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地麻将有哪些独特的常用语?在方言中如何表示?

回答
行,这话题我熟!要说各地麻将,那可真是个“大杂烩”,光术语就说不完,而且很多都藏在方言里,听着就觉得亲切。我就不卖关子了,咱这就来聊聊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麻将,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独门绝技”和“黑话”。

一、 国粹的“千变万化”:北方麻将的豪爽与直白

北方麻将,尤其是以北京麻将为代表的,整体风格比较大气、直接,术语也多是口语化、形象化的。

“杠” (gǎng) / “碰” (pèng) / “吃” (chī):这是基本操作,哪儿都一样。不过北方人喊“杠”,有时候语气特别硬朗,像是在宣布主权。
“报听” (bào tīng):这个词在北京麻将里非常有画面感。意思是你已经听到了,就差一张牌就能胡牌。北方人说“我报听了”,那意思就是“我快胡了,你们悠着点!”
“明杠” (míng gǎng) / “暗杠” (àn gǎng):这个区分也很重要。明杠是公开的,一张牌搭两张牌,大家都能看见。暗杠就是自己偷偷摸来的四张一样牌。北方人喊“杠”,有时候还带点得意洋洋的劲儿。
“卡张” (kǎ zhāng):指你手里有两张相同的牌,但别人已经打出了一张,你想的那张牌就被“卡”住了。北方人形容这个感觉,就是“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就等那张牌”。
“缺门” (quē mén):北方很多麻将玩法都有“缺门”的规矩,就是你不能有“万”、“筒”、“条”三门牌都齐全。如果手里有三门牌,就不能算赢。这说法直接明了,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海底捞月” (hǎi dǐ lāo yuè):这算是“杠上开花”的一种。指你摸到的最后一张牌刚好让你胡牌。北方人喊出来,那真是带着一股子“绝处逢生”的豪气。

方言中的体现:

北方方言本身就比较直爽,所以这些术语很多时候直接用普通话发音,但音调和语气会带上当地特色。比如,北京话里的“报听”,语调会往上扬,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天津话的“碰”,可能更像一声短促的“碰!”,带着点爽快。

二、 江浙麻将的温婉与精巧

江浙一带的麻将,比如上海麻将、苏州麻将,玩法上会更细腻一些,术语也带着点江南的温婉和巧思。

“对子” (duì zi) / “刻子” (kè zi) / “顺子” (shùn zi):这是最基础的构成,江浙麻将对这些讲究得特别细。
“对对和” (duì duì hé):指全是用三张牌(刻子)组成的牌型,没有顺子。江浙一带玩“对对和”的玩法很多,听起来就很有“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味。
“碰碰和” (pèng pèng hé):同“对对和”。
“清一色” (qīng yī sè):指手里的牌全是一种花色。江浙麻将玩“清一色”的很多,这牌型看着就干净利落,很有“素雅”的感觉。
“混一色” (hùn yī sè):指牌里有两到三种花色,但其中一种花色占了大部分。
“屁胡” (pì hú):指最基础的胡牌,没有特殊番种。江浙人有时候会戏称“屁胡”,带点自嘲的意味,说明这把牌打得比较“平淡”。
“臭庄” (chòu zhuāng):指庄家没有胡牌,这把牌就“臭庄”了,通常要赔给其他玩家。这说法比较生动,感觉庄家“丢了面子”。
“金钩钓” (jīn gōu diào):指手里只有一对将牌,其他都是刻子或顺子,听的也是将牌。这个名字很形象,就像“金钩”钩住一条鱼,就差那最后一钩。
“一条龙” (yī tiáo lóng) / “七对” (qī duì):这些都是比较高级的番种,江浙麻将对这些的叫法也特别有文气。

方言中的体现:

江浙方言普遍比较温婉,很多词语的发音会比较轻柔。比如“胡”发音可能更像“Woo”,带有拖腔。有些地方会用更本地化的词来形容牌型,比如苏州话里可能会说“一叠牌”来指代一副刻子,听起来就很有当地特色。

