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神探狄仁杰》中狄如燕及其感化过程?

回答
《神探狄仁杰》系列中,狄如燕无疑是后期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她从一个反派人物被狄仁杰感化,并最终成为他得力助手的转变,是该系列中一个颇具深度和看点的剧情线。要评价狄如燕及其感化过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 狄如燕的初步设定:一个令人憎恨的“蛇蝎美人”

在《神探狄仁杰》第三部《惊魂记》中,狄如燕的首次亮相就充满了悲剧色彩和令人憎恨的标签。

身世悲惨,却行事极端: 她是李唐宗室之后,但命运多舛,亲人惨遭奸臣迫害,为了复仇,她不惜与虎谋皮,与黑林寺的僧人合作,利用其残忍的手段实施报复。她的每一次行动都伴随着血腥和阴谋,让观众对她产生强烈的负面印象。
聪明、狠毒、善于伪装: 狄如燕无疑是聪明且有能力的,她能够策划复杂的阴谋,并利用身边的人。她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利用美貌和柔弱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狠辣。她对仇人的报复心极强,冷酷无情,甚至能毫不犹豫地伤害无辜。
缺乏人性,被仇恨吞噬: 在最初的设定中,狄如燕更像是一个被仇恨驱使的复仇机器,她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正义的范畴,充满了报复性的杀戮。观众很难对她产生同情,更多的是对她罪行的愤慨。

二、 狄仁杰的感化:智慧、仁爱与机会的结合

狄仁杰对狄如燕的感化,并非简单的劝说或惩罚,而是一个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了狄仁杰高超的智慧、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1. 精准的洞察与分析:
识破伪装,直击内心: 狄仁杰并非被狄如燕的伪装所迷惑,他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对案情的分析,很快就看穿了她的真实身份和目的。他看到了她外表下的痛苦和被压抑的良知。
挖掘根源,理解动机: 狄仁杰深入调查狄如燕的身世,了解到她悲惨的遭遇,包括亲人被冤杀的痛苦。他理解了她复仇的动机,虽然不认同她的手段,但他能够理解这种绝望。

2. 以理服人,以德化人:
揭露真相,引导理性: 在关键时刻,狄仁杰选择以一种“不杀死她,而是让她活着面对真相”的方式来感化她。他通过揭露当年案件的真相,特别是那些被陷害的真相,让狄如燕明白她所仇恨的对象可能并非她想象的那样单纯,或者说,她的复仇方式也带来了新的不公。
以德报怨,展现仁爱: 狄仁杰并没有因为狄如燕过去的罪行而对她赶尽杀绝。相反,在多次有机会将其逮捕或制裁时,他选择了给她机会,甚至在某些危险关头给予她帮助。这种以德报怨的态度,正是对她极端仇恨心的一种有力反驳和感化。
循循善诱,唤醒良知: 狄仁杰在与狄如燕的多次交锋中,并非一味地指责和审判,而是通过对话、提问,引导她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能带来救赎。他提醒她复仇的道路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毁灭,而真正的解脱在于放下仇恨,回归正道。

3. 提供选择与未来:
让她选择: 狄仁杰没有强迫狄如燕立刻悔改,而是给她留下了选择的余地。他让狄如燕看到,她可以继续沉沦于仇恨的深渊,也可以选择一条新的道路。
给予新生机会: 当狄如燕最终选择放下仇恨,并希望赎罪时,狄仁杰并没有食言。他接纳了她,并给了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让她在自己的团队中发挥作用。这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接纳,是对她感化过程的最终肯定。

