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有菜色”的原文意思是反衬诸葛亮治国高明,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断章取义,纠着这几句黑诸葛亮?包括易中天?

回答
“民有菜色”这个词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是:“诸葛亮之治蜀也,官虽不整,而万事甚办。然军旅之间,百姓有菜色。此亮之所短也。”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诸葛亮在治理蜀国的时候,虽然官场上并非事事都尽善尽美,但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在军事征伐期间,百姓却显露出饥色(有菜色)。作者陈寿认为,这是诸葛亮的一项不足之处。

为什么会有“断章取义”和“黑”诸葛亮的情况出现?

1. 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重解读:
军事开销的巨大影响: 诸葛亮一生主要都在为北伐曹魏而奔波,数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耗费了蜀汉大量的民力物力。战争本身就是对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巨大压力。在那个时代,尤其是长期的对外战争,即使是管理再有方的君主,也难以完全避免对百姓造成影响。陈寿在评价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这一点,这本身是一种客观的记录,而非恶意攻击。
蜀汉国力相对薄弱: 相较于曹魏和东吴,蜀汉在地理位置、人口、经济总量上都处于劣势。北伐本身就是以弱胜强的战略,需要倾尽全力,任何一点经济上的不足都会被放大。
“万事甚办”与“有菜色”的并列: 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是看到了他治国高明、行政高效的一面(“官虽不整,而万事甚办”),同时又指出了战争时期百姓的困境(“百姓有菜色”)。这种并列式评价,恰恰体现了陈寿评价的客观和全面,是看到了诸葛亮功业中的“得”与“失”。“万事甚办”是他的“高明”,而“有菜色”则是“不足之处”。

2. 现代视角与价值观的冲击:
对“民生”的现代理解: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民生福祉,对“百姓有菜色”这种描述会本能地感到不安和不满,容易将其与统治者的“无能”或“残暴”划等号。然而,在古代社会,“有菜色”可能更多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因战争或天灾而出现的暂时性困难,并非一定是统治者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理想化与现实的差距: 人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往往容易将他们理想化,尤其是像诸葛亮这样备受推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看到“有菜色”这样的记载时,会觉得与自己心中那个近乎完美的“圣人”形象不符,从而产生质疑甚至不满。

3. 网络传播的特点与“情绪化”解读:
碎片化信息: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往往是碎片化的。“民有菜色”作为一个短语,很容易被单独摘出来,脱离原文的语境进行传播和讨论。
吸引眼球效应: 带有争议性的言论或评价更容易吸引关注和流量。“黑”一个被广泛崇拜的人物,往往能引发更多的讨论和转发,满足一部分人的“反叛”心理或“挖掘真相”的快感。
“站队”与标签化: 在网络讨论中,人们容易形成“挺诸葛亮”和“反诸葛亮”的阵营。一旦有人提出“民有菜色”来质疑诸葛亮,另一方就会极力辩护,而“黑方”则会抓住这一点不放,反复强调,形成负面标签。

关于易中天以及一些学者为何会被提及?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等节目中,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往往会打破一些传统定式,提出一些相对更加贴近史实或者从更广泛角度的看法。他可能在解读“民有菜色”时,会更倾向于还原历史的复杂性,指出这是战争和国力限制下的必然结果,而不是诸葛亮个人的道德瑕疵。

然而,一些人可能会误解或曲解易中天先生的本意。例如,如果易中天在强调诸葛亮治理的“实效”时,提及“民有菜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困难,有些人可能会将其解读为易中天“批评”诸葛亮,甚至是“黑”诸葛亮。

为什么是“黑”诸葛亮?

