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DP1.4,HDMI2.1,只支持到4K120Hz。那些4K144Hz甚至更高的显示器是怎么实现的?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DP1.4 和 HDMI 2.1 虽然是目前主流的高端显示器接口标准,但它们确实有各自的带宽限制。而市场上那些号称支持 4K 144Hz 甚至更高刷新率的显示器,实现方式就得靠一些“花招”和更进一步的技术了。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些接口的带宽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够用”的时候。

接口带宽的计算与限制

DP1.4:
它的总带宽是 32.4 Gbps(吉比特每秒)。
这其中 24.3 Gbps 是可用的数据传输带宽,其余的是开销(例如时钟信号、控制信号等)。
要达到 4K 144Hz,需要的原始数据带宽非常高。我们简单估算一下:
分辨率:3840 x 2160 像素
刷新率:144 Hz
色深:假设是 8bit (24 bits per pixel)
色彩格式:RGB (4:4:4)
原始像素数据速率 = 3840 2160 144 24 bits/pixel ≈ 45.5 Gbps
可以看到,即使是最基础的 8bit RGB,原始数据量也远超 DP1.4 的可用带宽(24.3 Gbps)。

HDMI 2.1:
HDMI 2.1 的总带宽是 48 Gbps,但实际可用的数据传输带宽是 42.6 Gbps。
这比 DP1.4 要宽裕不少,但对于某些极高配置(比如 4K 144Hz HDR,或者更高分辨率和刷新率),依然可能触及天花板。

那么,那些“超标”的显示器是怎么做到的?

核心的实现思路就是:“想办法把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压缩一下,或者让传输的效率更高。”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技术手段结合实现:

1. DSC (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 显示流压缩:
这是 最关键、最普遍的实现方式。DSC 是 VESA(视频电子标准协会)推出的一种 无损或近乎无损的视觉压缩技术,它被集成到 DP 1.4 和 HDMI 2.1 标准里。
工作原理: DSC 是一种基于块的、自适应的压缩算法。它会分析图像数据,找出重复的模式和变化不大的区域,然后用更少的比特来表示这些信息。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在视觉上保持极高的保真度,肉眼几乎无法察觉到压缩带来的质量损失。
压缩比: DSC 的压缩比是可以配置的,通常在 1:1 到 3:1 之间。
如何帮助实现高刷新率: 通过 DSC 压缩,可以将原本需要 45.5 Gbps 的 4K 144Hz 8bit RGB 数据压缩到远低于 DP1.4 的可用带宽(24.3 Gbps)。举个例子,如果需要 30 Gbps 的未压缩带宽,使用 2:1 的压缩比,只需要 15 Gbps 的传输即可。
重要提示: 要想通过 DSC 实现高刷新率,显卡(GPU)和显示器双方都必须支持 DSC。如果你的显卡不支持 DSC,即使显示器支持,也无法达到那个刷新率。反之亦然。

2. 色度子采样 (Chroma Subsampling) YCbCr 4:2:2 或 4:2:0:
这是另一种减少传输数据量的方法,但它会以牺牲色彩信息的精细度为代价。
Y: 表示亮度信息 (Luminance)
Cb/Cr: 表示色度信息 (Chrominance),也就是颜色(红蓝差异、红绿差异)
YCbCr 4:4:4: 表示每个像素在亮度(Y)和色度(Cb, Cr)上都有完整的信息。这是最精细的色彩格式。
YCbCr 4:2:2: 表示亮度信息是每个像素都有,但色度信息(Cb, Cr)是每两个像素共享一个(在水平方向上)。这样就减少了一半的色度数据。
YCbCr 4:2:0: 表示亮度信息每个像素都有,但色度信息是每四个像素(2x2)共享一个。这样就减少了 75% 的色度数据。
如何帮助实现高刷新率: 通过采用 4:2:2 或 4:2:0 色度子采样,可以大幅减少传输的色彩数据量,从而允许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组合。
适用场景: 游戏玩家通常更倾向于 YCbCr 4:4:4,因为它能提供最饱满的色彩。但在某些需要极致刷新率的游戏场景,或者进行视频播放、编辑时,为了追求流畅度,采用 4:2:2 或 4:2:0 是可以接受的。不过,高刷新率的显示器往往会默认使用 DSC 来避免色度子采样带来的视觉影响。

