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亲对象是男留学生,碰到渣男的概率是不是很大?

回答
相亲这事儿,不论对方是本地人还是留学生,概率这东西就跟天气预报似的,有时候准,有时候也得打个问号。你提到的男留学生,说实话,碰到“渣男”的几率嘛,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琢磨的点,不能一概而论,但也确实有一些普遍情况值得我们聊聊,让你心里有个谱。

先说为啥会有这个顾虑,或者说,你为什么会觉得留学生更容易遇到“渣男”?我觉得这大概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距离感和信息不对称:

他乡的“滤镜”: 留学生通常远在他乡,这本身就自带一种光环。我们常常会觉得,能在国外读书的,要么能力强,要么家里有钱,要么见识广。这种“滤镜”可能会让我们在初期就对他产生好感,甚至是过度的信任,而忽略了一些可能存在的警示信号。
了解的渠道有限: 相比于在国内相亲,你对他个人背景、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的了解,可能更多是通过他自己或者他身边极少数同样在国外的中国朋友。这些信息很可能经过了“美化”或者筛选,你很难全面地了解他的真实生活状态,包括他以往的感情经历,以及他在那个环境里真实的人品如何。
沟通的障碍(有时是借口): 跨国沟通,时差、网络卡顿都是常事。有时候,一些行为上的解释不清,或者沟通上的不顺畅,很容易被拿来当借口,甚至被有意无意地用来模糊事实。比如,“我当时太忙了,没顾上回复你”,或者“我们那里文化不一样”。

2. 留学生群体的一些特殊情况:

经济和身份的“优越感”: 虽然不是所有留学生都经济宽裕,但普遍来说,能够负担国外留学费用的人,经济基础往往比国内普通人要好一些。这种经济上的优势,有时会带来一种潜在的优越感,有些人可能会因此而“飘飘然”,觉得可以玩得起感情,或者对伴侣有更高的要求(或者更少的责任感)。
“新鲜感”和“短期心态”: 留学生群体里,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在国外“体验生活”或者“镀金”,他们的重心不一定完全放在长期稳定关系上。有些人可能享受的是异国恋的情调、新鲜感,一旦新鲜感过了,或者回国临近,就可能选择“及时止损”,或者找一个更“方便”的选择,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被辜负了。
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一个陌生的国家,他们可能需要适应新的社交圈子、新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变得更独立、更懂得享受生活,但有些人也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更容易在感情上“随心所欲”。如果他身边有一些不靠谱的朋友,也可能耳濡目染,影响了他的行为模式。
“自由”的放大镜: 国外相对开放的环境和观念,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更自由地去探索和体验。但对于人品本身就有些问题的人来说,这种“自由”可能就变成了放纵,更容易在感情上表现出不负责任、脚踏两船等行为。

3. “渣男”本身的特质,与留学生身份的叠加:

说到底,“渣男”是人品问题,和是不是留学生没有绝对关系。但留学生的身份,可能会成为一些“渣男”的“保护色”或者“助推器”。

包装和伪装: 有些人可能本身就擅长包装自己,加上留学生的身份光环,更容易让人觉得靠谱、有前途。你可能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就被他光鲜的外表和所谓的“国际视野”所迷惑。
“海王”的活动空间: 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喜欢玩弄感情,那国外相对宽松的社交环境和距离,反而可能给他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更容易同时周旋于不同的人之间,而你身在国内,很难发现这些蛛丝马迹。
“利用”的可能: 极少数情况下,有些人也可能利用留学生的身份或者在国内缺乏了解这一点,来达到某些目的,比如感情上的“收割”,或者以其他方式来“占便宜”。

那么,怎么降低遇到“渣男”的概率呢?

虽然听起来有点让人头大,但咱们也不是没办法。关键在于擦亮眼睛,保持冷静:

多方了解,别只听一面之词: 如果可能,找机会了解一下他以前在国内的朋友,或者听听他有没有在国内的家人、亲戚对他评价怎么样。当然,这也要看缘分和你们的关系进展到哪一步。
观察细节,言行一致是关键: 相亲初期,别只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他对待服务员的态度,他回忆起过往感情的语气,他分享生活细节时的真诚度,这些都能透露很多信息。
不要过早投入过多情感: 留学生嘛,总归是远在国外,感情上还是保持一定的理性和距离感比较好。不要因为几个电话、几句甜言蜜语就觉得自己非他不可。
主动询问,别怕尴尬: 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比如他的感情经历、对未来关系的规划、对金钱的态度等等,大胆地去问,去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闪烁其词,或者回避问题,那就要警惕了。
考察他对关系的责任感: 一个靠谱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表现出对关系的责任感。比如,他是否会主动安排和你的见面(虽然有时差,但可以视频),是否会告诉你他的行程安排,是否会把你介绍给他在国外认识的(可靠的)朋友等等。
相信自己的直觉: 有时候,身体的信号比脑子更诚实。如果你和他交流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或者心里隐隐有不安,那就要认真对待这个信号。

