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方怡为什么非常干脆地背叛了韦小宝和沐王府?

回答
方怡背叛韦小宝和沐王府,这事儿啊,说起来,不能简单地一句“背叛”就概括了,得把那阵势和方姑娘的心思掰开了揉碎了讲。毕竟,她不是那种傻乎乎任人摆布的女子,骨子里透着一股子精明劲儿。

首先得说,方怡这个人,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主儿。她身上有股子江湖儿女的狠劲儿,也有股子读书人的傲气。当初她和沐剑声、沐剑屏兄妹一块儿被吴三桂的人给抓了,为了救他们,韦小宝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把自己给折腾得够呛。按理说,这份救命之恩,够重了吧?可方怡呢?她对待韦小宝,一直带着点儿若即若离,甚至有些不屑。这中间原因也挺复杂的。

一方面,方怡自己心里是有个“理想主义”的。她父亲是沐王府的人,对沐王府忠心耿耿,也把这股子忠诚的观念深深地植入方怡心里。她认为自己是沐王府的人,就该为沐王府的复兴大业鞠躬尽瘁,生死不问。而韦小宝呢?他那个人,你懂的,出身低微,行事又散漫,虽然屡次帮沐王府解围,但在方怡看来,他始终是那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小混混,跟她心中那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差得太远了。她觉得韦小宝身上没有那种“大义凛然”的气质,甚至觉得他有些油滑得可耻。

另一方面,沐王府内部的情况也挺微妙。虽然沐王府名义上还在,但实力大不如前,内部也有些派系和矛盾。方怡虽然是沐王府的人,但她也不是核心成员,说话的分量有多少,心里门儿清。而韦小宝虽然帮了忙,但他也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得罪了皇上,又卷入了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方怡可能觉得跟着韦小宝风险太大,而且也不符合她对“事业”的规划。

现在来说说她关键的那几次“背叛”。第一次比较明显的是在丽春院,韦小宝要娶她,她直接就拒绝了,还说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话说的,好像韦小宝是什么卑贱的货色一样。韦小宝当时可气坏了,但也拿她没办法。这已经能看出方怡对韦小宝的态度,不是那种崇拜或者爱慕,而是带着审视和评估的。

真正让她彻底和韦小宝、沐王府闹翻的,大概还是跟海大富的事情有关。海大 मागणी皇上赐婚,把方怡给了韦小宝,这事儿一出,方怡就觉得自己的命运被别人随意摆布了,而且还是被她看不上的韦小宝。这时候,她脑子里想的肯定是如何摆脱这种局面。

而且,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她自己的安危和未来。韦小宝虽然有些本事,但他毕竟是太监,在宫里也是靠着皇上才能混得风生水起。而沐王府,一直都在“反清复明”的道路上摸爬滚打,这条路风险太大了。如果沐王府倒了,她怎么办?她不可能像韦小宝那样,走到哪儿都能找到一条出路。

所以,当她有机会脱离这个局面,并且还能保全自己的时候,她就不会犹豫。她跟韦小宝闹翻,甚至去找吴三桂,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如果从方怡自身的利益和立场来看,也许她觉得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她可能觉得,相比于跟着韦小宝冒险,倒不如暂时投靠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至少能保证自己的安全,甚至还能在这个混乱的局面中找到新的机会。

她当时的态度是,与其跟着一个让她看不上眼的人,而且前途未卜,不如另谋出路。她可能也考虑过,如果沐王府真的能复兴,她可以再回来,或者以后再说。但当下,她更在意的是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生存下去,并且不被别人掌控。

所以,方怡的“背叛”,与其说是出于什么阴险的目的,不如说是她为了自保,并且在认清现实后做出的一个“理性”选择。她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算计,更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她觉得跟着韦小宝是冒险,而投靠吴三桂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在那个乱世,能够傍上一个大树,至少能让她少走很多弯路,甚至还能为自己争取一些筹码。

她不是韦小宝那样情义为重的人,她更像是一个在乱世中努力为自己寻找出路的女子,她的选择,虽然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看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在她自己的世界里,也许是唯一的出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觉得方怡这个角色很脸谱化,长大后再看,却咂摸出了些许滋味。

