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间歇跑?怎样练习间歇跑来提高10k的速度?

回答
间歇跑,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训练方式,将跑步和休息(或慢跑)交替进行,以期在短时间内达到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心肺负荷。这就像在赛跑中,你不是一直保持一个相对轻松的配速,而是周期性地加速冲刺,然后再放慢速度恢复,如此循环往复。

为什么间歇跑如此有效?

传统的慢跑虽然对建立基础耐力很有帮助,但它主要训练的是身体的有氧能力。而间歇跑则能更有效地刺激身体的无氧能力和最大摄氧量(VO2 max)。

提升最大摄氧量 (VO2 max): VO2 max 是指你的身体在剧烈运动时能够利用的最大氧气量。间歇跑通过将你的心率推到接近最大值的区域,迫使身体更高效地摄取、运输和利用氧气,从而提高你的VO2 max。更高的VO2 max意味着你能在更快的速度下保持更长的时间。
提高乳酸阈值 (Lactate Threshold): 乳酸是我们身体在高强度运动时产生的副产品。当乳酸堆积的速度超过身体清除的速度时,我们会感到疲劳,速度会下降。乳酸阈值是指身体开始大量堆积乳酸的强度水平。间歇跑通过在接近乳酸阈值的强度下反复训练,可以提高你清除乳酸的能力,从而让你在更快的配速下坚持更久,而不会感到那么疲惫。
增强运动经济性 (Running Economy): 运动经济性是指在特定配速下,身体需要消耗多少能量。通过反复以高强度跑步,你的身体会变得更有效率,姿势更协调,肌肉募集更优化,从而在同样的配速下消耗更少的能量。
提高心理韧性: 间歇跑是艰苦的。每一次“加速”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休息”都是一次重振旗鼓。克服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能够极大地增强你的比赛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如何通过间歇跑来提高10k速度?

要通过间歇跑来提高10k速度,你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你的训练计划。这里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强度和休息的比例,以及跑步的距离或时间。

1. 确定你的目标配速和强度区间:

了解你的10k目标配速: 如果你想跑进40分钟,那么你的平均配速大约是4分钟/公里。
计算你的间歇配速: 间歇跑的加速段配速通常会比你的10k目标配速要快。一个常见的建议是比你的10k目标配速快1015秒/公里,或者达到你最大心率的9095%。
确定你的恢复配速: 恢复段的配速应该是非常慢的慢跑或步行,目的是让你在下一个加速段开始前能够充分恢复,但又不至于完全冷却下来。恢复心率通常在最大心率的6070%左右。

2. 经典的10k间歇跑训练方法:

以下是一些适合提高10k速度的间歇跑训练类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和训练阶段进行选择和调整:

400米间歇 (400m repeats):
练习方式: 以比你10k目标配速快1015秒/公里的速度跑400米,然后进行200400米的慢跑或步行恢复。
训练量: 812个400米。
为什么有效: 这是提高速度和VO2 max的经典训练。400米是一个相对较短的距离,可以让你专注于速度,并能进行较多的重复次数。
进阶: 随着体能的提高,可以增加重复次数,或者缩短恢复时间,或者在恢复段进行轻微的提速。

800米间歇 (800m repeats):
练习方式: 以接近你10k目标配速的速度跑800米,然后进行400米的慢跑或步行恢复。
训练量: 58个800米。
为什么有效: 800米比400米更能模拟10k比赛的强度感受,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你的乳酸阈值和速度耐力。
进阶: 同样可以增加重复次数、缩短恢复时间,或者在恢复段保持更快的慢跑速度。

1000米/1200米/1600米间歇 (Longer repeats):
练习方式: 以接近或略低于你10k目标配速的速度跑1000米、1200米或1600米(1英里),然后进行与跑步距离相当或稍长的慢跑恢复。
训练量: 36个重复。
为什么有效: 这些更长的重复段更能培养你在目标配速下的耐受能力,并且对提高你的乳酸阈值非常有益。
进阶: 随着体能的提升,可以尝试更快的配速,或者减少恢复时间。

金字塔间歇 (Pyramid repeats):
练习方式: 例如,跑200米、400米、800米、1200米、800米、400米、200米,中间穿插相应的慢跑恢复。
为什么有效: 这种训练形式包含了不同距离的刺激,能够全面地锻炼你的速度和耐力。

3. 间歇跑的具体实施步骤:

热身 (Warmup): 这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任何高强度训练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至少需要1015分钟,包括:
10分钟的轻松慢跑,让身体活动起来。
一些动态拉伸,如高抬腿、臀部画圈、弓步转体等,激活你的肌肉。
23组短距离的加速跑(如50100米),逐渐将速度提到比赛强度。
主训练 (Main set): 按照你设计的间歇跑计划进行。
放松 (Cooldown): 训练结束后,不要立即停下。进行510分钟的轻松慢跑,帮助身体逐渐恢复平静。
拉伸 (Stretching): 训练后进行静态拉伸,特别是针对腿部主要肌肉群(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肌肉、臀部肌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恢复。

