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沒有接觸過現代文化的原始部落成員,觀看《星球大戰》能夠欣賞嗎?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問題!答案是:很難說,但大概率無法完全欣賞,甚至可能無法理解。 雖然《星球大戰》充滿了普遍的人類情感和衝突,但其核心的符號、敘事結構、視覺語言以及技術上的奇觀,都深深植根於現代文化和科技的土壤中。

讓我們詳細分析一下原因:

一、 潛在的理解障礙:

缺乏背景知識和文化符號的解讀:
科幻概念: “太空船”、“激光劍”、“原力”、“行星”、“銀河系”等概念,對於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現代科學、太空探索、甚至沒有「地球」概念的部落成員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他們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經驗和認知框架。
善惡二元論的隱喻: 光明勢力(絕地武士)與黑暗勢力(西斯)的鬥爭,雖然是人類社會中常見的善惡對抗,但其具體的表現形式(如光明面、黑暗面、原力的平衡)需要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維和對道德哲學的理解。
英雄旅程的模式: 盧克·天行者從平凡農民到英雄的成長故事,是典型的「英雄旅程」結構。這種敘事模式在現代文學和電影中非常普遍,但部落成員可能沒有接觸過這種結構化的敘事,他們的講故事方式可能更直接、更經驗導向。
符號意義: 戰鬥機的造型、機器人的形象、服裝的設計,都帶有現代審美和功能性的考量,這些符號的意義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例如,帝國的標誌、反抗軍的標誌,其背後的象徵意義(壓迫與反抗)需要透過更廣泛的社會和政治背景才能理解。

視覺和聽覺的衝擊與陌生感:
快節奏的剪輯和視覺效果: 電影的快速剪輯、大量的特技鏡頭、爆炸場景,可能會讓沒有這種觀影習慣的人感到眩暈、不適甚至恐懼。他們可能無法跟上畫面轉換的速度,無法從中提取有意義的資訊。
人造聲音和音樂: 電影中的配樂、音效(爆炸聲、飛船引擎聲、激光劍的嗡嗡聲),都是經過人工設計的。這些聲音與他們習慣的自然界聲音差異巨大,可能無法觸發他們的情感共鳴,甚至讓他們感到不安。
非寫實的影像: 雖然《星球大戰》的特效在今天看來可能不算頂尖,但在當時是劃時代的。對於沒有經歷過電影、電視等媒體的人來說,看到會動的、虛構的影像本身可能就是一種極大的衝擊。他們可能會將這些影像視為現實,或者無法將其與他們所知的真實世界區分開來。

語言的隔閡(除非有良好的翻譯):
即使是口頭上的交流,如果翻譯不準確或者無法傳達細微的情感和文化色彩,也會大大影響觀賞體驗。更不用說電影中大量的專有名詞和術語。

二、 可能存在的欣賞點(但有限):

儘管存在上述障礙,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他們從某些方面產生共鳴或興趣的可能性:

普遍的人類情感:
友誼與忠誠: 盧克與漢·索羅之間的友誼,萊婭公主的堅毅,這些情感在任何文化中都有其共鳴點。
勇氣與犧牲: 角色在面對危險時展現的勇氣,為了更大的目標而做出的犧牲,是跨越文化的。
家庭與親情: 盧克與其叔叔阿姨之間的關係,雖然是基於不同的社會結構,但家庭的羈絆情感是普遍的。
對權威的反抗: 抵抗邪惡帝國的壓迫,這種對不公義的反抗精神,在許多經歷過壓迫的社會中都會有所體現。

動作和視覺奇觀的原始吸引力:
戰鬥場景: 儘管無法理解其科幻背景,但飛船的追逐、激光劍的對決,這些極具動態感的場景本身可能會產生一種原始的視覺刺激。如同觀看一場原始的搏鬥表演。
角色形象: 像尤達(Yoda)這樣獨特的生物形象,雖然不懂其「原力」的來源,但其奇特的造型和智慧的語言可能會引起好奇。一些機器人(如R2D2和C3PO)的互動也可能因為其非人類的特性而吸引注意力。

