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练一下论点,算是追更了,不认同就后面不要看了。
这个回答里有四种利益相关:
1,2 类论点差不多,动不动用权威言论,美国儿科网站文章作为真理来不让反对人讲话,对于这类人,套一句中医黑的论点,有不有用,做过量化分析没有?做过双盲试验没有?都没用,用个英语写个网页,甚至是中文转载你当真理来讲个G? 美国CDC权不权威?全英文数据,怎么新冠全球第一呢?你讲你的,恰自己饭,我讲我的就不就各自安好?
我自己3.家长的中实践派,支持有条件去专门场地去婴儿游泳,一次跟大人洗个脚差不多,但是可以不用脖圈,再强调一次,婴儿游泳有n种类型救生设备,不要只盯脖圈说事。你完全可以用其它类型的
跟3,4类朋友讲一句,去郑xxx 洗脚店洗过没有? 一次几十块,人家说的去脚气,强肾健体,你花n次达到这个效果没有?没达到为什么不取缔,还有大把人去? 为什么落到孩子身体,一次花几十块就想达到强身健体,科学成长的目的呢,达不到就是骗局呢?
我只是提供两个角度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达到我的预期,我认为每次花几十钱就值。
1.湖南冬天(特别是冬雨天气)防止感冒,2.运动+按摩 提高睡眠质量,从这角度来说,相对于洗脚,简直是立竿见影。我就觉得值,说真的,一次几十块,够干啥?有什么究结的,能解决你育儿中几个具体问题,代价可接受就上,解决不了就不上(比如你不存在我说两个问题)。你就不去。
上个小学培训班,总不难要求你儿上不了清华就退费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至于说安全,所有潜在风险,一。1.2类答主的攻击点,脖圈风险,二是无人看管头栽倒水里溺水。这第一点你换其它圈就不行?没有人规定婴儿游戏的ISO标准是脖圈,但是很多人就拿这个来个偷换概率。二。无人看管,婴儿到哪都出事。
-----------原答案-------------------
我家两个小孩子都是从婴儿期一直在妇幼机构办游,其中有小的,在3岁多是游大池.
我个人认为好处也很多,俩个小朋友活到现在,我不认为是幸存者偏差,因为同期也有大量小朋友在游。
而且看内容,这家人走的不是寻常路。是在家里中戴脖圈给小朋友游,而非到专门机构去。
我大体分析,首先他们买的脖圈不一定跟小朋友匹配,因为这个可以调节量和尺寸很多,一个新手妈妈未必能买很多尺寸到家给小朋友试,也不一定能戴好,我估计是买这种,有直径和活动扣调节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让她游了10多分钟,而在家两个女人也未查看出不对劲,而是从外回家爸爸发现,可想所以家人监护的意思2个大人在同一间屋子里就算监护了?
换到我们这边情况,所有围脖配戴是由护理人员配戴,刚出生几个月每次不超过5分钟,一般是父母一直在边上看着,同时有护理人员陪同或巡查。
所以这个问题重点,如果想给婴儿游泳,老老实实到专业一点机构去游,别的不说至少人家处理意外比你几个新手父母要专业的多,在家就老老实实放在小浴盆里洗淋浴。在家用这个样盆能出事吗?
而且对于脖圈不放心的,完全可以那种象背心一样包围的救生圈,机构一般现在都有,或者自己买一个。只不过当时我认为这个运动量不大,而且大一点就马上换成套在腰上那圈了。
而且有位*式睡眠培训的老兄,我记得是第二次以家中游泳出事攻击婴儿游泳这个行业了。
好有一比,在河里淹死人呼吁取消游戏池了。
都是恰儿童行业的饭,你这行还真没法竞争过婴儿游泳行业。
而且所有攻击者围着脖圈攻击,我邀请一下攻击这几个救生圈,如果这一些行业换了圈,接下来怎么办呢?
