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侦探柯南》里黑衣组织卧底是不是太多了?红黑双方实力是不是很不平衡?

回答
关于《名侦探柯南》中黑衣组织的卧底数量以及红黑双方的实力平衡问题,这确实是不少观众津津乐道,甚至有些抱怨的话题。我们不妨来细致地聊聊这个。

卧底数量之谜:是“太多”还是“刚刚好”?

首先,我们得承认,随着剧情的推进,被揭露的黑衣组织卧底名单确实是越来越长,而且很多还是组织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从最早的贝尔摩德、琴酒(虽然后来洗白)、伏特加(疑似),到后来的灰原哀(雪莉)、宫本由美(似乎有暗示)、赤井秀一(诸星大、冲矢昴)、安室透(波本)、世良真纯(疑似)、羽田秀吉(疑似),还有一些边缘人物,甚至连某些国家层面的情报人员也可能潜伏其中。

这么一看,卧底的数量似乎是有点“惊人”。这让很多观众产生一种感觉:黑衣组织好像成了“卧底收容所”,遍地都是卧底,他们的核心层怎么这么容易就被渗透?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剧情需要与合理性: 《名侦探柯南》毕竟是一部以推理和智斗为核心的动漫。卧底的存在,尤其是高层卧底,是推动剧情发展、制造悬念和冲突的关键。没有这些卧底,柯南一方想要一点点瓦解黑衣组织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故事设定的角度看,这些卧底的出现是为了让主角团有与庞大组织对抗的可能性。
“卧底”的定义模糊: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卧底”,其身份和忠诚度是存在变化的。例如,宫本由美和羽田秀吉,他们的卧底身份更多的是从FBI和公安的角度去“监控”黑衣组织,并非像灰原哀和赤井秀一那样是为了直接捣毁组织。而世良真纯的身份,也更像是与黑衣组织有某种联系,但其动机和立场尚未完全明朗。这种模糊性也让“卧底数量”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潜伏”的代价: 这些卧底并非无所事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时刻在与组织成员周旋,甚至需要定期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来维持信任。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风险,每一次信息传递都如履薄冰。灰原哀的“死而复生”,赤井秀一的“死亡伪装”,以及安室透在组织中的步步高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巨大的牺牲之上的。
组织本身的疏忽: 虽然黑衣组织成员多为残忍冷酷的杀手,但他们在内部管理和信任机制上并非无懈可击。他们的核心成员似乎更多地依赖于实力和恐吓来维系,对于人性的洞察可能并不如表面上那样深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卧底的潜伏提供了空间。

所以,说卧底“太多”或许是一种直观感受,但从剧情推进和角色塑造的角度来看,这些卧底的存在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要素。

红黑双方实力平衡:是一边倒还是暗流涌动?

关于红黑双方的实力平衡,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

黑衣组织: 拥有庞大的资金、先进的武器装备、全球范围的情报网络,以及一群实力高强的核心成员。他们的行动往往高效而致命,常常能够制造出令主角团陷入绝境的局面。例如,几次与黑衣组织的直接交锋,柯南一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甚至险些暴露。组织的能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国际层面,是毋庸置疑的。
赤井秀一、安室透、灰原哀等核心卧底: 这些人物的出现,无疑是增加了主角团的“战斗力”。他们不仅拥有高超的格斗、射击、情报搜集能力,更关键的是他们对组织内部的了解。他们是警方和FBI能够对抗组织的重要棋子。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以下几点来评判平衡性:

柯南(新一)的“主角光环”: 柯南作为故事的主角,拥有远超常人的智慧、推理能力以及各种发明道具。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找到破绽,扭转局面。这种“主角光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和实力的不对等。
警方的支持与信息不对称: 虽然黑衣组织强大,但主角团并非孤军奋战。日本警方、FBI、CIA等都有参与到对抗黑衣组织的行动中。虽然组织的渗透能力很强,但警方和情报机构也并非吃素,他们拥有一定的资源和信息支持,只是在很多时候需要顾忌卧底的安全而无法全力出手。
黑衣组织内部的“不稳定性”: 即使黑衣组织表面强大,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权力斗争、利益纠葛,以及像灰原哀这样的“背叛者”。这种内在的不稳定性,也削弱了其整体的战斗力。
目标的不同: 黑衣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他们掌控的“新世界”,因此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全面而系统的。而柯南一方的目标更多的是揭露真相、逮捕罪犯,以及保护无辜。他们的行动更多是“反应式”和“针对性”的。