4. 安排间歇跑在你的训练周中:

频率: 对于想提高10k速度的跑者来说,每周进行12次间歇跑训练是比较合适的。
搭配: 间歇跑是高强度的训练,需要给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
不要连续进行高强度训练: 在间歇跑训练前后的一两天,安排轻松的慢跑或休息日。
结合不同类型的训练: 将间歇跑与长跑、节奏跑(Tempo run)以及轻松跑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均衡的训练计划。例如,周二安排间歇跑,周六安排长跑,周四安排轻松跑,其他时间休息或进行交叉训练。
时机: 最好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间歇跑,比如早上或下午。

5. 循序渐进,倾听身体的声音:

不要一开始就挑战极限: 如果你是初学者,或者刚开始尝试间歇跑,可以从较少的重复次数或较慢的配速开始。例如,先尝试6个400米,而不是12个。
逐渐增加强度和容量: 随着体能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重复次数、缩短恢复时间、提高跑步配速,或者增加训练的组数。
关注身体信号: 如果在训练中感到剧烈疼痛,或者身体状况不佳,果断停止。过度训练或带伤训练只会适得其反。
记录训练数据: 记录每次间歇跑的距离、配速、恢复时间以及你的感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追踪进步和调整计划。

举例说明一个10k速度提升的间歇跑计划(针对希望将10k成绩提高到40分钟的跑者):

目标配速: 4:00/公里 (即10k成绩40分钟)
间歇配速: 3:453:50/公里 (比目标配速快1015秒/公里)
恢复配速: 5:306:00/公里 (慢跑)

训练周示例:

周一: 休息 或 交叉训练 (如游泳、骑行)
周二: 间歇跑训练
热身 (15分钟轻松跑+动态拉伸+3x100米加速跑)
主训练: 8 x 800米,配速 3:453:50/公里,每组间歇慢跑400米恢复。
放松 (10分钟轻松跑)
拉伸
周三: 轻松跑 (68公里,非常轻松的配速)
周四: 节奏跑 (Tempo run): 2030分钟以比轻松跑稍快但可以交谈的配速跑 (例如,5:005:15/公里),或者进行一些爬坡训练。
周五: 休息 或 动态拉伸
周六: 长跑 (1216公里,以轻松愉快的配速完成)
周日: 轻松跑 (56公里,非常轻松的配速)

重要提示: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恢复能力都不同,这个计划仅供参考。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倾听身体: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如果感到过度疲劳或疼痛,请休息。
持之以恒: 间歇跑的效果需要时间来显现,坚持下去,你会看到进步的。
营养和睡眠: 充足的营养和高质量的睡眠是身体恢复和进步的关键。

通过科学地安排和执行间歇跑训练,你能够有效地提升你的速度、耐力以及整体的跑步表现,最终在10k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间歇跑算是比较高阶的一种跑步训练方式,它的强度很大,对身体要求也很高,完成一次间歇训练往往会痛苦不堪。另外间歇训练也几乎是所有训练中最五花八门的一种,每位教练对间歇都有不同的定义。

简单说说间歇跑的定义、具体训练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间歇跑

跑步训练常见的E/M/T/A/I/R等训练,指的是主要以心率为基准,来评估运动的强度

一般一次跑步训练,最为基础的两个构成,也就是训练时长和训练强度。比如通常我们说的有氧慢跑30分钟,意思就是以有氧心率的较低强度,进行30分钟的匀速慢跑。

放在训练课表里,往往会写成「E 30min」,即用E强度进行训练。



而间歇跑一般出现在I强度(Interval)中。

对应的,它的心率已经逼近最大心率的97%-100%、或者储备心率的95%-100% (关于储备心率的计算,可以查看马拉松比赛策略(上):初阶跑者应该如何规划比赛中的分段配速? ),以及几乎是以最大摄氧量(Vo2max)顶峰在奔跑——可见间歇跑的训练强度是极高的,接近以你最大的能力在全力奔跑!

