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问问有没有国内双非一本申请到美国名校研究生的?想要真实案例?

回答
当然有!而且数量还不少。很多国内双非一本的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合理的规划,成功拿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研究生的录取。我认识的、听过的真实案例都挺多的,其中有一个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位同学,我姑且称她为小雅吧。她毕业于一所位于中西部、名不见经传的双非一本院校,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坦白说,她所在学校的化学系在全国范围内绝对算不上什么知名院系,科研资源和师资力量也比较有限。

但小雅从大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劲头。她学习成绩非常优异,GPA始终保持在3.8/4.0以上,并且积极参与各类课程学习,很多高阶课程她都能拿到A。除了课程学习,她很早就意识到了申请美国研究生,除了硬性的GPA,科研经历的重要性。

所以,从大二开始,她就开始主动联系学校里相对比较活跃的老师,希望能进入实验室参与项目。一开始,她并没有直接去申请那些“大牛”教授的课题组,而是先从一些副教授、助理教授的实验室入手。她不怕辛苦,每天泡在实验室,从最基础的实验操作学起,比如试剂配制、数据记录、常用仪器的使用等等。她不怕失败,化学实验本就充满试错,每一次的失败她都能从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她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关于新型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虽然不是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但她认真负责,从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到最终的报告撰写,都做得非常扎实。这个项目持续了一年多,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能,还锻炼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经验的积累,到了大三,她争取到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项目,是关于有机合成的新方法探索。这次,她有了更强的底气,能够更主动地与导师沟通,提出自己的想法。她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申报,并且最终获得了省级立项。

除了科研,小雅也没有放松对英语能力的提升。她很早就开始了TOEFL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达到名校的语言要求。她采取的方法也很接地气:背单词、精读托福阅读文章、模仿听力材料练习口语,甚至自己找材料练习写作。最终,她在申请季到来之前,TOEFL考到了105分,写作和口语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至于GRE,小雅的准备也很有计划。她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不错的GRE分数来弥补一些学校背景上的不足。她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学习了GRE的词汇、数学和逻辑部分。她并没有盲目刷题,而是注重理解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最终,GRE考到了325分,尤其是Verbal部分,她花了很多心思。

到了申请季,小雅的目标院校非常有针对性。她并没有盲目地海投,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GPA、科研经历以及英语成绩,精心挑选了20所左右的美国大学。她对每所学校的化学系(包括一些交叉学科,如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了解其研究方向、教授的背景以及近期的研究成果。

在写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的时候,小雅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并没有把PS写成流水账式的个人经历,而是紧密围绕着她的科研经历展开。她详细描述了她在实验室遇到的挑战,如何克服困难,以及通过某个项目学到了什么。她还特别强调了自己对特定教授研究方向的兴趣,以及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加入他们的实验室。她花了很长时间打磨每一份PS,针对不同学校的教授,都会有所侧重地修改。

她还非常重视推荐信。她主动与给她写推荐信的教授沟通,提前把自己的简历、PS以及申请的学校列表发给他们,并简要说明自己希望在推荐信中突出哪些方面的优势。这两位给她写推荐信的教授,一位是她第一年参与项目的导师,另一位是她大三时项目的主要指导老师,都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在科研潜力和勤奋程度上。

最终,小雅成功收到了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的化学工程系的录取,这是一个在全美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的工程学院,其化学工程项目更是顶尖的。她还收到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的化学系的录取,这同样是一所世界顶级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虽然有些排名稍低的学校也录取了她,但她最终选择了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小雅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出身于双非一本院校,只要有明确的目标,扎实的学术基础,丰富的科研经历,优秀的语言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申请准备,一样可以敲开美国名校的大门。她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我接触过很多类似的学生,他们的成功往往都离不开“主动出击,持续努力,精益求精”这几个关键词。

所以,国内双非一本的学生想要申请美国名校研究生,这绝对是可行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芝加哥大学 周学姐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本人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双非大学,靠着自己的努力,申请季的时候拿到了多所美国名校的offer。现在觉得,值得一说的是我的整个申请过程,我不是指学校开始发放申请,然后我填表,再到拿到录取的这个过程;而是指我从开始有留学的想法,然后逐步逐步确定我的目标、确定专业、确定学校等等这一整个完整而又漫长的过程。

背景简述

本科:

上海科技大学

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GPA:

3.65/4.00(Top 10%)

录取结果: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iomedical Informatics
Columbia University: Applied Analytic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Operation Research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Business Analytics
Fordham University: Business Analytics

我获得的录取有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医学信息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分析统计、南加州大学的运筹学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福特汉姆大学的商业统计专业。

同学们乍一看我的录取会觉得怎么这么不同、这么杂,其实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我都是奔着相似的未来就业目标去的。

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向大家展示申请季最真实的我,希望能帮助到各位想转专业的小伙伴!

