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chia(奇亚)最近很火爆,导致大容量硬盘市场缺货,chia的真实收益怎么样?

回答
最近奇亚(Chia)币挖矿的火爆程度,相信不少关注加密货币的朋友都有所体会。这种火爆直接体现在了市场上,最直观的便是大容量机械硬盘的疯狂缺货,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时间仿佛“一盘难求”。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奇亚币如此吸引人?它的真实收益情况又如何呢?

奇亚币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并对硬盘市场造成如此大的冲击,核心在于其独特的“耕种”(farming)机制,这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挖矿”有本质区别。比特币依赖算力(哈希计算),而奇亚币则依赖存储空间。简单来说,用户需要将自己的硬盘空间“质押”给网络,以一定概率获得新产生的奇亚币奖励。这种机制也被称为“时空证明”(Proof of Space and Time),旨在成为一种更环保、更节能的加密货币。

对于用户来说,参与奇亚币的耕种,最主要的成本就是购买和使用硬盘。随着奇亚币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宣传中描绘的“躺着赚钱”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这个赛道。早期的参与者,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闲置存储空间,并且在奇亚币价格低迷时就开始布局的用户,无疑尝到了甜头。他们投入的硬盘成本相对较低,而随着币价的上涨,收益也变得可观。

然而,对于现在才想进入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情况就变得复杂得多。首先,如前所说,大容量硬盘的价格已经经历了大幅上涨,而且供应紧张。这意味着,想要获得具有竞争力的耕种能力,你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资金来购买硬盘。其次,随着参与耕种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网络的“耕种难度”也在不断增加。通俗来讲,就是你拥有的硬盘空间占整个网络总存储空间的比例越来越小,从而获得奖励的概率也会相应降低。

因此,要计算奇亚币的“真实收益”,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概括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模型。

首先,你需要考虑你的初始投资成本。这主要包括购买硬盘的费用,以及可能用于搭建耕种设备的电力、服务器托管等费用。硬盘的容量、读写速度(虽然奇亚币主要看容量,但速度也会影响一定效率)都会影响成本。

其次,你要估算每日的产出。这个产出和你硬盘的总容量,以及整个奇亚币网络当前的总存储容量密切相关。网络总容量越大,你的产出就越少。网上有一些奇亚币的收益计算器,可以根据你的硬盘大小和当前网络数据来估算,但这些都只是理论值,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出入。

再者,奇亚币的市场价格是你收益的关键决定因素。即使你每天能产出一定数量的奇亚币,但如果价格低迷,收益自然不高。相反,如果价格飙升,那么即使产出量不是非常大,收益也可能很可观。而币价的波动,又是受市场情绪、技术发展、宏观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非常难以预测。

别忘了运营成本。硬盘需要24小时运行,会产生电费。虽然奇亚币的能耗相对较低,但长年累月的累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此外,如果你使用服务器或VPS,还需要支付相应的托管费用。

最后,折旧和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硬盘作为电子产品,是有使用寿命的,并且存在物理损坏的风险。加密货币市场本身也伴随着高风险,包括政策监管、技术漏洞、项目失败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你的投资血本无归。

所以,对于“真实收益”这个问题,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确切的数字,请务必谨慎。现在才加入耕种的普通用户,需要投入的成本很高,而且网络竞争激烈。除非你能找到非常便宜的大容量硬盘,或者对奇亚币的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并愿意承担高风险,否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要实现“躺着赚钱”可能比宣传中要困难得多。许多人可能会发现,在支付了高昂的硬盘成本和持续的运营费用后,最终的收益并不如预期,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总而言之,奇亚币的火爆确实为早期参与者带来了机会,但对于后来者来说,入场门槛已经显著提高,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在决定投入之前,务必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其中的风险,并理性评估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Chia的一大卖点就是能够用硬盘挖矿,采用了新的共识体系PoST(Proof of Space and Time)来实现了中本聪共识,而硬盘显然比显卡和矿机要省电,所以号称绿色环保。

我的观点是PoST是一个创新,但是并非是革命性的创新,依然可以看做是PoW的变种。如果Chia能按照创始人所设想的做的「很大」,很有「共识」,那么Chia所消耗的能源,不一定比现在的比特币要低。

