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人把家产都给了儿子,养老时要儿女一样,做女儿的你能接受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让人挠头的,也挺真实的。我有一个叔叔,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父母把他视为掌上明珠,什么都顺着他,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他。等他大学毕业,父母更是把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有爷爷留下的那几间老宅子,都过户到了他名下,说是“早点给你,你也早点有保障”。父母的意思是,这是儿子,以后传宗接代,养家糊口的责任都在他身上。

可谁能想到呢?叔叔毕业后去了外地工作,生活条件好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父母在老家,身体也开始不如年轻时候。这时候,他跟父母的联系就慢慢变少了。起初,父母还能理解,觉得儿子忙,但时间久了,父母生病住院,需要照顾的时候,他总是有各种理由,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小,要么就是离得远,不方便。

反倒是婶婶家,婶婶虽然是女儿,但从小就比较懂事,而且她跟父母感情也一直很好。虽然她自己家里也并不算富裕,但父母有什么事,她总是第一个赶到,端水送药,跑前跑后的。

等到父母年老,身体越来越差,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叔叔就有点“难为情”了。他觉得,毕竟房子和钱都给了他,那父母生病,他理应多承担点。可是,他自己的生活压力也挺大的,一边是工作,一边是自己家的孩子,再说了,他觉得父母偏心他,现在他多出点力也正常。

问题就出在,他跟父母商量的时候,居然提出来,希望妹妹(也就是我婶婶)也能“分担”一些养老的责任和费用。他说,“父母养了我们两个,财产给了我,那你们也得分担一些,这样才公平。”

听到这话,我真是替婶婶觉得不值。父母把家产都给了儿子,这本就是一种承诺,一种对未来的安排。虽然儿子是“传宗 প্রকৃত”的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儿就没有赡养父母的责任,更不意味着女儿就可以因为“没分到家产”就免于尽孝。父母的养育之恩,岂是区区家产能够衡量和衡量的?

我婶婶当时听到这话,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但她这个人,就是心软,而且她也觉得父母毕竟还有个儿子,如果因为这点事闹得兄弟姐妹不睦,父母也会难过。所以,她咬咬牙,还是答应了。她自己的工资本来就不高,还要省吃俭用,给父母添置一些营养品,陪他们去做检查,甚至有时候还要自己垫付一些医药费。

我叔叔呢?他倒是偶尔会打个电话,问问父母怎么样,但实际的付出,跟婶婶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他还会时不时地强调,这都是“父母的安排”。

作为女儿,我能接受吗?说实话,如果是我,我心里会很不平衡。我的父母,把我养大成人,不容易。如果他们把财产给了哥哥,虽然我也会祝福哥哥,但我也会觉得,父母是不是觉得我不需要这些?或者,是不是觉得我不如哥哥“需要”?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哥哥因此就觉得“责任在我”,而我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就被动地变成了“辅助”的角色,而不是平等承担责任的一份子,那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公平。养老,不应该仅仅是基于财产的分配,更应该是基于亲情的义务和责任。父母把家产给了儿子,儿子理应承担更多,这没问题。但并不代表女儿就可以完全推卸责任,或者说,儿子就可以以此为借口,让女儿来“填补”他的责任空缺。

如果父母是出于某种原因,比如哥哥能力更强,或者哥哥需要更多支持,而主动将家产给了哥哥,同时他们也明确表示,希望女儿也能参与到养老中来,并且这种参与是出于女儿自愿的孝心,而不是哥哥的“要求”和“理所当然”,那我会更愿意接受。因为这时候,这是一种基于理解和亲情的共同承担。

但如果儿子是把“家产给了我,你就应该帮我养老”当成一种“交易”或者“理由”,要求女儿也来分担,那我真的很难接受。这不仅是对父母的不尊重,也是对女儿的压榨。

毕竟,父母生的是两个孩子,给予的是同样的爱。虽然物质分配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情感上的支持和责任上的分担,应该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把家产给了儿子,那儿子就应该以更大的心力、财力去回报父母,而不是把责任转嫁给没有分到家产的女儿,还美其名曰“公平”。

在我看来,真正公平的养老,是建立在儿子承担更多责任的基础上,女儿也出于爱和责任主动分担。而不是儿子因为分到了家产,就成了“甩手掌柜”,要求女儿来买单。

所以,如果是我,我会跟哥哥好好沟通,明确我的底线和原则。我会说:“哥哥,父母把家产都给了你,这是父母的决定。你理应多承担些责任,这是天经纬。而我,也会尽我的孝心,关心照顾父母,但这份孝心,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你分到了家产而必须‘帮你’。”

毕竟,为人子女,孝顺是天性,但公平和尊重,更是基础。家产的分配,不应该成为衡量亲情和责任的唯一标尺,更不应该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男性我是不能接受