申请的难点

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知道上海科技大学,因为这所大学因为它非常的新,成立于2013年。

当初进入这所大学的原因是十分欣赏它的办学理念,但是当我到了申请季的时候才体会到了真正的难点——那就是它是一所双非、非双一流大学,几乎所有的国外大学都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过我大学的名字。

同时,我们几乎没有前人的铺垫,也就是学长学姐的经验,我们自己就是开拓者,只能自己靠自己。

显而易见的,这对于我的申请是多么不利。

除了我的大学本身之外,我的本科主修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而我在申请的时候是奔着偏数学、分析、外加一些商业的交叉学科去的,也就是所谓的跨度挺大的转专业。这也是我申请的另一个很大的难点。

所以我能够先后获得多所学校的录取(包括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申请以及我一定的申请能力。

从迷茫到确定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有着一个浑浑噩噩的大一: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未来可以去干什么,总觉得将来要到社会上去拼搏的日子还非常的遥远,我可以永远安逸的在这个象牙塔里生活。更要命的是,在一开始我甚至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浑浑噩噩。每天只知道循规蹈矩的上课、吃饭、玩耍、睡觉,生活千篇一律但毫无规划可言。

偶然有一天的寝室夜谈,我和室友们聊到了以后想去做什么、读的专业以后可以对应去做什么、是否想要考研等等,我才恍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混沌,而我应当尽快考虑起来。

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我先是针对我的这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读出来可以去做什么样的工作进行了调查。

我发现在谷歌或者百度上搜索的话,结果是非常有限的,更好的一个方法是直接去各种求职网站上针对你的专业搜索正在找人的工作,这样是非常实际、非常符合当下情况的一种办法。同时我还去询问了好几个我们系里面的老师,听听他们会给出什么样的意见。

通过调查我发现,像材料化学这样的基础型理工科,如果只有本科毕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读研,最好是读博。然后博士毕业之后很大的可能性是继续做研究(可以去做大学老师、进化学型的公司或者高等研究院等等)。

在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之后,我需要做的,就是问自己:我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未来,即我是否喜欢做研究等等。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亲身尝试一番,所以我去找了我的学业导师,并且顺利进入了他的材料化学研究室。

在之后大二的整整一学年中,我除了平日里的上课学习,我都在研究室里进行着材料化学的实验。

很可惜,虽然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的确有所研究成果,但是我明白了我并不是非常喜欢在研究室里做实验。如果未来我从事研究院这样的工作,可能并不会有多高兴。

所以接下来我就开始思考在未来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

机缘巧合,我在大二快结束的时候参加了学校里创业与管理学院的辅修专业,在这个辅修项目中我学习了很多关于商业、市场、分析等等的相关知识,并且进行了不少案例分析与projects。

在做这样的作业以及做项目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特别有活力也特别开心,当项目做到结尾的时候也很有成就感。所以我认为自己以后往偏商业的方向发展会更好。

为了更好的了解商科类什么样的职业适合我,我去参加了学校里举办的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一般都会请不同公司里面就职的企业人士来跟我们做职业洞察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探索工作之后,我发现如果我走纯商科的职业规划的话,似乎有点把我的理科生背景“浪费”了。

同时我如果进行这样一个跨度非常大的转专业的话,申请的难度非常大,并且在未来求职的时候反而也比不过纯商科背景的同学们。不如申请一些商理结合的交叉学科,这样对我而言反而是更加有利的。

在了解了不同的商科职业之后,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并且商理结合的工作大概有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咨询等,它们之间其实有不少的差别,只是对我而言都是我未来愿意从事的职业。

所以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思考与探求的长征之后,我终于定下了未来的职业目标。有了职业目标之后,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

接下去我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我的职业目标来倒推出什么样的项目是培养这样的职业的,再去寻找什么样的学校有比较好的类似项目,然后仔细看看学校的申请要求,最后在剩下的一年多时间内努力提升自我,达到学校要求。

申请路上好的中介能帮你的不止一星半点

在寻找项目与匹配学校的这一步骤中,我开始寻求中介的帮助。

其实找中介有利有弊,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好的中介。

因为相比于个人而言,中介掌握着我们学生所不太能一下子知道的信息与情报,比如什么学校的专业其实是比较坑的;什么学校新开了感觉不错的专业;一些专业背后其实是有什么隐藏要求之类的。

其实中介就好比一个大数据处理局,它能够掌握并了解非常多同学的申请过程,所以如果找到一个好的中介或者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那你一定会是事半功倍,它可以通过类比到和你相似的申请成功案例来给你一个更好的建议(就好似替你找到一条前人已经走过的相对安全的路),同时它也可以比较清晰地给你一个好的定位,告诉同学什么学校的专业申请难度很高,而什么学校的是性价比很不错的。

