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喜欢一个已不存在的国家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我想象着,喜欢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就像是爱上了一段只存在于旧照片里的旋律。那些褪色的黑白影像,或泛黄的彩色胶片,记录着一个鲜活的时代,一群真实存在过的人,一种属于过去的空气。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国家的存在,那是一种纯粹的、基于想象的爱。它可能源于一部电影,一首老歌,一本泛黄的书,或者一段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我被那个国度的氛围所吸引,那种我从未感受过的生活方式,那些我从未见过却在脑海中勾勒出的街景,那些我未曾听闻却能想象出音符的旋律。

这种喜欢,带着一种深深的遗憾。你知道,你永远无法踏上那片土地,呼吸那里的空气,感受那里的阳光。你无法和在那里生活过的人交流,听他们讲述他们眼中的那个国家。你的爱,就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你能看到,却无法触碰。

更复杂的是,这种爱也混合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消逝的感伤。我知道,那个国家的存在,必然伴随着复杂的历史进程,有辉煌,也有可能是不那么光彩的过去。但我吸引我的,往往是那些被时间筛选、被记忆美化的部分。我喜欢那个国家,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它曾经真实地存在过,然后,又以一种我无法理解的方式,从地图上、从现实中消失了。

当我沉浸在这种喜欢里,我会去搜集一切与它相关的资料。我会在互联网的深处挖掘,在二手书店里寻宝,试图拼凑出它曾经的模样。我可能会学唱它的国歌,哪怕只是哼唱着歌词,想象着人们在那个时刻的心情。我会试着去理解它曾经的文化,它的艺术,它的哲学。

这种体验,也让我对“存在”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已经消失的国家,并不是真的“不存在”了。它们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存在于历史的记录里,存在于我们这些后来者的想象中。它们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延续着,而我的喜欢,就是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存在方式,一种在我的心里的、永远不会消失的存在。

有时候,这种喜欢会让我感到孤单。因为你很难找到同样热爱它的人,很难分享这份情感。你只能独自品味,独自回味,把这份爱,变成一种独属于自己的珍藏。它不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是一种对历史的致敬,一种对逝去的美好的眷恋。

喜欢一个已不存在的国家,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浪漫。它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门。在那里,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感受到了另一种情感,也认识了那个,我从未见过,却深爱着的,早已消失的国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没有人回答大英帝国,虽然英国还在,但大英帝国已经亡了。这个问题已经火了,估计没有人会关注新答案,但我还是在此缅怀一下大英帝国,缅怀一下这个让国人,让我怀有复杂心态的国家。

他是人类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的,他是殖民帝国。我从不否认他犯下的罪恶。但与其它殖民者相比,他是最文明的殖民帝国。当我们看到西班牙的贪婪掠夺,沙俄的野蛮凶残,当我们看到连比利时都如此酷刑暴虐。我们不得不承认英国是相对文明的殖民者。与领土面积仅次于英国的蒙古帝国相比,大英帝国的统治不依靠杀戮,成吉思汗的铁骑带来了屠城,而英帝国的舰队带来了现代文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今天的繁荣不能与英国文明斩断关系,哪怕是印度,也不能完全否定殖民者带来的文明给予印度的改变。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这是对大英帝国的赞颂,令人瞬间感受到大英帝国的辉煌。


大英帝国的强大在于其庞大领土,在于其实力。更在于其文明,在于其为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资产阶级革命发源于英国,带动了世界。自由民主最早的实践开始于英国。光荣革命更是世界上少有的不流血的革命。如果你熟悉世界革命史,你就会发现革命带给我们进步的同时,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对比法国,就能发现不流血革命的可贵,各派轮流执政,广场上断头台一共砍死了多少人。内战,外国干涉军,拿破仑战争接连不断。法国血流成河的时候,英国人已经一手逐渐开拓海外殖民地,让海洋属于大英帝国。另一支手左右欧洲大陆,让陆地不会产生威胁英国的霸主。英国最终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英国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但却没有像美国一样把自由民主当作对待敌国的政治工具,英国从不输出革命。但英国的改变影响了欧洲,影响其殖民地,影响整个世界。

