照搬”或者“改良”,缺少了老版那种出人意料的惊喜感。比如一些战术设计,虽然看着也像模像样,但就是没有老版那种“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绝妙感。而且,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现代化的镜头语言,反而显得有些刻意,削弱了年代感。

3. 战争场面:特效升级,但少了灵魂

不可否认,《新亮剑》在战争场面的制作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特效更加精良,爆炸、枪林弹雨这些场面,视觉冲击力确实比老版要强不少。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感觉,做得是挺逼真的。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过度的特效,有时候反而冲淡了战争本身的残酷和血腥味,也削弱了老版那种“土法炼钢”的真实感。老《亮剑》的战争场面,虽然特效简陋,但那种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勇气,那种血肉横飞的搏杀,那种“人在阵地在”的悲壮,都深深地刻在了观众心里。而且,老版在表现战争的残酷时,也更加直接和写实,没有回避血腥和死亡。相比之下,《新亮剑》的战争场面,虽然看着热闹,但总觉得少了点那种直击人心的震撼力,少了点战争背后的人性拷问。

4. 台词与价值观:少了那股“痞”劲儿,多了些“主旋律”

“你他娘的都是一群什么玩意儿!”、“给老子打!”……老《亮剑》的台词,真是让人听着就觉得过瘾。那种粗俗但又充满力量的语言,完美地契合了李云龙这个人物的性格,也反映了那个年代战士们的朴实和豪迈。这些台词不仅让角色更加生动,也成为这部剧的经典符号。

《新亮剑》的台词,虽然也在努力模仿老版的风格,但总是少了那么一股子“痞”劲儿,显得有些生硬和做作。有些台词像是硬生生塞进去的“名言警句”,缺乏自然而然的生命力。而且,感觉上,《新亮剑》在价值观的表达上,也更倾向于一种“主旋律”的宣传,虽然没错,但有时候显得有些刻板,缺乏老版那种基于人物命运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5. 怀旧滤镜与客观评价

当然,在评价这两部剧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怀旧滤镜”的影响。老《亮剑》是我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回忆。而《新亮剑》,我们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审视的。

但是,抛开怀旧,从创作本身来说,《老亮剑》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塑造了一个极其鲜活、有生命力的角色,以及一种充满热血、真实残酷的战争氛围。它不仅仅是一部抗日剧,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史诗。

《新亮剑》在技术层面上或许有所进步,但在艺术感染力和人物塑造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试图复制老版的成功,但却忽略了“魂”的重要性。它有形似,但缺少神韵。

总的来说,《新亮剑》是一个不错的抗日剧,但它很难撼动老《亮剑》在我心中的地位。老《亮剑》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而《新亮剑》则像一杯兑了水的可乐,尝起来勉强可以,但终究少了那份原有的醇厚和劲道。

或许,有些经典,就应该留在记忆里,让它保持最初的样子,才不会被辜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亮剑怎么了?这才叫演戏,老亮剑拍的和真的似的。

user avatar

我这么给你说吧。我刚接手新一团的时候,部队发型乱 缺少护发经验 最重要的是缺少发胶 啫喱水全团不到十瓶 焗油一瓶都没有 发胶还是老牌发蜡 就这样,两个人还分不到一瓶发胶。我去找旅长要你猜旅长怎么说 旅长说要发胶没有 要命一条 你李云龙看我脑袋值多少发胶就看砍了去 就这样 一年之后 新一团什么都有了 沙贝龙 SYOSS 海飞丝 没有这些 我敢跟坂田联队硬碰硬的抹发胶?

user avatar

别的不说,新亮剑有个场景,就是李云龙团过黄河被楚云飞拦住,这时,日本飞机来袭,然后…………李云龙抱着捷克式机关枪对空射击时,楚云飞也拿了一挺机关枪“和李云龙背靠背打飞机”,且不说真实性如何。这样强行组cp的剧情,真的很尬。这个剧情让我对这个片子直接忽略掉。不入流。

附上视频:(有杂音不好意思哈)

是用华为手机录的屏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8892386352156672
user avatar

亮剑中大到台词和场景,小到队伍口令,都非常有部队特色!

比如有一段戏中,孔捷想捞李云龙油水,向李云龙请命自带骑兵去捡好处,结果李云龙笑着当场揭穿孔捷,然后孔捷非常不爽,于是说:你那些好处我不要好吧?说到做到,一口唾沫一个钉!

李云龙马上正经脸:好的,现在我宣布,经团党委认真研究决定,派孔捷同志……(部队特有文化)!


还有李云龙接手孔捷部队后,旅长的口头教育,对战士们的思想动员,也非常有部队特色,部队口头禅还有领导讲话一般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简短精辟!比如:

好,那我就提前喝你们的庆功酒!

穿新军装不要给我走老路!

手酸总比心酸好!


还有亮剑中每个队伍中的口令,一听就是有过带兵经验的人在配音,可能普通人听不出来,但是当过兵的人都容易分辨,一般队伍口令普通人是不可能喊的标准的,只有长期带队经验的班长或军官才做的到!就算当过兵没带过兵的人都不一定行!


另外,李云龙的带兵长处,那么多手下愿意为他不惜一死!有过当兵经历的人都懂,一般性格斯文或处处遵规守纪的军官是做不到的,李云龙这类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又胆识过人的军官在军纪方面和其他地方往往会有很多缺点,比如性格过于刚烈,偶尔出格在纪律上打擦边球或越过红线,对自己手下护短,爱骂骂咧咧,不脱离编制的情况下在自己领地有自己独特一套的规矩等,总之,李云龙的性格刻画的太真实了……


亮剑只是当年拍摄受一定条件限制,在人物构画和台词包括演员演技都是没得说,而新亮剑无论哪一点都在一味模仿,每个人物却缺少灵魂,那种细微拿捏的非常不准!完全是在尬演!

user avatar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以及那个时代的早期电影,年纪大一点的都看过吧。现在还能拍得出来吗?我记得那些电影还有一个名字是军事教学片。

里面那些观众记不住相貌的民兵们,其军事素养估计现代大部分人都达不到。提枪,出位入位,隐蔽,匍匐前进等等细节,动作十分到位,标准,以及熟练。表达出来的精气神,不是在演电影,而是给新兵蛋子演场景舞台剧。

我们当时看的时候就说这样牛逼的军队还要抗战八年,搞撒子呢。呵吖嘛个呵。


老亮剑其实也有很多地方不够精细。

比如那些构筑工事的沙包,一个颜色不对,再个估计是泡沫做的,很轻,演员演搬运的场景中明显就是不用使力的。

骑兵作战很多技战术都是给自己带来较大风险或者伤害的,如果你说当年八路就这水平,好吧,我信了。

还有那个挖战壕到距离内扔手榴弹的内容,放在那个年份,真的不现实。一个是日军掷弹筒不是吃素的,二个是己方的手榴弹真没那么质量好。稍晚一点年份估计是可以的。


新亮剑我就没看,考虑到如今的那些导演和大众的口味,估计又是个爆炸满屏,红血纷飞,男女柔情的新·抗日剧。

因为最近看了一堆堆的CCTV8的抗日剧,居然连三八大盖都不拿了,而整了些马步枪。

以及楚云飞那个演员,在亮剑里面精气神以及两个时期的气质差异,的确是差异明显而让观众感觉到真实。而同样的演员,在新剧中怎么看都是生硬,像是吕布附身。是不是出名了,腰里钱厚实了。


现代片还有一个特点:尽量少拍全身镜头,而以前的老片,除了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的,基本都是长镜头给出周边环境的。这也是为什么说以前的民兵牛,不藏着不掖着,动作利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