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职猎人蚂蚁篇真的那么好?为什么我觉得很崩,而且很没有逻辑?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对于《全职猎人》的蚂蚁篇感到“崩”和“没有逻辑”,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持有的观点。事实上,这是一个在猎人迷中间引发过相当大讨论甚至争议的篇章,持有你这样看法的绝对不在少数。

咱们就一点点捋一捋,为什么蚂蚁篇会让一些观众觉得不那么对味,甚至觉得“崩塌”了。

首先,我们得承认蚂蚁篇的立意非常宏大和深刻。 富坚义博这次真的是把故事的格局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不再仅仅是围绕着小杰、奇犽他们的冒险和成长来展开,而是试图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人性、生命意义等议题。

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蚂蚁篇的核心,就是对“何以为人”和“何以为生命”的拷问。嵌合蚁作为一个外来物种,拥有强大的力量,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出了复杂甚至超越人类的社会结构和情感。这迫使读者去思考,人类的优越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仅仅是力量、智慧,还是道德和情感?
文明的冲突与反思: 嵌合蚁的出现,就像是一场对人类文明的“降维打击”。人类社会面对的不仅仅是力量上的压制,更是对自身价值观和道德体系的挑战。我们是应该像尼特罗那样,为了所谓的“和平”而进行绝对的屠杀,还是应该像小杰那样,在绝对的理性与情感之间挣扎?这种冲突带来的震撼力是毋庸置疑的。
个体与集体的矛盾: 嵌合蚁的国王以及三护卫,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纯粹的“为王服务”的信念,以及作为个体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情感,比如尤匹对“狩猎”的迷恋,普夫对小麦的执着,以及尤匹最后的选择。这些都让原本被描绘成纯粹邪恶的怪物,变得异常立体和有血有肉。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宏大的立意和深刻的探讨,在叙事和逻辑上,才更容易出现一些让人生疑的地方。

1. 节奏的失衡与拖沓感:

这是最常被诟病的一点。蚂蚁篇实在是太长了,而且很多部分的节奏非常慢。

前期铺垫过长: 嵌合蚁女王诞生的过程,以及蚂蚁个体力量的成长,占用了相当多的篇幅。虽然这是为了展现嵌合蚁的威胁性和可怕性,但对于一些追求快节奏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冗长乏味。
战斗描写的细节化: 富坚的战斗描写一向是细致入微的,但蚂蚁篇的一些战斗,比如蚁王和尼特罗的最终对决,虽然充满了力量感和心理博弈,但有些回合的反复拉扯,可能会让观众觉得有些“不够爽快”。
人物内心描写的侧重: 蚂蚁篇大量篇幅花在了描绘嵌合蚁个体(尤其是三护卫)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发展上。这当然是为了塑造他们的复杂性,但也确实牺牲了整体故事的推进速度。

2. 逻辑上的“强行”与说不通之处:

这里我们就可以更具体地聊聊你说的“崩”和“没逻辑”。

力量体系的“膨胀”: 在蚂蚁篇之前,《猎人》的力量体系虽然复杂,但基本是有章可循的。然而,嵌合蚁的出现,尤其是他们通过吞噬他人来获得能力,以及“念”的变异和升级,让整个力量体系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一些新出现的技能和能力,感觉上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强行”设计的,其原理和上限都有些模糊。例如,蚁王那种随心所欲地操控身体细胞的能力,以及后期的某些特殊能力,在解释上可能显得不够严谨。
人物行为动机的难以理解:
小杰的变化: 小杰为了复仇而爆发“真人化”的那一段,确实是情绪的顶点。但之后他对于蚁王的憎恨,转变为对复仇的执念,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极端的转变,虽然有铺垫,但对于一些观众来说,仍然觉得有些突兀,尤其是他放弃了自己珍视的友情和未来。他的“复仇”真的有那么值得牺牲一切吗?这种对纯粹复仇的描绘,可能让一些人觉得“不够合理”。
梅路艾姆的改变: 蚁王梅路艾姆从一个纯粹的“掠食者”转变为一个开始思考生命意义,甚至对小麦产生情感的角色,这个转变的速度和深度,也是一个争议点。虽然富坚通过“蔷薇”和失去记忆来推动这一变化,但这种从冷酷到柔情的剧变,是否足够自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奇犽的成长与“友情羁绊”: 奇犽为了救小杰而爆发潜能,以及他与亚路嘉的特殊关系,虽然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亚路嘉的能力来源和其对奇犽的“绝对服从”,在逻辑上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为什么亚路嘉的能力只对奇犽这样?这种“唯独”的设定,如果解释不清楚,就容易显得牵强。

