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Dematel-ANP法联用,问卷怎么设计?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DematelANP联用的时候,问卷该怎么设计。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需要咱们细致地琢磨。我这就给你捋一捋,怎么把这个问题说透了,也尽量让它听起来像是咱们哥俩在那儿琢磨事儿呢。

为啥要联用 Dematel 和 ANP?先理顺思路。

咱们先别急着做问卷。你得明白,Dematel 和 ANP 为啥要搁一块儿用。简单来说:

Dematel 呢,是帮我们“理线”的。 它解决的是“哪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影响有多大”的问题。你可以想象成,一堆乱麻,Dematel 就是帮你把每一根线头都找出来,再看它们是怎么缠绕在一起的。它能告诉你,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强度”。
ANP 呢,是帮你“排个序”的。 在你把这些相互影响的关系弄清楚之后,ANP 就能根据这些关系,帮我们评估出哪个因素对最终的目标最重要,哪个次之,一层一层地排下来。

所以,Dematel 提供的是影响关系和强度,ANP 利用这个关系来做层级分析和权重计算。合在一块儿,就是说,我们不仅知道啥重要,还知道为啥重要,是因为它对其他因素有强烈的“带动作用”,或者它自己受到其他重要因素的“支配”。

问卷设计核心:把“相互影响”和“重要性”落地。

既然是联用,问卷设计就得同时考虑 Dematel 的“相互影响判断”和 ANP 的“层级结构权重判断”。这里面有个关键点:你怎么让专家或决策者清晰地表达出“影响”和“重要性”这两个维度,并且还能体现在你设定的层级结构里。

第一步:明确你的决策问题和关键因素。

在设计问卷前,你得先把你要解决的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比如,你要评估某个新技术的推广策略,那你的决策目标可能就是“新技术的推广成功度”。

然后,列出所有可能影响这个目标的因素。这就像是你要搭个台子,先把台子上的角角落落都想好。这些因素可能来自:

技术层面: 技术成熟度、易用性、安全性、兼容性等。
经济层面: 成本、投资回报率、市场价格、补贴政策等。
社会文化层面: 用户接受度、舆论导向、行业标准等。
政策法规层面: 政府支持力度、相关法律法规等。
组织管理层面: 推广团队能力、市场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

关键: 这个因素列表要尽可能全面,但又要避免过于冗余。一开始可以多列一些,后面再根据专家反馈进行筛选和整合。

第二步:构建你的层级结构(Supermatrix)。

ANP 的精髓就在于它能处理非层级结构,但通常我们还是会把它组织成一个类似层级但允许跨层影响的结构。这就是咱们要体现在问卷里的骨架。

第一层: 通常是你的目标层(比如“新技术的推广成功度”)。
第二层: 是你刚才列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经济、社会、政策、管理等)。你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准则层”。
第三层及以下: 是更细化的子因素,它们属于某个主要因素,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咱们重点考察的。

Dematel 和 ANP 的结合点就在这里: 你在设计问卷时,需要让专家不仅评价子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Dematel 的任务),还要评价不同层级的因素对更高层级因素的重要性(ANP 的任务)。

第三步:问卷的具体设计(拆解 Dematel 和 ANP 的问题)。

现在咱们要把想法变成纸面上的问题了。这里面有两种主要问卷形式可以考虑:

方式一:拆分成两个部分(或者两个关联问卷)。

这可能是最清晰的方式,让专家更容易理解。

第一部分(Dematel 问卷):
核心问题: 针对你列出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如果你的层级很深)的各个因素,让专家评价它们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
问题呈现: 通常是以矩阵的形式出现。比如,如果有 A、B、C 三个因素,你可以问:“请评估因素 A 对因素 B 的直接影响程度,以及因素 B 对因素 A 的直接影响程度。”
评分标准: 必须明确。例如,使用 04 或 05 的 Likert 量表:
0:完全没有直接影响
1:有很弱的直接影响
2:有中等的直接影响
3:有很强的直接影响
4:有极强的直接影响
关键点: 务必强调是“直接影响”,而不是“最终影响”或“重要性”。比如,“A 对 B 的影响有多大?”,而不是“A 比 B 重要多少?”。