所以,实力平衡更像是一种“动态平衡”:

在某些时刻,黑衣组织显得压倒性地强大,让主角团几乎无力反击。但在另一些时刻,凭借柯南的智慧和卧底们的牺牲,主角团又能暂时扭转劣势,甚至让组织蒙受损失。

可以说,红黑双方的实力并非绝对平衡,但这种“不平衡”却恰恰是剧情的魅力所在。黑衣组织作为反派,其强大和神秘是必须的;而主角团,则需要在这种劣势下不断突破,展现智慧和勇气。卧底们的存在,正是为了让这种劣势下的反抗显得更加有理有据,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戏剧张力。

总而言之,关于卧底数量和实力平衡的问题,与其说黑衣组织“太多”或“实力失衡”,不如说这是一个为了支撑精彩故事而精心设计的“相对平衡”和“动态平衡”。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名侦探柯南》独特的魅力,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推理和打斗之余,也能感受到角色们背负的沉重使命和付出的巨大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难道不该同时反问:对于一个在本作结局篇注定要被消灭的黑暗组织,为什么有人(如题主)睁着眼睛说瞎话,会认为红黑双方需要平衡?

题主你也不看看,73在原作中给男主柯南/新一从开篇到现在立了多少要消灭组织、揪出成员的flag:

(1)变小后的新一立下揪出琴酒的誓言

(2)回忆中的新一“碰巧”立下揪出贝尔摩德的誓言(只是比较中二,符合当时新一的年龄特征)

回答问题:所以根本就没觉得啊。没觉得的事又岂有败笔一说?

倒不如说,这篇回答的这个反问标题,点名了所有「红黑平衡论]的根本性败笔——

本质上来说,这是题主本就已经预设立场的提问。至此,我点明了题主给所有答主挖的坑。

II.关于卧底的数量

接下来来回答一下题主在问题描述中的两问:

我觉得,黑衣组织里有卧底可以,但是起码卧底不要那么多

“卧底不要那么多”——追根溯源,题主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M20《纯黑的噩梦》。

此前,我已经在回答[1]中、文章[2]中不止一次从侧面提到,M20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剧场版

因为青山刚昌已经将自己能告诉的关于组织线的内容告知了制作人(以诹访道彦为首,包括近藤秀峰、石山桂一)和监督(静野孔文),这几人从企划阶段到原案阶段……再到最后的宣传阶段都要总负责。换言之也是M20获得了什么大奖一定得出现的领导。

以下是相关的青山访谈内容[3](加粗代表强相关):

Q:老师您有没有向TV动画和剧场版的工作人员们提出过意见,或说自己想这样做?
Q:アニメや劇場版のスタッフに先生からこういうことをやりたいとアイデアを持ち込むことはあるのでしょうか?
A:基本上每年都会这样。我想这样要求(去做)。 不是「只有这部作品本身」来提出意见,而是每回都希望他们有不同于以往的创新。如果用漫画来描绘爆炸或者大规模动作这样的很难表现的地方的话,会让助手哭的(笑)。因为是电影所以才会想做我能做的事。
A:割と毎年そうですよ。こういうことをやろうと。特別に「この作品だけは」とお願いするのではなく、毎回そうなんです。漫画じゃやりづらいところとかね。爆発させたり大規模なアクションを漫画で描いてしまうと、アシスタントを泣かせることになるので(笑)。映画だからできることをしようとは思っています。

Q:那么这次黑暗组织全体的登场也是老师您的主意吗?
Q:ということは今回「黒ずくめの組織」を登場させたのも先生のアイデアなのでしょうか?
A:黑暗组织全体在剧场版第20弹中登场其实是制片人的主意(笑)。但我全力以赴地参与策划了。从原案阶段开始,我就不断提出各种建议。
A:劇場版第20弾で「黒ずくめの組織」を出すきっかけは、プロデューサーに言われたから(笑)。でも、かなり気合入れてやりました。原案段階から、たくさんアイデア出していますよ。

答主注:此处73说的言下之意是「黑暗组织全体登场的初衷来自制作人,但是我也同意了」。毕竟73如果不同意的话,制作人再怎么作妖怕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此处的「制作人」全都指向以取访道彦为首,包括近藤秀峰、石山桂一。说“包括”是因为三人并非都来自TMS,因此必须明确写入,不打马虎眼。

