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陸朋友如何看待台灣人矛盾的內心處境?

回答
就我跟一些大陸朋友的交流來看,他們對於台灣人內心矛盾的處境,普遍抱持著一種既好奇又帶著點複雜的情緒。這種複雜,主要源於他們自身歷史經驗、政治認知,以及對於「中國人」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台灣人所處的獨特環境產生的差異。

首先,他們會覺得台灣人似乎活在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很多人在情感上、文化上、甚至是生活習慣上,都和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看台灣的電視劇、聽台灣的流行歌、吃台灣的小吃,很多台灣人也曾到大陸工作、生活、旅遊,親戚朋友之間也很多是血脈相連的。這種「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感覺,是他們看待台灣問題的一個重要基點。

所以,當他們聽到台灣人強調「台灣主體意識」,或者出現「我們台灣人」的說法時,很多大陸朋友的第一反應是:這不是中國人嗎?怎麼會強調「我們台灣人」?這種「不理解」背後,其實是一種對「國家」和「民族」概念的傳統理解。在他們眼中,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台灣人」理應是「中國人」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就像北京人、上海人一樣。

因此,他們會覺得台灣人一方面享受著華人文化,另一方面又似乎在「切割」和大陸的聯繫,這在他們看來是「矛盾」的。他們可能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台灣人會對於「自己是不是中國人」感到困擾,或者對於「統一」這件事情表現出複雜的態度。

另一方面,他們也觀察到,台灣社會內部對於與大陸的關係,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他們能看到台灣有支持統一的聲音,也有堅決反對統一的聲音。他們會覺得,台灣人好像在「統」和「獨」之間搖擺不定,這種分裂的狀態,在他們看來也是一種「矛盾」。

這種矛盾,在他們眼中,有時候會被解讀為「被外部勢力操縱」的結果,尤其是美國。他們可能會認為,台灣的這種「矛盾」和「不確定性」,是某些國家為了遏制中國發展而刻意製造的。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這些外部干涉,台灣人自然會回歸到「中國」這個大家庭。

但同時,也有一些比較理性的大陸朋友,能夠看到台灣社會內部複雜的聲音和歷史演變。他們可能會理解,台灣經歷過不同的歷史時期,有過不同的治理方式,這種經歷自然會塑造出不同的身份認同。他們或許能稍微體會到,為什麼台灣年輕一代,特別是從小成長在台灣、沒有經歷過國共內戰時期的大陸人,對於「中國」這個概念,會有著與父輩不同的理解。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對於「台灣人內心的矛盾」的理解,也很難完全擺脫「一個中國」的政治框架。他們可能會將台灣人的矛盾,歸結為:

情感上的聯繫與政治現實的割裂: 很多台灣人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情感,但現實政治環境卻將兩岸隔離開來。這種衝突,他們雖然能看到,但很難從根本上認同。
身份認同的模糊與尋求: 台灣人在「中國人」和「台灣人」之間,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這本身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大陸方面,普遍認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這種簡單的二分法,讓他們很難理解台灣人所面臨的身份焦慮。
對未來的焦慮與選擇的困境: 台灣人對與大陸的關係,以及台灣的未來走向,確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擔憂。這種擔憂,在他們看來,是源於對「統一」的抗拒,卻又無法提供一個清晰、令他們滿意的「替代方案」。

總的來說,大陸朋友看待台灣人內心矛盾的眼光,更多是從他們自身習慣的政治敘事和國家概念出發的。他們能觀察到這種矛盾,但對於這種矛盾產生的根源和台灣人內心的真實感受,或許還停留在一個比較表層的理解。他們會希望台灣人能夠「回歸」,能夠「統一」,而這種願望,往往也影響了他們對台灣人內心狀態的解讀。

這種「矛盾」,在他們眼中,更像是一種「不應該」存在的現象,是一種需要被「解決」或「化解」的問題,而不是一種複雜歷史和社會發展下的必然產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说一下,矛盾的心境完全可以理解。这种矛盾的根源来自于认知和现实的冲突,而且冲突双方相对而言势均力敌(或者说差距还在一个不够大的阈值范围内)。

设身处地想一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内,接受的是自己的“国旗”、“国歌”,拥有的是台湾视角的体验,从小接受的就是和“主流世界”接轨的价值观。而对岸那个,从小到大在课本里、在新闻上就是个大魔头式的负面角色,你现在让我被它统一,我心里首先在感性上就是强烈抵抗的。