利益相关:前婴儿游泳的客户,现在小孩刚上小学,是在25米游泳直接游了,算游泳池利益相关者吧
PS:有不少评论说,婴儿游泳没什么用,我以前回答过,现在一并回答,希望不要重复讨论,现在我个人大量练自由泳,更关心游泳话题。有这类问题多交流。
@Lainey @郑小铭
我去游泳出发点不是是婴儿去运动变强,这跟上个小学培训班就在想选清华还是北大一样,真是想多了。
1. 在湖南冬天没有暖气地区给婴儿洗澡最大问题是防止感冒,包含洗澡,按摩,穿衣都要大量时间身体暴露在外面。40块钱在中央空调的房间里洗,用强生按摩全身,哪怕就是坐在水里,我都觉得比你去按脚值。而且都别人代劳,省那点时间补觉。
2. 那婴儿做运动,会让他多吃点奶和觉得累睡久一点,目前看在婴儿期也只有这个运动能做这一点,我一般下午4点钟去,游完后吃奶能5,6点安稳睡到晚上一二点,有时会到半夜都让家长睡个安稳,这个只有冬天喂夜奶的家长才有多香。
所以攻击是假运动,没有效的出发点就不对,你攻击洗脚店按个脚肝,肾,内脏就变强了是假宣传,为毛洗脚店还这么多?
暴露出最大的问题:
先看看某缝合平台发布的游泳好处。
1、运动 :游泳的婴幼儿明显比不游泳的婴幼儿运动量大,手脚更灵活,好运动。
2、饮食: 游泳的婴幼儿明显比不游泳的婴幼儿食欲更强,进食量略大。
3、睡眠: 游泳的婴幼儿明显比不游泳的婴幼儿睡眠质量好,深睡眠时间更长。
4、智力 :游泳的婴幼儿明显比不游泳的婴幼儿大脑发育更好,显得更机灵,更好奇周围的事物。
数据在哪呢?谁研究的?
测试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长达十年的回顾性研究?
十年前有这种池子吗?
5、身高: 游泳的婴幼儿明显比不游泳的婴幼儿骨骼系统发育更好,长得更高。
同上
6、性格: 游泳的婴幼儿明显比不游泳的婴幼儿性格更加健康、开朗、爱笑、爱交流,精神状态更好。
??????????????
我不瞒你们,我也是被洗脑的一份子,被割过韭菜,
那次沐沐入水以后,没有任何放松,只有恐惧的表情,
缩在那里一动不动,很快我就要求出来。
回去的路上她一直很害怕,晚上睡觉哭醒好几回。
这个行为真的很残忍,我当时就很后悔,
抱怀里不好吗,扔池子泡着算怎么回事?
孩子的父母有错,但也有无辜的地方,
毕竟养育孩子是第一次,
资本在你耳边狂轰滥炸,告诉睡觉要训练,运动要游泳,你不去,你的孩子就不如别人的。
一次两次还好,天天这么搞,任谁也可能被割一刀。
也算是我踩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建议除了孩子正常的吃穿用度,
尽量不要去尝试新鲜的、割⑨的、财 富 密 码明显的新生概念。
什么?把游泳圈把受力点放在脖子上?
还是婴幼儿?
谁设计的这个产品?
谁批准他们生产的?
我建议强制给他们家的汽车,
按照颈部安全带!
游泳脖圈——老百姓看着以为是防溺水救命的,对我们熟悉小儿气道的人来说,这玩意儿是潜在的“杀人工具”。
小儿气道有什么特点?
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全,体位不当就有呼吸道阻塞的可能。
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
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声门显露困难,且极易被口腔分泌物糊住,小孩子哭着哭着把口水呛到气管的案例屡见不鲜。
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呼吸储备很小,小孩子憋两下口唇就紫了。
呼吸模式上, 吸气时胸廓扩张力小,呼吸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
而脖圈,特别是设计缺陷、质量低劣的脖圈严重威胁着孩子的呼吸。
1 颈软的婴幼儿在水中活动时,脖圈反复的摩擦和压迫,存在压迫气管的可能,另外过度膨胀的塑料圈,容易干扰孩子膈肌运动,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反射性喉头痉挛、声门关闭导致“干性溺水”。
2 在脖圈浮力和自身重力的拉扯下,孩子的脖子成为了全身重量唯一的受力点,对于其仍在发育中的脆弱颈椎来说,危害甚大。
3 脖子上的颈动脉窦如果被压迫,会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会休克!
小孩游泳,尽量避免脖圈,换成趴圈或者大人全程抱着。
水火无情,小心!
