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猫怕水,但能捕鱼,是怎么形成喜欢吃鱼的天性的?

回答
猫怕水,却偏偏爱吃鱼,这矛盾却又有趣的事实,总让人好奇:它们这爱吃鱼的本能,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别看猫咪现在一副享受鱼肉的模样,它们的祖先可不是什么海鲜爱好者,而是典型的陆地猎手。

这一切还得从猫咪的祖先,也就是非洲野猫说起。生活在非洲干旱地区的野猫们,主要以捕捉沙漠中的小型啮齿动物、鸟类以及昆虫为生。水,对于它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生存必需品,而非游乐场。在它们的生活环境中,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水体,更不用说下水捕鱼了。所以,从遗传基因上来说,野猫们并没有什么“亲水”的倾向,甚至对水的排斥可以说是深入骨髓。

那么,这小小的身体里,怎么就装下了对鱼的“情有独钟”呢?这要归功于一个漫长而神奇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的助推。

第一步:从“机会主义”到“规律性”的接触

猫咪虽然不爱下水,但它们是极其聪明的机会主义者。当人类开始定居,尤其是发展农业后,猫咪也跟着人类的脚步,来到了人类的村落。这时,猫咪与人类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而人类在早期农业社会,也越来越依赖渔业作为食物来源。

想象一下,在古埃及,尼罗河畔生活的人们,捕鱼成为了重要的生计。而猫咪呢,它们同样被人类的食物所吸引。当渔民们捕捞了鱼,然后将鱼带回村庄或市场进行处理时,总会有一些零散的鱼肉或者处理后的鱼骨被丢弃。这些气味鲜美的“残羹剩饭”,对于饥肠辘辘的猫咪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最开始,猫咪接触鱼,可能只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副产品”。它们是在岸边,甚至是人类的居所附近,发现并享用了这些鱼肉。这时的猫咪,可能并没有主动去捕鱼,而是“捡拾”人类捕获的鱼。

第二步:嗅觉与味觉的“引导”

鱼肉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独特的氨基酸成分,对于猫咪来说,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味道。猫咪的嗅觉非常灵敏,它们能够捕捉到鱼肉中散发出的强烈气味,这使得它们对鱼肉产生了天然的好奇和渴望。

而当猫咪第一次尝试到鱼肉的鲜美滋味后,它们的味蕾会被这种丰富的口感和营养所征服。鱼肉中的牛磺酸等物质,是猫咪身体必需的营养素,而猫咪自身又无法完全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因此,从生理需求上来说,鱼肉就成为了一种非常理想的食物来源。

这种“好吃”的体验,会深深地刻在猫咪的记忆里,并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虽然不一定是直接的“基因遗传”了捕鱼技能,但对于“这种味道是好东西,吃了能活得更好”的认知,会通过学习和本能的趋向而保留下来。

第三步:观察与模仿的学习过程

当猫咪开始频繁地接触到人类捕鱼的场景,或者看到其他猫咪享用鱼肉时,它们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虽然猫咪不会像某些动物一样进行复杂的协作捕猎,但它们是天生的模仿者。

如果它们看到人类在河边或湖边捕鱼,并且成功捕获了猎物,它们会从远处观察。如果偶尔有小鱼被遗落在岸边,或者在浅水区活动,猫咪可能会尝试用爪子去拨弄或扑击。这种行为的出现,并非是因为它们喜欢下水,而是因为它们看到了“有美味在水中”的线索,并且它们敏锐的反应能力能够捕捉到那些不小心靠近岸边的弱小猎物。

想象一下,一只猫咪在河边玩耍,突然看到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或者游得离岸边很近。猫咪的捕猎本能会被瞬间激发,它们会迅速伸出爪子,凭借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小鱼拨到岸边。即使全身弄湿了一点点,为了这一口鲜美的鱼,它们也会觉得“值了”。

第四步:人类的“强化”与“驯化”

更重要的是,人类在猫咪驯化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猫咪最初被人类吸引,是为了捕捉人类储存食物时带来的老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发现猫咪的价值,并开始主动喂养它们。

当人类意识到猫咪对鱼的喜爱时,他们自然会用鱼来喂养猫咪,尤其是那些在沿海地区或河流附近的猫咪。这种“投喂”行为,相当于对猫咪“喜欢吃鱼”的行为进行了积极的强化。猫咪得到了美味的鱼肉,吃得开心,身体也更健康,这进一步巩固了它们对鱼的喜爱。

久而久之,那些更喜欢吃鱼、更能从鱼类食物中获益的猫咪,在人类的饲养环境下,更容易生存和繁衍。这种“自然选择”的压力的背后,实际上是人类的选择在起作用。那些不喜欢吃鱼或者对鱼不感兴趣的猫咪,可能就没有那么受人类欢迎,它们获取食物的渠道也会相对受限。

所以,猫咪怕水但爱吃鱼,并不是因为它们基因里自带了“捕鱼大师”的技能,而是:

祖先的适应性选择:在早期,猫咪只是机会主义地利用人类丢弃的鱼获。
美味与营养的吸引:鱼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对猫咪来说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必需的牛磺酸。
学习与模仿的能力:猫咪通过观察人类和环境,学会了如何获取靠近岸边的鱼类。
人类的积极强化:人类主动喂养鱼类,强化了猫咪对鱼的喜爱和依赖。

可以说,猫咪爱吃鱼,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人类文明的影响下,由生理需求、环境适应和学习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虽然不情愿湿身,但为了那一口鲜美的鱼,它们也学会了“变通”,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那种又怕水又爱吃鱼的可爱模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家以前养的猫经常自己在小河边逮鱼。