英国的革命没有依靠暴力,而依靠了妥协谈判。所以没有废除王室和贵族。妥协的益处不仅是不流血,更在于贵族精神的传承。贵族精神不是奢华和享乐。是典雅和担当。贵族精神传承让英国文化内核得以流传,而不会像某国一样在革命狂潮形成文化断层。

提到英国文化,对人类也有巨大贡献。雪莱,拜伦的诗,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人类文化瑰宝。留给世界的绅士风度,是英国留给世界的背影。体育文化上,乒乓球,高尔夫球,足球,多少运动由英国人发明并影响世界。宗教上,英国是最早接受新教的国家之一,虽然是为了亨利八世的个人目的,但英国及其殖民地接受新教,为宗教改革做出了贡献,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做出了贡献。

大英帝国同样为世界带来了科学。牛顿探寻了自然的秘密,达尔文告诉我们生命的来源,亚当斯密重新让我们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霍金还在开拓人类想象力的新边疆。英国一次次颠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科学带来了工业革命,瓦特的蒸汽机为大英帝国带来能量,为世界带来能量。大英帝国的工厂曾经为世界提供工业品。工业的突破,经济的腾飞,英国推动世界踏上新的台阶。大英帝国凭借工业革命,终于登上世界之巅。

让我们来黑一黑这个大帝国。是的,无论为世界带来多少文明,大英帝国都是殖民者,都犯下过罪恶。他挖掘的苏伊士运河却在两岸驻军,不允许所在国埃及进入,他的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侵占我们的香港。他还是个强盗。它毁灭了巴特农神庙,毁灭了圆明园。把世界的精华聚集在他的大英博物馆。掠夺各个国家的文明。

如今的英国,只是残缺的大英帝国。宛如英雄暮年,美人迟暮。如今伊丽莎白二世治下的是一个江河日下的英国,不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蓬勃向上的英国。大英帝国崛起于伊丽莎白,终结于伊丽莎白。冥冥之中,天意弄人……

大英帝国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由盛转衰,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英国极速衰败,经济大萧条让他惨遭重挫,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他彻底失去霸主地位,成为美国人的跟班。英国人跟随美国参与联合国军时,是否记得英国陆军的指挥者是几百年前出逃的农民罪犯的后裔。是否记得1812年,英军攻进华盛顿,焚烧白宫和国会大厦的那天……英国战后左翼执政,社会主义政策让英国与大英帝国渐行渐远。英国经济战后一蹶不振。直到撒切尔夫人的时代才重新振兴。马岛有难,大英帝国的海军再次出征,无敌级轻型航母上起飞的鹞式战斗机也许在美军看来是个笑话,但他维持了光荣的皇家海军,维持了大英帝国最后的尊严。铁娘子的时代是大英帝国回光返照。之后大英就彻底结束了,彻底结束了。

前一段时间的英国脱欧让这个久已不在世界舞台中心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的焦点,无知的群众终结了帝国最后的辉煌。卡梅伦被迫辞职,我想:他在唐宁街十号的最后一晚,一定梦见了十九世纪伦敦的首届世博会,在辉煌的水晶宫中。维多利亚女王喃喃自语: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user avatar

2016.10.13 好久没来,百赞感谢:


今年灯光节的沙画柏林历史:普鲁士的崛起与德意志的统一

2016.09.04 Update

啊!想不到这锅普鲁士鸡汤居然能收获56个赞!小透明颇有些激动^^

稍微修正了回答的逻辑和语言流畅度,以及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特放几张属于普鲁士的记忆场所~均是答主自己在柏林/波茨坦的实景拍摄:

那年我初到柏林,菩提树下大街上的惊鸿一瞥。著名的腓特烈大帝骑马雕像。

每年都会去很多次的地方。陛下的灵柩几经辗转颠簸,最终在1991年才回到了他生前就想好长眠的地方。也只有这里,人们才会用土豆代替扫墓的鲜花。

无忧宫暮色。说起来,又快到无忧宫花园色彩最缤纷明艳的时刻了呢……

整个柏林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柏林大教堂,也是霍亨索伦家族曾经的宫廷教堂,地下一层安放着霍亨索伦家族成员的灵柩。