神話般的敘事(如果能被引導理解):
如果有人能夠耐心地、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例如,用繪畫、故事講述、甚至肢體表演來輔助)解釋電影中的情節和角色的動機,那麼他們或許能夠領會到一種「神話」般的敘事,類似於他們自己的部落傳說,講述英雄的崛起、善惡的較量。

三、 結論與類比:

我們可以將這比作一個從未接觸過電子音樂的人,突然被投入到一場極為複雜、節奏多變的電子音樂節。他可能會因為強烈的節拍和聲音而感到刺激,但無法理解音樂的結構、編曲的精妙,更無法欣賞其中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性。

因此,總結來說:

純粹的觀看,沒有任何額外解釋: 幾乎不可能真正欣賞,甚至可能感到困惑、害怕或厭煩。他們將無法理解故事的核心、角色的動機,也無法與電影中的科幻元素產生聯繫。
有導遊式的解釋和引導: 如果有經驗豐富、能夠理解其文化背景並使用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例如,將「原力」類比為部落中的精神力量或命運的指引)進行解釋和引導,那麼他們或許能夠抓住電影中的一些普遍情感和道德主題,從而產生有限的欣賞,但這更多是通過二次轉化而非直接體驗。

最終,《星球大戰》是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和現代藝術表達的產物。它依賴於觀者對這個世界的共同理解和接受的文化符號。對於一個未接觸過現代文化的人來說,這扇通往「另一個銀河系」的大門,可能因為缺乏鑰匙而無法打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看“影戏”的土著人可没想这么多。白布上面出现的会动得真实影像和景色让他们即惊讶又好奇:一身黑长衣的西洋人在空中漂亮的转动身体,许多巨大而古怪的章鱼在空中飞行,高大的房子,密集得就好像山里的树林,还有浑身都冒着蓝'色'火焰的飞车……所有的东西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但都象 真得一样。这一切让马蓬看得如痴如醉。

接着是恐惧的魔界。巨塔上都是星星点点的红'色'灯笼,每个灯笼里都有一个淹死的人,魔怪在巨塔间走动,长长的触手在黑色的夜空下挥舞。马蓬吓得浑身发抖,这是修罗地狱吧。虽然效果极其震撼,但是古人的理解力并不差,他们知道这只是一种光影的效果,并不是真得。虽然不时有人想绕到银幕后面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班子在演这样'逼'真的“影戏”,但是没人做出疯狂的举动来。

“土人看电影好像很起劲么。”邬德因为知道许多公社里的社员都到电影院去蹭电影看了,怕发生什么问题,也赶来巡视,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看得入神的模样,有些惊讶。

“他们看得明白这放得是什么?”罗铎有点疑惑。“别说他们,我都没搞懂黑客帝国。”邬德说,“不过这些土著百姓就是纯粹看热闹而已。”

“是啊,他们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吧,好歹这还是李亚鹏的国语配音。”

罗铎无意的一句话,倒引起了邬德的想法,看这样子,电影对当地人是极有吸引力的。如果用电影作为教授普通话的媒介,岂不是一举两得?眼下公社里由张兴教牵头,每天晚上开夜校,讲授普通话,但是收效不大,多数当地劳工意识到要在“首长”这里混好,就得学会“首长”的语言,但是明代的临高话、福建话和广东话与21世纪的普通话毕竟差别太大,词语短句还行,想要无障碍的交流就很难了。

引自《临高启明·第三卷·贺电》

以上

user avatar

谢邀

-----------------------------------3月9号更新--------------------------

评论里有些同学对纳瓦霍人是原始部落有不同意见,这属于我工作中懒得多打字捅出来的篓子,所以现在补充一下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首先如同@解磊 所说纳瓦霍人肯定不是原始部落,我前面的回答也提到过纳瓦霍人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拿着智能手机刷推了,但是纳瓦霍人仍旧有一部分按照传统生活方式生活。

说真的连公认传统的马赛人的年轻人都开始用GPS定位保护狮子了,这年头去哪找真正的原始部落成员去?

