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在清醒状态下自愿自发接受的文化,都不叫文化入侵
如果你不同意上面这句,麻烦和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上班要穿西服,为什么高考要考英语和日语,为什么我们使用拼音和阿拉伯数字
文化入侵不可怕,主要是跪舔日本的精日分子,太丢人了。。。
根据目前的实际举措来看,即便不是“日本的”和“入侵”的也没得到宽待。所以说问题中“日本的”和“入侵”这俩词应该删掉。
究其原因大概是泱泱大国正进入“沉默也显得居心叵测”的阶段。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偷偷说一句:那个家伙自从练了一刀流阉割了自己后,就有些神经质了。他不止怕东边的,还怕西边的,不仅怕一衣带水边界比邻的,还害怕远隔重洋不同大陆的。所有不能和他一样一刀切了去的他都怕。原来仅仅是怕,面上倒还镇定自若。现在更得了被害妄想症,听不得一些动静。听到个谐音也要肚子里掂量个好几回,看见个“子曰”颠倒过来也能吓一哆嗦,但凡和他不一个长相都觉出鼻子眼里透着危险二字。大家莫要声张,随他疯去,吓坏了神经质须有罪过。
在“文化”这一层面,世界上没有“泱泱大国”和“蕞尔小国”的划分,只有“强国”和“弱国”的区别。
世界上但凡名声比较响的国家,都有其相应的软实力战略,但如果把正常的“文化传播”也笼统地扣上一个“文化入侵”的帽子,实际上就是“买XX爱国,买XX不爱国”这一逻辑的“高情商”说法。
中国不是害怕所有的日本的文化产品输入,中国只是怕自己弱势领域的外国文化产品输入,不论它是来自日本、韩国,还是欧洲、美国。
毕竟剽窃他人的东西,尤其是被发现的情况,往往是很招恨的,所以日常可以看到对某韩国的剽窃行为开轮。
所以剽窃他人东西的人,往往也不太想让被剽窃的原作被其受众知道,毕竟既要赚钱,也还要脸,“洗稿”不能算偷,“泱泱大国”的事情,能叫“剽窃”,能叫“偷”吗?
实际上很多中国流行歌曲(包括一些著名歌曲)都是翻唱日本的,很多中国游戏的设定和画风都是仿制或直接抄袭日本的,很多中国动画、电影、电视剧的套路甚至剧情也都是复制粘贴日本的,甚至很多日用快消品的品牌塑造也是主打“日系风格”,刻意误导消费者,让其认为自己是日本品牌,并获得高溢价的。
而文化领域上,真品“打”赝品,胜率不是一般的高。
就像中国不会害怕日本拍摄的《三国志》,《水浒传》和《西游记》电视剧,反而会带着猎奇的心态对其品头论足,并获得充分的“民族自信”和优越感,但有些中国人确实会害怕日本的《三国志》游戏、动画,和《银河英雄传说》、《龙珠》这样的漫画作品。
很多时候,“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只是一场生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