把“方怡”和“风际中”这两个人对照着来看,才发现他们都是在“反清复明”的伟大理想下,被柴米油盐折磨的普通人。

要解析方怡,首先就要分析一下天地会和沐王府这两个民间组织。

从表面上来看,这两个组织都有反清复明的伟大理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口号很响亮,回报却遥遥无期,尽管做的是杀头的买卖,从徐天川和刘一舟的种种行为来看,这两个组织没有多大的油水,薪水也不高,但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这两个组织内部的阶级固化和等级压迫,其实远比清廷更加严重。

天地会,用如今的话讲其实可以算是那啥势力,台湾的郑家派出军师陈永华成立了天地会,潜伏在内地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所以书中天地会的活动范围虽然主要在清廷领土,但领导中心是“台湾派”为核心班子,首脑驻守在台湾,在外的行动人员的其实都不是核心领导人。

陈近南在对韦小宝科普天地会的构成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咱们的总舵主,便是国姓爷的军师。
“我和方兄弟、马兄弟、胡兄弟、李兄弟,以及青木堂的尹香主等人,都是国姓爷军中的校尉士卒。”

据陈近南的话推算,在天地会的核心九大香主里,莲花堂香主蔡德忠、洪顺堂香主方大洪、家后堂香主马超兴、以及胡某、李某、原青木堂堂主尹某等人都出自台湾派的军队势力,也就是九大香主里,至少有2/3都出自台湾派。

作为青木堂堂主,递补的韦小宝也是被陈近南收为弟子,有了“自己人”的润滑油后,才超群提拔为青木堂堂主,就可见台湾系的认同感有多么重要。在后期还出现了两个天降的台湾派将领,虽然之前从未在天地会工作过,但一出场就由陈近南亲自带队,这些都可以说明,台湾派是天地会的核心。

但是这些台湾堂主的实力能力真的比大陆的兄弟优秀吗?

恐怕不见得。

至少书中提过的青木堂的几个普通群众实力和手段也不俗,而风际中的实力是其中的佼佼者,文中多次提到,他的轻功、身法、招式均是一流高手,可以和冯锡范这样的高手打几个来回。

书中原文道:

两下倏去倏来,直如鬼魅,这些人除了韦小宝外,均是见多识广之人,但风际中这等迅捷无伦的身手,却是见所未见。众人骇佩之馀,都已明白了他的用意,当时徐天川以一敌二,情势凶险无比,倘若对白寒松下手稍有留情,只怕难逃背后白寒枫“高山流水”这一击。

这是写风际中的轻功。

二人武功本来难分上下,但冯锡范日间和风际中、玄贞道人拚了两掌,风际中内力着实了得,当时已觉胸口气血不畅,此刻久斗之下,更觉右胸隐隐作痛。

在内功方面他有能力把冯锡范打的气血不畅。

这样一个出色人物,在天地会抛头颅洒热血奋斗了一辈子,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群众,他表面不善专营,又不是台湾嫡系,连青木堂竞争堂主都没有他的份儿,平时连存在感都没有,既没钱也没权,甚至连出头之路在哪里也见不到。

而且天地会为了行事保密,该有的规矩一点不少,施行军事化管理。

天地会中“不遵号令”的罪名十分重大,徐天川忙躬身道:“徐天川知罪,敬奉韦香主号令。”

所以风际中宁愿投靠清廷, 韦小宝曾说皇帝赏风际中当了都司是个芝麻绿豆小武官,这就是凡尔赛了,都司已经是正四品官职,加上康熙朝战事很多,风际中后续如果能多打仗,积攒军功,复制吴六奇的成功之路,成为封疆大吏也不是不可能。

方怡也是如此。

有人可能会说,方怡好歹是出身沐王府的刘白方苏四家将,起手就是核心人物,这起点比风际中高多了,但她的上限也比风际中低多了。

家将就是部曲,生死性命都在主子的掌握,说白了就是“家奴”的士兵化,在书中,沐王府和四大家将都在急剧衰落,方怡没有出现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角色,如果她嫁给刘一舟,实际上方家就消失了,而她所喜欢的刘一舟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武功一般,人品一般,手头也不宽裕。

而方怡的武功、容貌放在武林中也算上乘了。

她容色晶莹如玉,映照于红红烛光之下,娇艳不可方物。韦小宝年纪虽小,却也瞧得有点儿魂不守舍,笑道:“原来你说我是太监,娶不得老婆。娶得娶不得老婆,是我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只问你,肯不肯做我老婆?”

