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克劳塞维茨的谋略智慧能与诸葛亮或孙武子相比吗?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军事思想史长河中,克劳塞维茨、诸葛亮和孙武子无疑是三颗璀璨的明星。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军事智慧。那么,克劳塞维茨的谋略智慧,能否与诸葛亮或孙武子相提并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而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思想精髓,以及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侧重点。

孙武子:兵法的“道”与“术”

孙武子(孙子)的《孙子兵法》被誉为“百世兵书”,其智慧超越了单纯的战术层面,直抵战争的“道”。孙子思想的核心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道”的层面: 孙子认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一种战略上的制高点,即通过政治、外交、心理等多种手段,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使其不战自降。他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了解敌人的兵力,更包括了解敌人的政局、民心、将帅能力等方方面面。这种“知”是全方位的,是制定战略的基础。
“术”的层面: 在具体战术上,孙子提出了“奇正相生”、“兵贵胜”、“避实击虚”等一系列原则。他极其重视“势”,即通过地形、兵力部署、士气等因素,营造对我方有利的态势,再加以运用。孙子同样强调“形”的不可预测性,即不让敌人摸清自己的底牌,保持战略上的灵活性。
“谋”的特点: 孙子的“谋”是一种高度精炼、极简的智慧,它如同一面明镜,照见战争的本质,并提供了一套普适性的原则。他的语言洗练,字字珠玑,能够触及战争中最核心的要素。

诸葛亮:治国安邦的“智”与“谋”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其军事思想更多地体现在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综合能力上。他的“谋”更多地与治国安邦、长远规划以及具体实施相结合。

战略规划与大局观: 诸葛亮最闪耀的莫过于他对整个国家命运的洞察和战略规划。他的《隆中对》为刘备集团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宏伟蓝图。这种洞察力,是基于对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深刻理解。
治军与管理: 诸葛亮在军事管理上也非常出色,他注重军队的纪律、训练和后勤保障。他发明的“连弩”、“木牛流马”等,体现了他将科技与军事相结合的能力。他对士兵的关怀,也赢得了极高的士气。
战术的灵活运用与应变: 诸葛亮在军事斗争中,善于利用地形、天气,并针对敌人特点制定战术。例如,他运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也曾用“火烧上方谷”试图烧死司马懿(虽然最终失败)。他的战术运用,常常带有出人意料的色彩。
“谋”的特点: 诸葛亮的“谋”更偏向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将高远的战略目标与具体的执行步骤紧密结合。他的智慧体现在将复杂的局面化繁为简,并设计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克劳塞维茨:战争的本质与哲学

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军事理论家,他的《战争论》是西方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他的智慧在于对战争本身的深刻哲学剖析,以及对现代战争形态的预见。

战争的本质:“三次跌宕起伏的对话”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通过武力手段,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行为”。他用“三次跌宕起伏的对话”来形容战争的复杂性:
1. 暴力、仇恨和敌意(原始的、非理性的力量): 这是战争最原始、最根本的驱动力,是人民情感的爆发。
2. 概率和偶然(自由的、创造性的元素): 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是无数偶然事件和个人选择交织的结果。
3. 战争作为理性的工具(政治目的): 战争最终服务于政治目的,是政治的延续。
他认为,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战争的最终形态。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这是克劳塞维茨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他对战争本质最精辟的概括。他强调战争必须服务于政治目标,而不能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这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对战争的认知。
“重心”、“摩擦”、“奇袭”、“围攻”等概念: 克劳塞维茨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军事概念。
重心(Schwerpunkt): 指敌人力量的集中点或薄弱环节,是打击的重点。
摩擦(Reibung): 指战争中一切影响行动的、各种各样的小的、不起眼的因素,是战争中最具现实性的东西,它使理想的军事行动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奇袭(Überraschung): 指利用突然性打破敌人的预期,取得决定性优势。
围攻(Belagerung): 克劳塞维茨也讨论了攻坚战术,以及围攻的战略意义。
“三位一体”(Trinität): 在《战争论》的后续修订中,克劳塞维茨提出了战争的“三位一体”概念,即:
1. 国家(政府、战争部长):代表理性、政策和策略。
2. 军队(指挥官、士兵):代表自由、创造性和偶然性。
3. 人民(激情、情绪):代表原始的暴力、仇恨和敌意。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战争的整体。
“谋”的特点: 克劳塞维茨的“谋”是一种哲学思辨,他试图剥离战争的表象,探究其内在逻辑和规律。他的分析深入、严谨,具有强大的理论深度和思想穿透力。他更关注的是战争的普遍性规律,而非某个具体战役的细节。

对比与比较:异同与融合

现在,我们可以更具体地来比较他们三位的谋略智慧:

相似之处:

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尽管角度不同,但他们都对战争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孙子看到了战争的“道”与“术”的结合,诸葛亮看到了战略规划与具体执行的统一,克劳塞维茨则看到了战争的本质和其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重视“知”: 孙子强调“知己知彼”,诸葛亮在战略规划中必然要“知”天下大势,克劳塞维茨也强调对敌我双方力量、决心以及战争环境的全面了解。
战略思维: 他们都具备宏观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够将眼光投向长远,为行动制定方向。
谋略的灵活性: 无论是孙子的“奇正相生”,诸葛亮的因地制宜,还是克劳塞维茨对“摩擦”和“偶然”的强调,都体现了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不同之处(侧重点与语境):

