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端手表中的陀飞轮、三问、万年历等功能具体解释是什么?

回答
腕表里的“陀飞轮”、“三问”、“万年历”,这些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神秘和高贵的气息,是无数腕表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复杂功能。可别小瞧了这些看似花哨的玩意儿,它们可是凝聚了钟表匠人精湛技艺和无数心血的结晶。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些腕表里的“十八般武艺”,让您一看就明白,下次跟表友们侃大山,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陀飞轮 (Tourbillon):腕间的“宇宙中心”,对抗地心引力的大师

这玩意儿是干啥的?

简单来说,陀飞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一个困扰了钟表制造业几百年的难题:地心引力对走时精准度的影响。

您想想,手表内部有那么些细小的齿轮、擒纵机构,它们需要以极其稳定的节奏摆动,才能保证时间的准确。可我们人是活的,手表戴在手上也要跟着我们活动,而且地球本身也在转悠。在重力的作用下,手表放置的不同姿态(比如正面、背面、侧面)都会对擒纵机构产生微妙的影响,导致摆轮的摆动周期出现微小的偏差,累积下来,误差也就越来越大。

陀飞轮就是为了对抗这个“不公平待遇”而诞生的。它的核心是一个框架,这个框架会旋转,把摆轮、擒纵叉、擒纵轮这些最容易受重力影响的“心腹大将”都包裹在里面。这个框架会以一定的速度不停地旋转,比如一分钟转一圈。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旋转,让擒纵机构在一天24小时内,经历各种不同的位置,从而抵消掉重力在不同方向上造成的摆动周期变化。

这么说是不是有点抽象?咱们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您在一个旋转的舞台中央放了一个很重的沙漏。如果沙漏固定不动,沙子流下去的速度会因为重力方向的变化而略有不同。但如果您把这个沙漏放在一个会旋转的底座上,让它跟着底座一起转,那么沙漏里沙子流下去的“平均速度”就会因为“平均受力”而变得更稳定。陀飞轮框架的作用,就相当于那个旋转的底座。

为什么说它“高贵”?

技术难度: 陀飞轮的制作极其复杂,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技巧。那套旋转框架本身就由数十个微小的零件组成,而且零件之间的装配公差需要达到微米级别。同时,陀飞轮的擒纵机构也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这种旋转运动。
视觉美感: 最直观的,就是那个不断旋转的机械结构,通常会被放置在表盘上一个镂空的窗口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在那里“跳舞”,那种机械之美,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看着它一圈圈旋转,就像在欣赏一个微缩的宇宙正在运作,非常迷人。
历史意义: 陀飞轮是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在1801年发明的,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让怀表在口袋里保持更精准的计时。虽然在现代石英表和自动校时技术的时代,陀飞轮的实用意义已经不像当年那么“生死攸关”,但它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象征着人类挑战自然极限、追求极致精准的智慧和毅力。
成本: 复杂的工艺、精密的零件、耗费的大量人力和时间,都注定了陀飞轮腕表的昂贵。

现在的陀飞轮:

虽然现代腕表的精准度已经很高,但陀飞轮依然是高级腕表的重要标志。它更多地体现了品牌的制表技艺、创新能力以及对机械之美的追求。很多品牌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飞行陀飞轮(只受一个轴承支撑,看起来更像是悬浮)、双轴陀飞轮、四轴陀飞轮,甚至更复杂的陀飞轮装置,把这种机械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问表 (Minute Repeater):时间的“歌唱家”,用声音奏响精准的乐章

这玩意儿是干啥的?

三问表最核心的功能是:它能在您需要的时候,用悦耳的钟声报出准确的时间。

您可能会问,现在腕表都有指针,我直接看就行了啊,干嘛要它唱歌?这就要回到那个没有电灯、没有手机的年代了。在昏暗的环境下,或者在不方便掏出怀表看时间的时候(比如在马车里、在会议上),三问表就能派上用场了。您只需要轻轻拨动一个按钮或滑杆,它就能通过内部的一系列复杂机械装置,发出不同音调的铜锣声,准确地告诉您当前的小时、分钟,甚至还有特殊的三问表可以报出季度和日期。

它是怎么“唱歌”的?

这就要靠一套极其复杂的机械结构了。简单来说,它需要三个或更多的音簧和相应的报时锤。

1. 小时报时: 通常会发出低沉的音调,每报一个小时就敲一下。
2. 刻钟报时: 通常会发出中等音调,每经过一个完整的15分钟(刻钟)就敲一下。为了区别是第几个刻钟,它会发出两下连续的声音。
3. 分钟报时: 通常会发出高亢的音调,每报一分钟就敲一下。

怎么知道报到哪里了?