“黑”这个词在网络语境下,通常指故意制造负面信息、歪曲事实来诋毁某个人。

恶意放大: 将“民有菜色”这一客观描述,无限放大,将其等同于诸葛亮治国失败,或者完全无视百姓疾苦,将其塑造成一个不近人情的形象。
脱离史实: 忽略了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做的努力,以及蜀汉面临的巨大困境,仅仅揪住这一句来否定他的一切功绩。
制造对立: 这种“黑”往往是为了制造话题,引起争论,甚至是为了打压“挺诸葛亮”的观点,从而满足某种心理需求。

总结:

“民有菜色”的原意是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治国时,指出其在长期军事征伐下,百姓可能出现的经济困难,将其列为“不足之处”。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包含了对诸葛亮治国能力的肯定和对战争影响的审视。

然而,在现代传播语境下,由于信息碎片化、价值观差异以及网络讨论的特点,这句话很容易被断章取义,脱离历史语境,被放大和曲解,成为一些人“黑”诸葛亮,质疑其政治智慧和仁爱之心的一种手段。易中天等学者在解读历史时,往往力求全面和客观,但他们的言论也可能因为解读角度的不同而引发争议,被部分人曲解为“黑”他们所评价的人物。

理解历史人物,需要我们尽量还原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当时客观条件来评价其功过是非,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的眼光去苛责,更不应该因为一两句看似不利的评价,就否定其历史地位和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0月4日原稿

前排祝大家国庆快乐,然后终于抽出空来向风大师“学习”历史。 @风大 可稍息否 阁下靠着阴谋论编出这么多话来,这点我是服气的。

把曹操和诸葛亮的情况划等号,感觉 @风大 可稍息否 大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篡位的新思路。

先看看建安十六年至建安二十五年曹老板为代汉做的准备:

征西割地:建安十六年秋七月,曹老板征西,斩成宜李堪破马超韩遂降杨秋,十二月自长安还。随之而来的建安十七年,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瘿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征吴封公:建安十七年冬十月,征孙权,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破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建安十九年秋七月,征孙权,冬十月,自合肥还。随之而来的是建安十八年,并十四州为九州,割司州之河东、河内、冯翊、扶风及幽、并二州纳入曹操所领之冀州。五月丙申,封魏公、受九锡。秋七月,建魏社稷宗庙。十一月,置尚书、侍中、六卿,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价、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建安十九年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以大理钟繇为魏相国。始置奉常宗正官。

征西称王:建安二十年三月,征张鲁。十一月,鲁降,有汉中。十二月,自南郑还。随之而来的建安二十年九月,天子命公承制封拜诸侯守相。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二十一年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征吴立子:建安二十一年冬十月,征孙权,十一月至谯。建安二十二年春正月,进军屯江西郝溪。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三月,王引军还。随后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作泮宫。六月,以华歆为魏御史大夫。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丕为魏太子。

曹操对外辗转东西,战事频繁,建功之心迫切,但见好就收,求小功不弄险。对内军功与封爵优遇一一对应,听从董昭的建议封公称王,否决刘晔、司马懿伐蜀决议,以魏公国/魏王国为载体,以一个长期的缓冲过程代汉,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对忠汉反曹势力不敢忽视。

再看看诸葛亮做了些什么:

权力上:诸葛亮是开府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益州牧、假节钺,政由葛氏,基本与曹操无二。

野心上:李严劝诸葛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被诸葛亮回怼反讽:“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亲嗣上:其弟诸葛均不过任长水校尉,子嗣诸葛瞻年幼,养子诸葛乔不过在汉中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於谷中,早亡。诸葛亮与马良恩同兄弟,或相与有亲,依然斩马谡不徇私。

诸葛亮不是蜀武帝!

换句话说,诸葛亮不是蜀武帝,更不是蜀王、蜀公,没有建立蜀王国!具有篡权的能力但不具有篡权的野心,根本没给自己铺路。

怎么个一样法?钟繇是由魏国大理晋升相国、太尉,华歆是由魏御史大夫改任司徒,王朗由魏少府、奉常、大理改任司空。他们都是经过魏王国考察后顺位入魏朝。而蒋琬魏延杨仪费祎等等都是以丞相府为基础被开府的诸葛亮提拔,没有僭越之举,基础也不是蜀王国

所以 @风大 可稍息否 大师为篡位做了一种新理论,这波是王莽看了沉默梁冀看了流泪董卓看了直呼内行?风大师要是生在东汉末年,你看曹操董昭扎不扎你就完了。

震惊!风大师剥夺斗帝人权!