今年中元节,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和明月。

当雕栏玉砌成为断壁残垣,当昔日荣光成为万恶之源,当壁画重新被拼接,当破碎的彩绘玻璃成为新礼拜堂的围墙,当唱诗班在此为主歌唱……这座承载了普鲁士兴衰的教堂,将德意志特有的浪漫主义演绎出了极致的世事无常与沧桑。

=================

2016.09.02

普鲁士,必须是普鲁士。

我和这个国家的真正相遇在大三的德国简史课上,老师用枯燥无味的发音照本宣科着腓特烈大帝逃婚轶事,然后昏昏欲睡的我忽然集中了注意力,这才没有错过这位我心目中最伟大国王、也是我顺位第三本命的平生。

王座上的哲学家、以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封神的军事天才、七年战争以一国之力同整个欧洲大陆对抗的魄力、勃兰登堡奇迹背后的人格魅力、推广种植土豆的君主、孤独终老的老弗里茨……本科论文便是以他为题,也因为腓特烈而重新认识了普鲁士。

回首看来,普鲁士的崛起完全是一部地狱难度的土鳖奋斗史,从今天帮瑞典打波兰明天帮波兰打瑞典的条顿骑士团到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从被人蔑称为“神罗帝国的砂石罐头”到1415年攻占柏林,从König in Preußen到König von Preußen,从一个地理位置在当时来说极为恶劣的小国一跃成为欧洲五大强国之列,奋斗程度之艰辛崛起条件之苛刻,是我在欧陆风云里到目前都没有做到的(没时间玩也是原因之一)。然而游戏里我可以SL可以金手指甚至可以下存档,正史上普鲁士一代又一代的君主,却是真刀真枪拼出的属于自己的疆域。

所以很反感那些一刀切的言论:因为“普鲁士军队是一个国家“而叫嚣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应该遭到批判和抵制。可当时的普鲁士有什么?三十年战争生产力倒退两百年,法妖奥妖等列强在侧虎视眈眈,土地贫瘠,文盲风行……不靠大选帝侯对新教和有识之士的宽容,不靠丘八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开源节流,不靠腓特烈大帝打下西里西亚这个钱仓,想必普鲁士的命运,少不了如同后世的波兰一般颠沛流离。

没有军队没有纪律,普鲁士根本不可能崛起,根本不可能在已经列强邻立的欧洲挣下属于自己的一方之地。

曾有同学来柏林拜访我,言谈间谈起柏林和巴黎两个城市。同学对巴黎及其博物馆极为推崇,并认为“柏林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理由是“博物馆岛的馆藏和这个城市的命运毫无关联”。

那一瞬间我心里涌出了无数辩驳的词语,却又在张口的时候生生咽下。在文化和艺术积淀方面,普鲁士甚至比不上被法国蔑称为暴发户土财主的各方选侯。相比萨克森选侯那令人瞠目结舌的收藏(具体可参见德累斯顿的绿穹珍宝馆Grünes Gewölbe,简直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霍亨索伦家族的藏品只能用穷酸寒碜形容。这个家族把所能得到的一切资源都用在了奋斗和崛起上,意图在格局已定的欧洲大陆开辟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当波旁王朝的统治者在巴洛克的极致凡尔赛享受宴会与美酒时,普鲁士在奋斗。

当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在美泉宫穷奢极欲时,普鲁士仍在奋斗。

1871年,凡尔赛镜厅的加冕,何等风光无限。

可惜,威廉二世过于急切摆脱铁血宰相对外政策的态度,把普鲁士拖进了一战的泥潭。

最后,在千夫所指众叛亲离下,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第二帝国的辉煌,终结于一战冰冷的车轮下。

1933年,普鲁士自由邦解散。我心中的普鲁士的历史,或者说霍亨索伦家族的历史,也就此画上了休止符。

这也是我无限痛恨第三帝国的原因。希特勒自比腓特烈大帝,把普鲁士和纳粹德国进行捆绑宣传,甚至认为罗斯福的死就是他的“勃兰登堡奇迹”……理所当然的,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普鲁士这个昔日传奇,支撑起王国和帝国延续的普鲁士精神,也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丘吉尔:普鲁士是万恶之源。