三、 狄如燕的转变过程:挣扎、动摇与最终的觉醒

狄如燕的感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内心挣扎和转变过程。

初期抗拒与不解: 起初,狄如燕对狄仁杰的出现感到不耐烦甚至厌恶。她认为狄仁杰是阻碍她复仇的绊脚石,不理解他为何要干涉自己的事情。她继续用极端的方式来对抗。
对真相的动摇: 随着狄仁杰不断揭露案件的细节,特别是牵扯到她可能不曾了解的真相时,她的内心开始动摇。她发现自己对仇恨的认知可能过于片面,她的复仇行为也带来了新的受害者。
与狄仁杰的几次关键对话: 几次深入的对话是她转变的关键点。狄仁杰的言语直击她的痛点,但也为她指明了方向。例如,当狄仁杰问她“你以为你这样做是在为你的家人复仇,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行为是否真的让他们感到欣慰?”这类问题,会让她陷入沉思。
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生的渴望: 在经历了几次生死危机后,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复仇已经将自己逼入绝境,而狄仁杰却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时,生的渴望开始压倒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仇恨的执着。
良知的苏醒与悔过: 最终,当她看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牵连到无辜之人,或者认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另一个人渣的工具时,她内心的良知被唤醒。她开始为自己的罪行感到懊悔,并主动寻求弥补。
成为狄仁杰的得力助手: 狄如燕最终的转变,是以她主动向狄仁杰坦白一切,并表示愿意为自己的罪行赎罪而完成的。狄仁杰接纳了她,让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协助破案,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助手。她从一个为恶之人,蜕变成了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

四、 评价狄如燕的感化过程:

狄如燕的感化过程是《神探狄仁杰》系列中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其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艺术上的成功:
人物弧光的完整性: 狄如燕的转变过程,从一个被仇恨扭曲的悲剧人物,到一个协助正义的英雄,人物弧光非常完整和饱满。这种巨大的反差和转变,极大地增强了角色的吸引力。
戏剧张力: 狄仁杰与狄如燕之间的博弈,既有智力上的较量,也有道德和人性的拷问,充满了戏剧张力,让观众始终保持高度关注。
人性的深度挖掘: 该过程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即使是犯下过错的人,也可能因为遭遇、被感化而重新找回初心。这使得角色更加真实和立体。

主题上的深刻性:
“罪与罚”的辩证: 狄仁杰并未简单地将狄如燕定罪,而是通过“感化”来寻求一种更积极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法律与人情的结合,以及对罪犯改造的可能性。
仇恨的毁灭性与宽恕的力量: 狄如燕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仇恨最终只会毁灭自己,而宽恕和放下则是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狄仁杰正是这一“宽恕与救赎”理念的实践者。
正义的包容性: 狄仁杰作为正义的代表,并没有排斥曾经犯错的人,而是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并引导他们走向正途,这使得正义显得更加有温度和力量。

对观众的启发:
不轻易否定他人: 狄仁杰对待狄如燕的态度,提醒观众在面对犯错之人时,不应轻易否定其所有的价值,而应尝试去理解和引导。
善良与智慧并存的重要性: 狄仁杰的感化,是智慧和善良的完美结合。他用智慧洞察人性,用善良引导迷途,最终成就了狄如燕的蜕变。

当然,也存在一些细微的讨论点:

感化过程是否过于顺利? 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狄如燕的转变过程相对较快,尤其是在最后阶段的决绝转变,可能需要更细腻的情感铺垫。
狄仁杰的光环效应: 狄仁杰作为主角,他几乎无所不能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狄如燕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角色自身的独立性,有些观众会认为这更像是“主角光环”的展现。

总而言之, 狄如燕及其感化过程是《神探狄仁杰》系列中一个非常成功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它不仅塑造了一个复杂立体的人物,更传递了深刻的人性哲理和正义观。狄仁杰以其非凡的智慧、深沉的仁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成功地将一个被仇恨吞噬的复仇者,转变为了一名协助正义、弥补过错的得力助手,这使得“狄仁杰”这一角色更加光彩夺目,也让整个系列更具深度和魅力。狄如燕的转变,是该剧对于“善恶有报,改过自新”这一主题的最好诠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狄仁杰高,实在是肖清芳菜。

蛇灵属下的忠诚度,完完全全就是靠着恐怖统治来维系的,看看蛇灵是怎么管理属下的:任务失败,死;暴露,死;私下见面,死……合着我在蛇灵里待着,犯点小错就得把命赔进去?我TM就是在武则天那坐牢也比这动不动丢命好点吧……

而狄仁杰是怎么做的?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是平反昭雪(薛青麟)、提拔重用(曾泰)、竭力维护(如燕)一条龙服务,两相对比之下还忠于肖清芳的人脑子多少有点问题。

user avatar

其实细想一下,如燕被感化是十分符合逻辑的。

1.如燕从小生长的是什么环境?蛇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种是利欲熏心,一心想辅佐肖清芳“从龙入关”的。另一种则是一门心思复仇,把武则天食肉寝皮的。很显然,这两类人没有一类人是好相处的。所以说天性活泼烂漫的如燕在这种环境长大绝对不能说得上是愉悦,接触的人也并不知心。