感觉风大师实在是裁撤史料的高手。通过《杨仪传》载:“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就敢断定谁都不知道这个事,自己不去翻《蒋琬传》?《蒋琬传》载:“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诸葛亮都说当与吾共赞王业还要别人怎么知道,而且什么叫谁都不知道?都密表后主了怎么到风大师那里好像瞒着刘禅一样,还是刘禅不算人?

魏延这事老生常谈我不想再谈,我就奇怪什么叫避开朝廷以权力斗争交接?先不说成都对后事的一切安排都遵从诸葛亮遗言,就凭魏延被王平骂散的士卒,魏延那操作也敢叫权力斗争?就算是《魏略》记载的诸葛亮真的属意魏延,那也是杨仪的过错,怎么就诸葛亮并不是忠臣

王连=各方?诸葛亮南征夺权?

@风大 可稍息否 这段就搞笑了,王连作为丞相府长史谏言南中是不毛之地疫疠之乡就叫各方意见?大师既然看不起诸葛亮丞相府,这会各方怎么又被丞相府长史代表了?

诸葛亮亲自南征=诸葛亮夺军权?平叛军中由诸葛亮越巂郡,李恢益州(建宁)郡,马忠牂柯郡,军权这会在谁手里需要诸葛亮去获得?

马忠是牂牁太守、李恢是南中庲降都督,哪个录尚书事过需要诸葛亮夺权?李恢是不是内奸怕诸葛亮夺权所以故意输的?《华阳国志》没看过还是不知道蜀汉军制和都督制?南征后诸葛亮以费祎为昭信校尉,怎么也变成诸葛亮门下了,天天出使东吴的门下?

怎么个幕府政治?

@风大 可稍息否 大师的学识是十分渊博的,净整一些我看不懂的词。但我还是想说,对于掌握尚书台军政,个人和班位是很重要的因素,刘禅更是因素之一。比如同为大将军,费祎可以开府并且管制陈祗姜维却不行。

而后诸葛瞻录尚书事和董厥进入尚书台,只能说是一个与姜维分权的过程而非代制,姜维依然班位最高。我实在看不懂风大师的幕府政治是怎么在此得以论证的,又关诸葛亮什么事?

风大师经典语录:

@风大 可稍息否 大师这篇文章写的好,先是把曹操和诸葛亮混为一谈,又发明蜀汉军制和都督制,后裁剪史料中伤蒋琬,最后捎着诸葛瞻给诸葛亮致命一击。怎么说呢,这样的文章能发出来,也是需要勇气滴!


10月5日续更

本以为风大师 @风大 可稍息否 早早拉黑我,看不到我这篇文章,没想到大师还能胡搅蛮缠驳斥我。此次内容更加刺激,请诸君同我一起品鉴。

诸葛亮篡位军功不够?

为什么大师只敢截这一段内容呢,因为曹老板建安十六年至建安二十五年为篡位疯狂准备,经历了数征东吴无果、汉中先得后失、最大的军功就是扫平西北。而 @风大 可稍息否 只敢拿诸葛亮的一次北伐对比,是心虚所致吧~

223年刘禅继位,蜀汉南中地区朱褒叛于牂牁 高定叛于越嶲雍闿叛于益州(建宁),一时间三郡皆叛脱离蜀汉控制(此前南中一直属于依附状态,趁刘备去世皆独立),南中豪强雍闿甚至降吴,被孙权委任为永昌太守

两年时间内,丞相诸葛亮邓芝与东吴重新结盟,自己领军直达越巂郡,斩杀夷王高定新任牂牁太守马忠击败原牂牁太守朱褒庲降(南中)都督李恢出兵建宁郡受阻。直到诸葛亮兵渡泸水,进军(益州郡)建宁郡,七擒孟获,最终解救李恢,三郡皆定。

在风大师 @风大 可稍息否 这里,曹操平西北就算军功,诸葛亮打下南中就不算军功?换给曹老板估计这波能直接称公。至于诸葛亮二伐斩王双、三伐啃下曹魏武都阴平二郡、四伐甲首三千级、射杀张郃我已不想赘述。曹真可是没能咬下蜀汉一点土地。

这段写的过于刺激:

这段写的太刺激了,不知道从何说起,我们一点点看吧:

军权四分?