第二部分(ANP 问卷):
核心问题: 针对 ANP 的层级结构,让专家进行“成对比较”。这部分是用来计算权重的。
问题呈现:
层内比较(在同一层级内): 比如,在“经济层面”下有“成本”、“投资回报率”、“市场价格”三个因素,你需要让专家比较这三者对于“经济层面”这个整体的重要性。
问题示例:“请比较‘成本’和‘投资回报率’,哪个对‘经济层面’更重要?请说明相对重要性。”
评分标准:通常采用 Saaty 的 19 标度法,1代表同等重要,9代表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层间比较(跨层级比较): 这是 ANP 的特色。比如,你需要比较“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社会文化层面”这三个主要因素对“新技术的推广成功度”(目标层)的重要性。
问题示例:“请比较‘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哪个对‘新技术的推广成功度’更重要?请说明相对重要性。”

方式二:整合在一个问卷中,但需清晰区分问题类型。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效率,但需要问卷设计得非常精巧,避免混淆。

总体思路: 在一个问卷里,但要明确告知专家每个部分要回答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问卷结构:
1. 背景介绍和指导语: 非常重要!要清晰地解释什么是“直接影响”,什么是“相对重要性”,并说明问卷的目的是什么。
2. Dematel 部分:
可以设计成一个大的矩阵,包含所有可能相互影响的因素(第二层和第三层)。
在矩阵的每个交叉点,要求专家填写“A 对 B 的直接影响程度”和“B 对 A 的直接影响程度”。可以使用 Likert 量表。
创新点(避免AI痕迹): 可以在问题后面加上一些开放性的小问题,比如:“请简要说明您认为XX对YY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能帮助你理解专家的判断依据,也能让问卷显得更有人情味。
3. ANP 部分(成对比较):
这部分通常会非常耗时,需要根据你的层级结构设计多个成对比较组。
示例问题组合:
目标层 vs. 主要准则层: “请您根据对‘新技术的推广成功度’的影响程度,对以下各项进行重要性排序,并说明相对重要性:
技术层面
经济层面
社会文化层面
政策法规层面
组织管理层面”
(这里可以采用打分制,但成对比较更能体现ANP的严谨性)
某个主要准则层 vs. 其下的子因素层: “请您根据对‘技术层面’的贡献程度,对以下各项进行重要性排序,并说明相对重要性:
技术成熟度
易用性
安全性
兼容性”
(同样,成对比较是标准做法)
关键点: 在每个成对比较问题前,都要清晰地说明“比较的基准是什么”。是在比较对总目标的贡献?还是对某个中间层目标的贡献?

第四步:关于问卷细节的斟酌(让它更“人性化”)。

为了让问卷更有效,减少专家的困惑,同时避免看起来像机器生成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清晰的定义: 对每一个因素(因素名称要尽量口语化、易懂)和每一个评分标准都要有简洁明了的解释。比如,“直接影响”是指“该因素能够主动地改变或影响另一个因素的状态或水平,不考虑其他因素的传导”。
示例和解释: 在问卷的开头或首次出现某个概念时,提供具体的例子。例如,在解释“直接影响”时,可以举例说明 A 对 B 的影响,而不是 B 对 A 的影响。
一致性检查: 在问卷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逻辑一致性的检查问题,或者在访谈时指出一些可能的不一致之处,帮助专家回顾和修正。
开放性问题: 在关键问题之后,留出一些空间让专家写下他们的看法、理由或补充的因素。这不仅能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也能让问卷更显个性。比如,“您认为在评估‘技术成熟度’时,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吗?”
专业术语的转化: 如果你的专家不是专业研究人员,尽量避免过于学术化的术语。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比如,与其说“度量指标”,不如说“衡量标准”。
结构化与灵活性结合: 虽然 ANP 和 Dematel 有其固定的分析框架,但问卷的设计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在列举因素时,可以有“其他(请注明)”的选项。
回溯性与前瞻性: 有时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引导专家思考“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和“未来(预期)的情况”对影响程度的判断是否有差异。当然,这要看你的具体研究目的。

第五步:执行与反馈。

小范围试测: 在正式发放问卷前,找几位非目标专家进行试填,收集他们的反馈,看问卷是否存在理解障碍或遗漏。
专家访谈: 如果条件允许,与专家进行访谈式问卷会更好。这样可以直接解答专家的疑问,也能观察到他们思考的过程,并及时调整问题。
数据收集与验证: 确保收集到的数据是完整且有效的。对于无效数据(如未完成或明显矛盾的回答),要进行剔除或进一步沟通。