科技日报曾经发过一篇关于游泳的辟谣文章,其中就涉及婴儿游泳的诸多误区:
==关于婴儿游泳的好处
不少新手妈妈都会听到这样的宣传:婴幼儿游泳好处多多,可以有效刺激神经、消化、呼吸系统及肌肉骨骼的发育,锻炼婴幼儿体力和身体协调性等。殊不知,婴幼儿游泳并非商家宣传的那样,真正是弊大于利。
事实上,在现实的宣传中,店家能宣传的比上面的总结文字多得多,随便来两张图
诸如促进疾病尽快康复、感官早期潜能的开发,真的是通天;所谓“更健康、更灵活、更强blabla”其实是很难量化的,没有科学实验论证,不过就是看宣传者的心情和信笔由缰。总之,能沾边就上,不能沾边创造沾边也要上。
实际上呢?
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表明:让婴幼儿学习游泳,目的是为了防止溺水,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潜能开发,让1岁以下的婴幼儿下水游泳,完全是为了玩乐罢了。
==如何让婴儿游泳
国内的婴幼儿游泳,大多是宝宝带着游泳颈圈在水里玩耍,父母们则站在一边观看,时不时拨弄水花逗逗宝宝。
对比国外:
国外婴幼儿学习游泳,脖子上是不能箍上游泳圈的,必须有一名家长下水,全程双手托举宝宝,父母必须全程护卫自己的孩子。为防万一,父母还得学习婴幼儿的心肺复苏术。
对比之下很明显,很多家长对婴儿游泳,不过是全盘托付给项圈,至于最后心肺复苏术的双保险,这恐怕100个兴冲给孩子游泳的家长里也挑不出一个学会的吧?
当然,颈圈本身已是极大的风险,可能有以下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游泳颈圈并不适合婴儿戴。一方面游泳颈圈只是套在婴儿脖子上,小小的脖子要承担起婴儿整个身体的重量,脖颈处受力过大,可能造成颈椎关节的损害;另一方面小婴儿皮肤娇嫩,脖颈更是薄弱处,如果游泳圈套得过紧容易压迫婴儿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还可能压迫颈部的颈动脉窦,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变慢,导致休克。套得过松又容易让婴儿呛到水。
新闻中提到的,大概率是由于颈圈引起的窒息死亡,家长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第一层风险:防溺水;至于颈圈本身可能造的危害,或许了解都没了解过,更不用说去注意了。
小婴儿真的很不幸。关键是,类似的惨剧或许难以引起大规模的警惕,毕竟每个人接触信息的渠道都有局限性,有些甚至还是闭环式、朋友圈式、群组式的,就像这个例子,相关科普是有的,但家长未必接触到,或者也没有耐性看枯燥的科普,但是三姑六婆八大姨闺蜜孕妈群(闭环式信息渠道)一说婴儿游泳如何如何好可能马上就心动了。
所以,科学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谆谆教诲,有时真的抵不过朋友圈里一张天花乱坠的宣传单。
参考:
不然,按照当年我焦虑且盲目的执行力,是一定会给孩子报名游泳的。
原因很简单:
1、“婴儿游泳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可以促进食物消化,提高睡眠质量,加强新陈代谢...”此处省略1万句资本方铺天盖地的广告宣语。
2、我小时候没玩过的“看起来很好”的东西,我希望我的孩子有。
最后没报也很简单,并不是被理智的旁人“成功劝阻”。而是在我犹犹豫豫要不要出这笔钱的时候,家门口的游泳馆老板就关门卷钱跑路了。大概只开了2个月?大概刚刚收割完预存款?
后来度过了焦躁的产后抑郁期,我的智商渐渐恢复正常。我知道了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 岁以内的宝宝,不推荐任何形式的游泳课,这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小宝宝骨骼脊椎都没有发育良好,套在脖子上的脖圈会让宝宝的脖子变成身体承重的部位,一不留意就可能伤及宝宝的脊柱,造成父母难以承受的后果。
想让满月孩子“锻炼身体”,让孩子练抬头,可以省钱。
想让满月孩子“锻炼肺活量”,让孩子“练”吸奶,满头大汗,她们还吃得真的很香。
这个可比月子里的游泳票贵多了!入得起坑的都是显贵实力派!
400元+一节课,我身边的土豪爸爸妈妈基本都上过,这是我们本地的尊贵早教派身份的象征。大人与小孩一同入水,享受美轮美奂的半小时左右“无打扰”的亲子时光。
我曾经在土豪父母的邀请下, 前往体验过1节课,真的挺好挺满意的。这种游泳馆通常以水质好为高价卖点。教练跟我说,游泳馆的水质每天达到可以“喝”的状态,他们可以教会我的孩子在水中“裸眼”睁眼,转圈圈,钻洞洞。
我问他:“孩子为什么要在水中“裸眼”睁开眼睛呢?戴着泳镜睁开不好吗?”
