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们不能停止生产塑料产品?

回答
这确实是个困扰我们所有人的问题,而且答案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想要一下子彻底停掉塑料产品的生产,恐怕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这背后涉及的方方面面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首先,我们得承认,塑料在现代社会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是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想我们每天早上醒来,接触到的第一件物品是什么?很可能是手机外壳,床头灯的灯罩,牙刷,甚至是早餐饮料的包装。走出家门,我们穿的衣服可能有合成纤维,开的车里有很多塑料部件,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绝大多数都离不开塑料包装。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塑料本身的一些优秀特性是分不开的。

成本效益: 生产塑料的原料——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相对容易获取,并且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这使得塑料制品在成本上非常有竞争力。相比之下,很多替代材料,比如玻璃、金属、陶瓷或者木材,在生产成本、加工难度或者易损性上可能都无法与塑料相提并论。想想看,一个轻巧又便宜的塑料水杯,和同样容量的玻璃杯或不锈钢杯,价格差异可能就非常明显。

多功能性与可塑性: 塑料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的“千变万化”。通过调整配方和加工工艺,我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性能的塑料,从坚固耐用的工程塑料,到柔软有弹性的薄膜,再到透明轻盈的包装材料。它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状,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这使得塑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汽车制造商之所以大量使用塑料,是因为它能减轻车身重量,从而提高燃油效率,这在环保方面也有积极意义。医疗领域更是离不开一次性的塑料注射器、导管、输液袋等,这些都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卫生。

耐用性与防护性: 很多塑料产品非常耐用,能够抵御腐蚀、潮湿和化学物质的侵蚀,这使得它们在户外应用、食品包装、工业储存等方面非常受欢迎。比如,我们买到的蔬菜水果,如果没有塑料包装,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或污染。坚固的塑料桶可以用来储存各种物品,不容易被腐蚀或破碎。

方便性与轻便性: 塑料的轻便性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打包食物,携带物品,使用一次性餐具,这些都因为塑料的轻便而变得触手可及。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大型活动、外卖行业中之所以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方便、卫生且成本低廉。

那么,既然塑料有这么多优点,我们为什么又想停产它呢?这当然是因为它带来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塑料污染。废弃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会在环境中累积,对土壤、水源、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威胁。微塑料的出现更是让问题变得棘手,它们会进入食物链,最终可能影响人类健康。

所以,当我们谈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停止生产塑料产品”时,其实是在权衡“塑料带来的便利、功能性和经济性”与“塑料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说,如何在继续享受塑料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入手:

1. 替代材料的研发与推广: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环保、可降解或可回收的替代材料。竹子、纸张、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等等,都在尝试中。但是,这些替代材料的性能是否能完全媲美塑料,成本是否能与之抗衡,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如何,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纸质包装虽然环保,但在防水、防油等方面可能不如塑料做得好,而且也需要消耗森林资源。

2. 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体系的完善: 建立高效、便捷的回收系统至关重要。这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回收的便利性(例如,使用单一材质的塑料,避免复合材料的过度使用),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目前很多地方的回收体系还不完善,回收率不高,很多可回收的塑料最终还是被填埋或焚烧了。

3. 源头减量与消费模式的改变: 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费。推广“自带杯”、“自带袋”的习惯,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从源头上控制塑料垃圾的产生。这不仅需要个人意识的觉醒,也需要社会环境的引导和支持,比如,是否应该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征收更高的税费?

4. 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发展更先进的塑料回收技术,例如化学回收,可以将废弃塑料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重新用于生产新的塑料,形成一个闭环。这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产业升级。

所以,“不能停止生产塑料产品”这句话,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当前的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习惯下,彻底停止塑料生产是极其困难且会带来巨大社会成本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逐步过渡和优化解决方案的过程。”

我们不是完全不能停,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多管齐下的策略。就像很多棘手的问题一样,答案不在于“是”或“否”,而在于如何“找到最好的平衡点”和“持续的改进”。这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一个被工业社会惯坏的巨婴

user avatar

真是个何不食肉糜的人,你知道吗?在以前农村没有塑料盆之前农村人是怎么装水取水和洗漱的吗,用的是木盆,一个洗澡的木盆不夸张的说有二三十斤以上,由于木盆不用时是干燥的会产生缝隙,所以每次使用前要先放在水中泡半个小时以上,让木头吸水再膨胀,从而堵住缝隙,这时侯木盆已有四五十斤了,一个成年女人都搬不动,必须竖着盘滚着盆回家或两个人抬,你了解这种苦吗???就是现在农村也有很多人家没淋浴要靠塑料盆来洗澡,没有塑料盆难道全用铜盆和不锈钢盆吗,你知道搪瓷缸和盆为什么要被发明吗?

