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个好女人。
顶级人生有两个极端的分派,顶级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诗人,作家的成功,都有赖于失败的爱情或者婚姻而成就伟业,顶级的政治家,商人则必定离不开一个成功的爱情或者婚姻助力。
从失败的爱情或者婚姻中走出了多少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诗人作家,简直数不胜数,他们利用失败的爱情发愤图强,在专业领域终有所成,因为这些都是以个人智商和能力喂起点,失败的爱情会留给孤独的人更多思考空间和操作能力。没有女人从旁牵绊分心,他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擅长的领域死命钻研探索,所以,谁若有美人相伴,子孙满堂,沉浸在爱情之中不可自拔时,必定会耽搁事业发展,一事无成的。
但从政从商恰恰相反,需要甜美的爱情滋润,幸福的婚姻辅佐,从政从商拼的都是人脉与根基,所以越甜蜜越放荡越有人缘基础,享乐腐败之中把政治搞了,把经济弄了,是最为稳妥简洁的大法。
所以,任何富一代,你可能会看见形形色色的发家史,但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共同点就是,背后都得了女人家里的助力。回想想你为啥没有成功?无他,你缺个能帮上忙的好女人而已。
就如此简单,如此残酷,如此现实,如此扎心。
李嘉诚是怎么发迹的?何鸿燊是如何成为赌王的?郭台铭是怎么成为代工之王的?任正非是怎么建立华为的?刘邦在没成皇帝之前是怎么混够五十多年的?孙中山造了一辈子反都没成功,后面又是怎么突然就成了的?老蒋娶了那么多老婆,为什么最后却定格在宋美龄身上的?
把你所认识的富一代官一代创始人都拉过来解剖细看,他们为什么能成,是不是与女人有很大关系?他们为什么不能善终,会半路翻车,是不是又与女人有很大干系?
所以,一个失败的爱情故事,很容易养出一个伟大的作家诗人哲学家科学家,因为他们会从孤独中获得成功的源泉。一个成功的婚姻,更容易造出一个高官巨富,因为女人家族的力量,往往决定了男人成败关键。
富一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超级大的杠杠压注一笔,恰巧这笔生意又是历史级别的机会,然后他们就成了。
首先,历史级别的机会,不全是运气,在之前必然经历了一番坎坷,才对这个机会有更透彻的理解,让他敢于重仓押注。
第二,这个机会,事后看是历史级别,事前的话,大概率是坑爹,如果事前容易判断,那当时的有钱人不会给穷逼上台桌下注的机会。
第三,在历史机遇出现之前,富一代已经通过一系列的小型胜利,积累了周围对他的信任,也有了一些名声,这为他加杠杠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胜者为王。采取类似搞法,但是亏掉屁股的,我们就不用看了,只有胜者为王,才值得我们关注,有新闻价值。 那些亏比,是想成为富一代的人研究的,不是普通人喜欢研究的。
A11:
某位我很敬佩的女商人,白手起家。80年代主修计算机科学,毕业后在某校任职校长助理,后续跳槽成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助理。
90年代开始创业,从外省到北京闯荡。利用某关系向国有电信公司出售IBM服务器和其他设备,积累了第一桶金。
她是极度聪明的女人,富有人格魅力及领导能力,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技能,因此链接到某位贵人(Z女士)。
08年某大型国际运动会在我国展开,引发首都各地的再开发项目。
当时某资源部政策和上层一些利益安排,导致机场建设和某地区高层有一些矛盾。于是她借助背后上层的那位高人(Z女士)做背书,成功调节矛盾,且制订了建造1100万平方英尺仓库和7英里道路和管道的计划(关于活动的一些准备措施需求,机场建设),在机场建立一个物流中心。
当时游说了涉及海关、检疫、运输、航空、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链条的人。找了七个不同的部委来签署计划,内部层层授权。差不多150多个不同的印章,前后花了三年才“开始”正式建设。
(懂的人自然知道这有多难)
整个机场项目中,作为核心链接人,她非常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组织的政治想法。
且作为参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合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每次要求批准的申请都必须显示该项目如何与“组织”不断变化的政治和经济优先事项相一致性,如何坚持最新计划的精神。
另,她当初早期为了买下某公司企业1%的股份(该公司本来是国企,后来发展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苦于手头没现金,于是想办法获得某制药公司1200万美元的桥式贷款(类似高利贷,但现在政策收紧了)。
操作手法是:从制药公司那获得1200万美元,用此买下股票后,把股票作为抵押品,再获得银行贷款来偿还制药公司。
(典型的空手套白狼,金融领域资本运作很常见,不过稍有不慎则面临破产危险)
但偏偏成功了,等该股票04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一举跃升至支付时的8倍。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已飙升至80倍,相当于1%的股份,价值将近10亿美元。
即,前期投资1200万美元,后期涨到近10亿美元。可惜最终不是最高点卖出的。
类似的操作手法用了蛮多次。
具体细节暂且保留。
后续她涉猎投资了其他房地产项目、航港物流、金融股票、高端消费品等行业。
从普通商人,晋升成为某基金会、某投资集团、某航港公司的理事长、董事长,百亿身家的女富豪,名下30多家公司。
另,
其实百亿身价,在目前特殊体制下,并不是食物链顶层。
权力往往大于资本。
但她身上的野心和魄力,出人头地的欲望,确实一度非常打动我,有蛮多启发。
另一位A11男大佬:
典型的剑走偏锋,小学学历,白手起家。
70年代经营一家小馄饨店,只是小个体户。80年代经营小百货,同时不入流地跨国兜售商品,当时甚至连正规贸易都谈不上。
90年代很特殊,他在上海经营某豪华装修的五层餐厅,往来贵客众多,积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且开始接触股票,进入期货市场进行铜期货套利,行情好时回报率100%以上。
最惊天一笔的是,这位大佬受高人指点。90年代国企改制,当时很多国企排队上市,员工手里股票不能及时变现,大家没有眼光,认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他则以2-3元的低价,暗自收购近60家公司的职工股。收购的公司上市后,原来2元的职工股平均至少翻了十倍二十倍。此操作至少赚了几个亿,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他以餐厅为抵押,贷款大量收购上海的烂尾楼,随即通过营销公司包装,再转手卖出,所得利润高达数亿。
且,他的炒股手法非常粗暴,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用自买自卖的模式操盘,俗称坐庄。
后续进行各种资本运作手段,空手套白狼。
背后的政商关系暂且不谈。
该大佬前后涉猎了期货、股市、贸易、装潢、房产、餐饮、农业等行业领域。
白手起家,最终身价达到百亿。
其他大佬例子,
日后有空再更新。
(删了蛮多细节,希望这次回答能过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