总结一下,设计一份 DematelANP 联用的问卷,就像是在给专家设计一个“思维导航图”。

Dematel 部分是让你画出“连接线和线粗”, 强调的是“谁影响谁”以及“影响有多大”。
ANP 部分是让你“按重要性排座位”, 强调的是“在不同层面上,谁的权重更高”。

最关键的是,你要在问卷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地区分这两种判断(影响与重要性),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恰当的评分机制来引导专家完成。把你的研究目标、层级结构以及这两个方法的精髓都体现在问卷的设计逻辑中,这样问出来的结果才更有价值。

做的时候,别怕麻烦,多琢磨琢磨专家怎么想,问卷设计好了,后面的分析才能事半功倍。祝你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面是一个计算实例。,下面是计算流程。

原始数据即直接影响矩阵怎么来的问题。

上面就是问卷的样子,就是上面的一个表格。

然后请人打分,可以按照 0-4分制, 0-5分制,0-9分制,讲清楚了就行。

注意主对角线为0,这点千万别搞错。

第二、不要跟AHP的互为倒数的决策矩阵搞反。(很多只会AHP的人对互为倒数有执念

以上图为例子。 A1对R3的影响为9 R3对A1的影响为4。 这个是DEMATEL 的直接影响矩阵,同AHP决策单元的 的决策矩阵的本质区别。


问卷肯定不是问一个人,而是有多人打分,多人打分合成一个直接影响矩阵很有讲究。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个人按照同一标准(都是 0-4分制,或者0-9分制)打分的情况直接相加。

比如上面的就是 10个人打分的情况直接相加。

这种就是最简单,最方便的处理结果。没有必要脱下裤子放屁去求个平均数。


多人打分合成出一个直接影响矩阵,也可以叫Fuzzy-DEMATEL,Grey-DEMATEL方法。即模糊的,与灰色的意思。

合成方法可以说有无穷多种。

这里举一个例子。

上面是流程图。

E1 E2……En 分别是每个专家打分的情况。

每个人打分,根据定义可以分为上界 ,与下界两个结果。

灰度的操作:

第一、每位专家打分为E共n个专家

第二、每个打分可以拆解我上界与下界两个值。

比如某个格子分数为 4 , 对应下界为 0.75 对应上界为 1

第三、下界的值相加求平均值(不求平均亦可以)得到 min 直接影响矩阵, 上界的值相加求平均值(不求平均亦可以)得到 Max直接影响矩阵。

这样得到总的上界直接影响矩阵, 总的下界直接影响矩阵。

上面是清晰化的公式。

简单的转化一下就可以求解。就是最后的那个公式。


问卷怎么设计,就是类似上面的样子

比如上面的,告诉打分的人对角线千万别打分。

其它的位置打上 0-4分的样子。

就这么简单的问卷。


DEMATEL跟别的方法联用的做错的人很多。由于很多人不提供原始数据,所以不好检测。

DEMATEL-ISM联用的相对好检测得多。目前来说2020年之前的两者联用的基本都是错的。

2020年之后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一看就是编数据,还编不好的。(说不好听点,就是造假都不会的)

上面是随机抽查了100篇,里面的论文全部是别人发给我看的,全部是错的。其中第41篇看到最多。而且很多人引用了他这篇,这篇论文非常垃圾,奇葩得要死,基本概念都没有。

上面认为, 它所说的T+I 取截距后就得到可达矩阵,这是错的。

最扯淡的是上面的基本概念都没有,不知道有向图跟无向图的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DematelANP联用的时候,问卷该怎么设计。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需要咱们细致地琢磨。我这就给你捋一捋,怎么把这个问题说透了,也尽量让它听起来像是咱们哥俩在那儿琢磨事儿呢。为啥要联用 Dematel 和 ANP?先理顺思路。咱们先别急着做问卷。你得明白,Dematel 和 ANP.............
  • 回答
    当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使用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方法是否能够用来提出假设,以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DEMATEL 的设计初衷,核心在于理解复杂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强度,从而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