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洁虾为什么不会被鱼吃掉?

回答
清洁虾之所以不会被鱼吃掉,主要原因在于它们与鱼类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的共生关系,而这种关系是以清洁虾独特的“服务”为基础的。简单来说,它们为鱼类提供了重要的“清洁”服务,而鱼类则保护它们免受捕食。

这种关系的形成和维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1. 提供“清洁”服务:关键的价值所在

去除寄生虫和死皮: 这是清洁虾最核心的“工作”。鱼类的皮肤、鳃、口腔以及鳍上常常会滋生寄生虫,如海虱、鱼螨等,或者附着死亡的鳞片、坏死的组织。这些寄生虫和坏死组织不仅会引起鱼类的不适,还可能导致疾病。清洁虾,尤其是常见的清洁虾种类,比如红唇清洁虾(_Lysmata amboinensis_)或清洁虾(_Periclimenes pedersoni_),它们拥有特殊的触角和口器,能够非常精确地夹取和清除这些寄生虫和死皮。
清理伤口: 当鱼类受伤时,伤口容易感染。清洁虾会主动来到鱼类的伤口处,小心翼翼地清除伤口上的坏死组织和污垢,帮助鱼类加速愈合,并防止感染。
清理口腔和鳃: 许多鱼类甚至会将头伸入清洁虾的“清洁站”,张开嘴巴,让清洁虾进入口腔清理牙齿缝隙中的食物残渣,以及清理鳃丝上的杂物。这是一个非常信任的行为,表明鱼类高度依赖清洁虾的服务。

2. 鱼类的“报答”:保护作为交换

免受捕食: 鱼类作为海洋中食物链的一环,本身也可能成为其他更大型鱼类的猎物。而清洁虾,虽然体型不大,但它们提供了如此重要的“健康服务”,自然得到了鱼类的“优待”。大多数鱼类,一旦认识到某只清洁虾是可靠的“清洁工”,就会将其视为“安全区”,避免在清洁虾附近对其进行攻击。
提供“清洁站”: 许多鱼类会形成固定的“清洁站”,清洁虾则会聚集在这些地方等待“客户”。这些清洁站通常是海绵、珊瑚礁的突出部分,或者是有明显清洁虾存在的区域。鱼类会“排队”等候清洁,并主动表现出接受清洁的姿态,例如静止不动,甚至将身体翻过来。

3. 清洁虾的“策略”:如何让鱼类信任它们

特殊的行为模式: 清洁虾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行为模式来吸引和留住“客户”。它们会通过在原地快速晃动触角,或者跳一段有节奏的舞蹈来吸引鱼类的注意。一旦鱼类游近,它们会小心翼翼地靠近,并不表现出任何攻击性。
精确的“操作”: 清洁虾的钳肢和触角非常灵巧,能够精确地夹取寄生虫和死皮,而不会伤到鱼类。它们知道哪些是需要清除的,哪些是需要保留的。这种“专业性”赢得了鱼类的信任。
“戒备”的解除: 许多鱼类在遇到潜在捕食者时会保持高度警惕。然而,在清洁虾为其服务时,它们会显著降低警惕性,甚至主动将身体暴露给清洁虾。这是一种高度信任的表现。

4. 双方的“约定”:不吃掉提供服务的一方

协同演化: 这种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演化的结果。清洁虾通过提供服务生存下来,而鱼类通过获得清洁服务获得了健康和生存优势。如果鱼类吃掉了提供服务的清洁虾,它们自身就会失去这一重要的健康保障,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识别与记忆: 很多鱼类能够识别特定的清洁虾,甚至记住哪些清洁虾更有效率。它们也会选择在它们信任的清洁虾那里接受服务。

5. 并非绝对,但概率极低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关系虽然非常普遍且牢固,但并非绝对。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比如饥饿的鱼类,或者当清洁虾不再提供服务时,也可能发生捕食。但是,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这种互利的共生关系,鱼类不会随意捕食清洁虾。

总而言之,清洁虾之所以不会被鱼吃掉,是因为它们通过提供不可或缺的“清洁”服务,与鱼类建立了一种基于信任的互利共生关系。这种关系让清洁虾成为了鱼类群体中的“特殊存在”,它们是鱼类健康的“守护者”,而鱼类则用它们的保护作为回报。这是一种在自然界中非常精妙且有效的生存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存的清洁虾使用祖传的特殊外观和动作来表明身份,活动在特定的区域,降低了被鱼误伤的概率。误伤仍是存在的。

  • 清洁虾的白色长触须一般对同类来说难以辨认,但对大部分鱼来说从 25 厘米外观看就能识别。
  • 对清洁虾来说,看到疑似能清洁的东西就去挠挠的行为大概是不需要特殊学习的。

追溯到远古,清洁虾、清洁鱼的祖先可以和“食性不包括小鱼小虾、不会攻击它们的鱼”“体型不大、不足以吃掉它们的鱼”一同生活,慢慢建立共生关系——现在仍然有清洁虾住在海鳗的洞里、被海鳗保护,贸然攻击清洁虾的动物在历史上可能频繁被其他鱼类攻击。

趋同演化让许多不同物种的清洁虾具有相似的颜色和图案。这现象在清洁鱼身上也存在。

  • 清洁共生是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的互利关系,清洁者从客户身上吃掉寄生虫和其他废物;
  • 清洁虾泛指清理其他海洋动物身上的寄生虫的十足目动物,具体拿出一个物种来不一定是虾;
  • 清洁虾通常会聚集在珊瑚礁的特定位置“清洁站”,有时和隆头鱼科一起去为客户清洁。清洁者可将客户体表的寄生虫减少约 98%;
  • 一些鱼会冒充清洁鱼来攻击缺乏经验的鱼。被攻击过的鱼往往会学会辨认假的清洁者,并可能攻击它们。历史上,清洁能力差或模样容易被误伤的清洁者显然更容易被客户干掉,这筛选了外观特殊的个体并影响了它们现在的形态与行为。

清洁共生关系并非普遍存在,许多海洋动物不知道有这种事,知道的动物也只知道少数清洁站的位置。历来生活在珊瑚礁的鱼类与清洁者的互动可能不需要特殊的学习。一部分动物可能是在不同时期观看了清洁者与客户的互动后模仿加入的——这包括人在内。有些人喜欢将手伸过去让清洁虾清理,有人用清洁鱼吃脚上的死皮。

一些科学家分析了库拉索岛附近的野外观测站中清洁虾和 10 种鱼类间的 199 次相遇,其中最常见的鱼是 Pseudupeneus maculatus 和 Acanthurus bahianus。当一条鱼接近一只清洁虾并保持其身体静止时,清洁虾会挥动白色的触须表示它们愿意提供服务,想要服务的鱼通常会将体表颜色变深。在 80% 的情况下,挥动触须的虾会从来访的鱼身上清理寄生虫。对于不挥动触须的虾,颜色迅速变暗的鱼被清洁的概率是颜色不变的鱼的三倍左右。

清洁虾似乎是单色视觉,鱼的较深色调对它们的灰度检测来说比较有效。在实验室中,靠在水槽上的 iPad 显示三角形、圆形、矩形的较亮和较暗图像时,清洁虾会更频繁地尝试清洁较暗的图像。

"Mutual Visual Signalling Between the Cleaner Shrimp Ancylomenes Pedersoni and its Client Fish," Eleanor M. Caves, Patrick A. Green, and Sönke Johnse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June 20, 2018. dx.doi.org/10.1098/rspb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