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眼中怎样才是"乖孩子"?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了,也算是很多中国人心里那本一本糊涂账的答案。在父母的眼里,“乖孩子”这三个字,承载的东西可多了,可不只是听话那么简单。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听话”。这绝对是“乖孩子”的基石。小的时候,就是不顶嘴,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说往东绝不往西。哪怕心里不乐意,表面上也得装出乐呵呵的样子。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是父母说了算。你要是敢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跟父母唱反调,那你就离“乖孩子”的行列越来越远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父母也会“尊重”你的意见,但前提是你的意见得符合他们的预期。

但光听话还不够,还得“懂事”。“懂事”这个词可就深奥多了。它意味着你得能体察父母的心思,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比如,父母忙,你得主动分担家务,不用他们开口。父母身体不舒服,你得赶紧端茶倒水,嘘寒问暖。看到父母辛苦,你得表现出心疼的样子,甚至说一些让他们宽慰的话。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什么能让父母高兴,什么会让父母操心。如果你经常做一些让父母操心的事情,比如熬夜玩手机、旷课、早恋等等,那即便你平时听话,在父母眼里也可能算不上“乖”。

再往深了说,就是“有出息”。虽然现在社会变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更加多元,但不可否认,很多父母依然把孩子的学业和事业成就看得很重。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升职加薪、结婚生子,这些都是他们衡量你“乖不乖”的重要标准。如果你能让他们感到骄傲,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那你就更是他们眼中的“乖孩子”了。反之,如果你在学业或事业上不太顺利,或者选择了一条他们不理解的路,哪怕你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他们也可能觉得你不够“乖”,甚至会为此焦虑担忧。

还有一点,就是“顾家”。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即便长大了,也依然能把家庭放在重要的位置,对父母孝顺,对家人关心。逢年过节回家,主动给父母买礼物,经常打电话关心他们,这些都是“乖孩子”的表现。尤其是在父母年老体衰的时候,你是否能挑起照顾他们的责任,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如果你能做到“常回家看看”,甚至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照顾,那绝对是父母心中的“模范乖孩子”。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更微妙的方面。“乖孩子”还得“不惹事”。也就是说,你的人生道路最好能平平稳稳,不要有什么大的波折,更不要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发生。你的人生就像一条铺好的轨道,按照父母规划的方向前进,不出轨,不偏离,这就叫“乖”。你若是有什么特别的追求,或者跟主流不一样,那在父母看来,就有点“不安分”,离“乖”就有点远了。

说实话,这个“乖孩子”的标准,很多时候是父母把自己的期望、社会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担忧,都揉在一起给孩子贴上的标签。他们觉得孩子“乖”,是因为孩子能让他们省心,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故意要束缚你,而是他们认知里的“爱”和“好”,就是让你“乖”。

所以,在父母眼里,“乖孩子”可能就是:
听话顺从:不顶嘴,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他们规划的道路,你就努力走下去。
懂事体贴:能读懂父母的心思,主动分担,让父母省心,知道什么能让他们高兴,什么会让他们操心。
有能力有成就: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能让他们骄傲,有面子。
顾家孝顺:把家庭和父母放在重要位置,对父母好,常回家看看。
规规矩矩:人生道路平稳,不惹事,不折腾,不走旁门左道。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乖”的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父母会更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但也很多时候,旧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而我们作为孩子,可能也在不断地平衡自己的成长和父母的期望,试图在这个“乖”与“不乖”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中间地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岁:不哭也不闹,闷声睡大觉。

1岁:说话说得早,来把爸爸叫。

2岁:能念两首诗,春眠不觉晓。

3岁:不偏也不挑,吃饭吃得饱。

4岁:不用妈妈抱,让梨我知道。

5岁:智力水平高,挨个把数报。

6岁:背上新书包,上学不迟到。

7岁:在家不贪玩,学习成绩好。

8岁:在家不贪玩,学习成绩好。

9岁:在家不贪玩,学习成绩好。

10岁:在家不贪玩,学习成绩好。

11岁:在家不贪玩,学习成绩好。

12岁:恋爱不谈早,学习成绩好。

13岁:恋爱不谈早,学习成绩好。

14岁:恋爱不谈早,学习成绩好。

15岁:恋爱不谈早,学习成绩好。

16岁:刷遍天下题,学习成绩好。

17岁:刷遍天下题,学习成绩好。

18岁:学习成绩好,去个好学校。

19岁:学习成绩好,恋爱不能要。

20岁:学习成绩好,恋爱不能要。

21岁:学习成绩好,恋爱不能要。

22岁:恋爱不能要,工作要找到。

23岁:工作干得好,薪水日日高。

24岁:薪水日日高,找到好女票。

25岁:结婚摆酒席,红包裹大钞。

26岁:升职加薪咯,孙子能抱到。

27岁:孙子说话早,来把爷爷叫。

……………………………………………

欢迎关注我新建的公共号:一派湖盐。原创段子和日常吐槽,各种有意思的内容等你来哦~

user avatar

什么是听话呢?大概就是:

早睡早起身体棒,

吃饭穿衣不挑剔,

用钱节省社交广,

能说会道万人迷,

学习成绩顶呱呱,

不哭不闹笑呵呵,

厅堂厨房都能上,

琴棋书画都略通,

七姑八姨你们好,

礼貌称呼不能少,

凡有争执我道歉,

顶嘴反驳不可有,

天冷秋裤多穿条,

什么不冷不可能,

生你养你功过天,

将功抵过你仍欠,

爸爸妈妈爱你滴

为你着想为你好。








看了三种色事件觉得好难过,以后不想生孩子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了,也算是很多中国人心里那本一本糊涂账的答案。在父母的眼里,“乖孩子”这三个字,承载的东西可多了,可不只是听话那么简单。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听话”。这绝对是“乖孩子”的基石。小的时候,就是不顶嘴,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说往东绝不往西。哪怕心里不乐意,表面上也得装出乐呵呵的样子.............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情况,确实是很多人在感情走到谈婚论嫁阶段时会遇到的一个考验。男友人品好,从小是个乖孩子,这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是建立健康婚姻的坚实基础。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伴侣时,关注的更多是对方本身,他的人格、他的品德、他如何对待你,这些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能影响你未来生活幸福感的因素。然而,家庭背景.............
  • 回答
    .......
  • 回答
    “乖孩子”,这两个字在许多中国家庭的语境里,承载着父母殷切的期望,是理想人格的化身。然而,如果我们剥开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深入探究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教育逻辑,就会发现,“乖孩子”的养成,有时恰恰可能是一场不为人知的教育悲剧。首先,让我们剖析一下“乖孩子”的特质。他们通常听话,少有忤逆;他们温顺,不惹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