而如燕20出头的年纪还没有彻底磨砺为老成冷酷,这时候她遇到了狄仁杰和李元芳。一个是慈眉善目,为国为民,另一个则是英武豪气,真正的大侠,这对如燕的世界观是怎样的冲击?在地底生活久了的人有两种选择:畏惧光明和向往光明,如燕选了后者。至于肖清芳的抚养,一个对抚养自己长大的人都能痛下杀手的人,对一个非亲非故的孩子能有多少温情?“有幸见证了蛇灵的诸般酷刑”,这就是如燕的生长环境。

2.如燕的身份。从剧情来看,如燕是被肖清芳抚养大的嫡系,并不是虺文忠虎敬辉这种李唐宗室外戚后裔。所以从个人情感上,如燕并没有对武氏政权刻骨的仇恨。这是如燕能保持烂漫天性的关键,也是武则天能够容许如燕反正的关键。像虺文忠,不仅是黄国公之子、正宗的李唐宗室,还是武则天亲自发起并直接参与构陷的黄国公案幸存者。这就注定了无论他多么像正派,做多少好事,武则天都绝不会容许他活下来。

3.蛇灵本身的转变。如果说袁天罡时代蛇灵还能容下些许理想主义者的话,肖清芳时代的蛇灵就已经彻底沦为了一群唯利是图的败类。作为一个组织领导人,肖清芳的层次和袁天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因为袁天罡能够用一个目标凝聚大伙:复仇。我们的初衷是没错的,我们是为了报国仇家恨,我们是为了拯救被武氏迫害的黎民百姓,我们是为了拿回自己的东西。

在这种目标下,哪怕蛇灵的实质是争权夺利,行动也是为非作歹。但至少大家可以那这些口号去粉饰,去做旗号,最不济也能骗骗自己,这才是一代枭雄的做法。蛇灵能够招揽这么多人才,将武周渗透这么深,连狄仁杰都对蛇灵成员的命运扼腕,正是因为这个口号。哪怕在内部,成员们也能为了同一个目标抱团取暖相互激励:我们曾经是一家人,现在也是一家人,我们是为自己的家人报仇。这也是袁天罡被囚十年,还能稳稳掌握蛇灵元老忠心的关键。

到了肖清芳这,大伙连骗自己都骗不过去了,摆明就是为了你肖清芳自己的女皇梦卖命的。那么在目睹了无数同伙被当炮灰、被灭口后,如燕会不会产生动摇:这些值得吗?自己的一生是不是只为了大姐做皇帝当炮灰?

user avatar

好家伙,看各位的回答,我竟然读出了一本厚黑学(玩笑)

其实单从剧情上来说,我是这么认为的:

一开始如燕就是蛇灵的卧底,想办法要跟李元芳到崇州也是为了任务,但后来随着和李元芳接触的时间边长,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他

爱慕强者是人之本性,退一步讲,就算是王八看绿豆对眼好了,反正如燕是喜欢上了李元芳。不为什么蛇灵基业,也不为什么社稷大义,就是单纯的爱上了他

可自己是杀手,和他是对立面,如燕也曾经犯过难,但显然她还是听了大姐的话,把狄仁杰和李元芳抓起来

抓是抓了,可她确实喜欢他,舍不得他死。所以和大姐求情,结果被肖清芳骂了回去。

大姐从小把她养大,这份养育之情她得懂得感恩;李元芳是她深爱的男人,她舍不得爱人死去

于是折中想出办法,救下李元芳和狄仁杰,然后以自己的死向抚养她长大的大姐赔罪

结果没想到,原来李元芳和狄仁杰早就知道她是假的,而因为她的良心未泯,所以让她活了下来

狄仁杰不喜杀戮,再加上自己信任的部下李元芳对如燕也喜欢,而如燕本性也不坏,再加上她对蛇灵有足够深的了解,便于破获蛇灵按,就决定帮她把蛇灵的身份掩盖住

之后在神都也好,在大杨山也罢,如燕一点点看到了狄仁杰的人格魅力,再加上她本性确实不坏,所以决定要重新做人,好好跟着狄仁杰干

至于如何评价,只能说是狄仁杰和李元芳的人格魅力,让如燕弃恶从善。而这种让人物从反派转为正派的过程让人看的不突兀,很顺理成章,这也是钱导的优秀之处

user avatar

直接了当的说就是被肖清芳逼迫加上狄仁杰的拉拢造成了苏显儿脱离蛇灵的结果。这期间狄仁杰一直费尽心机的拉拢、肖清芳不失时机的推波助澜,最后把自己带大的得力部下推到狄仁杰阵营,而李元芳和她之间的情愫不过是诱因。