Q:听说这次老师也参加了原画的创作……
Q:今回も先生は原画に携わ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すが……
A:是的,这次我画了赤井和安室哦。还有一个你们都想不到的人物也是我画的,因此,请一定前往电影院找找看。
A:そうですね。今回は赤井も安室も描きましたよ。もう一人、意外な人物も原画で描いているので、ぜひ映画館で探してみてください(笑)。

Q:听说除了原画之外也有参与监修。
Q:また原画以外にも監修もされていらっしゃるとか。
A:嗯,剧本和分镜都有检查过。主要是因为这次有黑暗组织全体的登场。如果和原作设定有冲突的话会很麻烦。从原案阶段开始就经常会和动画的制作人员商量。此外,导演和动画制作人都已经知道黑暗组织BOSS的真实身份了。因为如果要制作黑暗组织的相关故事,不事先交代一下会不明白(笑)。
A:ええ、脚本も画(え)コンテも全てチェックしています。特に今回の話は「黒ずくめの組織」が登場しますし。設定と違ったことをやられてしまうと困るので。アニメのスタッフとは原案段階から常に相談していますよ。それに監督やアニメスタッフのプロデューサーの方たちには、「黒ずくめ」のボスの正体を共有しているんです。「黒ずくめ」のお話を作る上で、そこは話しておかないとわからないと思いますので(笑)。

Q:兰最后的一段话令人颇受感动,这些话是您加上的吗?
Q:ラストの蘭の言葉にはグッときました。あの言葉は青山先生が?
A:当然!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这段话的。虽然在检查剧本的时候加了进去,但是后来在画分镜的时候又被删掉了。貌似是因为时间不够,就把它删掉了。可是无论怎样都觉得这段话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最后就又把它加了进去。
A:もちろんです! 最初はあのセリフはなかったんです。脚本をチェックしたときに入れていたんですが、画コンテ時点でなくなっていて。時間が足りなくて、カットになりそうだったんです。でもあの言葉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思い、なんとか復活させました。

所以讨论名柯组织线剧情,M20是绕不开的。黑方的人设在原作有,这部剧场版也都有相应地(简化)呈现。

那么在M20中,一共出现了多少个黑暗组织的卧底?

6个。

英语代号 代号汉语译名 真实姓名(如果存在的话) 所属组织 化名或曾用名(如果存在的话)
Stout 司陶特 不明 MI6
Riesling 雷司令 蕾欧娜-布赫霍尔茨 BND
Aquavit 阿夸维特 不明 CSIS
Rye 黑麦威士忌 赤井秀一 FBI 诸星大
Kir 基尔 本堂瑛海 CIA 水无怜奈
Bourbon 波本威士忌 降谷零 警察厅警备局 安室透

还有就是已经先后可以视作叛逃,如今却只剩下独苗的宫野家:

英语外号/代号 外号/代号译名 真实姓名 化名或曾用名
疯狂科学家 宫野厚司
Hell Angel 地狱天使 宫野艾莲娜
宫野明美 广田雅美
Sherry 雪莉 宫野志保 灰原哀

好说歹说,加在一起也不过9个。

那么除了这些卧底,剩下的组织成员有哪些?

英语外号/代号 外号/代号汉语译名 真实姓名(如果存在的话) 化名或曾用名(如果存在的话)
那位先生(那位大人) 乌丸莲耶
Rum 朗姆 不明 胁田兼则
Berumotto(罗马音)/Vermouth 贝尔摩德/味美思 莎朗-温亚德 克里斯-温亚德
Gin 琴酒 不明 黑泽阵
Uokka(罗马音)/Vodka 伏特加 不明 鱼塚三郎(存疑)
Kyantei(罗马音)/Chianti 基安蒂 不明
Korun(罗马音)/Korn 科恩 不明
Pisuko(罗马音)/Pisco 匹斯可 枡山宪三
Tekira(罗马音)/Tequila 龙舌兰 未知
Calvados 卡尔瓦多斯 未知

这些统计的只是73在原作中层次差不多的酒名成员。

不过换言之……

1.什么?已死亡的酒名成员也算?

当然算了,这些酒名成员又没有在生前叛逃组织。

2.那么爱尔兰(Irish)呢?