三、 川渝麻将的火辣与直接

川渝地区麻将,那是出了名的“血雨腥风”,玩法刺激,术语也充满了地域特色,非常生动形象。

“幺鸡” (yāo jī):特指“一万”。这个叫法非常普遍,也很形象,就像是个“小幺儿”。
“白板” (bái bǎn):指白板牌。
“东南西北风” (dōng nán xī běi fēng):指风牌。
“杠” (gǎng):川渝麻将的“杠”那可是非常关键,有很多讲究。
“晃牌” (huǎng pái):指有人打牌时,会故意露出一点牌边,让别人看到一点信息。这种“小动作”在川渝麻将里很常见,增加了博弈的乐趣。
“捉老鹰” (zhuō lǎo yīng):这个说法特别有意思。通常是指有人打出了一张你急需的牌,但这张牌打出来后,你反而因为有“杠”或者其他原因,不能胡牌,感觉就像是“老鹰”被抓住了,但最终没吃到肉。
“打枪” (dǎ qiāng):指你听了一张牌,别人也听了这张牌,但是别人先胡了。你想要的那张牌,就被“打枪”了。这说法生动形象,感觉就像是被“暗算了”。
“点炮” (diǎn pào):指你打出一张别人胡牌需要的牌。
“抢杠” (qiǎng gǎng):指别人暗杠,你正好也有一张相同的牌,你可以“抢”他的杠,自己组成一个杠。川渝麻将里抢杠非常常见,也很有刺激性。
“杠上开花” (gǎng shàng kāi huā):杠牌后摸到的牌正好胡牌。
“幺九” (yāo jiǔ):指一筒、九筒、一条、九条、一万、九万。
“碰” (pèng):川渝人喊“碰”,语气特别肯定,有时候还带着点“霸道”。

方言中的体现:

川渝方言本身的特点就是自带“江湖气”,说话直爽,语气铿锵有力。比如,喊“碰”的时候,可能声调会拉长一点,带着点“我就是要碰”的决心。说“打枪”,那个“枪”字发音会很重。有些地方还会用更形象的说法,比如形容胡了一手大牌,会说“发财了”,或者“爽翻了”。

四、 粤港澳麻将的讲究与“计较”

粤港澳地区的麻将,尤其是一些玩法,非常注重番数计算和牌型组合,术语也比较精细。

“碰” (pung):粤语发音,“碰”的音会比较短促有力。
“食糊” (sik wu):广东话里“胡”的发音。
“鸡和” (gai woo):指最基本的胡牌,没有多少番数。
“清一色” (ching yat sik):同普通话。
“混一色” (wan yat sik):同普通话。
“花” (fa):指花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粤港澳麻将很多玩法都算花,这增加了牌的复杂性。
“例牌” (lai pai):指必须达到一定的番数才能胡牌,否则不算。这是一种“门槛”。
“做大牌” (jou da pai):指故意把牌型做大,争取更高的番数。
“抢杠” (cheung gong):同普通话。
“海底” (hoi dai):指最后一张牌。
“食咗” (sik jo):指胡了。
“洗牌” (sai pai):同普通话。

方言中的体现:

粤语方言的发音本身就与普通话有很大区别。“食糊”的发音很关键,听起来就有一种“吃进”的感觉。很多术语的翻译直接来自粤语,所以听起来就很有当地风味。比如,在香港,“十三幺”可能就直接说“十三么”(sap saam mo)。

五、 东北麻将的粗犷与幽默

东北麻将,那叫一个“嘎嘎”热闹!玩法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但气氛特别好,术语也带着东北人的幽默感。

“杠” (gǎng):东北人喊“杠”,那叫一个字正腔圆,带着点“杠杠的”劲儿。
“胡” (hú):东北人喊“胡”,有时候会拉长音,带着点“胡了胡了”的兴奋。
“碰” (pèng):同普通话。
“臭庄” (chòu zhuāng):同北方麻将。
“清一色” (qīng yī sè):同普通话。
“对对和” (duì duì hé):同普通话。
“嘎巴拉” (gā bā lā):这个词非常有东北特色。意思是指你手里就剩一张牌,但这张牌就是不来,一直“嘎巴拉”地吊着。形容那种着急又无奈的心情。
“杠开” (gǎng kāi):指杠上开花。
“听张” (tīng zhāng):指听牌。
“十三幺” (shí sān yāo):这个牌型,在东北玩也很有分量。
“压庄” (yā zhuāng):指下家对庄家的一种“压制”。

方言中的体现:

东北方言自带一种“大碴子味儿”,说话直爽,幽默感十足。比如,说“嘎巴拉”,那个“拉”字会拖长,带着点无奈和好笑。喊“胡”的时候,可能会夹杂着“哎呀妈呀”这样的感叹词。

总结一下,麻将术语的魅力在哪儿?