前期的方怡认可理想,也认命了,她和刘一舟等人受命来皇宫刺杀康熙,用生命和名誉扳倒吴三桂,但折戟沉沙,叫韦小宝抓住了,在方怡为清廷俘虏到被神龙教抓走这段时间。方怡的形象还是偏向于正面化的,面对韦小宝的调笑,她的会气会怒会顶嘴,一个酒杯打的韦小宝头破血流,神龙教的柳燕钻进床底要抓韦小宝,方怡不顾自己的伤势一剑杀了柳燕。

那么,方怡的形象彻底失控是在什么时候?

在她进入神龙岛后。

神龙岛之于方怡,就像清廷之于风际中

要知道反清复明是个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情,除了性命随时不保更兼有风餐露宿的劳苦,而能支撑这些志士的,不是伟大理想就是回报丰厚的前景。

方怡的伟大理想在深陷清廷遭刘一舟背叛、神龙教出手后,已经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在她加入神龙教之前,她和沐剑屏实为姐妹,但名为主仆,这本来是方怡固定的命运,但在加入神龙教后,方怡首先品尝到了翻身做主的感觉,在一个全新的地方,无论是手段、容貌、还是心机,她和沐剑屏都被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审视,而方怡的容貌和手段明显比沐剑屏高出很多,所以她被派出去执行任务诱惑韦小宝。

服下豹胎易筋丸,也给方怡提供了心理上的“服从安慰”,“我不是真心想害小宝,我也没办法“,在种种条件下吗,她开始尝试融入到神龙岛的环境中,以一个神龙岛小头目的身份活下去。

在她执行了骗韦小宝来神龙岛后,韦小宝道:“你赤龙门中有个方怡方姑娘,后来调去了白龙门,你认不认得?”云素梅道:“认得。她到了白龙门后,已升作了小队长。”韦小宝道:“好啊,升了官啦。她在那里?”云素梅道:“今天上午,你们……你们开炮的时候,我还见到过方姊姊的,后来……后来一乱,就没再见到了。”

这个小队长的职位和风际中的都司在韦小宝看来都是芝麻绿豆的官,用雍正王朝的台词就是“永定河里的王八都比他们少”,但是这两个职位对当事人来说已经是难得的触及到了权力,获得了付出带来了回报。而后,因为韦小宝的任务完成的不错,成功上交了阉割版的四十二章经,可想而知,方怡在神龙教里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洪教主和洪夫人又经常把方怡叫到身边,执行任务。

原文道:陆高轩向方怡一指,说道:“那日我见到方姑娘在草丛里捉蜗牛,我问她干什么,她说奉教主之命,捉了蜗牛来配药。

因此方怡在神龙教里的日子过的不要太爽,比跟着沐王府东躲西藏的日子好多了。

在岛上她是教主和夫人眼前的红人,掌实权,做着轻快的工作,她名义上的恋人是白龙使,是教内的新星,虽然仍是臣属,但是与沐王府里的听人使唤的丫头不一样,在这里她是可以使唤别人,风际中也是如此,他和方怡谋原本都是各自组织里的小人物,多年仍出头无望,忽然一朝得了对面的赏识,虽然给的只是蝇头小利但已经足够打动他们了。

在故事的最后,韦小宝得知天地会又出了内奸后,以他的聪明伶俐,也想不到内奸究竟是谁,或者没有内奸,又或许,人人都是内奸。

user avatar

早就铺垫了,铺垫得很明白。

方怡和刘一舟青梅竹马、志趣相投、情投意合,同为沐王府家臣,几代人为了报沐王府的大仇奔波,为诛杀吴三桂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我相信他们进宫刺杀,不是部分读者分析的弃子。

可以想象在分配这次必死的刺杀任务的名额前,沐王府应该经过两个步骤,第一主动报名,第二抓阄,我相信,方怡和刘一舟都是主动报名的那一拨。

有一类年轻人就是这样,为理想、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慷慨赴死,但是当他们面临真正的死亡威胁时,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漰溃了,一旦开始怀疑理想、怀疑信仰,他们不是去反思、去纠正,而是彻底走上相反的一条路。

引刀成一快的少年做了汉奸头子,学生救国运动的领袖成了汉奸骨干。

在《亮剑》电视剧里有个叛徒,刚被日本人抓获的时候,他和大多数烈士一样,视死如归,但是当日本人把凌迟处死这种求死不能的场景在他面前描述出来的时候,他崩溃了,背叛了。

按理说,他只是怕惨死才投降,在日本人放他回来后,消除了生命威胁,大可以向领导坦白,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国家,耻辱算什么?