爱尔兰的点子来自古内(M13原创),73并没有让他在原作中登场;再者爱尔兰如果写上,是不是要把漫画特别篇中登场的11名原创的组织成员都算上?大谬也。

3.上述统计的酒名成员共10人

10>6

所以再怎么算,都还是比卧底更多(如果宫野家不算作反叛,而龙舌兰、卡尔瓦多斯、匹斯可都还在,那么黑暗组织的酒名成员数量真是细思恐极)。再加上炮灰,那数量更是无法估量。

所以难怪FBI、CIA、警察厅和警视厅都不约而同地派卧底,不然连组织的底都摸不到那还咋整?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的情报组织对抗黑暗组织多年,黑暗组织却依旧屹立不倒。何况老话说得好,「兵不在多在精」,喏,理都在这儿了。

综上,题主对组织的认识并不正确。这又谈何败笔?

III.安室透的洗白并没有成为败笔

我默认题主正确理解什么是安室透洗白梗。没有正确理解的,没关系,请戳:

如今来看,在漫画原作作者青山刚昌对于原作的周密把控下,反而成为妙笔。

妙笔1:如果安室透来自黑方,那还哪儿来的《零的日常》、哪来的《警察学校篇》?

首先,商业漫画是要赚钱的,何况剧场版。如果73不推出警校组的话,这将不利于名柯世界观的扩大,剧情后期也少了一棵摇钱树,名柯怕是现在已经完结了。

(名柯剧场版怕是根本无法推出M22《零的执行人》,而朗姆三嫌势必少了很多精彩,比如牧场篇安室透VS若狭留美;更不用提M25只靠高佐而没有警校组的话,何以展开了)

妙笔2:如果安室透来自黑方,那么怎么展开人设(尤其是对赤井秀一强力的排斥与恨)?

安室透的初始人设来自阿姆罗-雷,与赤井秀一的初始人设——夏亚-阿兹纳布尔敌对居多、联手居少。只要看过初代高达三部曲(0079的三部剧场版),想必会对两人各自的人设、登场后的场景似曾相识、会心一笑~

(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笃定安室透和赤井秀一会出现合作的机会,毕竟阿姆罗和夏亚就是这样的)

其实关于安室透的初始人设,曾在访谈里提到过一些细节(青山刚昌vs池田秀一对谈[4]):

池田:「柯南」里今后还会出现和「高达」有联系的东西吗?
青山:站在柯南一方的人物里面既然出现了赤井,也是角色的最高等级,那么作为敌对的黑暗组织一侧,如果也出现一个高达系名字的人物的话,一定很有趣吧。比如「安室彻」之类的(笑)。和「高达」里好人坏人反过来也不错的样子,如此一来,由谁来配音也就决定好了(笑)。
池田:是啊,只有那个人了(笑)。

当时原作的连载进度并没有出现安室透的正式初登场,而只是在米花百货商店爆炸未遂事件以伤疤赤井秀一的面目登场。看完这个系列(第67卷File.3~File.8/总File.699~总File.704),所有的读者一是在猜测伤疤赤井秀一的真实身份,二是从琴酒、基尔、贝尔摩德处得到一些关于波本的间接描写。

比如伤疤秀一对着瞄准自己的基安蒂经典的阴恻恻一笑:

当时一定会有人疑惑:这到底是正面角色对反面角色的“反将一军”,还是反面角色对反面角色的“黑吃黑”?伤疤秀一的情报源头由谁提供?

再如琴酒对波本一连串的柠檬精上身式的讽刺:

一看琴酒的态度,啧啧,这绝对是琴酒对同为组织成员的态度没毛病。

能看得出来这是73对正面角色的描绘才有鬼。

妙笔3:在安室透转变立场前后,能看得出来破绽嘛?

连载版与单行本对比这种破事我早就在自己闲着无聊的时候做过了:

至少我是看不出来有任何破绽(相关的连载版和单行本有区别,但只是:一个没有前情提要,一个有前情提要;一个有侧边栏,一个没有侧边栏。仅此而已)。

题主如果想尝试,大可以自己试试(连载版的墙内资源应该还有留存,至于如何找到,这就不关我事了)。

所以结论显而易见:正因为没有破绽,才显得出是妙笔,而不是败笔。强调一遍,「败笔」这种词切忌滥用。


以上

参考

  1. ^《名侦探柯南》里琴酒的缺点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719264/answer/1532589323
  2. ^VI.诸伏景光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2104757
  3. ^「名探偵コナン」漫画家・青山剛昌インタビュー:劇場版で原作者として名前がクレジットされる意味 https://www.cinematoday.jp/page/A0004961
  4. ^2010年1月26日 青山先生の『ガンダム』の思い出 http://conan-4869.net/post-6208
user avatar

难得见一个值得好好回答一下的问题,一条条说吧。

1.平衡重不重要?