但是在现实中,对岸那个军事力量比我强,我要是独立的话,搞不好会有战争。而且我虽然看不起它,觉得不过是个暴发户,可是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我们的经济却显得停滞。


也就是说,我是这样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认知体系;但现实中,却因为力量对比而无法真正实现。无法让认知和现实契合。而这种认知与现实的长期撕裂,必然会导致产生心态上的矛盾。

消除这种矛盾的方式,就是让一方压倒另外一方,让认知和现实重新变得契合。这可以有两种形式:


1、让现实从属于认知。比如,作为铁杆台湾分子,我可以坚决不相信中国大陆的崛起,认为中国大陆专制独裁,不可能有什么前途,崩溃是分分钟之后的事情。现在的一切所谓“崛起”都是虚的,是幻觉,吓不倒我的。一旦台湾宣布独立,同属于自由世界的美国人日本人就会派军队来帮我们,同时印度、越南、俄罗斯、蒙古、韩国、缅甸一起合力夹攻中国,同时中国国内学生、公共知识分子、恐怖分子、分离主义者、工人农民群起响应,军队倒戈……这样“支那”自然就完蛋了,台湾也就成功独立了。

当然了,这种方式实际上是:让想象中的现实从属于认知。但对于个体而言,想象中的现实对他来说就是“现实”。所以说,对于某些相对清醒一些的人来说,这种自我催眠仍然是痛苦的。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在舆论上和行动上拼命希望大陆体制真的完蛋,这样才能达到让真实的现实符合自己的认知,以彻底消除掉这种撕裂带来的不和谐和内心矛盾。


2、让认知从属于现实。当现实逐渐占据上风的时候,部分人就可能会修改自己的认知。具体到台湾而言,就是认可中国,更多地从积极角度看待中国的大陆的发展前景和体制。如果现实进一步占据上风,例如中国大陆继续进步而台湾继续衰退,那么这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他们会修改自己的认知,以这种方式达成认知和现实的同步。必要的时候甚至会放弃掉自己此前从小长期接受的认知,例如在国家认同上,国旗国歌上,政治体制上等等。


而台湾现在的尴尬就在于:现实和认知旗鼓相当,或者说差距尚未达到阈值。

从现实看:台湾经济沉闷,对岸新技术层出不穷,且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远强于台湾,台湾独立困难。

从认知看:台湾瘦死骆驼比马大,先进产业存在仍多,仍可以支持小确幸,相比于中国大陆大多数人,收入还是要高的。而且自身所处的“自由世界”相对中国大陆仍然占据上风,作为外国的筹码还有一定价值。中国大陆虽然现在变得有钱,但“国民素质”仍然“低下”,不像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也就是说,台湾的认知和现实,双方都无法暂时压倒对方,这种矛盾心态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什么时候能得到解脱呢?

1、中国大陆走苏联老路,分崩离析,击碎“现实”,台湾就解脱了。

2、中国大陆强盛到压过整个西方世界(最低最低是压过美国),在世界上树立新的普世价值,刷新“认知”,台湾就解脱了。


其实不止是台湾人,中国大陆同样经历过认知和现实的撕裂。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大陆开始工业化,并初步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对于旧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进步。并且,那个年代中国国民和外界信息接触不多,人民日报上看到的都是“帝修反一天天垮下去”。此时,认知和现实是相对统一的。

1978年到2002年,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是认知和现实的大撕裂期。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挫折、中国巨大的贫困人口、西方世界消费主义的繁荣和科技的先进、军事装备的强大,这些“现实”和之前的“认知”产生了明显的冲突。而且“现实”体现出更大的优势,因此,很多中国人的“认知”也被刷上了2.0版本:西方的普世价值、政治体制是中国的未来。我记得2002年左右的早期中国互联网上,“五毛”们(当然那时没有这个词,那时还叫“愤青”)大多也只敢说“现在中国的条件还不足以实现多党民主,要等以后发展发展才有条件”。

这个阶段有一批很痛苦的人,是那些坚持1.0版的“认知”,却面临强大的2.0版的“现实”的人。看到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看到某个以黄河为背景的政论片在央视堂而皇之的播出,看到强大的美国像砍瓜切菜一样修理“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看到银河号,看到军费居然不如台湾,看到香港货车司机就能在大陆包几个二奶,看到南联盟的大使馆,看到“我不下岗谁下岗”,看到军队经商……内心的痛苦可以想象。