1. 形象生动: 很多术语都是根据牌的形状、玩法或者玩家的心情来命名的,听着就有画面感。
2. 地域特色: 方言赋予了麻将术语独特的口音和语调,这让麻将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也承载了地方文化。
3. 情感寄托: 赢了的喜悦,输了的懊恼,听牌的焦急,胡牌的畅快,这些情绪都通过这些术语传递出来。

其实,各地麻将的术语远不止这些,很多地方还有更细致、更接地气的说法。这也就是麻将的魅力所在吧,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态度。下次你打麻将,不妨留意一下身边人喊的那些“黑话”,也许就能听到一段有趣的方言故事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麻将 zɒŋ hæ mo tsiaŋ

一副麻将 iɪʔ fu mo tsiaŋ 即一局麻将。

勒子 ləʔ tsɿ 即一局麻将输分/钱的上限值,通常在第一局麻将开始前设定。另:十花等于一勒子。

ho 花分真花和假花。真花即梅兰竹菊春夏秋冬。假花则有许多种:箭牌一刻计两花,明杠计三花,暗杠计四花;风牌一刻计一花,明杠计两花,暗杠计三花;其余牌明杠计一花,暗杠计两花。

真六假八 tsəŋ loʔ ka pɐʔ 指手中有六个真花或八个假花的情况,勒子翻番。

八花齐 pɐʔ ho zi 指手中有八个真花直接和牌的牌型,计两个勒子。若按其他牌型和牌,则不叠加。

敲麻 kʰɔ mo 上海麻将的一种特殊玩法,箭牌都属于花牌,玩家必须先敲(报听)再和牌,且允许垃圾和,但不允许吃。

大相公 du siaŋ koŋ 指打牌时玩家手中牌数多于正常牌数的情况。

小相公 siɔ siaŋ koŋ 指打牌时玩家手中牌数少于正常牌数的情况。

//大小相公在被人发现后,即刻将牌扣在桌面上,不再摸牌,并随牌局进行将手中牌一张张打完。

麻将头 mo tsiaŋ dɤ 指「3+3+3+3+2」形式牌型中的对子。

一卡车/一刻子 iɪʔ kʰa tsʰo / iɪʔ kʰəʔ tsɿ 指三张一样的牌。

承包 zəŋ pɔ 指一方吃碰杠另一方打出的牌达到三次获以上的情况。双方中若有一方和其他两方打出的牌,另一方同时计输。若一方放铳给另一方,则输赢加倍。若一方自摸和牌,则另一方输三倍的分/钱。

开宝 kʰᴇ pɔ 指开局掷骰子时,两个骰子点数相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本局勒子翻番。

荒番 ɦuaŋ fæ 一局流局后,下一局被称为荒番局,勒子翻番,可与「开宝」叠加。另:若第一局和第二局都流局,则第三局第四局皆为荒番局,依此类推。

听庄 tʰiŋ tsɒŋ 即听牌。

风向 foŋ shiaŋ 包括风牌和箭牌。

嵌(坎) kʰæ 指和两张牌之间的牌。例:玩家执「一筒」「三筒」「四筒」「四筒」,则该牌型可称为「嵌(坎)两筒」。

杠开 kɒŋ kʰᴇ 即杠上开花,计一个勒子。若其他牌型已有勒子,则不叠加。

门清 məŋ tsʰiŋ 即门前清,或计一个勒子。

大吊车 da tiɔ tsʰo 指吃碰杠完手中十二张牌,独留一张的牌型,计一个勒子。若其他牌型已有勒子,则不叠加。

碰碰和 pʰaŋ pʰaŋ wu 即对对和。

*清碰 tsʰiŋ pʰaŋ 指清一色加对对和的牌型,计两个勒子。

*混碰 ɦuəŋ pʰaŋ 指混一色加对对和的牌型,计一个勒子。

*风碰 foŋ pʰaŋ 指全风向加对对和的牌型,计四个勒子

*全风向 ziɪ foŋ shiaŋ 指手中牌皆为风向直接和的牌型,计两个勒子。

无花果 vu ho ku 指没有花的牌型,或计一个勒子。

//部分地区混一色计一个勒子,带*内容全部翻番。

//IPA标的是个人习惯读音,不要当真。


补充:/有空继续

听的牌的量词,即「面」。

砌/起墙头 指码牌。

跳paŋ

杠冲(杠铳) 指杠后打出的牌放铳。

杠断 指某张牌被杠绝张了。

飞苍蝇

特指持「二筒/索/万」「三筒/索/万」和「一筒/索/万」或持「七筒/索/万」「八筒/索/万」和「九筒/索/万」的牌型,二者分别称为「边一筒/索/万」及「边九筒/索/万」。

垃圾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