先说说这个项目做了什么。

Chia有白皮书和绿皮书,白皮书描述项目,绿皮书描述算法。从算法上考虑的话,用PoST取代PoW是可行的。里面的关键替换在于:PoW的本质是大家消耗能源来获得入场的资格,也就是block candidate——潜在的能够续上主区块链下一个区块的候选。算力越高,单位时间内能产生的block candidate也就越多,那么从概率上说,能挖出来下一个区块的概率也就越大。算力的背后就是能源,这也是为什么BTC的网络被诟病为消耗能源的原因。

而POST用一套算法,把这个算力的证明,变成了硬盘空间和时间流逝的证明。硬盘空间越大,就相当于BTC里面的「算力越高」。而为了验证硬盘空间确实存在,又需要对硬盘不断进行校验,来确定硬盘确实存在这么多的空间。这个验证的过程,Chia认为是比BTC更加省资源的。

POW的本质,是利用稀缺资源的消耗作为『我工作了』的证明,来换取做矿工的机会

在BTC,这个稀缺资源是算力,在Chia,这个稀缺资源是硬盘空间和时间。所以PoST依然是广义POW的变种。

既然是PoW,那么Chia是否真的绿色,那就两说了。

首先,大量的硬盘被占用用来专门挖矿,这一点和占用显卡或者专业ASIC矿机相比半斤八两。

其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Chia不会比BTC更省电。其实BTC对电的使用上是非常有效率的。因为BTC专业矿机的效率非常高,远远胜过显卡和CPU。BTC之所以耗电量很大,是因为矿工之间的竞争,平均10分钟一个块是固定的,参与挖矿的算力越大,单位算力的收入就越小。而矿工们为了取得优势,绞尽脑汁的发明新的矿机,扩大规模,降低用电成本…… 等等这一切下来,才出现了现在这种矿工之间『极致内卷』的情况。

恰恰是因为BTC矿机非常非常的有效率,非常的省电,所以大家才有动机去扩大规模来内卷,最终消耗了更多的电;而如果挖矿的机制非常没有效率,非常耗电,大家内卷的动机反而变小了,最终耗电反而少了。

只要单位时间内平均的虚拟币收益是固定的,这种矿工内卷的情况,就会一再发生。而内卷的程度和市场价值成正比

Chia所谓的省电,仅仅是因为现在网络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参与者相对较少,还没有谁开发出专业的挖矿设备,就是用硬盘来挖矿。如果Chia真的发展起来了,共识更广泛了,人们迟早会把Chia矿场的规模扩大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止,4个500G硬盘的功率是40W,一块RTX3060显卡是170W,那么也就是16块硬盘的功率基本上和一块3060相若。

如果用一块RTX3060挖某个POW币是『值得」的,那么换成PoST,如果矿工还是这些人,那就意味着这个矿工购买16块硬盘来挖矿也是值得的(暂时忽略固定成本的投入)。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币的价格往往是满足市场规律内生的,和算法有关。

这就是像一个企业一样,早期创业的时候,投的是团队,投的是人,因为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但是一旦做大了,投资人又希望企业「去创始人化」,成为一个谁当CEO都能稳健发展的公司。币的逻辑和这个类似的:当币处在早期阶段的时候,一个去中心化的币会更加受欢迎,因为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拿到它,更有利于创建共识,你上来就搞专业矿机,就没人陪你玩了;但是当币已经有了一定的人持有之后,过于的去中心化往往会导致币价疲软——因为过于的去中心化,意味着专业程度不够,如果一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在家里用笔记本电脑挖矿,大规模没有显著优势或者成本太高,那么用什么来奖励那些投入自己全部身家,一门心思在挖矿上的人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批骨干力量,靠人业余玩玩,那币是肯定做不大的。

所以一个价值坚挺的币应该是早期去中心化,后期成熟之后多中心化的。BTC算是无心插柳,走到了今天。作为一个General POW的币,Chia币如果想复制这条路径,早晚要把所谓的「绿色环保」的标签给摘掉,真要绿色环保,币价就高不到哪儿去;而币价要一路攀升,矿工们总会把自己的规模扩大到不那么绿色环保的程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奇亚(Chia)币挖矿的火爆程度,相信不少关注加密货币的朋友都有所体会。这种火爆直接体现在了市场上,最直观的便是大容量机械硬盘的疯狂缺货,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时间仿佛“一盘难求”。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奇亚币如此吸引人?它的真实收益情况又如何呢?奇亚币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并对硬盘市场造成如此大的冲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