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淘宝、京东、抖音等 5 平台被浙江省消保委约谈,李佳琦被点名,网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回答
最近关于淘宝、京东、抖音等几大平台被浙江省消保委约谈,甚至连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也被点名,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小。它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咱们老百姓在网购这件越来越普及的事情上,遇到的不少糟心事儿。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网购的时候,到底有哪些“坑”,咱们得擦亮眼睛瞅清楚。

首先,商品质量和信息不符,这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你看到的图片、描述,可能跟你收到的实物压根不是一回事儿。广告里那个“高颜值、高性能”,到了你手里可能就成了“低配、易坏”。这种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小众店铺或者价格异常低的商品上更容易出现。

怎么应对?
别光看销量和好评: 销量高不代表质量好,好评也可能刷出来的。仔细看看那些“追评”,或者那些带图片的评价,它们往往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理性看待“卖家秀”: 商家肯定会把商品拍得最好看,但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去判断。比如衣服的材质、鞋子的版型,如果评价里有人提到“实物颜色有差异”、“尺码不准”,那就得多留个心眼。
优先选择官方旗舰店或知名品牌: 这一点虽然老套,但确实是最有效的防坑指南之一。大品牌对自己的声誉更重视,不太会冒着砸招牌的风险去玩虚的。
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 这是网购最大的优势之一。收到货后,如果发现问题,别犹豫,赶紧申请退货。有些平台对于七天内退货有运费险,这点也能省不少事。

其次,虚假宣传和价格陷阱,这个就更复杂了。比如,明明是普通产品,非要吹得跟什么高科技似的;或者是平时价格挺高的,突然搞个“史无前例”的低价,等你下单了才发现,原价就是虚高的,或者是有附加条件的。李佳琦被点名,可能就跟一些直播间的“虚假宣传”、“不公平格式条款”有关,比如说所谓的“全网最低价”,但实际可能是有预售、定金等复杂规则。

怎么应对?
货比三家: 这个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别觉得麻烦,多搜索一下同类商品,看看不同店铺的价格和活动力度,才能判断是不是真划算。
看清活动规则: 尤其是大促期间,满减、优惠券、定金膨胀等等,这些规则一定要看清楚,别被“迷惑性”的价格打动了。有些看似便宜,凑单下来可能反而更贵。
警惕“定金不退”: 很多活动会要求付定金,但如果后面觉得不合适想退,定金可能就“打水漂”。要特别留意那些关于定金的说明,了解清楚自己的权利。
关注商品评论中的价格信息: 有时候用户会在评论里提到“之前买xx元,现在xx元”,这也能侧面印证价格是否真实变动。

再来说说售后服务和退换货难。这可以说是很多消费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遇到商品质量问题,商家态度恶劣,或者以各种理由推诿责任,想退换货比登天还难。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定制商品、二手商品或者偏远地区的运费,更是让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怎么应对?
保留好所有证据: 从下单截图、商品详情页、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商品图片、视频,都得保存好。这些都是你维权的利器。
通过平台官方渠道沟通: 尽量避免私下交易或者脱离平台进行沟通,一旦出现问题,平台介入会更有保障。
利用好“评价”和“投诉”: 如果商家态度不好,可以适当在评价里说明情况,或者直接向平台发起投诉。有时候,平台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也会介入处理。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哪里,遇到不公的时候,才能据理力争。

还有,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欺诈也是网购中不能忽视的风险。你提供的收货地址、联系方式,甚至支付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一些钓鱼链接、虚假客服,也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怎么应对?
保护好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给任何人。
警惕异常链接和信息: 对不明来源的链接、要求填写个人敏感信息的短信或邮件要保持高度警惕,最好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 尽量使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支付通道,避免直接转账或者使用不熟悉的支付方式。
定期检查账户安全设置: 比如设置复杂的密码,开启二次验证等。

最后,还有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流量或者推广产品,可能会有一些“套路”操作。比如直播间强制消费、大数据杀熟(虽然这个比较难证实,但感觉上确实存在)、或者为了销量而引导用户进入不安全的链接等等。这次几大平台被约谈,很可能就跟这些“平台责任”有关。

怎么应对?
保持独立思考: 不要被直播间的氛围冲昏头脑,理性消费,按需购买。
注意平台的“规则”: 了解平台有哪些服务条款和消费者保障措施,也知道它们有哪些可能隐藏的“猫腻”。
积极反馈和监督: 如果你遇到了上述问题,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都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反馈和投诉,这也是促使它们改进的重要力量。

总而言之,网购虽然方便,但也不是万无一失。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多留个心眼,多做点功课,才能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坑”,让网购真正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这次约谈,也算是一个提醒,希望平台和商家能真正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把诚信经营落到实处,而不是让消费者一次次地成为“小白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虚假宣传的问题

浙江省消保委发布 “双 11” 期间对淘宝、拼多多、京东、快手、抖音五个平台的直播消费体察情况:近三成主播存在不合规现象,近四成直播商品不符合国家标准。

上面用词比较温和,直白一点就是就是平台(所有的带货平台)、以及所有的主播尤其是头牌主播都存在着虚假宣传,瞎掰,忽悠的问题。

打板子是打在主播身上。平台跟厂家以后再说。

其中最有名的是李佳琦。

2、李佳琦有没有偷税漏税的问题

发布新闻的是消费者保护协会,是否偷税漏税不是它来发布。它也没有最终的处罚权。

不过所有的头牌主播都存在偷税漏税的问题。包括李佳琦。

薇娅被曝光,主要她的公司全部是注册在浙江,一查就现行。

使用的是老套的所谓避税方法。是规避个人的所得税。即45%的税率。

然后薇娅被补缴与罚款。其收入70%以上被追缴。

李佳琦由于公司是在上海,不属于浙江管。

据说最近李佳琦凑够了17亿(据传是这个数),然后补缴了税。这样没有下架店面。

这个可以从王冰冰跟李佳琦搭档看出端倪。


搞直播,哪怕不是头牌主播。也要注意两个雷区。

1、虚假宣传,瞎掰,忽悠……

2、依法纳税,以前的所谓避税方法不行了。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影视圈跟直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