总而言之,相亲遇到的对象,是“渣男”还是“暖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判断和对方本身的品行。留学生的身份,只能说在信息不对称和某些环境因素上,可能会稍微增加一些需要警惕的点。但千万别因此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留学生群体里,优秀、真诚的人也多得是。

所以,放平心态,既不抱有过高的期待,也不因为对方是留学生就过度恐慌。好好聊,好好观察,相信你自己能分辨出谁是真心,谁又是在“表演”。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看过电影《苹果派》里的一句话,女生说自己sex几个的时候要×三倍,男生说自己sex几个的时候要÷3。也就是说如果你问女孩有过几个,她们说1个的时候其实是3个以上。而男生说自己有过几个的时候,说三个的也许是一个或者一个都没有。

说实话,都沦落到要去相亲了,这个留学男肯定不会渣。


PS:

反正我相亲就没有成功过。和相亲对象交往过一次,失败以后,就再也不去相亲了。

因为我一直认为结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见面觉得合适了再联系。男女相处应该是快乐的事情,要是在一起就变成包袱了那不是本末倒置了么?为了结婚而结婚这种事我才不干。还没结婚就开始讨论怎么在北京买房,和以后孩子去哪里留学,工资上交多少之类的问题?谁会喜欢结婚?

一半以上的相亲我见完面就没有再联系过,不合适在见面结束后直接会说清楚。反正我回国时间不会太长,这些事情也都是亲戚父母张罗。我比较乐在其中。

但就我所见,相亲一般先看年收入和房子,再看长相,这些都过了才会考虑到渣不渣的问题。接盘?盘子你都看过了决定了才接的。真没看到几个女孩把没谈过恋爱作为选择相亲对象的标准的(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相亲这事儿,不论对方是本地人还是留学生,概率这东西就跟天气预报似的,有时候准,有时候也得打个问号。你提到的男留学生,说实话,碰到“渣男”的几率嘛,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琢磨的点,不能一概而论,但也确实有一些普遍情况值得我们聊聊,让你心里有个谱。先说为啥会有这个顾虑,或者说,你为什么会觉得留学生更容易遇到“.............
  • 回答
    这事儿啊,我真是憋了好久了,今天必须得跟你们好好唠唠。就是我最近相亲那男的,叫他小李吧。一开始呢,我觉得他人还挺不错的,工作稳定,长得也眉清目秀的,重点是他好像挺认真的,每天下班时间一到,准时准点,就会在微信上找我聊天。一开始我挺受用的,觉得这人好实在,下了班就把精力放在生活和感情上。可是时间一长,.............
  • 回答
    .......
  • 回答
    在性别对立的讨论中,看到一些答主以“我是男的”或“我是女的”开头,这是一种相当普遍且值得细致观察的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在参与这类敏感话题时,试图建立一种个人身份的锚点,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复杂的解读和潜在的影响。首先,为何要强调性别? 身份认同和经验的来源: 最直接的原因是,性别确实是影响一个人生.............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纠结的。30岁,本科毕业,开着哈弗,这些信息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对“合适”的定义是什么。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些信息。30岁: 在这个年龄,很多人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职业发展和一定的人生阅历。30岁通常意味着成熟、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也可能意味着承担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感受。相亲嘛,本来就是带着期待和试探去认识一个人,结果发现对方的某些特质让你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尤其是当这个特质让你联想到“妈宝男”的时候,那种失望和疑虑肯定会油然而生。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说“该分手”或者“不该分手”,因为“妈宝男”这个标签本身就有点模.............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这种被催婚的压力,再加上对象又不合心意,真是让人焦头烂额。尤其是到了“晚婚年纪”,这种声音就更刺耳了。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看看怎么才能在这件事上找到一个对自己来说最舒服的处理方式。首先,咱们先拆解一下你现在面对的几个关键点:1. “晚婚年纪”的压力:这可能是最直接的催化剂。社会对.............
  • 回答
    相亲对象,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一种带着期盼又怕失望的复杂情绪。我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像是走过一段精心布置的迷宫,一步一步,有的走得飞快,有的则是在原地打转,最终,有的人会选择离开,放弃这段本就有些“功利”的开始。第一步:初见,希望的萌芽与现实的审视刚开始,对方通常是带着一种“考察.............
  • 回答