3. VESA AdaptiveSync / AMD FreeSync / NVIDIA GSync:
虽然这些技术本身不直接增加带宽,但它们通过 动态调整刷新率 来避免画面撕裂和卡顿。
工作原理: 显卡在渲染完一帧画面后,会立即通知显示器刷新屏幕,而不是等到显示器固定的刷新周期结束。这使得显示器刷新率可以与显卡输出帧率同步。
如何帮助实现高刷新率: 通过同步,显卡可以根据实际渲染速度输出可变帧率,而不是强行输出固定的高帧率。这能减轻 GPU 的压力,使其能够更稳定地输出接近显示器刷新率的帧数,从而让玩家获得“看起来”流畅的体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显卡只能输出 100FPS,但显示器是 144Hz,通过 GSync/FreeSync,显示器也会以 100Hz 的频率来刷新,而不是固定的 144Hz,这样也算是一种“实现”了高刷新率体验。

4. 更先进的接口标准(虽然你的问题是基于 DP1.4/HDMI 2.1,但了解一下有助于理解趋势):
DP 2.0/2.1: DP 2.0(现在更倾向于称为 DP 2.1)的带宽大幅提升,支持高达 80 Gbps 的总带宽(有效数据带宽约 77.4 Gbps)。有了这么大的带宽,即使是 4K 144Hz HDR 也不需要 DSC 就能轻松实现,甚至可以支持 8K 60Hz HDR 或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组合。不过 DP 2.1 设备目前还不算普及。
DP Alt Mode on USBC: USBC 接口可以通过“DisplayPort 交替模式”来传输 DP 信号。不同版本的 USBC 和 DP Alt Mode 会影响其支持的带宽,但即使是基于 DP 1.4 的 Alt Mode,在配合 DSC 时也能达到 4K 120Hz。

总结一下:

要让 DP1.4 和 HDMI 2.1 实现 4K 144Hz 甚至更高的刷新率,DSC(显示流压缩)是绝对的主角。它通过高效的算法在保证视觉质量的前提下,把大量的像素数据“瘦身”,使其能够塞进有限的接口带宽里。色度子采样是一种更老的、但仍然可能被使用的辅助手段。而自适应同步技术则通过让显示器和显卡步调一致,来提升实际游戏体验的流畅度。

当你看到一个显示器标榜 4K 144Hz 时,你就可以基本确定,它在工作时大概率是通过 DP 1.4 (with DSC) 或 HDMI 2.1 (with DSC) 来实现的,并且你的显卡也必须支持相应的标准和 DSC 技术。如果显卡输出的信号格式(如 10bit HDR)需要的数据量超过了压缩后的带宽,那么显示器可能会强制你降低色深或关闭 HDR 来达到目标刷新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单口DP 1.4的实际可用带宽为 4通道*8.1Gbit/s = 32.4Gbit/s

若不进行色彩压缩以及不考虑传输损耗的情况下,几种传输峰值如下:
4K@144,8Bit RGB: 3840*2160*8*3*144Hz= 26.7Gbit/s
4K@120,10Bit RGB: 3840*2160*10*3*120Hz= 27.8Gbit/s
4K@144,10Bit RGB: 3840*2160*10*3*144Hz= 33.4Gbit/s (DP1.4已经不能满足
4K@165,8Bit RGB: 3840*2160*8*3*165Hz=30.6Gbit/s

2.8K分辨率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双DP
5K分辨率 的解决方案是雷电3,速度是40Gbit/s
3。提供篇文章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