这背后有一个精密的“机芯奏鸣曲”控制系统。当您触发三问报时后,内部的“报时轮系”就开始运转。它会读取当前的时间信息,并根据设定的报时规则,控制不同的报时锤去敲击不同音调的音簧。

报时顺序: 它会先报出小时,然后是刻钟(如果当前不是整点的话),最后是分钟。
音簧和音锤: 为了发出不同的音调,三问表会使用不同长度、厚度和弯曲度的音簧,并由对应的报时锤去敲击。音簧通常会沿着表盘或表壳的边缘缠绕,以获得更好的共鸣效果。
静音和音乐: 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静音轮”或“音乐轮”。它控制着报时过程中音锤的敲击速度,确保报时声清晰、有序,不会混乱。

为什么说它比陀飞轮还“难”?

极致的机械复杂度: 三问表的零件数量比陀飞轮还要多得多,而且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工艺要求极高。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报时错误或发出刺耳的声音。
声音的艺术: 要让三问表的声音好听,不仅仅是报时准确,还要讲究声音的“质感”和“韵律”。这就涉及到音簧的材料、形状、音锤的力度、报时轮系的节奏等方方面面。很多制表大师会花大量时间去调校音簧,让它们发出如同教堂钟声般悦耳动听的声音。这是一种机械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体积的限制: 腕表空间极其有限,要把如此复杂的报时机械塞进去,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需要极高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高昂的成本: 复杂性、独特性、精湛的工艺和耗费的大量人力,都使得三问表成为腕表界最昂贵的复杂功能之一。

三问表的魅力:

在现代,三问表的功能已经更多地转向了收藏和鉴赏价值。在安静的夜晚,轻轻拨动那个小小的按钮,听着腕间发出的清脆、悠扬的钟声报时,那种机械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是其他任何功能都无法比拟的。它是一种超越时间的浪漫,也是对精湛工艺的最高赞誉。

万年历 (Perpetual Calendar):时间的“全知者”,无需调整的精准流转

这玩意儿是干啥的?

万年历腕表能够自动识别并显示准确的日期,并且 无需人工干预,就能正确显示每一年2月29日的闰年,以及平年的2月。

您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个日期显示吗?对,但关键在于那个“万年”和“无需人工干预”。我们知道,一年有365天,但每四年会有一次闰年,2月有29天。平年2月只有28天。更复杂的是,按照公历规则,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是闰年,而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是平年(例如1700年、1800年、1900年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一个普通的日期显示腕表,每个月都默认是31天。那么在2月(28天或29天)、4月、6月、9月、11月(30天)过完后,您就需要手动去调整日期。而万年历腕表,就相当于把一个精密的“公历计算器”集成到了腕表里。

它是怎么实现“万年”的?

万年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日期跳换和闰年显示机构上。

1. 日期跳换: 万年历腕表内部有一个精密的凸轮组和齿轮组,它们根据一年365(或366)天的周期来驱动日期显示。当日期到达月末(28日、29日、30日或31日),这个机构就会在午夜的某个特定时刻,自动把日期跳到下一个月的1号。
2. 月历盘和闰年轮: 万年历腕表通常会有一个特殊的月历盘,上面标记着12个月份,并且会根据月份的长度(30天或31天)来驱动日期轮的跳动。而最核心的部件是那个“闰年轮”。这个轮盘上标记着四年一个循环的日期,并且在闰年(2月29日)的时候,会额外增加一天。这个闰年轮通常会以一个4年的周期进行运转。
3. 机构的联动: 这些机构之间是高度关联的。当月历盘转动到2月时,它会联动闰年轮来判断这一年是不是闰年。如果是闰年,它会允许2月显示到29日;如果是平年,它会在28日后直接跳到3月1日。

为什么说它“有用”且“优雅”?

实用性: 对于需要长期保持准确日期显示的人来说,万年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您只需要在刚开始使用时设置一次正确的日期,之后就可以一直准确运行,直到2100年(因为2100年是平年,不是闰年,万年历需要根据更长周期的天文历法进行设计,很多万年历的“终点”会设定在2100年或者更远)。
机械的智慧: 实现如此精准的日期和闰年计算,需要极高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水平。腕表内部可能包含数百个微小的零件,它们协同工作,把复杂的数学公式转化为机械的运动。
复杂功能的“基石”: 万年历功能是许多更复杂腕表功能的基础。掌握了万年历的设计,就意味着掌握了处理长期时间周期和精密计算的能力。
表盘的丰富性: 万年历腕表的表盘通常会显示日期、星期、月份、年份,以及闰年指示等信息,这使得表盘看起来非常丰富和有信息量。

关于万年历的“小秘密”:

“休眠”模式: 有些万年历腕表在长时间不佩戴导致动力耗尽后,需要重新设定。为了避免损坏内部精密的机构,通常建议您在设定日期时,将时间先拨到晚上6点,然后再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设定,之后再将时间拨回正确的时间。具体的操作方法,最好参考腕表的说明书。
2100年的“魔法终结”: 正如前面提到的,大部分万年历腕表的设计周期是到2100年。因为根据公历规定,2100年虽然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所以它是一个平年。而大多数万年历腕表只是按照每四年一次的闰年模式设计的,它自己会认为2100年是闰年,从而在2月29日之后跳到3月1日,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拥有万年历腕表,您也拥有了一个见证历史性时刻的“魔法终结”。

总结一下:

陀飞轮是关于“抗衡重力,追求极致精准的动态美”;三问表是关于“用声音传递时间的艺术,机械的歌唱家”;万年历是关于“计算与精准的智慧,无需调整的长期信赖”。它们不仅是腕表上复杂的功能,更是钟表工艺、设计理念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次看到这些腕表运作时的精密轨迹,听到它们发出的悦耳声响,都会让人由衷地感叹人类智慧的伟大和机械艺术的魅力。下次再聊起这些腕表,您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价值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什么是陀飞轮?

提到陀飞轮就不得不提到游丝。钟表里面最重要的部件就是游丝,游丝具有等时性(理论情况下,同样长度的游丝舒张扩展的周期时间是一致的)游丝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盘绕,不可避免存在重心偏心,特别是运动过程中偏心严重。游丝的偏心会影响手表的走时的精度。为了解决游丝偏心对走时精读影响,法国Breguet发明了陀飞轮。陀飞轮简单一点说,就是把整个擒纵系统(包括游丝)呈360°运动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相互抵消掉由于地心引力导致的游丝重心偏心。但是陀飞轮构造过于精密,在当时加工水平下很难生产,后来丹麦Bahne Bonniksen发明卡罗素,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样的目的。宝玑后来发明了宝玑游丝,通过上绕游丝末端达到同样的目的。由于宝玑游丝相对简单,所以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有品牌采用宝玑游丝通陀飞轮.卡罗素共同运用。世界上第一枚陀飞轮表。

@ArnoldandSon亚诺

创始人John Arnold让自己儿子Roger1792年去巴黎向

@BREGUET宝玑

宝玑先生拜师学艺,还让其送去了一只自己做的表以表敬意。1809年,宝玑归还了这只表,并加载上了自己巅峰之作--陀飞轮,作为礼品回送给Arnlod。实乃锦上添花的传奇作品。

F.P.Journe恒动力陀飞轮 视频地址→

视频

我的微博@芯随表动 里面有十几个不同陀飞轮的实拍视频,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平面陀飞轮.双轴陀飞轮.三轴陀飞轮.中置陀飞轮.中置三轴陀飞轮都有。





第二.三问

三问就是机芯运转过程中有齿轮记忆现在所在的时间,当有人拨动表侧的连杆,就会启动三问机构。音锤根据记忆下来的齿轮分步敲击音簧,产生"咚""叮咚""叮"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代表"时""刻""分",是不能报"秒"的@负二。听见三问报时后,就可以仅凭声音知道现在的时刻。三问表也不是手表里面最高级的功能,上面还有大自鸣。这样说可能也很抽象,想要具体了解的,还是去我微博搜索一下,里面有完整的三问机芯运行实拍视频。 百达翡丽三问

视频

3.万年历

每年的1.3.5.7.8.10.12是大月,每个月31天。4.6.9.11是小月,每个月30天。而2月则根据闰年和平年的不同有29天和28天。 万年历里面有个凸轮,上面的轮齿高低不同,记录了48个月(也就是4年)。靠这个齿轮就能区分闰年还是平年,然后再通过一个月份齿轮用以调节2月的日期。如果是闰年,月份轮的二月轮齿凸起,让日历走29天,如果是平年,二月轮齿凹下去,让齿轮可以快速运动到下个月一日。

万年历只要能辨别闰年和平年都叫万年历,哪怕没有月份显示,只有日期显示。由于传统的万年历的传动都是依靠杠杆,通过杠杆推动齿轮。由于杠杆不可逆,所以传统的万年历也不能倒着调节。

万年历要想顺着调和倒着调就必须采用齿轮联动。1996年雅典推出了可前后调节的万年历Perpetual Caldendar Ludwing,但是日历不是瞬跳,而且盘面设计特别特别特别(特别无限循环)丑。2004年亨利慕时推出了Perpetual 1,不仅可以前后调日期,而且日历还是瞬跳,整体盘面设计美。现在可以前后调节的万年历还有F.P.JOURNE的Quantime Perpetual和cartier的Rotonde de cartier Astrocalendair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