教练说:“当孩子不小心落水的时候,是没有泳镜的。我们要帮助她,在任何环境下落水后都能马上睁开眼睛自救。”
当时我对这个领域的知识储备相当有限(现在也是),隐隐觉得哪里奇怪,我琢磨着吧,落水后,最关键的难道不是冷静吗?咋是睁眼呢?这要是水质差,直接糊你一眼睛辣疼辣疼咋办?
所以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这种“牛逼”的技能?(如果有专业人士看到这里觉得不对,敬请评论告知,我一定虚心学习!致谢)(更新:有收到评论提示,落水时先睁眼是有必要的,有助于自救)
亲子游泳确实很美好,但对于我等社会「打工人」来说,收益低于成本付出。我会在孩子长大一些,带她去报儿童游泳班,而不是低幼期昂贵的亲子游泳。对于不差钱的家庭,这条可忽略~
这一条并不是父母们不知道。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心甘情愿的去掏钱,去跟风,更多的是源于:“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好。”在这种心态下,缺乏专业背景知识的父母,就很容易走偏,甚至连孩子濒临生命危险这样的信号都发现不了。
我还是给大家提供一些,小婴儿成长期间,在家都可以做哪些免费的,还好玩、安全的运动吧!这些运动都来自《金宝贝在家做早教》书籍,我把链接放在后面,有需要可以自取。
一、照镜子——我是谁?
让宝宝趴在床上或游戏垫上,前面放一块安全镜就可以了。宝宝们通常会被这个有意思的玩伴吸引——虽然低月龄的宝宝并不知道镜子里那个可爱的小人儿就是她自己。
技能同步get:这个游戏同时能够锻炼她的颈部肌肉力量,为以后的坐和爬打下基础。
二、踢准目标
让宝宝仰面躺着,在她的双脚能够很容易踢到的位置,举一个枕头/盘子等。引导宝宝用自己的脚去踢目标物,当她的脚踢到的时候就表扬她。一旦宝宝明白怎么做,就会不知疲倦的一遍遍玩下去啦!
技能同步get:眼脚协调能力对宝宝很重要,因为她需要通过眼睛所看到的控制双脚的动作,这样才能学会避开障碍物行走。
三、趴趴乐
试着和宝宝一起趴趴吧,看着她的眼睛,跟她做一些互动游戏。宝宝会喜欢上这个视觉角度下的你。
技能同步get:很多宝宝都觉得趴着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换着花样让宝宝多趴,对今后学习坐立、爬行和走路都很有意义。
四、飞高高
让宝宝趴在大人的小腿及膝盖上,用双腿将宝宝举起,上下来回荡。宝宝俯视看到大人的脸会很开心的!大人可以在背后垫上支撑自己力量的物体。
技能同步get:这个游戏有助于锻炼宝宝趴及平衡能力。当然,更多的是锻炼了大人自己……
还有更多玩法,敬请参考我原来的回答:
作为父母应该怎么陪一岁以内的婴儿玩耍? - YUNYA麻麻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449656/answer/1198853685
也可以参照原书,这本书分月龄手把手地教导了新手父母,如何带孩子早教玩耍。希望对新手爸爸妈妈们有用。
我是 @YUNYA麻麻 500强企业妈妈,知乎母婴视频优质答主。跟我一起变更强大呀~
婴儿游泳就是母婴领域本世纪最大的智商税!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个叫做「水育」的概念,突然就在育儿圈里开始兴起和走红。
水育这两个字,大家看着可能有点陌生。那么,我换一个词语——婴儿游泳,你是不是就觉得特别熟悉了。
这几年,在月子中心、早教场所、各大商场、母婴店、甚至有些妇幼医院里,你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婴儿游泳的商家和机构。
我丈母娘也曾经在带着小团子出去玩的时候,被婴儿游泳机构的商家忽悠进去办了一张卡,也不便宜,游十次泳就要 999 块钱,这比我和团子妈常去的奥体中心游泳馆都要贵得多。
说实话,我也并不佩服这些商家的宣传方式,因为都很老一套。在中国,只要把自己营销的母婴产品和促进宝宝大脑发育、促进宝宝运动能力发育结合在一起,您放心,那家长绝对是趋之若鹜的。
那么,问题来了,婴儿游泳到底有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呢?它真的能像那些商家宣传的那样促进宝宝大脑、运动能力发育吗?