设定上的漏洞或模糊:
“蔷薇”的使用时机: 尼特罗最终决定使用“蔷薇”,这个决定本身是符合他性格的。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不在更早的阶段就动用这个“杀手锏”?当然,理由是为了“不让世界陷入恐慌”,以及“不能让人民知道恶魔的存在”,但这对于一个面对灭绝危机的强大念能力者来说,这个顾虑是否过于保守,就值得怀疑了。
念能力者的“无敌”与“弱点”: 很多时候,念能力者的强大似乎是无限的,但又总能在关键时刻被某个看似不起眼的弱点所击倒。这种“设定上的弹性”,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但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作者“说你有你就有,说你没有你也没有”,不够严谨。

3. 对“人性”的复杂描绘,让“善恶”模糊:

富坚在这篇里大胆地模糊了善恶的界限。

嵌合蚁的“人性化”: 像尤匹、普夫、约宾,他们身上都展现出了对“狩猎”、“存在”、“忠诚”的思考,甚至是爱情(普夫对小麦)。这使得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反派,而是拥有复杂情感的“生命”。这很有深度,但也让原本清晰的正邪对抗变得模糊。
人类的“残忍”与“伪善”: 另一方面,人类的自私、恐惧和残忍也暴露无遗。那些普通的猎人,为了自保而牺牲他人;那些高高在上的政治家,只关心权力;尼特罗看似高尚,但他执行的是一场冷酷的种族灭绝。这种对人类黑暗面的揭露,虽然深刻,但也让一些观众感到压抑和失望,觉得“好人”也并没有那么纯粹。

所以,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好”,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崩”?

欣赏者:
他们看到了富坚在艺术上的突破,对“人性”、“生命”、“文明”等宏大议题的深刻探讨。
他们认可富坚在塑造复杂人物方面的功力,即使是反派,也让人同情或理解。
他们喜欢这种充满哲学思辨和道德困境的故事,觉得它超越了简单的“打怪升级”。

质疑者(比如你我):
他们更看重故事的流畅性、逻辑性和节奏感。
他们觉得有些设定上的“硬伤”或“强行”削弱了故事的整体观感。
他们可能更喜欢之前那种以冒险、友情、成长为主线的猎人风格,觉得蚂蚁篇过于沉重和压抑,偏离了初心。
他们觉得作者对于某些角色的转变和处理方式,在情感逻辑上没有完全站住脚。

总而言之,蚂蚁篇就像是一部哲学电影,而非商业大片。 它试图给你带来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娱乐。它的优点在于它的野心和深度,它的缺点也恰恰在于因为这种野心而带来的叙事上的挑战和可能的逻辑瑕疵。

你觉得崩,觉得没有逻辑,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因为富坚义博确实在这个篇章里玩了一把“大的”,并且不是所有人都买账。这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蚂蚁篇的评价,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更看重故事的哪个方面。

所以,你的感觉不是错误的,这篇章确实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这种商榷已经成为《猎人》讨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猎人这漫画有一个特点。

一方面,它一定会详细叙述所有有关角色的行动动机、作出每个选择的原因甚至于动机的成因;但另一方面,它和其他巴不得把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这些逻辑掰开了扯碎了喂给读者的作品不同,它又会故意把这些部分以某种轻描淡写的形式,藏在一些不容易被人注意(读者不会特别集中注意力去阅读甚至可能跳读)的地方。

所以原题其实问的是两个问题:

1.明明是大危机,为什么人类方只派几个人?