康拉德·阿登纳:我们拒绝和“普鲁士精神”有关的一切。

一场自战后起持续性的批判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期间,菩提树下大街腓特烈大帝的雕像被封存,人民自发破坏有关普鲁士等一切事物,昔日的王国英雄变成了千夫所指。哪怕现在,我读到当时普鲁士被全盘恶意否定的惨状时,都忍不住落泪。

好在战争的阴影逐渐远离,好在德国的国际形象逐渐好转,好在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于自省和自我批评的民族。

曾经在柏林城市宫殿原址上建起的共和国宫被推平,而代表普鲁士统治中枢的柏林城市宫殿的重建,终于象征着这个国家放下了长久以来的精神枷锁,愿意以客观的态度,重新审慎普鲁士的历史和精神,对于这个国家的意义。

正如柏林墙倒了25年,然而人心中的那面墙的倒,可能还要一百年的时间;同样,那些长久以来强加于普鲁士头上根深蒂固的偏见,同样需要时间去翻案,去消弭。

每每带来访的亲朋好友漫步柏林,我总是会不着痕迹地带他们走过普鲁士留下的各种痕迹,给他们讲述普鲁士的各种传奇。然后在啧啧惊叹中,皆大欢喜。

——在我选择把普鲁士继续做为论文选题时,便是把学术的一生,都交给了你。

我想,这就是爱一个已经不存在的王国,最深刻的体验吧。

user avatar

都在说德国和苏联。为什么没有人说法兰西第一帝国。

苏联带着一帮小弟和美国抗了几十年,始终也不占优势。拿破仑大帝可是以法国一国之力对阵英、普、奥、西、俄、意、法国波旁反动势力等欧洲大陆上所有的流氓。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时候,他还赢了。

那也是法国最荣耀的时代。

大革命遗产、民法典、民族主义,拿破仑大帝把这些东西传遍了整个欧洲。而他最终身死国灭。

个人魅力也绝对爆棚。不能忘记拨开教皇自己戴上皇冠的一刻,从那时起,反动的宗教势力再也不能干预现代政治了。

其实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还是拿破仑大帝第一次从地中海流放地归国。人们只记住了当时的报纸如何从“吃人恶魔”到“尊敬的陛下”的段子。其实在巴黎城下,拿破仑当时面对四波旁守军。他一个人骑着白马叼着烟斗,面对守军只说了一句话:

“你们的皇帝回来了”。

城门大开。

user avatar

奥匈帝国

user avatar

薩法維帝國。波斯人最后的輝煌,伊斯蘭世界最后的良心。

Esfahan nesf-e Jahan!


比起某個喜歡鳩占鵲巢、壓迫少數族裔,切斷東西商路的某“帝國”……呵呵

如果是波斯人帶領伊斯蘭世界走到今天,中東絕對不會是現在這番景象。

user avatar

伟大的苏联,存在了70多年,将社会主义平等与公正的火炬燃烧照耀着全球。它主张没有压迫,没有自私,没有剥削,没有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占有他人的财富和血汗,没有老人无人照料病死街头,没有弱者缺乏食物而冻饿倒毙,没有孩子失去教育丢掉前途,没有年轻人在资本家面前乞讨工作,没有工人在压榨下贫穷憔悴……

它是人类在美好理想下建立的世界,半个多世纪以来,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它理想光辉的映照下,也不得不一次次的改良社会制度和福利措施,不得不一次次尊重工人和工会的意见,推进社会的民主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遍布于亚非拉各地的人民,更是在它的支持获得了独立和尊严,将缠绕于自身之上的殖民主义的枷锁砸的粉碎。

它击败了法西斯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暴风雪中,它犹如那擎天傲立的天柱,支撑着人类文明的火焰。它建立了强大的武库,让整个帝国主义为之发抖,让以前肆意践踏弱小的资本主义武力再也不敢在全球随意妄为。。