哲学深度 vs. 实践指导:
孙武子: 他的智慧更偏向于一种高度精炼的“道”,提供的是一套普适性的原则,强调的是“如何尽可能少地付出而获胜”。其指导性极强,但也高度抽象,需要经验去填充。
诸葛亮: 他的智慧更侧重于“智谋”在实际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运用,是“治国安邦”的全面战略。他的“谋”是具体的、有目标的,与他所处的时代和事业紧密相连。
克劳塞维茨: 他的智慧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剖析,试图揭示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更强调“为何而战”、“战争为何如此”。他的理论是对战争现象的理性化解释,为理解现代战争提供了基础。

战争的演变:
孙武子: 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的战争以冷兵器为主,战争的规模和性质与现代战争有较大差异。他的智慧更多地适用于古代战争,但其核心原则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诸葛亮: 处于三国时代,战争规模有所扩大,但仍是冷兵器时代。他的智慧更多地体现了在有限条件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人谋”。
克劳塞维茨: 生活在拿破仑时代,亲历了早期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他的理论为理解和应对由此产生的现代战争奠定了基础。他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更是对现代政治与军事高度融合的深刻洞察。

“谋”的体现方式:
孙子: 他的“谋”体现在对整体态势的把握,对敌人心理的洞察,以及利用“势”和“奇正”的战术。
诸葛亮: 他的“谋”体现在对国家命运的规划,对人才的运用,以及在具体战役中出奇制胜的计策。
克劳塞维茨: 他的“谋”体现在对战争规律的理性分析,对战略与战术关系的界定,以及对政治目标与军事手段之间联系的强调。

结论:不可简单“比”但可“鉴”

将克劳塞维茨的谋略智慧与诸葛亮或孙武子相提并论,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在于我们如何定义“比较”。

从哲学深度和对战争本质的剖析来看,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无疑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理论高度。 他对战争的理性化、系统化解读,以及对现代战争的预见性,是孙武子和诸葛亮在当时条件下难以企及的。可以说,克劳塞维茨的理论是对孙武子和诸葛亮所代表的战争智慧的一种哲学升华和理论发展。

然而,如果从“谋略智慧”的实践性和具体指导意义来看,孙武子和诸葛亮的思想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孙子的“道”与“术”,至今仍是各国军事思想家研究的经典;诸葛亮的“治国安邦”的战略规划和“鞠躬尽瘁”的精神,更是激励着无数后人。他们的智慧更贴近于具体的“如何打仗”以及“如何领导军队和国家”。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克劳塞维茨的智慧“能”或“不能”与诸葛亮或孙武子相比,而更应该说:

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杰出军事思想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战争的“道”与“术”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贡献。
克劳塞维茨的思想是对孙武子和诸葛亮所代表的战争智慧的一种延展和深化,特别是在对战争本质的哲学理解和对现代战争形态的认识上。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不同的智慧:从孙子那里学习“以最小代价获胜”的精炼原则;从诸葛亮那里学习“运筹帷幄、治国安邦”的综合战略;从克劳塞维茨那里学习“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理性精神和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智慧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 现代的军事理论家和实践者,同样可以从这三位大师的著作中汲取养分,融会贯通,以应对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挑战。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诸葛亮为何将战略规划置于首位;而孙子“知己知彼”的原则,则是克劳塞维茨所强调的“了解”的基石。

最终,他们三位的谋略智慧,共同构建了人类军事思想史的辉煌篇章,他们是星辰,指引着后人探索战争的奥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你这对比不是一个平台。

诸葛亮是个准独裁者,政治军事一把抓。克劳塞维茨一辈子就上过两次战场,唯一的亮点就是解散部队当散兵。。。。。。

这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好不好~!

当年约米尼抱着克劳塞维茨的脸抽是啥节奏?

克氏:战争是这样的一二三四五六

约氏:劳资跟皇帝打过十二次战役,指挥过十万人!

克氏:战争的理论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约氏:劳资跟皇帝打过十二次战役,指挥过十万人!

克氏:战争的规律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约氏:劳资跟皇帝打过十二次战役,指挥过十万人!

克氏:我们要了解战争必须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约氏:劳资跟皇帝打过十二次战役,指挥过十万人!你写的书死后几十年卖不出50本,劳资的书全世界的军人来读,海权论之父来给劳资磕头。你啊,还要学习一个!

老毛奇:你污蔑我师父,我不服!

利德尔哈特:麻痹,一群弱鸡。这世界上孙武第一,我第二!克劳塞维茨,狗屁不通,你算根屌?毛奇三脚猫,更不算屌~!

猿首:跪了!

古德里安:哈特一生粉,不解释!

wrong way:都不如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军事思想史长河中,克劳塞维茨、诸葛亮和孙武子无疑是三颗璀璨的明星。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军事智慧。那么,克劳塞维茨的谋略智慧,能否与诸葛亮或孙武子相提并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而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思想精髓,以及在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