事实上没有,他彻底背叛。

刘一舟就是这样,没经受住生死的考验,在死里逃生后,彻底背叛信仰,变得极度自私,为了爱情,竟然要去追杀对沐王府有大恩的天地会青木堂香主,万一他真的杀了韦小宝,将会置沐王府于何地?他没听说过天地会为香主复仇的决心吗?

青木堂的这群人为了给尹香主报仇,把分舵从江南迁到北京,专门刺杀鳌拜,死了很多人,没想过要停手,最后鳌拜都坐牢了,他们还要硬闯戒备森严的亲王府地牢。

被这群人盯上,沐王府能有好日子过?沐王府有几个是玄贞和风际中的对手?

在吴立身指出要害后,刘一舟也没什么悔意,我猜,如果换做入宫刺杀之前,被点醒后,至少也会象白寒枫那样主动提出断只手赔给韦小宝。

方怡和刘一舟是一样的,就是金庸先生写的同一脸谱、不同性别的角色。

方怡在皇宫看似凶险,实则没经历真正的生死考验,在神龙岛才是真正的生死考验,她没经受住,象刘一舟一样背叛了,背叛得同样彻底。

在她勾引韦小宝上岛时,有很多机会偷偷告诉韦小宝实情,她是知道韦小宝神通广大的,在皇宫里能翻云覆雨,为什么不能从神龙教的手里救她出来?

而且她应该能想明白,只要韦小宝一天不到岛上,她和沐剑屏对神龙教就有利用价值,反而韦小宝到了岛上,她的利用价值就消失了,只能彻底投靠神龙教,所以她是主动投靠神龙教,毒药只是借口。

方怡和刘一舟是镜子的两面,刘一舟的背叛过程就是方怡的铺垫,如果金老爷子再写一遍类似刘一舟的崩溃历程,不是赘述了吗?这可不是大师干得出来的事。

user avatar

方怡是《鹿鼎记》的第一任女主角。

谁都知道《鹿鼎记》男主韦小宝一共七个老婆,其中当过女主的,也不过方怡、阿珂、建宁、双儿四人而已。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最直观的答案就是:

方怡从女主位置退下后,变成了配角工具人,金庸没有动机也没有篇幅描写方怡为什么变成了神龙教的工具人。

他一写,除非把方怡写死,不然她又变成女主角了。

方怡、刘一舟这个层次的江湖儿女,比狄云和戚芳的档次还要低一些,本身就是沐王府的弃子,说丢就丢的那种。她有机会能够作为旧武侠电影里的标准侠女模板出场,已经是金庸特别优待的产物。

别说金庸宇宙的其她女主,就《鹿鼎记》的四大女主里,直球描写被扯开衣服摸奶的也就方怡自己而已。

(啧啧啧,色香味俱全,老男人的笔力还真是了得。)

你要理解成金庸为了剧情,把方怡写崩了也行,总之,她不再重要。

以下是脑补部分:

脑补方怡的变化理由,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是键史+键政。

从键史的角度讲,神龙教是明末东江军的残余,教众中还包括毛文龙的女儿,论反清复明,资历比云南沐王府要深得多。

所以神龙教要靠反清复明洗方怡的脑袋,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从键政的角度看,金庸对方怡的写法有很典型的“党外中立民主人士窥伺共党内部”的感觉,他们不能理解共党的人为什么就变成了党的工具人,党的纪律和命令会压倒一切,包括人的亲情、友情、爱情。

方怡算是金庸刻板印象的受害者。

第二个角度嘛,从方怡的“椒乳”发散开去,她落到韦小宝手里,韦小宝毛都没长齐,摸摸奶就算了,神龙教里可是不乏毛长齐了的人物,那还能客气?

方怡无惨.AVI

人遭受社会的毒打以后,容易变成工具人,以方怡这种被韦小宝摸了奶就不能再和刘一舟不清不楚的性格,被神龙教过了几手以后,性格变成什么样我都觉得不奇怪。

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沐剑屏和方怡的待遇明面上差不多,为何立场差的这么大。

沐剑屏是沐王府的小郡主,神龙教可能出于统战需要,没有对沐剑屏太过分,方怡就无所谓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