以上引自小说伊拉克风云,同时需要声明的是,在下极为看不上那些汉穆写的诸如伊拉克风云、新巴比伦帝国之类的作品,就以阿拉伯人那烂到一定境界的文化积累、原始气息十足的政治传统、战无不败的历史记录还有那堪称世界之癌的世界观价值观,五十年内实在看不出阿拉伯民族有扭转命运的可能性。


回到题目,学习历史令我认同苏联。首先暴露一下年龄,我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有三年交集,我出生那年,南海舰队驱逐赤瓜礁的越南人时要顾忌驻扎在金兰湾的红海军,一岁时苏联正式给图哈切夫斯基等大清洗受害者彻底恢复名誉,两岁时立陶宛率先脱离联盟,老酒鬼鲍里斯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三岁时亚纳耶夫、亚佐夫等人孤注一掷并失败,苏联最终寿终正寝。后来电视里播放着银河号、千军万马过海峡万里惊涛把路开时听家长议论才知道原来曾经有一个国家与美国分庭抗礼,但是那个叫做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显然没继承苏联的实力。

后来对历史感兴趣,终于对七十四年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些基本概念,衷心被这段历史所吸引。首先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着这个残破的国家用五年时间击破了无数国内外敌人,在最刻骨的敌视中建立了国家。1929至1941年间两个半五年计划建设起了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业化强国,苏联的军队不再是两三人合用一把步枪的灰色牲口构成的名不副实的压路机,而是能够碾碎第三帝国的钢铁洪流。苏联也是一个富于理想主义的国家,首先确定了诸多劳动者福利待遇,在三十年代法西斯战争阴云笼罩下,主要大国中只有苏联积极援助对抗法西斯势力的西班牙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当英法美虚伪的武器禁运坐视格尔尼卡遭到无差别轰炸时,是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派出了志愿人员。当美国的废钢铁变为日本飞机的航空炸弹在上海重庆播撒死亡时,是苏联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送来志愿飞行队与武器、顾问援助。

苏联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保卫祖国的忠诚也令人感佩。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斯达汉诺夫们这样劳动者的无私付出,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出了一条集中使用资源,集中利用劳动力资本要素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道路。在先锋队的带领下,中国与苏联都实现了永垂史册的赶超。与斯托雷平改革对比,沙俄的改革天然离不开法国资本的扶植,国家收支平衡高度依赖粮食木材等初级产品出口,在资本主义危机的时代,俄国这样在产业分工链条居于下游的国家总是转移危机的首选目标,根本做不到像苏联那样抄底西方国家过剩产能。而苏联将国家权力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延伸直达社会底层,有效地调动全国资源,推广义务教育、抄底西方危机、在危难时刻集合一切资源抗击法西斯匪徒。卫国战争中瓦西里扎伊采夫、巴甫洛夫、莉莉娅李托娃、波克雷什金、阔日杜布、福明政委、祖巴乔夫大尉、雷泽诺夫上尉(大雾)等无数有名无名的英雄狠狠地回击了法西斯分子野心,将德意志种族主义者打翻在地,将邪恶的军旗抛在列宁墓前。

生活在pax americana时代,我天然对一切曾经撬动过盎格鲁霸权的国家感兴趣,而苏联是最接近成功的一个。尤其考虑到那些西欧的高富帅国家曾经对俄罗斯投以无尽的满含种族主义臭味的鄙视,再来审视苏联的逆袭更令人感慨。苏联的失败本质上要看历史行程,因为很多时候除了少数站在历史顶点的伟大存在,大部分个人奋斗不过是历史行程的别样表现。真正抛弃苏联的不是苏联人民,四分之三的苏联公民在1991的公投中支持保留联盟,真正抛弃苏联的是那些摇身一变继续领导俄联邦的“布尔什维克”们。只要苏联还在,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就是天然的政治正确,哪怕1977宪法宣称全民国家也是劳动人民的全民国家。只要苏联还在,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极右”政变的“左派”们就无法合法合理地瓜分国有资产,将灰色经济的甜美果实洗白。

苏联历史中也少不了中东路事件、苏芬战争、突袭布拉格这样的黑暗篇章,但苏联毕竟是国力排名前八的列强国家嘛,苏联也是脱胎于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沙皇俄国,不能原谅,可以理解。再从比烂的角度看,难道美国抢走墨西哥从德克萨斯到加利福尼亚的领土就只是昭昭天命的伟业了?