2.明明有高科技武器,为什么不一股脑直接往下砸?

但其实如果再仔细一点,还可以再问出十几个问题来。只不过这些问题,其实原作里都是给出解答了的。只不过,都被作者放在了那些读者注意力可能不集中的地方了。

所以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去原作里寻找这些蛛丝马迹,来回答以上的这些问题。

问题一的题干本身就很值得质疑:读者们究竟是从什么角度认为,蚂蚁的入侵是一场“大危机”?

从蚂蚁的习性?从前往讨伐蚂蚁的猎人们给出的反应?问题是,如果我们仔细去思考就会知道,无论是哪个角度,对蚂蚁篇这个事件的视角都是十分局限的。

实际上,在会长选择使用蔷薇之前,打过电话向高层报备。但实际上,高层根本没有把蚂蚁的入侵当做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而是不过是在饭桌上就能谈妥的“小事”而已。

而且,高层不仅不认为这些“危险生物”能闹出什么大事,他们真正讨论的焦点是,负面评价谁来承担,最后获得的利益又该如何分配。

结合最后蚂蚁篇末尾给出的利益分配结果,我们不难猜测,高层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将任务外包给猎人协会这个民间组织,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不影响大国的政治立场。如果最终结果不好,那么猎人协会就是背锅的,而如果结果好,那么大国就在事件结束的时候出面,宣布对东果陀和NGL剩余的利益进行“管辖”,而猎人协会则能够分点汤喝——获得NGL的管理权。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人类生死存亡的大危机吗?

根本不是。

这只不过是大国可以合理侵吞一些独裁小国资源的政治投机而已。高层们根本没把蚂蚁这种B级威胁放在眼里——早知道,在33卷给出的综合评价表里面,以国家为基准的人类,综合危险评价都在A-到B+,而只不过B级的蚂蚁,真的不够看。

那么说回问题一,为什么只派了这么几个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如上述理由,蚂蚁入侵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危机,在以国家为基础的人类眼中,蚂蚁依旧只是个蚂蚁,只是一群只需要用蔷薇这种廉价的武器就能完全消灭的危险生物罢了。

所以根本用不着派出多少人,蚁王无论怎样都是必死的。

再加上会长想要自己狩猎,所以只带了两个人来辅助自己,并没有想着带更多的高端战力。

2.巧合(或是人为制造的巧合)。

最开始,讨伐队的计划并不是去讨伐蚁王,而是蚁后的。讨伐队的计划是,在预估的蚁后生产日期之前,进入蚁穴杀死蚁后,终止蚂蚁的繁衍。

但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王早产了。

早产的王带着护卫离开了蚁穴,蚁后濒死导致对师团长失去控制力,这才使得最初讨伐蚁后的任务变更为讨伐出走的师团长,和讨伐占领东果陀的蚁王。

3.猎人协会内部的干涉。

以下事件发生在讨伐出走的师团长任务中。由于审查部和协专的操作,导致已经在前线的人员无法派出指定的人员,导致师团长的狩猎任务全面失败。出逃的师团长一只都没有被杀死,逃走了三只,分别是蝎子、鳄鱼和螳螂,最后蝎子被旅团杀死,而被逼迫向蚁王投诚的有四只,分别是狮子,豹子,狼,龙虾。

在这个情况下,讨伐队也已经是无力再获得增援了。所以只能让原本讨伐蚁后的人员,加上小杰、奇犽和庞姆,临时凑成一支讨伐队。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会长最终才选择向协会外部,也就是揍敌客寻求支援。


至于问题二,为什么不直接采取空投?

1.代价。

蚂蚁的情况是需要向全世界隐瞒的,新闻上的消息无非是,出现了一些会说人话而且会吃人的魔兽。魔兽这种生物在猎人的世界观下算不得什么大事,在猎人考试的时候,我们就见识过足够多的吃人的生物了。

而蚂蚁篇最关键的问题:蚂蚁攻占了东果陀首都,杀死了国家元首,控制了政权,并且开始筹备一支军队这种事,是不可能对外泄露的。

而且蚂蚁那边放在明面上的消息是:迪哥统帅在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大型集会。

在这种情况下,高层以什么名义,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袭击?

