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用微信的后果。
微信也好,qq也罢,本来是以娱乐软件,社交软件登上社会的,怎么能用于传达工作指令呢?我收到微信怎么区分是谁发来的?
我就是从不接受微信和QQ上面的工作信息。不管是不是单位群,工作群。
我只认书面,内部通讯,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四种通知方式。
不出意外的话,该领导自罚三杯,在家休养一年后调往其他部门高就。
6号上午这件事就已经通报到我所在的段了,这件事在路内是会一查到底的。微博上好玩,评论里充斥着各种带节奏的论调,诸如这就是中国速度、国企的管理越来越不行、领导仅仅免职么之类。
相关文件有法释22号文,可以去搜一下,里面写的很清楚。
所以不用担心,其他人肯定会引以为戒。
说回事故本身,从目前网上公布的消息来看,问题出在车间管理人员给现场作业人员传达调度命令上,车间人员直接用微信发送,导致作业人员未即使接收消息。
而目前为了保证作业时能联络畅通,通常都会配备对讲机、天翼手机、gsmr手机,多种方式达到要求。这次事故里车间人员未按要求执行,导致两人死亡,他等着挨处理吧。
电务上道作业,一方面需要铁路局调度所下达的行调命令,另一方面需要以行调命令为依据向段调度申请上道命令,确认双调度命令下达后才允许按照行调命令规定的时间和范围作业。
而且红线里有一条就是违章上道。
其实安全管理的规定非常多非常详细,往返的行走路线,室内外联系的用语,上下道人员工机具清点等等都有相应的规章。
讲真,我们段有的调度就是在行调给的天窗开始时间前一两分钟才会给我们上道命令,这样等我们走到通道门,天窗已经开始好几分钟了。平时对安全也是非常重视,只要是理论的培训考试,那一定是专业和安全都包括在内。
工作干不完可以下一个天窗,但人没了就没有下一个天亮了。
6了6了
微博这个话题已经根据相关法律了,媒体的有关微博也禁止转发了。
夹 总牛逼
其他人所说的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的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环节必然是这里。
没说驻站和防护的事情,反正路内的都懂。
有人问我们平时作业流程,简单说一下吧。
每天值班人员按照周计划上报当时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地点范围、进出通道门、作业人员姓名、人数,作业负责人、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作业内容。通常高铁的作业时间都是每天的00:00-04:00。
天窗开始前驻站的会提前去车站登记,班组会由作业负责人召开班前预想会,预想会包括今日作业计划,作业时间、作业地点范围、进出通道门、作业人员姓名、人数,作业负责人、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作业内容、人员的分工安排、当日的安全风险提示,然后所有作业人员逐个进行安全预想,现场/驻站防护员进行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安全员进行安全风险提示,通话工具(对讲机、天翼手机、GSM-R手机)联络试验,之后负责人再总结,如果有车间/段领导参与跟班,还要再对作业提出要求。此过程全程录音+摄像存档备查。
然后工机具的清点,填写纸质作业清点单,对工具的清点过程摄像存档备查。
路局行调下达调度命令,驻站以此命令向段调度申请上道命令,听说有的段在向段调度申请上道命令的时候还要汇报作业地点范围内的最后一趟车的车次与时间,我觉得这样就蛮好的,还有的地方对工务段的要求是小推车轮子换成金属的,上道直接红光带,也能避免提前上道。
对于作业过程,从开启通道门开始全程摄像,室内对联络过程全程录音,人员的上下道、作业全过程、工机具的下道清点、转移作业地点的现场检查等等都是如此。按照规定还有3分钟室内外联系一次,对于联系中断也有应急措施。
上道人员清点,是需要在开启通道门前开始摄像,同时与驻站联系,驻站通知双调度命令的内容,室外防护员复诵。等于要命令+开门+上道+锁门都是可查的。
希望这次事件时候,能改一改现在动不动就微信群发的情况吧。对于现场的人员来说,也只是增加一次事故案例,多一次事故学习。现在这些安全规章,都是之前无数次事故总结出来的。
等待最后的事故通报好了。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