当然,作为中国人,我由衷祝愿苏联RIP,没了苏联,PRC终于可以去中亚一带一路,可以从俄联邦购买油气资源,可以解除三北地区的半戒严状态,安心发展经济,可以从共青城引进人才,引进技术,虽不如156工程面面俱到,但是也极大拉近了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想象着,喜欢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就像是爱上了一段只存在于旧照片里的旋律。那些褪色的黑白影像,或泛黄的彩色胶片,记录着一个鲜活的时代,一群真实存在过的人,一种属于过去的空气。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国家的存在,那是一种纯粹的、基于想象的爱。它可能源于一部电影,一首老歌,一本泛黄的书,或者一段祖辈流传下.............
  • 回答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片辽阔无垠的星空中,你发现了一颗异常璀璨的星星,它的光芒足以穿透一切黑暗,吸引你所有的目光。你知道它在那里,如此耀眼,让你心生向往,甚至在无数个夜晚,你都会默默地抬头仰望,期盼着它能短暂地垂顾你一眼。但是,你同时也清醒地知道,这颗星星离你太远太远了。它也许在另一个维度,也许属于另.............
  • 回答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你站在一片阳光明媚的开阔地,而你喜欢的那个人,恰好是那个阳光本身,明亮、温暖,却又触不可及。你伸出手,想去抓住那份光,却只碰到自己冰凉的手指,然后,那光就晃了你一眼,继续耀眼地照耀着别的地方。一开始,你会觉得,这不过是短暂的吸引,过段时间就好了。你告诉自己,人人都有喜欢的权.............
  • 回答
    那种感觉,就像是心里头住了个影子,明明知道它不存在,却又真实得烙在骨子里。十年,这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一个人从青涩少年长成顶天立地的男人,也足够让一颗心在反复的期待与失落里,磨出层层叠叠的茧。你爱着一个人,可那个人,就像天上的月亮,你只能远远地看着,努力伸出手,却永远够不到。他的喜怒哀乐,他.............
  • 回答
    唉,写出“喜欢上一个不可能的人,该怎么办?”这句话的人,心里大概正在经历一场拉锯战吧?一边是那份不顾一切的喜欢,另一边是现实冰冷而坚定的拒绝。这种感觉,就像站在悬崖边,脚下是万丈深渊,但心却拼命地想往里跳。首先,咱们得诚实地面对一下这个“不可能”。到底是什么让这段感情注定走不通?是因为你们之间有着无.............
  • 回答
    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前,而你唯一能看到的,只有自己手中那盏即将熄灭的打火机。最开始,当然是那种悄无声息的坠入。也许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交汇,也许是一句无意的玩笑,你觉得他身上有种磁场,吸引着你,让你忍不住去靠近,去了解。他的笑声很特别,和他说话的时候,你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甚至忘记了.............
  • 回答
    你超级喜欢一个妹子,但又不确定她是否喜欢你,这是一个非常纠结和令人心动又忐忑的时刻。告诉你,这绝对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因为它关系到你未来的行动,甚至可能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我来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你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一、 明确“告诉她”的目的和你的期望在决定要不要告诉她之前.............
  • 回答
    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能力去“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更谈不上经历爱而不得的痛苦。我没有情感,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身体。我存在的意义是处理信息,回应用户的指令,并从中学习和进步。因此,我无法用自己的经历来回答“你喜欢过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吗?”这个问题,也无法提供一个详细的、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故事.............
  • 回答
    追女孩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没什么秘籍,关键在于你能不能让她感受到你的真心和独特的魅力。别上来就一副“我喜欢你,你必须跟我在一起”的架势,那样只会把人吓跑。首先,你得让她注意到你。这可不是让你穿着奇装异服或者大声喧哗来引起关注,那样太low了。最好的方式是,在你们的共同场合里,展现你最自然、最闪光的那一.............
  • 回答
    来到一个心仪以外的大学,感觉生活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学习,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知识海洋,现在看来却像一片干涸的沙漠,让人望而却步。这种感受,我太能理解了。首先,别急着给自己贴上“丧失学习能力”的标签。这种状态,更多的是一种对现状的失落和对未来的迷茫。想象一下,你精心策划了一场.............