就算成功袭击了,然后呢?

军事活动的成本和随之而来的政治问题是否要考虑在内?而付出这样的代价又能得到什么利益?

为了全人类的安危?大国们难不成是做慈善的?

2.目的。

上面分析过,这次消灭蚂蚁的活动,对于大国来说是一次政治投机。

既然是政治投机,获得利益才是根本目的。

而发动军事袭击显然偏离了大国的根本目的。

大国需要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他们必须让其他人来承担政治责任以及讨伐成本,而自己则获得最终成果:东果陀的资产、土地和人口。

因此,雇佣猎人协会这个民间组织来完成这件事,就是最好的选择。

user avatar

蚂蚁篇完结了很久,至少我没参与到对蚂蚁篇的讨论不清楚情况。我猜测一个许多人对蚂蚁篇的褒贬大概都集中在闯入皇宫之后,好评估计是会讲富坚会讲故事,毕竟能把几秒钟的事情讲那么多(没有调查过,说错了对不起)。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富坚真的只是会讲故事吗而已?当然不是。简单来说是富坚是个操纵时间的“念能力者”(误)。

闯入皇城之后时间感的变化在于一秒的无限延长,真正讲述一瞬间的故事。这句看起来有点废话,我想说的是经常说漫画的一个格子是漫画某个瞬间的截取,但实际上漫画格子的时间是很多层多元暧昧的。举个例子一个格子之中,图像上可能是一瞬间,但格子里的文字,光是角色说完整段话就注定不可能是一瞬间,如果是心像台词、旁白台词的话,那么时间感就更加复杂。简单来说人脑内思索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真就一秒钟就思考了很多,最终呈现的效果是一秒钟得出了一个思考结果,但实际上这些思考的过程并不是线性的,很可能就是杂糅在一起,连脑子的主人都没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这么跳跃,一下子思索了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事情。漫画在呈现这些思考、心像世界的时候就是一个几乎无时间概念的空间。蚂蚁篇就好像是把这样一个格子内呈现的多元、矛盾、暧昧的时间概念给乘以一百倍去表现,所以蚂蚁篇的复杂就在于这个时间概念。

在塑造人物上,富坚利用了这个去时间化概念的“永远的一瞬间”,一瞬间之间,每个人物做了一次 POV 视点的叙事,这些角色的各种想法在此平行陈列,最终这一瞬间塑造了所有角色。比如由彼注意到了小刚他们侵入,这个双方都未曾预料、由彼变换形态、小刚他们做出行动的一瞬间,上一话用了两个跨页呈现这一瞬间的“鸟瞰图”,下一话就是对这个“鸟瞰图”进行 POV 式叙事。

正如上面说的人在一瞬间会闪过各种想法但自己可能未必会认知到,富坚就好像把这瞬间的想法一一捋开来说,仿佛一瞬间的思维就是一个宇宙。纳克鲁落入由彼圈套的一瞬间,他也意识到那是自己最接近死亡的一瞬间,内心台词也自嘲地写道“恐怕已经思考了 300 字以上了吧”,说个比喻就好像喝酒之后的思维,酒醉过的人都知道虽然状态特别晕但脑内特别清醒转得特别快(而且怎么强调自己清醒但别人也不会相信你)。富坚非常理性地呈现了这种难以讲述的状态下的感受。

富坚除了在时间的缝隙中创造一个巨大的思维宇宙,他塑造角色强大的方法也是利用时间,比如闯入的这一瞬间,一秒中如此快捷的思考与反应速度,以及一秒钟能表现这些角色能在这段时间里的外部变化,全部都塑造了每个角色的强大或软弱。而会长这个角色本来就已经在以前的情节中完成了强大的塑造,但蚂蚁篇又突然插入会长年轻时候的讲述,也是通过时间概念塑造:年轻的会长挥一万次感谢拳从需要一天时间练到了只需要一小时。