其实它的本职任务是捉老鼠,看护家里的麦仓。

捉鱼是它的业余爱好。

那种在河岸边晒太阳的小鲫鱼片。滴水不沾,一爪子就能捞出来。天知道它是怎么做到不滑手的。动作太快了,我感觉就像跳帧一样,什么都没看见,一瞬间就完成了。

然后各种傻糊糊的金鱼,对于它来说简直是easy模式。动不动就想去鱼缸捞鱼。天天都要防着它。

此外,它还能扑到低空的麻雀。这个比捉鱼难度高。成功率很低。但它就是练出了一身绝技。

伪装,潜伏,匍匐前进,耐心的等上一会儿,然后猛的冲刺,一个矫健的高跳,然后华丽的空中转身,轻飘飘的平稳着陆。一只麻雀就到手了。

这些都是它白天干的。和人类相反,猫是野行性的动物,晚上才是它正常活动的时间。所以这是一只喜欢熬夜的猫?(应该说是熬昼?)

到了晚上它精神后更好了。天天浪的不着家。青蛙,田鼠,小蛇,比大人脚还长的黄老鼠,各种野味。有一天还拖回来一只半大的鲤鱼,快有它身子长了。

它有个恶趣味。就是玩弄猎物。逮到鱼以后,拖回家。给它个水盆,它放进去,看一会儿然后又捞出来。放进去捞出来,放进去捞出来。折腾的鱼都不想动了,半漂在水面上。它才捞出来吃掉。

对老鼠也是如此。把半残的老鼠放出来在院里遛。老鼠不跑还会赶它。老鼠一窜它就兴高采烈的在后面追。当然一切在它掌握之中,从没失过手。

护食心理超级严重,谁要动它的老鼠或者鱼,它就龇牙咧嘴的抱着,用爪子打你的手。看见它这个样子就感觉很搞笑,虽然并不遗憾它的宝贝老鼠,还是忍不住想逗它。然后猫就很配合演出的用爪子打你。它好像知道人类这两脚兽细皮嫩肉而且兴趣怪异,每次都是藏起来锐利的指甲,高兴了还让你摸摸它的粉粉的小肉垫。

我家的猫是特别讨厌水,其实并不怕水。不小心泼湿了它,它会特别生气,爬到屋顶上气鼓鼓的晒太阳,一天都不理你。洗澡,算了吧,根本逮不住。爬树爬墙跟走平地起的。

除了捕鱼逮鼠捉鸟这类正常猫的爱好外,它还有个特别的爱好。喜欢吃水煮蛋,特别是蛋黄。家里每年春天都会养一匹鸡仔。黄黄的球球在院里跑。没养猫之前,鸡仔们都会被老鼠祸害死几只。有了猫以后,那些老鼠,好吧,它们去世时并不怎么安详…

猫与鸡仔的关系很融洽,从不伤害鸡仔,虽然鸡仔看上去很合它胃口。它应该是听外面野猫说过,这样做的话绝对会被赶出家门,从此流离失所,漂泊一生。所以它只会舔一舔…

母鸡每次下了蛋,高兴的咕咕叫时,猫也显得很高兴。溜达来溜达去的,跟在你后面看着你把鸡蛋收藏在篮子里。后来几天它会特意在你面前刷存在感,摇头摆脑,显摆似的,把捉到的老鼠放在你视线内。出去浪的机会也少了,经常回家看看。(平时是不知在哪浪或者补觉)

熟悉了它这点小心思。我就烧水给它煮鸡蛋啦。猫一直缠着你脚,高高竖起来的尾巴蹭你的腿。看着你把鸡蛋一点点的破掉壳,掰开,分成小块,摊在手心里。高兴得简直乐开了花,扒着你的手舔着吃。(等会,我好像知道它为什么舔鸡仔了!)

后来,我就不住老家了。再后来住上了楼房,搬进了城市。再没遇到过如此精灵古怪的宠物了。其实说是宠物也不太对,它并非那种专门让人宠爱的物,它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猫朋友圈,并非我养活了它,也并不怎么依赖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它自己养活自己,家对它来说,是个温暖又安全,有一群从小看着它长大的人,有个舒适的窝,可以撒娇,胡闹,睡觉的地方。彻夜不归时,还会有人等着你回来,给你留着门(窗)。这样的羁绊关系更像是家庭的一份子。

现在住的小区有个水池,看着水池里一群不怕人的锦鲤,就会想起我那只驯服了的充满野性的猫。如果它还在的话,一定会高高兴兴地把水池里的鱼捞的干干净净吧。

——————分割线——————

翻出来了去年拍到的几张照片

当时我正吃着肉夹馍,走在小桥上。看见河边匍匐着一只神态异常的猫。

因为我养过猫,我突然反应过来这是猫发动攻击前的征兆!!

绝佳的拍摄时机!

伸兜-摸手机-解锁-打开相机-按住按钮,一气合成。

不过只抓拍到后半程。这一切大约在三四秒内完成。(注意水面涟漪扩散速度)

片刻后,空荡荡的河边,只留下水波慢慢散去。

一场迅捷无声的猎杀。

我注意了一下四周,周围人来人往,只有一个年轻小伙看到了这一幕。

他回头看了一眼,正好撞上咬着肉夹馍,双手端着手机的我的目光。

小伙脸上还残留着惊愕的神情。

我不动神色,移开视线。(哈哈哈哈,他肯定没有拍到。)

淡定地收起手机,装入裤兜,继续吃我的肉夹馍。(小场面,咱什么没见过。)

END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