任何广义上的“斗智”作品,平衡都是极其重要的。

试想一下这两个场景:

某高中生在高考试卷上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在一场决定主角团生死的死亡游戏中,摆在他们面前的终极问题是:20个苹果,吃掉五个,还有几个?

前者会让情节的说服力丧失殆尽,后者则会毁掉读者对后续展开的所有期待。

因此,创作相关题材就是一场走钢丝,如果不好好把握其中的平衡,作者就一定会翻车。

2.柯南里,卧底太多破坏了平衡吗?

乍一看,这简直是个再愚蠢不过的问题。

红方什么人?FBI、CIA、MI6、日本公安。

黑方什么人?“要智商没智商,要人设完全输给能卖腐的红方”。

这样的力量对比,还有什么平衡可言?

面对质疑,我又不禁要反问:为什么没有?

推理的世界永远是攻强守弱的。

主角侦探在市区的暗巷里遭遇了一名陌生人,拿枪瞄准了他,对方手里只有一个小药剂瓶。请问,谁占据优势?

当然是陌生人啦。

因为陌生人的开场白是“一小瓶沙林”。沙林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嗅的液体,又容易挥发,哪怕瓶里装的根本就是水,主角也不敢开枪,除非主角敢用整个街区的生命赌。

你看,如何在侦探拿枪指着你的时候占据优势?只需要起码的化学知识和一个微不足道的谎言。

主角侦探遭遇了一个强大的职业杀手,最终把他成功逮捕了。

代价是什么呢?

名单上的前两个目标都被犯人杀掉,而且负责保护第三个目标的八个警员全部被干掉。

更不用说法水麟太郎大人了,他跳出来指认真凶时,凶手可是把目标都杀光并自杀了。

这些都没看过,那么,聪明的,你告诉我,松田阵平是怎么死的?

害死松田,几乎害死白鸟,谋杀高木和柯南未遂,完成这一系列壮举的犯人也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呢!

可别说73没提醒过你们。佐藤的愤懑怎么来的?还不是“你这么个废物竟然害死了松田”?

还被组织猛将费劲抡死?笑话,为什么害死一个智商高的人要比他智商高?

连基本局势都看不懂,还在搁这儿一厢情愿地比人数呢?

连对事不对人的基本态度都没有,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你以为是狼人杀吗?杀人有CD?真以为琴酒一个人不能把你秒了?

小五郎?杀了杀了。柯南也在?那就一起杀。

黑方的优势就是这么大,“杀人者的坚决和冷酷”就是一个这么好用的品质。

反过来说,即使红方有多个聪明人,收益也相当有限。

没办法,智力是不能叠加的。有多个聪明人,并不能提高胜率,而只能提高容错率。

漫威的MCU为什么成功?因为超级英雄集结,真能带来单个英雄无法企及的极高上限。

侦探联动很多时候都是负收益。法国人写亚森·罗平,搞得老福重度OOC,全为了满足他们那点儿虚荣心——“哈哈哈哈,这个英国的福尔摩斯就是逊啦”。

侦探联手收益低,柯南里也有相应的刻画。“有你在啊,那没我事了。”

理论上,不管红方聪明人再多,琴酒只要喊完人设计个惊天之谋,让大家都解不开,直接一勺烩也是做得到的。

这就完了吗?并没有。

众所周知,黑衣组织最后是一定会覆灭的。然而,像这样的大型犯罪集团是非常难以覆灭的。

举个例子,天地会。时至今日,天地会死了吗?某种意义上说也没有。

有一种说法是,天地会广东一带的分支,由于失去了“反清复明”的理想维系,变成了黑社会性质的三合会,以至于现在三合会就是华人黑帮的代名词。

覆灭?取缔?不好意思,现实版本里,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承认黑帮合法性的国家,能压制就不错了。柯南世界当然更理想化一点,真要捶还是捶得死的。可是,黑衣组织的架构就是这么云山雾罩,不搞清楚状况,你依旧拿我没辙。

你以为一堆组织联手是提高了战胜黑衣组织的几率?错,充其量只是保证了黑衣组织最后能集体落网罢了。

没有银色子弹一击致命,叠这么多Buff也动摇不了黑衣组织的根基。

所以说,就算双方的塑造完全不匹配,真正的较量也没你想象的那么不平衡。如果你真在意平衡性,那你知道比这一堆卧底加起来还破坏平衡的是什么吗?