狄如燕本来是蛇灵6大蛇首之一,苏显儿、排行第五,号称变灵,很多人觉得这个变指的是变化多端、善于化妆,但其实她这里的变指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绝对超级强,可以不夸张的说,在整个故事中可能仅次于狄仁杰,但是,当时苏显儿才20出头。

卧底狄府发现狄仁杰派出李元芳单独行动之后,立马找借口跟上李元芳,先去找狄仁杰希望带她一起,但是一个小姑娘,何况是假的,肯定没有理由带着她,于是顺其自然的找李元芳,后者表示,大人不同意,她不带,于是愤然出走然后跟上狄仁杰跟前有假狄春。这样不管李元芳还是狄仁杰都在他们的视野之内。

在东柳林镇,事先准备的胁迫李元芳的计划落空之后立马哇哇大哭着抛开杀人灭口,还顺便扇了李元芳一巴掌,多合理!

蛇灵总坛,被肖清芳挟持之后看到李元芳扔刀,立马试图夺刀自刎,多果断!对比黑衣天王要么叫李元芳救她,要么想着私奔。

在江州,发现小云一伙有问题,但是要陪锦娘走不开,立马留纸条让店小二跟着,既没有耽误找小云,也没有耽误保护锦娘。对比李元芳在发现金银马车的问题之后,孤身一人追查,曾泰在跟前问都懒得解释,就不信说三句话能耽误多少时间,结果后来自己不敢出手,如果不是碰到如燕就无功而返了。

这就是苏显儿的随机应变能力,超级快并且所有的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绝对符合变灵的称呼。这关系到她后来的背叛。

肖清芳有观察到自己这个得力部下的变化,已经注意到她喜欢上了李元芳,但是能找到危机的肖清芳没有及时处理这个可能的危机,选择了忽略。这时候的苏显儿依然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成功的俘获李元芳和狄仁杰,虽然这两个是自投罗网。

面对部下的大功,肖清芳不仅没有任何奖赏,还试图干扰她的思路,都说女人更了解女人,只能说她不了解她。这时候苏显儿提出一个要求,能不能不杀这两个人,被肖清芳不假思索的拒绝,这成了把苏显儿逼反关键一步。

杀掉自己部下的心上人咋看都是一个愚蠢的做法,她的处理完全负分,何况这是一个重要部下。对比正常做法是袁天罡包围狄仁杰之后想让他辅佐自己,狄仁杰的正常加强版做法,知道李元芳和如燕的关系,立刻主动认为侄女,既拉拢了苏显儿,又拉拢了李元芳,所谓的一箭双雕就是这样。还有教科书级别的操作,那就是武则天早知道如燕的身份,一直不声张,而是等一个合适的机会给她合法化,不管是如燕还是狄仁杰都是既惊又喜。

当时她的要求不过分,不希望李元芳和狄仁杰死,就这样,没有其他的任何要求,可是被拒绝。出于不想让他们死的心理,后来去救了他们,放开他们之后并没有想着一起走,而是很愧疚的自杀,于是被李元芳反救。

这时候才是第一次互吐真心,狄仁杰很聪明的离开围剿默啜。事后,苏显儿也没有直接跑到狄仁杰一方,而是打算自己一个人走,这时李元芳找到她发表了禽兽论,然而执行了狄仁杰的计划,处于苏显儿不想让李元芳死,于是让她去契丹军营放出王小姐。

但凡肖清芳有足够的权谋,乘着苏显儿的要求,应该是派遣她去策反李元芳啊,譬如当狄仁杰觉察到这个之后,立刻使出美男计,自己躲着不见,让李元芳去找苏显儿,说自己一个人去契丹军中可能会死,希望帮他,不希望他死的小姑娘立马沦陷。