蜀汉国土太小,政区不广。刘备任汉中王时,州级机构只设了益州府一个,称帝后实设了五个,即益州府永安都督府江州都督府汉中都督府庲降都督府,另外还有虚设七州风大师 @风大 可稍息否 说什么军权四分,是把永安都督府吃了?各都督府管理地区如下:

益州:蜀郡、广汉、梓潼、阴平、南广、汶山、东广汉、江阳、汉嘉、宕渠、巴西、犍为

永安都督:巴东、建平、固陵

江州都督:巴郡、黔安、涪陵

汉中都督:汉中、武都

庲降都督:云南、牂柯、建宁、兴古、永昌、朱提、越雟

不知道为什么 @风大 可稍息否 能凭空吃掉一个永安都督府,但谁又告诉你成都益州府是董允他们统兵?

禁中归侍中统领?

蜀汉的禁卫军是由中领军领军前领军行领军负责。向宠曾由“典宿卫兵”的中部督升为中领军,有时也外出征战。吴班冯习龚衡曾为领军,张翼曾为前领军,赵统曾为行领军。属官:中护军、前护军后护军、左护军、右护军各一人,负责皇帝的禁卫军,上朝时总统诸武将,负责武官选举诸事。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各一人,皆比二千石,负责宿卫兵。

蜀汉的侍中负责宾赞礼仪,皇帝外出时随从护驾,负玺陪乘,日常备帝切问近对,拾遗补阙。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便反映了其职能。廖立马良郭攸之关兴费祎宗预诸葛瞻董允陈祗樊建张绍等人曾任此职。属官:中常侍,比二千石。负责侍卫皇帝左右,从帝人内宫赞导宫内诸事、顾问应对。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侍从皇帝左右,关通宫内外,与侍中一道出入内宫,近侍帷幄,省阅检查尚书上报的文书等。

我发现之前吐槽大师 @风大 可稍息否 发明军制和都督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立某大将军就是没有全部军事指挥权?

我不指望大师理解什么叫录尚书事假节。但是谁告诉你只有大将军可以把握全部兵权?蜀汉军制多汉制,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的地位极高。刘备过去曾任左将军,蜀汉左将军的地位较高,与三公相类。在征、镇某将军中,资历深者可加字,如魏延张翼宗预曾为征西大将军,马忠张翼曾为镇南大将军,宗预为镇军大将军。照风大师的理论来看,蜀汉又要军权几分,录尚书事又是什么意思?

王连是正常死亡!

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王连死于非正常的任何原因,子孙也没有遭到牵连!

诸葛亮没有夺权!

诸葛亮时期魏延始终是汉中都督!李恢始终是庲降都督!如果让魏延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就是夺权,试问这会汉中都督是谁?李恢同理,遥领交州刺史恶心孙权、加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也同时在保持庲降都督身份!魏延死后才是吴懿领汉中都督,李恢死后才是马忠领庲降都督!更可笑的就是李严,刘备在世他连假节都没有,诸葛亮要弹劾他只需要一纸公文,全员都没有反对!

来敏老爷子躺枪:

前文说过了诸葛亮没有压制李恢反而对他委以重任,南人治南人。然后前文 @风大 可稍息否来敏董允他们混为一谈变成统领禁卫军就很搞笑了,你知道什么是太子家令?《后汉书·志·百官四》:“太子家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现在知道了?家令是管仓谷饮食的,不是教太子知识的,更不是侍中侍郎。

至于刘备任用来敏的原因,风大师 @风大 可稍息否 肯定是不知道的,因为百度没写这一段:

《亮集》:“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后刘子初选以为太子家令,先帝不悦而不忍拒也。

《宋书》:“王微与江湛书云:“诸葛孔明云:‘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

现在明白了?来敏老爷子乱群已经很久了,是刘备宽宏大量暂用,很快还被刘巴所替。至于刘备用来敏的原因是来敏根正苗红。祖先是东汉名将来歙,父亲来艳是灵帝时的司空,这不和任用许靖是一个道理?