我有个妹妹,我妈很早也说了,家里的东西,兄妹俩一人一半,其实我自己都没想要一半

因为我爸妈的事业还是我继承的,那我拿少一点我自己其实还能赚

但是我希望我妹妹能开开心心过一辈子,那么娘家就一定要给足底气

钱就是底气

user avatar

这事是听我妈说的邻居阿姨的事情:

这个阿姨是我们对面小区的,那时候我们住在我爸工厂的家属院,那个时候,家里砸开后墙开了个门头,我妈做个饼什么的,做点小生意。或许是我妈做的饼味道好,这个阿姨经常来买,估计和我妈聊的很投机,路过的时候就愿意和我妈聊聊,说实话,很感谢这个阿姨,因为,后来我老爸下岗的时候,多亏这个阿姨给找了工作(她是一个物业公司的高管),老爸就一直干着,一直到去年才正式辞职在家休息。

这个阿姨讲起了她的经历,她以前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人,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她是老二。她出生的时候,刚刚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过的人应该知道),她们家当时情况也很困难,据阿姨说,她们家“重男轻女”的思想挺严重的,总之,她在家的时候,她哥哥和弟弟待遇都比她好。

后来,赶上“上山下乡”,据阿姨说,他们家找了关系,现是让哥哥继承了他父亲的工作,当了工人,她弟弟安排在我们这个城市周边的农村下乡,基本上每个周都能回家一趟......最惨的就是她,被安排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于这里面的事情,她也没细说,总之,她去了新疆,而她的哥哥和弟弟,就留在了我们这个城市。

据阿姨说,毕竟是自己的家,按时还会有信件联络,但是,他们家似乎并不太关心她。后来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认识了一个军人,恋爱,结婚,生子。这期间,连她的婚礼,家里人也都没有参加.......

阿姨后来生了2个儿子,这2个儿子很能干,回到了我们这个城市创业,开了自己的“新疆风味”连锁餐厅。并且,把阿姨和她老伴都接回了我们这个城市。他们的餐厅是在我们这个城市的郊区,离市里不近......

或许是她家里人听说了,她两个儿子开饭店的事情,她弟弟,竟然主动联系她,后来,包括阿姨的父母,以及哥哥弟弟在内的一家人还在她儿子的饭店,一起吃了个“团圆饭”!

之后,他们就经常去阿姨儿子的饭店吃饭......当然,钱是不会谈的.......你们懂得,他们可能把那个饭店当成了“自己家”的!

阿姨说,她们家原来也是工厂的家属房,后来拆迁,分了2套房子,一套给了她哥哥,另一套给了她弟弟,据说,她哥哥的房子,是因为他接替了他父亲的工作,所以,房子一开始就是他的名下,而她弟弟的房子,是他父亲的名字.......他弟弟一家和他父母一起住.......

最大的矛盾就出现在,她父亲去世的时候。听阿姨说,她父亲是突然去世的,好像是脑梗还是什么的,反正很突然,到医院的时候,人已经走了.......当时,她父亲的丧葬费用是她一个人出的,因为,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不在家,这个事应该她来做。”她的哥哥和弟弟,竟然一句话也没说,就让阿姨都出了(或许他们觉得阿姨的儿子很有钱.......)。

关键问题出在那个房子上!她弟弟一直撺掇她母亲把房子直接过到他的名下(当然,这是阿姨跟我妈说的,真假不知。),她哥哥觉得,房子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份.......而她的母亲向着她弟弟,就想办过户,反正,因为这个事情,家庭矛盾骤起。

关键是,阿姨的哥哥和弟弟,都想让阿姨占到自己的一边.......但是压根没提,阿姨应该分多少........后来,她们一家人讨论这个房子的时候,阿姨问了一句:“我该分多少?”的时候,没想到,阿姨的母亲,哥哥,弟弟都说阿姨“没良心”!这么多年在外地,也不想着照顾家里的老人,回来什么也不干,就想着“分房子”.......据阿姨说,那天她是哭着离开的,从那以后,就没有和家里人有任何的联系.....

一直到她母亲病了,她的哥哥和弟弟找她商量医疗费的事情,2个人都说“自己家里困难”,让阿姨负担一大部分,还说,这些年都是他们照顾老人,这钱她应该出.......阿姨直接把他们赶出了门.......

后来,阿姨说,她让自己的儿子,给她母亲雇了一个护工,至于医疗费,她让儿子都结清了,阿姨说:“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不想和她的哥哥弟弟再为钱的事情纠缠了........”

再后来,阿姨的母亲去世,她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加了葬礼,丧葬费也是她一力承担,再以后,她和她的“哥哥”“弟弟”再也没上过门。


只讲事情,至于怎么理解,看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