还有你知道中国一年产多少棉花吗?给全国人民做衣服做被子是绝不够的,是化纤产品代替的,没有这些你衣都穿不暖,

还有鞋,轮胎,各种化工产品,

甚至是你家的刷子,你知不知道,没有尼龙之前,刷子是由猪鬃做的,猪鬃以前是中国的出口拳头产品之一,没有这些,你现在买把猪毛刷至少几百块

还有很多我就不例举了,有想法是好的,但在之前先不要韭麦不分,以为西红柿是树上长的,大米是超市自动变出来的,鸟想活,人更想活!

加一段,鉴于评论区又有个人不了解实际,从木盆联想到农村人比城市人洗澡奢侈,可以用木盆泡澡,是泡澡,你觉得以前农村有那么多电或柴来烧水吗,就是现在也挺少,有了太阳能以后才能以大幅改善的,现贴出木澡盆图一张,大家可以看看能否泡澡

user avatar

因为停了塑料生产,题主就会挨饿


现在这个时代,塑料和农业的结合已经到了很深很深的层次,离开塑料,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会轰然倒塌,随之而来的就是波及好几十亿人的大饥荒

这是我本人的一个农场,其中一个大棚。上面那个白色透明的,就是农业大棚用薄膜,塑料的。

这是另外一个大棚,种的是草莓。那个黑色的管子叫做滴灌带,可以把水和肥料精确的送到作物的根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可以比传统灌溉方法节约用水95%以上。对的,这个也是塑料。(不用操心草莓的长势,这是刚刚才种下去的。暂时还没用地膜压草,等缓过苗再盖地膜不迟。)

这是又一个棚,种的是蘑菇。那个白色的一坨一坨的,叫菌包,蘑菇就在里面生长。对的,外壳是塑料。

这是一片快要淘汰的地,地上铺有地膜。如果不用地膜,一个人就不可能种那么多地,你得人工除草。要不就得大量使用除草剂,造成很严重的污染。

最关键的是,这个地方根本就不是什么风和日丽的好地方,这里是西藏,海拔3650米。到了冬天,裸露在外的庄稼会变成那种看起来绿油油、实际上一碰就成粉末的样子——这叫真空冻干,空气稀薄、湿度极低、温度极冷,植物就会成这个样子。



综合以上看到的,我们能够发现,塑料等高分子材料运用于农业,至少起到了三大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了产量

用塑料薄膜把地扣起来,能够让土地一年四季都出产吃的。能够精确的调控作物生长的环境,让同样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吃的。


二、拓展了可种植耕地

以前我这块地,只能种一点点青稞或者高芥酸油菜。我的农场150亩地,种青稞或者油菜只能养活最多15个人,吃得还很烂。现在养活了60多号人,一条狗,一只猫,一群鸽子,一大片玫瑰花,有酒有肉有水果。

狗还能有冰棍吃。这是我农场保卫科长小黄,它的冰棍被我啃了一口,有点不乐意了。


更何况,我还能把以前根本无法使用的土地变成耕地,用无土栽培技术,能够在任何表面上种上庄稼,这是我一个无土栽培温室:

看到了没,塑料管。


三、极大的降低了污染

就现在世界上这70亿人,没有塑料在农业上的广泛运用,老早老早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就崩溃了。

1、地膜技术减少了水资源使用,减少了除草剂、农药的使用;

2、滴灌技术减少了水资源使用,减少了化肥使用;

3、根本没有替代材料。

重点说一下第三点,塑料因为其优良的性能,在农业上运用是没有替代材料的。同样能够大量使用的透明材料,只有玻璃。但是玻璃一方面太重,另一方面太贵,制造工艺的污染也不小,根本不可能代替塑料。


如今农业上广泛应用的两种透明材料,一个就是塑料薄膜,一个是PC板,也叫阳光板,都是塑料的。

这是一个文洛式温室,顶上和四周的那个就是PC板,聚碳酸酯板材,标准的塑料制品。


没有种植业,更不可能有养殖业,菜都没有吃的,更别想吃肉了。


更不用提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崩溃。就算世界上有个地方能够种出足够的食物,也送不到题主你的嘴里的。


你连电都没得用,电线胶皮就是塑料的。


当然了,广大知乎用户都知道,题主这是在问“为什么不能用爱发电”。这种问题本身就是涉世不深、幼稚单纯的体现,我是来科普的。


顺带说一下塑料在农业上的其它运用:

育苗盘/营养钵。主要用于育苗,可以提高幼苗的发芽率,培养壮苗,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工作效率。

漏粪板养殖。漏粪板实现了牲畜与粪便的分离,是现代集中化高效率养殖的基础之一。塑料的。

控释肥技术。控释肥是把化肥用聚合物膜包裹起来的技术,肥效释放可以控制,明显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约成本降低污染。简直就是农业界的膜法


农业机械上面塑料的使用就不提了吧,好了,今天就到这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