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一个好的喜剧作品来说,「好笑」和「有意义」哪个更重要?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喜剧作品艺术价值的经典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好”的定义本身就包含了多维度。但如果一定要在这两者之间分出高下,我会说,对于一个“好”的喜剧作品来说,“好笑”是基础和前提,而“有意义”则是升华和价值所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好笑”的重要性:喜剧的本质与生命线

喜剧的定义与核心功能: 喜剧的定义是什么?是引发笑声的作品。笑是喜剧最直接、最核心的反馈。如果一个作品不能让观众发笑,那么它就丧失了作为喜剧的基本属性。想象一下,一个号称喜剧的电影,全场观众无一人发笑,即便内容深刻无比,它也算不上一个成功的喜剧作品。
观众的期待与体验: 观众走进电影院、打开节目,或者阅读一本喜剧书,最根本的期待是什么?是放松、是娱乐、是获得笑声。如果无法满足这个基本期待,观众的观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失望和被欺骗的感觉。
吸引与留存观众: “好笑”是吸引观众,让他们持续观看的关键。幽默的节奏、出其不意的包袱、生动的角色对话,这些都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其中。一旦笑声断了,观众的耐心也很难维持。
“好笑”是“有意义”的基础: 很多时候,“有意义”的内容需要通过“好笑”的方式传递才能被观众接受。如果一上来就板着脸讲道理,观众可能因为枯燥而产生抵触心理。而当观众因为幽默而放松警惕、打开心扉时,他们才更容易接收和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更深层意义。

举例说明:

《泰囧》: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着密集的笑点和精巧的包袱,让观众在两个小时里笑得前仰后合。虽然它也触及了人性的善恶、对梦想的追求等主题,但如果没有那些“好笑”的部分,它很难成为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喜剧。
《老友记》:这部情景喜剧之所以成为经典,其“好笑”之处是毋庸置疑的。角色间的幽默互动、生活中的尴尬桥段,都让观众捧腹大笑。而它之所以能被视为“有意义”,在于它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友情、爱情、成长等普世价值,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温暖和共鸣。

二、“有意义”的重要性:喜剧的深度与价值

超越纯粹的娱乐: 一个“好笑”但空洞的作品,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很难在观众心中留下长久的印记。而“有意义”的喜剧作品,能在笑声过后引发思考,触动观众的情感,甚至改变他们的认知。
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 很多优秀的喜剧作品都善于借幽默的笔触,描绘社会百态,揭示人性的弱点,甚至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批判。这些作品的“有意义”在于它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让观众反思自身和社会。
传递普世价值与情感共鸣: 伟大的喜剧作品往往能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如爱、友情、失落、希望等。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这些情感,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
提升作品的艺术高度与持久生命力: “有意义”是赋予喜剧作品艺术高度和持久生命力的关键。它们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笑料。
“好笑”是“有意义”的载体: “有意义”的内容如果不能以“好笑”的方式呈现,就可能变成说教或者抱怨。幽默是包裹了“意义”这颗糖的甜蜜外衣,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举例说明:

《摩登时代》:卓别林的这部经典作品,通过荒诞而滑稽的镜头,深刻地描绘了工业化时代对人性的异化和压迫。它极其“好笑”,同时又充满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寄生虫》: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虽然不是纯粹的喜剧,但其中充满了黑色幽默和讽刺,对社会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它的“好笑”之处在于其情节的荒诞和人物的反应,而其“有意义”之处则在于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

三、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好笑”是“有意义”的敲门砖: 没有“好笑”,很多深刻的意义会因为观众的抵触而无法触达。
“有意义”是“好笑”的升华: 一味的“好笑”如果缺乏内涵,可能会显得肤浅和低俗。
理想的喜剧是“寓教于乐”: 最优秀的喜剧作品,是能够在让观众开怀大笑的同时,还能引发思考,触动心灵,甚至带来积极的改变。这种作品,是“好笑”与“有意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结论:

如果一个喜剧作品只能选择一个属性,那么“好笑”是其作为“喜剧”的生存之本,是观众最直接的期待和最基本的评价标准。没有“好笑”,它就不能称之为喜剧。

但是,一个真正“好”的喜剧作品,不仅仅是让你笑一次那么简单。它应该像一句经典的笑话,让你在笑过之后,还能回味无穷,甚至在某些时刻有所启发或感悟。因此,“有意义”则是一个喜剧作品能否从“有趣”上升到“伟大”的关键。

所以,更准确地说,“好笑”是“好喜剧”的必要条件,而“有意义”则是“好喜剧”的充分条件,也是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一个出色的喜剧创作者,需要在“好笑”的基础上,注入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让作品既能引人发笑,又能引人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好笑的作品还少了吗?

或者说,能让人笑的东西还少了吗?

我看搞笑视频行不行?看失误集锦行不行?看鬼畜视频行不行?

非得看你“正儿八经”拍出来的喜剧?

别的不说,单论让人开心而言,那些排得上号的高赞鬼畜作品有现在大银幕上的专注搞笑的所谓喜剧比得上?

我觉得这问题就挺好笑的。

user avatar

做了个视频来聊聊这个问题...

到底是“好笑”重要,还是“意义”重要?这似乎是一道永恒的辩论题...

有人偏爱“思想深度”和“社会价值”、有人只图排解焦虑和放肆一笑,而你更偏好哪一种?

--

10年之前,郭德纲老师就说过“相声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这样一个观点。彼时,喜剧作品不好笑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的说教意义明显大于了娱乐性本身。于是“郭氏”相声一出,豁然开朗,很多人会觉得这才是“喜剧应该有的样式”。

--

10年之后,徐峥老师说“喜剧需要有意义”,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此时,短视频的平台快速的崛起,像是我们说的“冷笑话”、“搞笑无厘头”、“谐音梗”等等,这类短平快的作品,可以说是铺天盖地,让人会有了一种审美疲劳感。很多人还会抱怨说:这是在挠我痒痒肉。

--

其实,郭德纲、徐峥包括马东他们的观念都没有问题,只是“糖多了不甜,盐多了不咸”。『观点』也受一个外部供求关系的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走入喜剧”,他的诉求是不同的,到底“审美批判”还是来“放松心情”,可能都抱着不同期待。


无论是搞笑还是价值表达,只要做到极致、能将观众代入其中就有高级感 ...

或许,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但两者之争即是笑的反应前后端间的矛盾、又是近年娱乐环境与观众需求点变化...不过回归笑的反应机制,我们似乎找到了高分作品创作法则。

"时间都去哪了"、“互联网体检”、“戏精导航”... ...

看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明白,用你生活中最熟悉的“记忆表象”去吐槽你日常最切实的“感同身受”,是一条高分黄金定理。事实上评分或评价较高的“喜剧”作品,在完成“好笑”的本岗工作之外还在努力加入更多审美的体验。多元化的情感体验让作品变得丰富而具备深度。

美在于生活,只要不偏离观众日常就会得到认同。

user avatar

要看你对有意义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是指春晚小品式的说教工作,大可不必;

但如果你指的是主题,那是必需、必要、必然的。

剧本创作发展至今,是有个固定的框架结构的,咱用一句话来概括,讲故事,我们讲的是啥:

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份)?

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想法(欲望)?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动作)?

他的行动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核心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阻碍)?

最后有一个什么结果(结果)?

这个结果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正价值(主题)?

而这“身份、欲望、动作、核心问题、阻碍、结果、正价值、负价值”正是一个完整剧本结构必备的8要素。

所以不管你是喜剧、悲剧、正剧、情景剧、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甚至是游戏的主线剧情.......

主题都是不可或缺的。

哪怕有的创作者是野路子出身,没系统学过理论,他们的作品也是暗合8要素的。

甚至对他们而言,系统学习下理论知识,还能帮助他们从创作视角更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势和薄弱的地方。

最终总结下,有意义指的是说教工作,则大可不必;有意义指的是主题,这是完整剧作结构不可或缺的一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