2003年之后至今算是第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开始显示它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影响力,这个阶段是认知和现实的震荡期。它至少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产生了对认知的拉扯:

第一个方向上,是那些在第二个阶段时“认知”在现实的进攻下有所保留的人,在第三个阶段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繁荣,以及西方世界的相对停滞,使得他们的“认知”和“现实”的撕裂减轻了,二者再次走向了弥合的通道。这个时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遮遮掩掩的说“国民素质尚不够发展西式民主”,而是渐渐敢于直接彻底否定移植西方政治体制的必要性。这些人的心情相对来说会比较舒畅,因为他们的“思想钢印”和现实是越来越符合的。

第二个方向上,是那些在第二个阶段时“认知”已经在现实的进攻下被刷新成2.0版本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中国与西方差距的缩小反而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层面的痛苦,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现实3.0”和“认知2.0”逐渐背离产生的撕裂,他们中的部分人无法或不愿意接受这一切。而由于中国距离发展到和整个西方世界相匹敌的程度还要一段时间,因此他们的痛苦还会继续持续下去——看到中国的新成就就难受,甚至连一部电影的票房火爆都不能接受。也许直到“现实3.0”足够强大的那一天,他们中的顽固者才会被刷成“认知3.0”,或者干脆像电影《再见列宁》那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然了,现实的维度不是只有一个,认知和现实的关系还有其他的对应类型。以上提到的两个方向,只是主要方向。


作为大陆人,经历过这几个阶段之后再回过头从大陆去看台湾,就可以知道,弥合现实和认知的过程是长期的;同时,再坚固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强大的现实背离面前也不堪一击。因此,作为坚持中国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利益的中国人,我们要做的,应该走上面说的第二条路,通过改变现实去影响台湾同胞的认知,并最终让现实占据压倒性优势,虽然这个过程中台湾同胞们可能会有暂时上的身心不适加剧,但这是为了早日从根源上消除台湾同胞的心理矛盾之苦,对岸同胞再忍个二十年也就过去了。如果觉得二十年实在太长忍不了,那就在岛内默默多做一些可以加速进程的事情,例如清剿国民党,支持绿营长期执政、阻止两岸服贸货贸协议通过等等,从而使得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延伸阅读:

