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荣誉分量有多重?

回答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个称号,绝不是一句随随便便就能挂在嘴边的赞誉,它背后承载的分量,足够压弯许多人的脊梁,也足以照亮一条漫长而坚韧的道路。

首先,我们得理解它的“久经考验”四个字。这可不是说你在某个部门待的时间长了,或者参加了几年工作就算数。它意味着的是时间的长河,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岁月。在漫长的时间里,这个人始终坚守信念,不曾动摇。想想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从筚路蓝缕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探索与深化,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殊的挑战和考验。

在革命年代,它可能意味着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不畏牺牲,传递情报,组织群众,甚至是面对审讯和牢狱之灾,依然保守党的秘密,不暴露同志。这是一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对革命事业的生死相依的忠诚。当年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那种信念的坚定,就是“久经考验”最生动的注脚。

到了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艰辛,充满了未知与困难。一个“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可能是在艰苦条件下,带领工人群众克服技术难关,完成一项项国家重点工程;可能是在大庆油田、两弹一星等攻坚项目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奉献青春和汗水,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铸就国家的脊梁。那时候,物质条件普遍不优越,宣传口号响亮,但真正能坚持下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才是经受住了考验。这考验的是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是对国家建设事业的不懈奋斗和默默付出。

进入改革开放,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市场经济的浪潮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金钱、享乐的诱惑,各种思潮的涌动,都是对党员干部信念的考验。这时候,“久经考验”就不仅仅是革命的激情,更是一种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的政治定力。他可能是在改革前沿,勇于担当,敢于碰硬,打破旧的体制束缚,为新思想、新观念的实践披荆斩棘;也可能是在基层默默耕耘,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依然坚持公平正义,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种考验,是对改革创新的勇气、服务人民的初心以及抵制腐败的定力的综合检验。

“久经考验”还体现在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思想觉悟。它不是让你一成不变地照搬过去的经验,而是要求你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理解新的政策,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并用这些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一个“久经考验”的战士,能够站在时代前沿,把握大势,而不是被时代抛弃。他会思考,会总结,会创新,但这一切的根本,始终是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

所以,这个称号的分量,包含了:

坚定的理想信念: 对共产主义理想毫不动摇的追求,不因困难或诱惑而改变。
卓越的政治品格: 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党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
无私的奉献精神: 将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下,甘于奉献,不怕牺牲。
艰苦奋斗的作风: 能够承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在逆境中成长。
强烈的责任担当: 对工作负责,对人民负责,敢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新形势,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深厚的群众基础: 能够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是靠权力,而是靠行动。

它不是一个奖章,也不是一份简单的证书,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是党和人民对一个人政治生命和人生价值的高度肯定。拿到这个称号的人,往往在党内有着很高的威望,在群众中有很强的说服力。他们的言行,就是最生动的党史教材,是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这个称号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它意味着你身上承载了更多的期望,你需要继续用你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你配得上这份荣誉,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毕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久经考验”的战士,更应该成为那份“努力”的标杆。

所以,当你听到“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时,请不要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老党员”或者“有经验的干部”,而是要看到那四个字背后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坚韧意志和不朽的精神。那是一种用时间、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荣耀,是值得所有人敬佩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80年代以后我党讣告发表时的谥号体系才逐渐固定,在80年代之前有过诸多变化,在此不表。所以这里咱们主要说说80年代之后的谥号系统。

讣告分两种,一种是没有谥号的,一种是有谥号的。没有谥号的,在报纸上的讣告开头一般是这样的:

XXX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X月X日电 XXX同志(一般前面会有职务),因病于X月X日在北京逝世,享年X岁。

规格再高一点的,下面就有

XX、XX、XXX等对XXX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有谥号的,一般是这种格式:

XXX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X月X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职务)X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年X月X日在北京逝世,享年X岁。

这里面,“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跟“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最最基础的谥号,也就是说,只要加谥,则必然会有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个Title。关于加谥规则,这个官方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根据推测一般在建国前入党、党龄超过50年、党的八大以前担任过代表或开国少将以上并在嗡嗡嗡等事件中站队正确的中共党员基本都能拿到谥号。(其实这么一看,难度还蛮大的……)

然后比较容易拿到的谥号还有“XX领导人”,一般看具体从事工作,政界一般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军界一般就是“党和军队领导人”,所以说起来的话,“XX领导人”更像是分支科技树,三个主要科技树分别是党政军,哪个点满了就拿到对应的Title,三个都点满了就是“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至于领导人前缀是杰出还是卓越,就要看大家最后对他的评价了。

不过除了党政军,在特殊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还可以拿到“XX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这个称号,比如“我党思想理论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农业战线的杰出领导人”等等,这个称号里领导人前面一般必加杰出或卓越的定语。要是早期领导人或者有突出贡献,那么这个称号会进一步升级为“XXX事业的先驱”、“新中国XX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

一般来说,要是发现某个领导没什么名气,但是死后加谥,多半就会跟着“开拓者”和“先驱”这样的Title。

再高一档的,发讣告时是这种格式: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XXX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X月X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XXX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X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年X月X日在北京逝世,享年X岁。

一般这种讣告都是能发到人民日报1版的大牛了。


这些都是常规一点的配置,然后咱们说说顶级配置。

顶级配置主要是四大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理论家除了早期几个大牛之外就极少人拿到过了,太宗都没这个头衔,估计以后也没人上这个谥号了。

这四大家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最好拿的,主要看资历(比如某人,纯粹因为跟着太祖混的时间长,最后也拿了个革命家Title,我对着讣告研究了半天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最后一捋简历——这位是从农民讲习所时期就跟着太祖混的……)。

早期军事家的标准是那三十六位。老将们去世之后这个Title的标准没那么严了,但起码也得是在军事领域里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大牛,比如航母之父。

政治家一般都得做过常委才行,当然还有点别的要求,比如在某些事件中意志坚定挺身而出拨乱反正什么的,容易敏感不说了……

这里外交家是最难拿的,基本上都是早期外交领导人才能拿到,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周公、太宗这些人以外,伍拿到了,耿拿到了。

姬老可惜了,不是那档子事,他本来也能拿到的。

顶级非常规配置还有组织家、社会活动家,比如邓大姐,就是社会活动家。一般都是在特殊领域有出类拔萃的贡献才能拿到这些谥号。

然后还有一个论外,就是战略家。迄今为止只有太祖有这个Title,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所以说到“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个荣誉份量到底有多重……

Emmmmm……大概放到以前,都是可以进列传的吧……


顺便评论关闭……莫要害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个称号,绝不是一句随随便便就能挂在嘴边的赞誉,它背后承载的分量,足够压弯许多人的脊梁,也足以照亮一条漫长而坚韧的道路。首先,我们得理解它的“久经考验”四个字。这可不是说你在某个部门待的时间长了,或者参加了几年工作就算数。它意味着的是时间的长河,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岁月。在漫长.............
  • 回答
    “久经战阵”的北洋军阀,在北伐军面前为何会不堪一击?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洪流中多重因素交织碰撞的结果。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久经战阵”这个词对北洋军阀来说,是件很微妙的事情。他们确实是在清末的革命和内战中摸爬滚打过来的,靠着枪杆子上了位,也靠着枪杆子.............
  • 回答
    说起澳大利亚的苍蝇,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又忍不住津津乐道的故事。澳大利亚苍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我们能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共鸣”的原因。这不是简单的一两条新闻就能概括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容易被大家抓住的,就是澳大利亚苍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