王小姐的放出才彻底导致崇州计划的失败。这时候狄仁杰的拉拢让苏显儿正式走到狄仁杰一方,然而,她还没有完全把事情做绝,虽然把自己知道的所有堂口都告知了官军,但是这一些正好在官军到达之前消失,难道真的蛇灵反应快?当然不是,而是她很合理的给肖清芳预留了时间而已。

肖清芳并没有停止作妖,生怕苏显儿背叛的不彻底,派人去送去一封恐吓信,不知道这脑回路咋想的,正常操作难道不是把她拉回去嘛?唠唠养育之恩,找一些温馨时刻来增加如燕的负罪感,即使不帮蛇灵,也让她出于罪恶感不帮狄仁杰啊。

这之后才有了提供小梅消息的事情,然而当时小梅因为袁天罡还没有准备好走了另外一条路,小梅的死断绝了她和蛇灵的关系,从这时候起,苏显儿才变成狄如燕,和李元芳一起找蛇灵的总坛。肖清芳的作妖依然没有停止。

俘虏如燕之后,立刻志得意满的跑过去奚落这个曾经立下大功的部下,一副小人得志的面孔任谁都受不了,无论咋看,这时候如果拉拢她依然是不错的选择,真的是唯恐她叛变的不彻底,找到李元芳的尸体的言辞更是火上浇油。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试图挟持如燕来要挟李元芳,如燕宁愿一起死也不让她得逞,并且说出来自己眼中的肖清芳,这时候才能看成彻底对肖清芳的背叛完成,肖清芳根本不值得效忠。

整个过程,肖清芳一直推波助澜,所有操作都是负分,而狄仁杰一直拉拢安抚,最终让苏显儿变成狄如燕。自始至终,苏显儿保持了理性和感情,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完成背叛,至于李元芳的感情,不过是一个诱因。

user avatar

现在的古装剧

女人对男票,永远比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人更好

这是不争的事实

说另外一个角色

天下第一的海棠

在天下第一庄的时候逃婚

这个时候,神侯还没有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吧?

可是之前鼓吹自己愿意为义父而死的海棠,还是选择了一刀

换句话说,爹是不如男票好的

笑傲江湖里面,任我行吐槽了一句

盈盈,你只要丈夫不要爹了,是不是?

那么相对的,在和李元芳的接触当中,如燕动情了

天平在逐渐偏向男票

大姐就不那么香了

相反的

作为男人的虎敬晖

把狄仁杰当成爹

所以开始疏远女票了

女生外向啊

黄药师也吐槽了很多

自己女儿出嫁从夫,三从四德,好了不起呀

爹在黄蓉的心中,那是比不上自己的丈夫了……

所以我怎么看呢

女人在父母和男朋友面前,会看重男朋友

男人在父母和女朋友之间,会看重父母

所以,让我怎么说呢

就这么说吧

user avatar

苏显儿从没有父母,刀尖舔血的杀手……

一下子变成了宰相的侄女,太原狄府唯一的大小姐(按照神探狄仁杰里的设定,狄仁杰三个儿子,狄仁杰兄长两个儿子,这一辈就没有女儿),这不就直接成了穿越小说里的豪门嫡女吗??

user avatar

首先 ,我们要搞清楚如燕投靠的是主张恢复李唐天下,拨乱反正的集团总裁狄仁杰,而非董事长武则天,这一点很重要。

蛇灵本身成分比较复杂,本身是武董当权的受害者集合,并非单纯黑道,类似于爱尔兰新芬党,是对抗武董抱团取暖的组织,其成员本身来自李唐集团高层,和朝堂的关系千丝万缕,并非所有人都想一条道走到黑,而是迫于无奈,逼上梁山,比如虎敬晖,孜孜以求的也是恢复李唐天下,这是能转化前提。

其次,正因为蛇灵的成员部分诉求和狄胖是重合的,比如恢复李唐神器,对酷吏造成的冤屈拨乱反正,所以即使是袁天罡也认为狄胖可以争取,而如燕,虎敬晖应该算蛇灵温和派或者明智派。本身并不倾向用激烈对抗或者殃及无辜方式反武。虺文忠对此一番慷慨激昂表演虽然是迷惑肖清芳,但能骗的肖清芳相信,说明这也是蛇灵内部长期存在一个论调。这是转化必要条件。