是工藤优作,这货“想解的谜就一定解开”的属性直接葬送了琴酒“惊天之谋”偷家的可能性。

而这货是主角出场自带的爹!

老贼ban怪盗基德我双手赞成,老父亲最好也是能ban就ban,不能ban就边缘化吧。

3.既然你说平衡没问题,那怎么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观感不佳?

一言以蔽之,审美疲劳。

误导、诡计、逻辑代表了推理作品三个维度上的乐趣。

按照“不动脑子也能看得很开心”程度排序:误导>诡计>逻辑。

按照重复多次也不腻味的程度排序:逻辑>诡计>误导。

逻辑是非常典型的不用脑子就完全get不到的乐趣,但它的重复体验是最好的。

误导则恰恰相反,不动脑子时是最开心的,“哇,又是一个反转”,一旦你熟悉作者的误导手法,惊喜程度就会直线下降。

回顾一下,从基尔篇到波本篇,老贼把误导手法用了多少次?

本堂瑛祐,水无怜奈,卡迈尔,冲矢昴,安室透……而且无一例外,全是“误导TA是坏人,TA其实是好人”的逆转。

如果我请你吃一顿炸鸡,你可能会兴致很高,如果连着请你吃五顿炸鸡,那你高的就是血压了。

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肉眼可见的,它直接让读者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除了琴酒,没有延续到下一篇章的坏人

之前和之后的篇章都受到了影响:比如对贝姐善良程度的过分乐观;比如需要老贼亲自声明朗姆不会洗白。

我只能说,普通人也许判断不了误导的质量,但这不妨碍TA抗议套路的重复。

红鲱鱼虽好,也不能用得太勤。

4.安室该不该一黑到底?

这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两种展开都有各自的优势。

既然题主提到了,这里我就先从安室一黑到底的好处说起。

最容易想到的,自然是打破读者的刻板印象。

之前说过,同样的逆转思路老贼已经用过太多,用安室的身份来一手变化球,无疑会让读者更加难以判断,以后进行误导也会更加从容。安室如一把尖刀深入腹心,琴酒如一个幽灵飘荡在外,这样的局面显然更有紧张感,更能展现出情节的跌宕起伏。

其次,安室本身的形象会更加凌厉更有冲击性。相当于之前几次的逆转,都成为了安室身份的铺垫。温暖阳光陡然间变成倾盆大雨,第一次看到肯定会非常震撼。

最后,柯南+秀一VS波本+琴酒,完全符合岸本齐史,或者森谷帝二的对称式美学。仅仅通过数人头就能基本弄清局势,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认知门槛。

但,高收益还伴随着高风险。

因为斗智类作品的所有棘手问题最终都会转嫁给作者,就像魔术师如果不准备好一只兔子,他就没法变出来。

我们拿特别喜欢在正方里插卧底的《神探狄仁杰》做个对比,看看到底险在哪里。

狄阁老是有官方身份的,是有组织的人。但柯南不是,准确地说,他算是FBI的“顾问”,他能够对FBI施加影响,但他享受不到FBI组织的保护。

狄阁老的对手往往都在筹划自己的大阴谋,更倾向于迷惑狄阁老,而不是急于搞肉体消灭。组织有大计划不假,但琴酒可是能腾出手来的,只要柯南进入视线,分分钟大结局。

更不用说狄阁老身边那个业务能力爆表的李元芳了。

即使狄阁老有这么多重防护,在使团案中也差点被幕后黑手弄死。

我们把黑化的安室代入柯南剧情呢?