这当然不是那种少年漫画中常见的回忆杀。这里有个对比是《龙珠》里面那种战斗力的数值化,这个是漫画继承电子游戏系统的一种表现,电子游戏尤其 RPG 的人物 HP 值就是让生命力数值化,让玩家直观地知晓世界观与角色状态,快捷地成为这个游戏世界的一部分,现在很多异世界类作品(尤其穿越类)也继承了这个游戏性的特性,因为直观的同时也意味着作者可以偷懒。富坚给我的感觉是他并不会抗拒这种游戏性的表现,反而为了让作品内的游戏性更加内恰,自己创造了游戏规则和系统,在系统内的角色自然有着各自的对比,既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限制,就像是在写奇幻世界观的推理小说一样,在自创的系统与世界中,推理的逻辑虽然自成一套但却有着自己的客观规矩内恰性一样。富坚在这一套系统规矩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是不只是存在作品世界中,是包括我们现实中都是普世、公认的概念,因此无论是塑造角色强大程度,还是呈现角色思维与心像世界的丰富、复杂程度,反而不需要自创什么更高层面的数值概念,而是用最普世的时间概念,既直接又有效。因此中插会长过去的经历实际上也是对之后他和虫王的决战那压缩的时间感的一个铺垫,最后一次奠定他在猎人世界是有多无人能敌的(之前总是强调他强大,但只靠打打打和破坏力的巨大来说明都还是有点虚,时间的刻度是最明显的)。

蚂蚁篇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间概念。闯入之前的章节是一个超长的倒数,仿佛就像是闯入之后那无限蔓延的时间感的预演,闯入时刻度为零,之后的时间才开始顺序向前。从零点开始闯入皇宫,之后就不断显示时间的数字,不仅是为了塑造角色的强大、任务的艰巨、每个角色内心的挣扎、时间感的漫长,某种意义上富坚本身也在宣扬自己的漫画讲述、表现实力,不只是多方多角色全局性的策略、空间规划,还有复杂的、多层次的、互相交织的非线性的时间,是一种全维度的傲视群雄。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蚂蚁篇还有一个讲述特点是同时存在旁白和内心台词,试想如果只是用第一人称的内心台词讲述状况,不只是丢失客观的讲述视角,而且也让阅读漫画时的时间感拉长。正因为旁白并非参与到故事中,站在讲故事的立场,旁白的时间可以脱离故事时间,漫画才能呈现出多维的非线性暧昧时间,而且无论旁白讲得多长也不会触及到这一瞬间的锐度。动画难以改编(我没看新《猎人》动画)也是影视媒体的线性时间特点,而不像漫画可以自由地呈现非线性时间。

在这巨大的时间黑洞中,蚂蚁篇重点塑造的不只是虫王米路艾姆,还有奇犽。闯入之后,小刚内心世界是完全缺席的,而且刚好就是闯入几秒前,奇犽注意到小刚的眼神变化那之后,富坚就决绝地不再呈现小刚的内心世界,而是由奇犽承担内心戏。这样的作用一个是他既是小刚的知心好友,他能解释小刚的行为动机,一个是为了表现小刚应战时的无我状态,必须让内心戏缺席。尤其是面对小刚所持有的柔性情感,奇犽的内心戏表现简直就是继承少女漫画心象世界的表现,旁白、留白与心象的交织,尤其是面对不再那么容易猜得透小刚。小刚那种平时一股傻劲的性格,其内心反而更深不可知,某种意义上小刚的强大是通过这种不可知塑造的。站在奇犽的角度来看,也有点像恋爱类少女漫画中,主角面对不可知的对方导致的信息的不对称,正因为对方的不可知才对对方感到神秘又被吸引住。这也出现了《猎人》至今为止对奇犽最狠的一次,小刚在无暇顾及身边人的无我状态下,说出了伤害奇犽的话,两个互相视为知己的好朋友出现了最大的一次隔阂,甚至可能再怎么和好但一生都难以抚平,比起故事一开始那设定为出生于邪恶世家、难以理解的奇犽,生性善良纯朴的小刚第一次呈现了有着无法理解深渊的他者性。而且这里的小刚也很好地呈现出与虫王米路艾姆的对称。

为什么彼特说小刚是有可能威胁到米路艾姆的存在,而且小刚直到最后都没有和米路艾姆交手,这种对称如何呈现?