下面,咱们就来扒一扒婴儿游泳的皮吧!
咱们总是喜欢给一个物品冠以神圣的名头。比如,我们喜欢叫榴莲「水果王后」、我们喜欢把动感单车叫做「减脂杀手」、我们也喜欢把游泳说成是「运动之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名头的背后其实都是一种营销。
作为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理工男,我看问题的方式其实还是比较直的。游泳,说到底,它就是个运动。如果硬要说游泳和别的运动有什么不同,也许仅仅只是游泳时穿的衣服比较少。
从纯粹的运动和健身角度来说,游泳大体还是属于有氧运动的一种,和长跑、快走、打篮球这样的运动没有什么不同;和跑步机、椭圆机这样的器械运动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么,也就是说,游泳最大的好处,其实就是它作为有氧运动所带来的好处,比如增加肺活量、锻炼耐力、增强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但是,也仅此而已。所谓的游泳能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完全是无稽之谈,发明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为了坑骗家长们的钱包。
也许你会说,刚才萌医生你说了游泳是有氧运动,那么,宝宝学习游泳是不是能促进运动能力发育呢?是不是也能增强免疫力呢?
那自然是不错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游泳,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是个医生,我在做出一个医疗决策的时候,最高的原则就是权衡利弊。举个例子,做CT 有伤害,但是如果孩子头部着地严重摔伤不得不做,那就必须得做。所以,咱们做一件事,尤其是带娃,必须学会权衡利弊。
那么,游泳的弊端到底在哪里呢?
咱们先下一个结论,美国儿科学会是这么建议的—— 1 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建议游泳。
那么,有用到底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1.溺水
不要觉得游泳池有多么的安全,萌医生曾经也带着小团子去过那家游泳店,店铺里一共有 4 个泳池,然而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救生人员更是一共只有 2 个。
这时候,看护孩子的工作几乎就是由家长独立完成的。而且,我发现,很多时候带着孩子去游泳的都是外婆、奶奶、或者月嫂阿姨,这时候,如果发生意外,有没有能力在第一时间迅速救出宝宝呢?
别忘了,每年婴儿游泳馆发生的意外并不少。
2.呛水
宝宝游泳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呛到水,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对于 6 月龄以内的婴儿来说,哪怕多喝一点不必要的水,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咱们之前一直给大家科普,在正常情况下,只要合理喂养,无论是奶粉喂养还是母乳喂养的宝宝,都是不需要喂水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摄入过量的水分可能会影响宝宝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那么,呛水和喝水有什么区别呢?水呛到宝宝的嘴巴里,很多时候都会被吞咽进去,这同样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3.泳池卫生
很多婴儿游泳馆呢,每个泳池的面积也就几个平方,泳池里面却挤满了孩子,远远看去,就像一群小青蛙一样互相挤来挤去。
封闭、阴暗、潮湿、人口密度较高,这几乎就是细菌、病毒滋生和繁衍最完美的温床。你跟我说,游泳到底是为了健康,而是在残害健康。
4.脖圈
最后,就是今天的主角,脖圈!
大多数游泳机构会深入各大商场和小区,租个场地,搞几个「大浴缸」,每个娃一个缸,娃套着脖圈在水里打转踢腿儿,别提多惬意。
这里,我想说,脖圈,这 TM 就是个垃圾玩意。
为啥?因为这种脖圈式的婴儿游泳,隐藏着极大安全隐患。
小宝宝骨骼脊椎都没有发育良好,这种脖圈会让宝宝的脖子变成身体承重的部位,一不留意就可能伤及宝宝的脊柱。
而且,脖圈多半是塑料材质的,有的宝宝可能对脖圈过敏或因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肤发红,破损,甚至是皮炎。
脖圈的大小也很难控制,如果充气过度,过紧的脖圈则容易压迫颈动脉窦,充气不足,过大,则容易导致宝宝滑落,有生命危险。
这个社会上,骗人的东西很多,在极端情况下,我可以容忍你骗钱,但是,我无法容忍这帮混蛋坑害孩子的健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