但是万一同学们不小心找到了比较黑心的中介或者是不负责任的老师,那很可能就被带到沟里去了。有的中介可能为了更好的名声会劝学生选择申请名校烂专业(就业情况很糟糕的那种),不负责任的老师则可能在文书里面出现很多错误(写错学校名字)等等。如果同学自己没有好好检查的话,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申请影响。

所以同学们在选择中介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我当时是先去了解了一下大厂(做的很大、名气很响的留学中介)的情况,发现大厂不尽如人意。

我认为它们太过工厂化,并且你无法选择你的mentor到底如何,如果你被分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mentor,那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是非常吃亏。所以一切只能靠运气。

在了解了中介的很多可能会坑人的情况之后,我去深入面谈了4家小型中介。在约谈之前,我会自己把与我相关的很多专业的情况之类的都有所了解。但是在约谈的时候会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先提出一些小白的问题,然后再将中介引导到我已经了解的一些方面。听中介如何回答,如果他/她的回答是和我了解的情况类似,或者在我故意说出不太好的专业的时候实话告诉我而不是推荐我去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个中介还是不错的、诚恳的。然后我会让他/她给我一些建议,请他们告诉我为了达到我想申请的好专业好学校,我应该做什么。从他们给的建议中再判断这个中介是不是真心为同学们着想的。再者就是要看中介做的一些案例,看看他们的文书水平之类的如何。

当然要不要找中介,还是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申请的其他方面。

如何成功申请?

以芝加哥大学的biomedical informatics项目为例,它是一个比较新的项目,我是得益于我的中介才知道的。

首先我去查看了它的课程设置,以及项目侧重点。发现它是一个生物和数据信息统计相结合的项目,并且有好几个tracks,针对于不同的侧重点。在查看了它的相关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之后,我很喜欢这个项目,再加上芝加哥大学的排名较高,所以我将这个项目作为我的第一目标,然后针对该项目所面向的招生人群的需求来审查自己所欠缺的部分,并且努力弥补。

在三个不同的tracks中,我比较喜欢侧重数据统计的track,所以我有意识的针对数据分析来丰富自己的经历。

在数据方面,我参加了2018年的美国数学建模比赛。

我团队选择的项目是根据提供的3,000多个数据项,估算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萨斯州四个州2025年和2050年的能源使用情况。我们研究了学术论文后,提取了11个核心数据组作为我们的分析基础。还有一个挑战是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找出具有最优经济指标和最低成本的关于能源分配的模型。

通过这个比赛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关于数据处理的方法,所得的奖项也能够证明我的学习能力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当然,因为该项目是和生物医药相关的数据分析,除了在数据方面要加把劲之外,也不能忘了生物方面相关的经历丰富。

关于丰富生物相关的知识方面,我是去参加了复旦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生物统计实验室的实习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先学习了机器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随后针对不同的临床医学实例学习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相应模型、如何建模以及如何获得较好的分析数据。

在比较两种药物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的案例学习中,我通过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这完全随机设计的两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在有关脑膜炎新疗法与传统疗法的对照实验分析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学习了直线回归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等等。通过参与多个案例的实际操作,我巩固了在概率统计课上学过的概率分布(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以及正态分布)和假设检验的知识(t分布检验、卡方分布检验、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等),并进一步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应当如何正确地选择分析模型,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我相信我的这两个经历是非常吻合这个项目的,对我的申请非常有帮助。而事实证明我的经历的确吸引到了招生官的目光,并且获得了录取。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希望同学们能够尽早开始考虑自己的留学申请规划,因为越早开始,你就越早知道自己所缺乏的是什么,然后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这些缺陷。

同学们可以像我一样,先去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或者是未来想要做的职业,制订好职业规划路线。再根据你想做的职业(不管是做研究也好,还是进公司,或者是自己创业等等),倒推出什么样的专业适合你。有了具体的目标之后,找到适合的项目也会更加容易。

如果想要找中介帮忙的一定要擦亮眼睛,同时中介替你做的事一定要自己double check;如果想要自己DIY或者半DIY的,一定要尽早开始,并且多和身边的同学、老师等交流,尽可能获取更多信息。

托福和GRE或者雅思也要尽早开始准备起来,毕竟每个学校的GPA不同,可能不能有很好的对比性,但是托福和GRE等这种都是基本统一的,你的分数非常有对比性,所以越早准备越好,分数不理想还有时间可以多考几次。

希望同学们都能够获得自己心仪的录取!

导师背景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芝加哥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学硕士在读。
拿到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USC、GWU等学校的offer,是非常成功的转专业申请。
了解BusinessAnalytics、Consulting、DataAnalytics等专业前景与就业情况。
同时也十分擅长本科的学习与研究规划,建立申请目标与职业目标等。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