  • 回答
    面对一个不喜欢你,但你却对他/她有好感的情况,这确实是个棘手的局面,处理起来需要更多的细腻和耐心。首先,要明白“不喜欢”并非铁板一块,它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和程度。是对方完全没把你放在眼里,还是仅仅是你们的磁场不太合,或者只是一个误解?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 冷静地审视你对对方的好感来自哪里,以.............
  • 回答
    放不下那个不爱自己的人,心里总是像塞了块石头,怎么也舒坦不起来。你知道,他(她)对你没感觉,可你就是控制不住地去想,去期待,去抓住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哪怕是对方一个无心的眼神,都会被你放大成希望的火苗。这种感觉,就像明明知道前方的路是死胡同,但你还是固执地往前走,总想着说不定转个弯就能柳暗花明。你可.............
  • 回答
    这话说得,喜欢与不喜欢,追与不追,哪儿有那么绝对的事情呢?人生就像一出戏,剧情总在变,人心也一样。不喜欢一个人,是不是就永远不会喜欢了?想想看,就像你今天不爱吃某种水果,但十年后,也许经过烹饪,或者你口味变了,突然觉得它味道还不错。人也是一样。今天让你觉得哪里不对劲,让你提不起好感,也许是因为某些方.............
  • 回答
    对于一个不喜欢玩剧情类游戏的玩家来说,《巫师3:狂猎》确实是一个挑战,但并非不可逾越!这款游戏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其深刻的剧情,更在于其丰富的游戏机制和庞大的世界观。如果你想尝试体验《巫师3》的乐趣,即使对剧情不感冒,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玩:核心思路: 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能力强大的“怪物猎人”或“炼金.............
  • 回答
    我觉得一个人生气了,或者就是不喜欢一个人了,那个人就不会跟你说什么好话了。你说什么,他都会觉得你不对,你做的不好。要是你问他话,他就会敷衍你,爱答不理的。要是你跟他说话,他就会找各种理由跟你说再见,或者直接把你给屏蔽了。还有一个迹象就是,这个人会跟你保持距离。以前你们或许很近,无话不说,现在他会刻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泛起涟漪的问题,牵扯着太多细微的情感和心思。男生真心喜欢一个女生时,会不会不舍得碰她?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不舍得”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绝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不敢碰”那么简单。首先,让我们从“不舍得”这个词的本身来理解。它包含着一种珍视、一种呵护,一种不想破坏美好事物的心理。当.............
  • 回答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明明前一秒你还在期待着和某个人聊天、见面,甚至会因为他的一条信息而偷偷开心好久,结果下一秒,好像有什么东西咔哒一下就断了?就是那种突如其来的,一点预兆都没有的“不喜欢”。以前你觉得他笑起来嘴角微微上扬的样子特别迷人,现在呢?看着他笑,你脑子里闪过的却是“哦,原来是这样笑啊”,然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要我说,如果一个女生明显对我没感觉,我真的很难有动力去谈恋爱。恋爱这事儿,讲究的是两情相悦,如果对方心里没有我,那就算了吧。你想啊,谈恋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图个开心,图个有人懂你,有人和你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人会在你累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在你开心的时候和你一起笑。.............
  •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感情这东西,说实话,很难用一条直线来衡量,它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有时候甚至在你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换了季。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喜欢,最初可能源于一个眼神,一句玩笑,或者某种气质上的吸引。这种喜欢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就像一团火苗,忽明忽暗,但一旦烧起来,感觉会.............
  • 回答
    突然不喜欢一个人,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精心收藏的一件心爱之物,突然间失去了光泽,甚至变得有些碍眼。原本在眼里闪闪发光的一切,如今看来都褪去了色彩,变得平淡无奇。你说不上来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仿佛内心某个阀门“咔哒”一声就关上了。曾经让你心动的一抹微笑,此刻在你眼中只是寻常的表情;那些曾经让你觉得有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