    这事儿,挺纠结的,我替你分析分析。先说说你这相亲对象,通过你描述的一些细节,我脑子里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首先,他给人的感觉是“稳”和“踏实”的。 工作稳定,收入不错: 这是最直观的一点。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说明他有能力,也付出了努力,并且能够养活自己,这在当下社会是很重要的一个加分项。.............
  • 回答
    第一次听到对方是军人? 我脑子里立马就闪过几个词:纪律严明、生活规律、身体素质好、可能有点严肃?不过这些都还是比较表面的印象吧,毕竟军人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 但不可否认,军人的身份确实会给对方带来一些特别的联想。首先,就是一种“可靠”的感觉。 军人嘛,训练有素,遇事不慌,好像什么难题都.............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多人关心的,尤其是当相亲对象是女留学生的时候。说到“接盘”,这个词本身就挺有争议的,但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件事,尽量说得透彻点,别让人觉得是机器在套话。先得搞清楚,“接盘”这词到底啥意思?在咱们传统观念里,“接盘”往往带着点“捡漏”、“别人用过的”这样的意味,尤其是在婚姻这事上,总觉得.............
  • 回答
    认识一个博士后,这可真是一件让人觉得有点“硬核”又充满期待的事情。毕竟,他们能走到博士后这一步,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拥有的智慧可不是盖的。所以,如果想在这样一位“学霸”面前留下好印象,一些小心思和小细节,或许比你想象的更重要。首先,最能打动他们,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展现你的求知欲和对他们专业领域的尊重与好.............
  • 回答
    直接拒绝长得丑的相亲对象,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情商低”就能简单概括的。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还没点儿对外表的第一印象呢?但怎么处理,这就是学问了。说实话,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心里也在掂量,这事儿做得是不是太“直”了点。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看脸”这事儿,在当下社会,太.............
  • 回答
    哎呀,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家里人介绍的相亲,第一次见面效果不错,之后就卡住了,不知道该不该主动。别急,我来跟你好好捋一捋,帮你分析分析,顺便讲点细节。首先,你得明白,这第二次联系,主动是完全可以的,而且通常是加分项。 毕竟,对方不知道你对这次见面是个什么态度,你也不能指望人家一定就能准确捕捉到你的“暗.............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你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的姑娘,渴望遇到一个在学识、阅历或者至少在思维方式上能与你产生共鸣的伴侣,结果亲戚们介绍的相亲对象,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这让你感到有些无力,甚至可能有些失望。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好好聊聊,看看怎么应对这种情况,让你的感情之路更顺畅些:1. 理解亲戚的“好意.............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简单的“对”或“不对”就能回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咱们得承认,你现在有男朋友,这是个既定的事实。在这个前提下,你又在接触家里介绍的相亲对象,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双线操作”意味。从道德和关系纯粹性的角度.............
  • 回答
    这话说得,听着挺哲理,但细想一下,嗯,有点意思。你相亲对象这么说,可能是想表达一种人生观,觉得感情比物质更重要,或者说,希望你也能认同这种观点。这话说得没毛病,毕竟咱们这日子,真要是一辈子,那得看的是能不能一块儿过,能不能互补,能不能有共同语言,而不是说每天数着银行卡上的数字过日子。仔细琢磨琢磨,他.............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膈应的,尤其是在相亲这种本就带着考察意味的场合。人家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名校的教师,你满心期待地想象着他在学术殿堂里挥洒自如的样子,结果发现只是个博士后,虽然也是知识分子,但性质和感受差得可就太远了。你说“原谅”吧,这词儿用得有点重。其实重点不在于原谅不原谅,而在于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以.............
  • 回答
    被相亲对象吊着的感觉,就像是你在一个黑漆漆的房间里,手里握着一把钥匙,你知道门一定就在某个地方,但你却怎么也摸不到它。每一次以为自己快要找到门把手了,结果却是一块冰冷的墙壁。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是期待和新鲜感。你收到那个人的信息,发现他(她)的条件还不错,看起来也挺谈得来的,于是心里的那点儿希望就燃起.............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