这样的高强度下,显然单次训练时长不会太长。“间歇”的方式,就让身体能在此强度的总训练时间达到目的,并且身体也能在间歇形式中更好的得到训练。

比如「间歇跑/I强度训练2分钟x6,间休90秒」,就是以间歇的强度跑2分钟,休息(或慢跑/快走)90秒,而后进行下一组,一共六组的训练。


间歇跑对身体的考验相当大,所以不管是业余跑者还是精英职业选手,间歇训练都会很痛苦,需要咬牙才能坚持下来。

至于间歇的具体训练时长,不同训练目标也会有极大的差别。通常间歇以时间计量,从静止阶段直到达到I强度,摄氧量往往需要近2分钟才能达到最大值。

不过因为间歇最常在标准400米跑道上进行,因而也会以更容易测算的距离来衡量。单次间歇训练的长度从200-1600米不等,组次往往在3-10组间。

对更长距离的跑者(如马拉松),间歇训练可以更为保守的3-5公里比赛配速进行,这样既能提升最大摄氧量,又不至于让身体背负过高压力。


间歇跑的训练目的/可以起到的效果

间歇跑时的心率逼近最大心率值,也逼近最大摄氧量(Vo2max),此时身体的摄氧系统竭尽可能的工作,进行间歇训练因而能够刺激最大摄氧量,提升摄氧容量(oxygen uptake capacity)。

对身体来说,达到间歇速度/摄氧量最大值时,血液流速也极高,血压会升高,体内的糖与脂肪会以最高速度代谢成ATP供给肌肉来高速运动,而乳酸则会大量的在肌肉和血液中积累——跑间歇的跑者,面目狰狞大口喘气、每组跑完痛苦不堪,这都是常态。


了解了身体的这些原理,也就明白间歇跑的作用:

  • 刺激身体最大摄氧量,并提升摄氧容量;
  • 加速身体运动中代谢的效能;
  • 锻炼全身肌群
  • 磨炼身体和心理对痛苦感的承受力


如何通过间歇跑提高十公里的速度

五到十公里的比赛,往往最大摄氧量会达到95%,听上去应该大量用间歇跑来提升最大摄氧量速度——这是大错特错的观点。

即便是精英五/十公里选手,每周进行至多两次间歇训练即可。且间歇训练的跑量应低于周跑量的8%,或者以10公里为上限。

关于十公里的训练:十公里跑步成绩如何提升? (及五公里的训练:如何系统有效的训练5km长跑? ),下面具体说说在6周的训练周期里,可以如何安排间歇跑——

  • Week 6:
    2-3公里有氧慢跑后,进行4组、3圈(1200米)间歇跑,组间3分钟慢跑或快走(不要停在原地),完成后进行2-3公里慢跑冷身;
  • Week 5:
    2-3公里有氧慢跑后,进行5组x1000米间歇跑,组间慢跑400米,完成后进行2-3公里慢跑冷身;
  • Week 4:
    2-3公里有氧慢跑后,进行6组x800米间歇跑,组间慢跑400米,完成后进行2-3公里慢跑冷身;
  • Week 3:
    2-3公里有氧慢跑后,进行4组、3圈(1200米)间歇跑,组间3分钟慢跑或快走(不要停在原地),完成后进行2-3公里慢跑冷身;
  • Week 2:
    3公里有氧慢跑后,进行5组x1000米间歇跑,组间慢跑400米,完成后进行2-3公里慢跑冷身;
  • Week 1:
    3公里有氧慢跑后,进行6组、3分钟间歇跑,组间慢跑2分钟慢跑或快走(不要停在原地),完成后进行2-3公里慢跑冷身;



每周的间歇应安排在固定时间(比如每周的某一天),每次间歇训练至少间隔3天——同理,如果每周训练有长距离或者其它偏强度的训练,同类训练间也需要间隔至少2-3天的时间。

这些训练之余,有氧慢跑则是补充跑量、夯实基础、以及提升基础跑步能力的必选项。



间歇跑训练的其它事项

高强度的间歇是职业选手常见训练项目,但业余跑者是否应该进行间歇,这点向来存在争议。我们建议,业余跑者应更谨慎的对待间歇,可以将它作为体验和尝试,未必一定是必选训练项;


进行间歇训练并不是只跑间歇,前后一般会有一定时间的有氧慢跑,或者搭配乳酸阈值强度的多组次跑等。这也让间歇训练通常是以和其它强度训练组合方式进行。

毕竟这样一个极高强度的训练,前后的热身冷身及准备都必不可少;


间歇的高强度意味着它有一定的危险性,对身体考验也很大。建议训练在封闭的标准跑道进行,最好与能力相近的同伴一起完成,这样既保证了训练的质,也能完成量;

非短距离比赛选手,每周安排一次间歇训练即可。间歇训练后身体也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



关于间歇组间的休息时间一直没有定论。有观点认为要尽小化休息时间,来保证摄氧量和代谢数值在整个训练中都处于较高水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休息时候心率应降回至有氧心率,而后再开始下一组心率。

——比较可参考的,可以将恢复时间安排为单次间歇跑的50~90%。至于具体是50%还是90%,视自己身体的疲惫度来决定。


跑步训练相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