侦探举一反三的属性是很夸张的,以绯色篇为参考,一个不分析剧情的读者,开着上帝视角也是没有安室掌握的信息多的。而且他很容易接触到柯南的人际关系,一旦与琴酒的无限火力形成配合,很容易让局面彻底无法收拾。

因此,安室该知道什么,不该知道什么,都需要反复斟酌。这种展开虽不至于完全不可行,也超出了一般创作者的能力范围。

73现在选择的方向嘛,缺点已经说过了,下面提一提优点。

一来剧情更可控。

二来安室的形象塑造更丰富更有层次感。第一种展开是“放”的思路,追求一种爆发般的冲击力,第二种展开就是“收”的思路,更有闭卷回味的韵味。

三来这样可以诠释红方各个组织之间微妙的关系。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水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切以CIA的任务为优先”。

这些组织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既不至于拖后腿,也不可能真正好到一块儿去。水无这句话就是集中体现,你看,我为了CIA的潜伏任务,杀了你们FBI的王牌。

但是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赤井之死是怎么回事,这就模糊了这句话本来的意思。

于是安室对赤井,恨意中带着克制的复杂情绪,就成为各方组织间微妙关系的一个新的缩影。

当然,很多人还是喜欢一个红方标签贴上去,丝毫不考虑这点。

总结一下,安室一黑到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展开,只是73并没有这样选。你的意见值得尊重,却不一定会被采纳。