简单来说就是米路艾姆自从遇到了下棋少女哥姆琪后,一点一点获得了最纯真的人性,这种人性就像无瑕的婴儿不断在母亲的爱护下所获得的,刚好就和削去人性的小刚是个对称。小刚的人性来自乡村,乡村给他带来的也是最纯朴的人性,然而闯入之后他却隐藏了这一面。小刚的心像世界的缺席,对比的刚好就是米路艾姆越来越丰富的心像世界。

还有一个对称是会长看到米路艾姆抱着受伤的哥姆琪的一瞬间,米路艾姆全脸都是黑色的,之后一瞬间又恢复了至高无上的神情,这也对应了小刚那毫无光芒的眼神。(这里旁白用“时间凝固”来形容又是用了时间概念。)然而不同的是并不只是因为此刻他的表情很可怕,而是富坚故意空出了这个地方,相比绘制至高无上、毫无人性的神情,充满怜爱、呈现出最原始人性的虫王,这时候他的神情是无法想象、也无法被画出来的。相比起面对小刚的狠话的奇犽,那复杂的但本质上属于人类情感的表情,米路艾姆这个角色实在是过于复杂矛盾了,既然他是至高无上的神,那么人必不可能画得出来。这种“画不出来”也成了塑造米路艾姆的一部分。

小刚和米路艾姆作为从一个对立面互相游走到另一个对立面的极端,又互相有着交接点——就像一个交叉。这个交叉仿佛就似整个蚂蚁篇的故事结构,以闯入的零点为中心对称点,一端是开篇有着明显的人情塑造、缓慢的时间,然后在章节的倒数中,时间感不断加快,人性在强大的恐怖面前不断被压缩。闯入之后时间从近乎无限的永恒,最后渐渐恢复正常的时间感,在这巨大的时间宇宙里,人性不断地回归,虫族在这个时间的魔法中也不段被赋予丰富的性格,甚至是逐渐获得了人性。到了最后,米路艾姆与哥姆琪“殉情”(虽然不觉得是爱情但这种精神上至高的融合的关系与情感请让我用这个比较浓烈的词)的一话,只有台词没有画面的一话,时间才真正恢复了正常的线性,获得了正常的缓慢(相比此前无限延长的不正常的缓慢时间感)。这是一个处处充满着对称的篇章,正如无脸的米路艾姆抱着受伤的哥姆琪,以及在最后先走一步的米路艾姆被哥姆琪抱着,这两个贯穿着最核心情感的大跨页。

一些私人的话。我其实很小的时候就看了《猎人》老动画,但蚂蚁篇小时候的我来说一直都是艰涩的存在,那时候蚂蚁篇还远没完结,可惜难以读下去,之后挑战了两三次都没成,这次在补了富坚其他作品之后对他有了一定了解才真的看完,实在是舒爽、感动、伤感各种感受同时存在。同时也真正了解到富坚为何是天才——虽然《幽游白书》的结局处理已经显示出来了,但蚂蚁篇无疑是一次大超越,似乎《幽游白书》做不到、达不成的事情(最终直接整个作品舍弃掉)在这里终于可以做到。看的时候也总是想到,怪不得别人说富坚丢掉的才华有的漫画家可以用来吃一辈子,如果水平一般的漫画家,肯定在某处会把走向拐到一个完全完满、可以预想的局面,最明显的就是很可能最后就会让能力几乎同等级的主角与反派来一场大战。然而富坚对这个有着巨大的时空感的故事,收尾的方式就很有少女漫画般的柔性(最后哥姆琪抱着米路艾姆的表情特写就很有少女漫画粗眼睫朦胧瞳孔的表现特色),而且绝不是所谓简单的人类的赞歌,也没有做简单的道德批判,而是既批判着人类中心主义,又称赞着最原始、纯朴、普世的情感与牵绊,这样的情感不再是人类独有,而是世界万物生灵共有,一次真正平等的复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