是诸葛亮心善不忍心让老头赋闲,才又力排众议让他任将军祭酒:

《亮集》:吾(诸葛亮)閽于知人,遂复擢为将军祭酒,违议者之审见,背先帝所疏外,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而且诸葛亮死后来敏还经常因为乱群被罢官,是:诸葛亮的亡灵在排挤来敏?

《三国志》:亮卒后,还成都为大长秋,又免,后累迁为光禄大夫,复坐过黜。前后数贬削,皆以语言不节举动违常也。

弼按:诸葛卒后,来敏复坐过黜,前后数贬,此不能责葛公之偏也。

一篇文章能把所有错误犯遍, 我还得向@风大 可稍息否 大师多多学习。

user avatar

谢邀。人在贡嘎,刚下雪山∠( ᐛ 」∠)_

被朋友圈过来围观风大仙新鲜出炉的历史发明文。鄙人素知此公擅长吃时髦大棋饭和创作架空历史段子,但现下居然在历史发明的道路上走的如此之远,这是鄙人万万没有料到的。

由于风大仙的雄文浑身窟窿,这叫摆了个四仰八叉任君宰割式,倒不知从何下家伙了。旅途疲惫,随便捡俩原地爆炸级乐子玩玩就算。

风大仙曰:

【《三国志•蒋琬传》: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得,满拧。

咋说呢,风大仙看不懂古文正常,但连蒋琬传都没读过就敢在这旮旯胡编乱造,脑洞大开,这委实是在侮辱自家粉丝的智商。

至于风大仙能顺着“密指”的藤,摸出“各方共同消灭魏延”的大瓜,那更是历史发明届的巅峰之作。

还是老问题,都是不看书之过:

【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敢情参与消灭魏延密谋的有:董允、蒋琬……后主?ㄟ(▔,▔)ㄏ

再结合蒋琬带的是“宿卫诸营”,谁有权力调动这支部队?诸葛亮篡权阴谋集团的幕后黑手已经呼之欲出了!

当然,对于风大仙而言,宿卫诸营这类冷门历史知识委实太深奥了一点。

不过哩?作为资深亮黑,有件事总该了解罢?后头蜀汉上下唯一跳出来反对诸葛亮的李邈却被刘禅二话不说拖出去剁了,这说明啥?说明啥?说明啥?

诸葛亮篡权集团最大的总后台就是——刘禅!

他遵照诸葛亮的密表,派兵派将,末了还肉体清除了珍稀赛过大熊猫的诸葛亮反对派,夫复何言?

——朕篡自己的位,不行么ㄟ(▔,▔)ㄏ

顺带,我最佩服风大仙的是,此公能对汉末三国的官职体系无知的如此彻底,居然把挂了相府僚属的等同于不做汉官做魏官。

问题来了,被视为反诸葛亮之光的魏延又是何许人也?

【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敢情这位妥妥就是诸葛亮篡权集团数一数二的大佬∠( ᐛ 」∠)_

最有意思的是,风大仙末了还编排诸葛亮集团排挤姜维云云。兄逮,醒醒,姜伯约是怎么飞黄腾达的,您老就没点数?!哪怕只看过《三国演义》也说不出这号神论。

【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这哥们如果不算诸葛亮嫡系,天底下算得上的也实在有限。

被风大仙树成诸葛亮派对立面的魏延是丞相司马,姜维则更是被诸葛亮一手提拔重用,从头到尾紧密配合诸葛亮的是刘禅本人。捎带,以为这就算完了么?

是谁临终授予诸葛亮大权,使其开府征辟?是谁让后主事之如父?是谁公然撺掇诸葛亮“君可自取”?

大耳贼!你这个诸葛亮篡权集团的总策划、扛把子,居然能网漏吞舟,逍遥法外,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亮黑做到风大仙这地步,也委实稀松平常的太过。因此,为啥有人抓着三十来年后诸葛体制崩坏后的结果黑诸葛亮,很简单:

因为菜,

而且坏。

再说,如果没有诸葛亮治蜀,蜀治又何从崩坏?

明亡,实亡于朱元璋。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