倘若你真的很希望红方出个卧底满足自己的期待,大不了加入教主的詹黑教嘛(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名侦探柯南》中黑衣组织的卧底数量以及红黑双方的实力平衡问题,这确实是不少观众津津乐道,甚至有些抱怨的话题。我们不妨来细致地聊聊这个。卧底数量之谜:是“太多”还是“刚刚好”?首先,我们得承认,随着剧情的推进,被揭露的黑衣组织卧底名单确实是越来越长,而且很多还是组织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从最早的贝尔.............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名侦探柯南》的粉丝在追番过程中都会产生的疑问,也是剧情中一个比较令人费解的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为什么拥有这么多“卧底”的黑暗组织,却能让组织头目琴酒如此逍遥法外,至今还没被一网打尽。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黑暗组织即便卧底众多,也并非所有成员都是卧底,而且“卧底”这.............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里,黑衣组织作为全球最神秘、最危险的犯罪集团,其成员的运作方式想来都是效率至上。如果他们的薪资体系是以提成制为主导,那么“KPI”(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将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组织整体的收益,甚至于他们个人的“生存率”。首要的,也是最直观的KPI,那一定是“任务.............
  • 回答
    要判断铃木财团和黑衣组织谁更有钱,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俩在柯南的世界里,那可都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但他们的“有钱”方式和规模,那是截然不同的。铃木财团:光明正大的巨无霸铃木财团这个名头,在《名侦探柯南》里简直是金钱的代名词。他们的有钱,是那种“哇塞,这也太壕了吧!”的实实在在的富裕。 庞大的产.............
  • 回答
    关于乌丸莲耶为何建立那个庞大的地下组织,“黑暗组织”,在《名侦探柯南》的庞大世界观里,这个问题一直笼罩在迷雾之中,官方给出的信息并不算特别详尽,但结合漫画和动画中的一些零散线索,我们可以尝试拼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乌丸莲耶本身的背景。他是一位极其富有的古老家族的族长,一个在江户时.............
  • 回答
    关于小兰在《名侦探柯南》第三集认出柯南这件事,以及她后面是否一直“陪着演戏”,这可以说是很多柯南粉丝,尤其是早期观众们津津乐道,并且常常引起讨论的经典桥段。咱们不妨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要明确一点,小兰在第三集《偶像密室杀人事件》中,确实因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新一经常会用到的一个特定眼神,以.............
  • 回答
    说到琴酒这个家伙,在《名侦探柯南》里那绝对是人气反派的代表人物。每次出场,那股狠劲儿、那股子不择手段,都让人心底发怵。可再牛逼的人物,也都有自己的软肋,琴酒也不例外。仔细琢磨一下,他身上的缺点还真不少,而且有些还挺致命的。首先,“过度自信”绝对是琴酒最明显的短板。他能力强毋庸置疑,一手枪法出神入化,.............
  • 回答
    小岛元太,这个在《名侦探柯南》中总是显得有些冲动、贪吃,还时不时说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话的少年侦探团成员,虽然不像柯南那样拥有超凡的推理能力,也不像灰原哀那样心思缜密,但仔细回顾一下,他其实也闪耀过几次,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元太的“直觉和敏锐的听力”。很多时候,虽然他嘴里嚷嚷.............
  • 回答
    确实,《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里,毛利小五郎确实展现过不少令人刮目相看的时刻,让人不禁觉得他并非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沉睡的侦探”。抛开柯南的暗中帮助,只看小五郎自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部分,也有许多情节能让人为之一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个例子,它们展示了小五郎不傻的一面,甚至可以说是有着相当的洞察力,.............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里,提起宫野志保(灰原哀)和琴酒,大多数观众脑海中浮现的是如同宿敌般的对峙——曾经的组织成员与逃亡者,追捕与躲藏,这是他们之间最直观的关系。然而,深入挖掘剧情的蛛丝马迹,我们会发现,在这冷酷的背景下,两人之间隐藏着一层远比简单仇恨更为复杂、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超脱寻常”的微妙联系.............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里,铃木园子大概是少数能让绝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甚至可以说很少有人真正讨厌的角色之一。这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完美无缺,而是她身上那种真实、鲜活、充满烟火气的特质,恰恰成为了她最大的魅力所在。首先,她的“花痴”和“花痴”背后的真诚,是一种难得的亲和力。 园子绝对是整部作品里最“普通”.............
  • 回答
    关于《名侦探柯南》里,凶手在被柯南揭穿后,为什么常常会“跪下”这个现象,其实背后有很多有趣的考量,并非单纯的巧合。这背后既有剧情叙事的需要,也有现实创作的考量,甚至还带有一些心理层面的暗示。咱们不妨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的宣泄和崩溃。你想啊,当一个人精心策划.............
  • 回答
    《名侦探柯南》里的元太,这个名字提起,总会勾起不少观众心中复杂又有些相似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对他的行为模式感到一丝不耐烦的粉丝。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少年侦探团成员,能够引发如此强烈的“讨厌”感呢?这绝非偶然,而是他一系列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在剧情中扮演的角色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也最容易引起反感的是他.............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里,“社长”这个头衔确实时不时地就和“高危职业”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个设定并非空穴来风,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折射出了一些现实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影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为什么在柯南的世界里社长如此“危险”,以及这背后可能隐藏的社会学意义。为什么柯南里的社长常常身处险境?1. .............
  • 回答
    提到《名侦探柯南》里那位在柯南和灰原哀之间,扮演着一个复杂又有点可怜角色的女性,很多粉丝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大概就是米原樱子了吧。说实话,樱子这个人设,放在那么庞大的《名侦探柯南》世界观里,虽然出场不多,但留下的印象却相当深刻。她身上折射出的那种“爱而不得”的纠结,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行为,都让不.............
  • 回答
    古美门律师能否让《名侦探柯南》里的某些凶手被判无罪,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法律体系的差异、漫画设定的特殊性以及古美门律师独特的办案风格。答案是:很可能,而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他甚至可能成功为凶手争取到无罪判决。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古美门律师的“强大”之处:古美门律师(出自日剧《.............
  • 回答
    说起来,在《名侦探柯南》这个庞大的角色群里,要说最让我感到“不舒服”或者说“不喜欢”的,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可能还得是灰原哀的姐姐——宫野明美。我知道,这么说可能有点奇怪,毕竟明美在故事里露面不多,而且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成熟、有担当的大姐姐。她为了保护妹妹不惜一切,甚至甘愿牺牲自己来换取妹妹的自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如果真的能穿越进《名侦探柯南》的世界,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角色不是那些光芒四射的侦探们,而是那个总是在幕后默默付出的身影——宫野志保,也就是灰原哀。我知道,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柯南,毕竟他是主角,智慧超群,身边还围绕着一群个性鲜明的朋友和可爱的小兰。工藤新一的潇洒、赤井秀一的冷静和帅气、.............
  • 回答
    《名侦探柯南》作为一部拥有超过千集长寿动画作品,其中确实诞生了许多被粉丝奉为经典的集数。这些经典集数往往在剧情、推理、人物刻画、情感深度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能够深深地触动观众的心弦。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集我认为值得被称为经典的集数,并尽可能地进行详细的讲述:1. 雪山篇(集数:1112集,199.............
  • 回答
    《名侦探柯南》1085集:这剧情,我血压都上来了!好家伙,这周的《名侦探柯南》1085集《魔术师的遗言》看完,我只想说,我的血压是真的上来了。这剧情,简直是把“离谱”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一点不带含糊的。让咱们先来说说这集到底有多“离谱”: 动机狗血到能写一本《亚太地区爱情史》: 整个案件的核心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