第三,卧底过程,的的确确狄胖和李将军对她不错,李狄二人所作所为也的确是为了百姓为了李唐天下。肖清芳为了私利勾结外患,内部很有争议,之前虎敬晖明确反对过,如燕对此表现也很纠结。这对转化至关重要。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蛇灵和狄胖哪一个格局,胸襟,前途广阔,哪一个更有可能恢复李唐天下。不留后遗症,不言而喻。


最后,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如燕的蛇首身份,在蛇灵内部并没有匹配对象,地位虽然高,但并无知己,而李将军颜值够,能力 ,地位高,对自己又十分关爱,一路上二人出生入死,李对如燕百般维护,如燕也记在心里,所以二人还真有有点任盈盈遇到令狐冲的感觉。所以如燕反正也是顺理成章。注意如燕投奔狄胖并非什么功利,或者单纯为了功利,她是再自以为占据上风度时候动摇放弃自己任务的,说道动机这里面有感情因素,但本身也和她一贯追求目标不矛盾(恢复李唐神器,平反武董制造的冤情,这本身也是狄追求的弥补,而且这方面老谋深算,位高权重的狄总裁比蛇灵靠谱多了。)既然爱情事业都不耽误,那有啥还犹豫什么,唯一损失是有点对不起大姐(但虺文忠也说蛇灵组织内部完全利益驱动,大家感情本身比较淡薄。肖清芳也是个利益大于亲情的老板。并不好相处。)不管无论作为杀伐果断的蛇灵蛇首,还是一个恋爱中的女人,这点取舍在正常不过。

user avatar

与其说是如燕被感化的过程,倒不如说是如燕如何一步步的决定抛弃蛇灵洗白自己的过程。选一个人冒充狄仁杰的侄女去卧底是大姐肖清芳做的最愚蠢的决定。不要说如燕会叛变,如果当时选中血灵中的小梅和小凤一样会叛变,只不过可能会一下损失俩人。试想一下像如燕她们这种从小无父无母过着刀头舔血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小姑娘,一下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狄仁杰的侄女(当朝首辅的侄女),住在狄府,再也不用担心晚上睡着觉就被人莫名其妙的干掉,而且享受着狄公侄女的头衔带来的各种尊贵生活和下人以及朝臣的尊敬,这种生活恐怕谁都不愿意失去。况且自己身边还有一个武艺高强英俊潇洒的中郎将对自己很有意思,这时候再帮着蛇灵造反让自己失去现有的生活,这是脑子多么有包才能做出的决定?而且经过假狄春事件,如燕已经很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无论是智商还是武功都被狄仁杰和李元芳碾压,自己漏出破绽是迟早的事情,这时候想办法尽快洗白把大姐肖清芳卖个好价钱才是正事。就是狄仁杰不干掉蛇灵,如燕都会主动帮忙除掉蛇灵和大姐的。如果要问小梅和小凤为何没有叛变,原因很简单,她们见到狄仁杰的时候已经到了大杨山剿匪的时候了,完全没有像如燕一样在狄府过上一段狄公侄女那样的大小姐生活,要是他们有机会体验一段首辅侄女的美好生活的话,她俩能把袁天罡卖给狄仁杰。这种事情说到底还是肖清芳忘了荣华富贵男人拒绝不了,女人也同样拒绝不了。退一万步讲即使造反成功,如燕顶破天也就能过上像现在这样的生活,既然现在已经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了,干嘛还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替大姐卖命啊?即使叛变了,大姐又能怎样?来狄府杀她?要是能成功的话,干嘛不直接杀狄仁杰啊?只要老实待在狄仁杰身边,自己始终是安全的。所以显灵如燕恐怕是蛇灵里面最聪明的女人,当然离不开大姐为她创造的这个机会,否则下场不会比小梅和小凤好。而且说一句题外话,在如燕已经叛变的情况下,小梅和小凤的悲剧结局几乎已经注定了,如燕是不会让其他人来分散自己在狄仁杰这里的重要作用的,如果小梅和小凤都活着,那么她对剿灭蛇灵逆党的作用会大大的被削弱,所以这才是如燕毫不犹豫的干掉小梅和小凤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