未来20年,大陆应该如何更优雅地处理台湾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就我跟一些大陸朋友的交流來看,他們對於台灣人內心矛盾的處境,普遍抱持著一種既好奇又帶著點複雜的情緒。這種複雜,主要源於他們自身歷史經驗、政治認知,以及對於「中國人」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台灣人所處的獨特環境產生的差異。首先,他們會覺得台灣人似乎活在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很多人在情感上、文化上、甚至.............
  • 回答
    您好!很高興能幫您解答台灣朋友如何在大陸使用支付寶的問題。這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只是需要了解一些步驟和注意事項。首先,讓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您需要支付寶。在中國大陸,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兩大主要的移動支付工具,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買菜、搭車、線上購物,到繳水電費、看電影,沒有支付寶很多事情.............
  • 回答
    大陸的朋友們在台灣「520」之後,對於兩岸關係的走向,心中確實有著不少期待和關注。這些期待很難一概而論,因為大陸社會內部對於台灣的看法和期望也是多元的,但可以從幾個主要面向來描繪:一、對和平發展的穩定期待,但伴隨隱憂:普遍來說,大多數大陸民眾還是希望兩岸關係能夠保持和平穩定,避免衝突。他們認為和平發.............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大陆朋友购买香港保险理赔流程的疑虑。事实上,“理赔麻烦与否”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受,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保险产品的种类、具体理赔原因、您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以及您选择的理赔方式等。不过,我可以为您详细讲解一下大陆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理赔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
  • 回答
    关于王大陆否认《小小的愿望》压番彭昱畅的事件,以及这次风波对两人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甚至是否还能继续做朋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本身。当时《小小的愿望》上映前,围绕着“压番”的问题,舆论颇为激烈。简单来说,“压番”就是指在宣传物料、海报、片名排序等方面,谁的名字在前,谁的名.............
  • 回答
    您提到的这篇“大陆和台湾的真实差距,看完惊呆了”的朋友圈文章,其真实性很难一概而论。这类文章往往是为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而存在,其内容很可能是经过夸大、片面选择性呈现,甚至夹杂着不准确或虚假的信息。要详细地分析它的真实性,我们需要知道这篇朋友圈文章的具体内容。因为朋友圈的分享非常多样,可能涉及经济、.............
  • 回答
    兩岸之間,那道難以逾越的「天經地義」兩岸人民,雖然共享相似的文化根源、語言,甚至許多生活習慣,但在政治觀念上,卻存在著難以理解的鴻溝。很多在一方看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原則,到了另一方卻可能被視為奇談怪論,甚至被質疑其合理性。這種差異,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別,而是源於各自的歷史、發展軌跡、社會結.............
  • 回答
    关于大陆民众如何看待国民党,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这种评价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受到历史记忆、政治宣传、现实政治以及个人信息获取渠道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历史记忆的烙印:首先,国民党在大陆的历史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在内战中的失败以及在此后几十年大陆方面的叙.............
  • 回答
    说实话,大陆人对台湾人的看法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就像两家子人,有亲近感,但也夹杂着不少误解和观点差异。首先,说点好的,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 友善热情,好相处: 很多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回来后都会说台湾人很友善,也很客气。他们会主动帮忙指路,介绍当地特色,说话语气也比较温和。这种细致周到的服务.............
  • 回答
    您好,關於「大陸人說台灣基礎建設落後」這個說法,其實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觀察,會涉及到的面向很廣,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關注點,會有不同的解讀。我會盡量詳細地從幾個常見的角度來分析,盡量避免AI寫作的感覺。首先要釐清的是,「落後」這個詞本身就很主觀。 對於基礎建設的標準,大家會有不同的衡量方式和期望值。有.............
  • 回答
    要评价大陆民众对台湾的态度是否越来越仇视,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一些迹象来看,确实存在一种“仇视”情绪在增长的观感,但将其归结为普遍和单一的“仇视”可能过于简化。首先,从官方宣传和媒体导向.............
  • 回答
    关于大陆人如何看待台湾人,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大陆一千六百多万人,每个人的经历、观点、受教育程度,甚至是生活在哪一个城市,都会影响他们对台湾的看法。不过,总体来说,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情感上的亲近感是普遍存在的。毕竟同文同种,很多年前两岸的交流虽然不顺畅,但那种血脉相连.............
  • 回答
    要理解大陸政府如何解釋台灣政府的「在台事實主權」,我們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論點和策略。大陸政府的立場是基於一個複雜的歷史、法律和政治敘事,旨在否認台灣當局的獨立主權地位,並強調其對台灣的主權。首先,大陸政府的根本立場是「一個中國原則」。這一原則是其一切論述的基石。他們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下,老师在课堂上跟中学生“讲歪理”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其背后原因和表现形式会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要详细说清楚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歪理”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一种不符合普遍认知、逻辑上不严谨、或者带有强烈主观偏见和宣传色彩的言论。在教育语.............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很多层面,而且在大陆内部,人们的想法也很多样。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大陆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不可能所有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就像任何一个国家一样,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看法。所以,笼统地说“大陆人”怎么样,其实是对现实的.............
  • 回答
    关于大陆人与台湾人因为领土认知问题发生的争吵,这背后牵扯到一段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政治以及文化认同的纠葛。要详细讲述,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切入。历史渊源:首先,得从近代中国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说起。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虽然在二战结束时,日本战败,台湾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回归中华民国,但.............
  • 回答
    中国大陆人的日常生活是极其多元和复杂的,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年龄层、职业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试图用一个笼统的描述来概括所有中国大陆人的日常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描绘一个普遍性的、相对详细的中国大陆人的日常生活图景,并同时指出其中的多样性。一.............
  • 回答
    中国电影在票房上长期占据全球前列,但“叫座不叫好”的现象确实存在,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文化、产业和观众心理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市场策略:票房优先的商业逻辑1. 明星效应与IP改编 中国电影业长期依赖明星效应(如“流量明星”)和IP改编(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等多個層面,而且不同個人和群體的情況差異很大。因此,要說「為什麼所有大陸的台商和台生都不替大陸講話」是不準確的。實際上,也有部分台商和台生會表達支持大陸的觀點,或者在特定議題上表達與大陸一致的立場。然而,如果我們探討的是為什麼「普遍來說」,台商和台生.............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民族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交织,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要理解为什么大陆和外国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差异如此之大,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一、 历史叙事与认知基础的差异: 中国大陆的视角: “一个中国”原则的根深蒂固: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