那是不是就代表我前面的回答是抖机灵瞎JB答了呢?

个人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原始部落成员”而是“没有接触过现代文化”,所以不管你是中国西部贫困山区没水没电的老农民还是美国印第安保留地仍旧按照部落习俗生活的纳瓦霍人老太太只要符合“没接触过”或者“没怎么接触过”现代文化那么他是不是原始部落成员都无所谓。

甚至你都不用去找什么原始部落,随便来中国找点家里没电视平时娱乐顶多靠哼哼地方戏也不看外国电影电视剧的老大爷就行,从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上这两者区别不大。

另一个问题就是题主并没提到“理解”而是“欣赏”。也就是说先不论对方理解的内容与我们理解的内容有多大的偏差他们能不能“欣赏”所看到的影片。



欣赏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剥离的,比如一老外未必听得懂中文但是不妨碍他欣赏京剧,一脑残粉未必听得懂韩文但不影响她追韩国藕霸。

所以如果非要铁了心的耍无赖的话,别说原始部落,就算再原始一点的什么玩意都可以“欣赏”现代商业电影,但是如果真这么坳的话确实有点不要脸,我的思路还是基于至少能够达到“不明觉厉”等级的理解程度来考虑某个群体是否能“欣赏”某部影片的。

具体到《星球大战》这部电影上就是在这个连山区儿童的书包上都有可能阴着达斯维达的头像的年月,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群受星战影响最小的人,把星战放给他们看他们能欣赏甚至理解么?

网络小说里靠放电影忽悠当地土著外星土著异世界土著的情节太多了,和其他回答中基于自我认知的分析一样这些描写都属于个人想象并没有实验结果证明,而2013年的这次纳瓦霍语版《新希望》放映活动是最接近题主问题的实践活动。

这次放映的观众里除了苹果手机玩的溜的年轻人之外还特地邀请了100位大妈大爷,这一百位大妈大爷的反应也正是我在原答案里引用的部分。

他们是受“现代文化”注意不是现代“文明”比较小的又能够“欣赏”星球大战的群体。

叨叨了那么多简单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单纯“欣赏”的话,以只是看个热闹为标准现存的人类族群可以欣赏任何文艺作品。

在有类似观念(比如纳瓦霍人的立场与原力、善恶的斗争)的情况下,虽然有可能存在认知错位,与现代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的群体仍旧能够欣赏甚至部分理解比如《星球大战》这样的好莱坞影片


但是他们能不能看懂《杀死一只知更鸟》《穆赫兰道》或者拉拉蓝这样的影片不好说


-------------------------------------------------------------------------------------------

2013年7月3日纳瓦霍语配音的《新希望》在亚利桑那州岩窗镇上映,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纳瓦霍语配音的电影。

纳瓦霍语是啥看过吴宇森导演《风语者》的人都清楚。

纳瓦霍社会也面临着文化断代的问题,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也开始变成低头族,但是仍旧有很多老年人过着相对与现代文化隔绝的日子。

纳瓦霍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信奉人人平等,他们不了解“公主”“义军同盟”和“帝国参议院”是什么玩意,也不知道“X翼星际战斗机”是什么东西,如网上那个例子一样也有人把X翼认知成某种“鸟”,所以翻译只能对这些词保留英文原配。

至于为啥星球之间需要大战很多老人也搞不清楚,更别说全片讲述 的“帝国”寻找的“技术图纸”,有些人和1977年的美国观众一样认为影片的节奏太快看起来有点累。

但是……


片后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纳瓦霍耆老能够看明白《新希望》是邪恶与正义抗争的故事。

他们也能理解“愿原力与你同在”,因为在纳瓦霍观念里有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正面的超感官的立场”,他们会召唤这种立场来驱散邪恶。

《新希望》得到了原住民的好评,并且接下来进行了在保留地内的巡回放映,每次都获得了极好的口碑。

福克斯影业当时趁机推出了纳瓦霍语版的《新希望》DVD并且迅速售罄,我至今都没能搞到一张。


所以,这个问题至少在观看《星球大战》上没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