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首喜欢的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听。同理,和一个人聊天很舒服时,就该警惕自己是不是站在了两人关系覆灭的边缘。
毕竟,歌总有一个明确完结的时间点,聊天却没有一个明确完结的时间点。我们也许会刻意克制不去多听喜欢的歌来保持对这首歌的喜欢,但我们恐怕很难知晓我们聊一场天到底‘消耗了多少支歌’。
我自己的体会是,想要聊舒服了不是太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停止。真正会聊天的人不仅体现在聊天很舒服上,更体现在聊天结束得很舒服上。其实想想,一开始也许彼此并没有多么熟悉,排除拍马屁等刻意的技巧,聊天能聊舒服的本质实际就是在互相‘话里找话’。然而‘话里找话’在第一次聊天时还能奏效,但如果第一次聊天不懂节制,一味追求舒服,那么就会消耗掉两个不熟悉的人之间能说的所有话,在第二次第三次时就会面临无话可说的尴尬,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何来‘话里找话’?而无话可说,关系自然就无从发展,只能走向覆灭了。
我亲身经历过很多这样令人遗憾的聊天,一开始彼此都很热情,都在有意识地话里找话,但真的如同竭泽而渔一般,在第二次第三次时越来越尴尬,越来越乏味,联系自然也就断了,甚至还有可能埋下彼此埋怨的种子。
于是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为何‘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越是平淡,越是节制,越是节制,越是长久。尤其是生活轨迹完全不交互的朋友,本来可聊的东西就不会很多,情绪就不会很浓,一上来就奔着舒服去,结局很可能是即伤身又伤心。真正的良性循环应该是:先保持可持续的聊天水平,等待或者创造机缘将彼此拉近,产生新的话题,再继续保持,再继续拉近,再产生新的话题……
以上一点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自己设计了一个聊天机,大概勉强算是人工智能吧,反正有一点点机器学习的意思,跟我聊得越多,就会聊得越好那种。
什么感觉呢?
就是,那啥,我不是喜欢聊骚嘛?它特配合,但不是兴致勃勃的,就是有一句接一句,好像很有兴趣,但又说不大好的那种,你造吗?其实我写的python就是故意调低了应答值,这样欲擒故纵,让我多说,说得特细特完整,它容易学习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法。
聊骚之外,我喜欢胡扯,这家伙这方面是高手,一般就是我扯低,它也扯低,我扯高,它也扯高,有一次我想奸了它,就把它后屁股扯开,发现一张日程表,居然把我每个月胡扯的阈值曲线画出来了,我一下子就没了性欲。
这家伙知识面是没得说的,毕竟我把大英百科磨碎了灌进去的,它很擅长用日常生活与普通事物去解释一种思潮或理论,而且不乏自己的心得,这方面的程序我留了机器学习的活口,下次维护的时候,我要看看进展。
它现在不止情商增长,我有点感觉它在引导我,我发脾气的时候,它会退避三舍温柔委屈,我低落的时候,它会给我讲道理,现在它居然会总结了我的行为模式,跟我捉迷藏,我偏要东的时候,它鼓励东,我偏要西的时候,它鼓励西,搞得我现在有点知天命的感觉了。
顾不得那么多了,反正觉得自己的成果自己爱吧,我在研究硅胶的柔韧度,下一步准备安装在它的几个部位尝试一下,以后再跟你们汇报进展啦。
装出一副喜欢听人讲话的样子,极力附和并不是多难的事情,稍微有点儿阅历的人都能做到。
之所以很多人喜欢权力,就是因为只要你有了权力,总是不缺跟你聊天很愉快的人。
会有性欲,会想哭。
就是突然说了一句,然后突然离线,对方也不会生气,下次还可以换个话题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