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由于和因此连用是病句吗,由于不能和什么连用,为什么?

回答
“由于”和“因此”连用,并非一定构成病句,但需要注意使用场景和逻辑关系。

“由于”和“因此”连用是否是病句?

“由于”和“因此”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由于”引导原因,“因此”连接结果。理论上,它们是搭配得当的,可以用来表达“因为……所以……”的逻辑。

什么时候“由于”和“因此”连用可能显得不自然,甚至构成“病句”?

关键在于逻辑的顺畅和简洁。

1. 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使用“因为……所以……”更自然:
病句嫌疑: 由于天气预报说有雨,因此我们取消了郊游。
修改后更自然: 因为天气预报说有雨,所以我们取消了郊游。

原因: 在这种非常简单、普遍的因果句中,“因为……所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表达方式。“由于”和“因此”的组合,尤其是单独使用时,会显得稍显书面化或郑重,用在这里会有一种“过于正式”的感觉,不那么口语化和自然。

2. “由于”引导的原因本身比较复杂或有转折,而“因此”直接连接一个简单结果时:
病句嫌疑: 由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上内部管理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
修改后更自然: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上内部管理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直接去掉“由于”)
或者: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内部管理存在一些弊端,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

原因: 当“由于”引导的原因已经包含了很多内容,甚至是多个并列的原因时,再用“因此”来连接一个单一的结果,可能会让句子显得有点拖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陈述原因,然后用“因此”或“所以”连接结果,或者直接将原因和结果并列,让逻辑关系自然显现。

3. “由于”后面跟着一个不明确或模糊的原因:
病句嫌疑: 由于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会议推迟了。
修改后更清晰: 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会议推迟了。(或者:会议因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而推迟。)

原因: “由于”引导原因,如果这个原因本身就不清晰,那么用“因此”连接结果,整个句子的信息传递就会显得不够准确和有力。

4. “由于”和“因此”的连接词叠用,导致重复:
病句嫌疑: 由于他很努力,因此他获得了成功。
修改后: 因为他很努力,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原因: 虽然“由于”和“因此”都是因果词,但它们在句子结构上是分别承担引导作用的。通常“由于”引导的句子成分,可以直接与“因此”引导的句子成分相连。但上面这个例子,很多人会觉得“由于……因此……”有点啰嗦,不如“因为……所以……”来得简洁。这是使用习惯和语感的问题。

“由于”不能和什么连用?

“由于”主要用于引导原因。在严格的语法人,它不能和表示结果的词语直接连用,也不应与表示转折、并列等不同逻辑关系的词语直接连接,除非句子结构允许。

1. 不能直接和表示“结果”的副词连用:
错误示例: 由于成功了,因此他很高兴。
原因: “由于”引导的是原因,“成功了”是结果。这里的搭配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因为成功了,所以他很高兴”或者“他成功了,因此很高兴”。

2. 不能与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连接:
错误示例: 由于天气好,而且人很多,因此我们玩得很开心。
原因: “而且”是并列关系,“由于”是因果关系。这里将两种不同的逻辑关系混杂了。正确的应该是“由于天气好,人也很多,所以我们玩得很开心”或者“天气好,人也很多,因此我们玩得很开心”。

3. 不能与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连接:
错误示例: 由于他尽力了,但是还是失败了。
原因: “由于”引导的是原因,“但是”引导的是转折。这是逻辑上的冲突。正确的应该是“虽然他尽力了,但是还是失败了”或者“他尽力了,因此失败了”(如果失败是努力的结果)。

4. 不适合和“因为”直接搭配使用(但常见于口语或非正式表达):
错误示例: 由于因为他迟到,所以被批评了。
原因: “由于”和“因为”都表示原因,放在一起过于重复,显得累赘。

为什么“由于”不能这样连用?

这主要涉及到词语的性质、功能以及句子逻辑的严谨性:

词语性质和功能: “由于”是一个副词性连词,它的核心功能是引出原因。它本身不包含结果、转折或并列的含义。当它与不匹配的词语或句子成分连接时,就破坏了它作为原因状语的明确性。
句子逻辑的严谨性: 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单位,逻辑是思想的骨架。因果、转折、并列等逻辑关系是句子得以清晰传递信息的基础。一个好的句子,其连接词和成分的搭配应该是明确、单一且符合逻辑的。
因果关系: A导致B。“由于A,因此B”或“因为A,所以B”。
转折关系: A发生,但B与A预期的方向相反。“虽然A,但是B”。
并列关系: A和B并列存在。“A,而且B”。
如果把这些不兼容的逻辑关系强行组合在一起,就会出现逻辑矛盾,导致句子意思不清,甚至产生歧义,这就是病句。

总结一下“由于”和“因此”的连用:

“由于”和“因此”连用本身不是病句,它们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因果关系。但要注意:

简洁性: 在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中,使用“因为……所以……”更自然、更常用。
逻辑性: 确保“由于”引导的原因与“因此”连接的结果之间存在清晰、直接的因果联系。
避免重复: 不要与“因为”等其他表示原因的词语重复使用。
避免混淆: 不要将“由于”与表示转折、并列等其他逻辑关系的词语强行连接。

理解这些,就能更准确、更地道地运用“由于”和“因此”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因此/所以……”是表陈述性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没问题。

只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侧重于原因,因此人们倾向于省略“因此/所以”。

“由于”是兼类词,既可以做介词,又可以做连词。如果“由于”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就是介词;如果“由于”后面接句子,它就是连词。

在这个问题下,很多人认为“由于……因此”是病句,理由是“因此”本身就是“因为这个”,跟“由于”重复了,是赘余。

这犯了一个错误,即想当然地以为重复就是语病。

实际上,“由于……因此”作为关联词使用时,“由于”是原因的标记词,“因此”是结果的标记词。也就是说,“因此”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和标记“结果”,词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虚化了,不必再纠结于这个词的本义。

举一些证据。

证据一,摄自本人手头的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即第七版)[1]

证据二,摘自《关联词语词典》[2]

“由于”“因此”都是连词,成对使用,构成“由于……因此……”的关联格式,表示陈述性的因果关系。
多用于书面。“因此”置于后面分句句首、主语之前,表示结果。“因此”后面可以停顿。
例如:
①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由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指示要对被诬陷的同志平反、昭雪,因此许多案件需要重新审理。(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有时,并列叠用“由于”,表示作为原因的事不止一件。例如:
③由于胡杨对盐碱、干旱、水湿、风沙、寒冷都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又由于叶枝味苦涩,可免遭牲畜危害,因此,胡杨是盐碱沙地造林的理想树种。(杨鉴普《杨树》)

证据三:

至于搭配关系,学者们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由于”可以和“因此、所以、才、而、就”等词搭配;“因为”不能和“因此”搭配,常和“所以、才、便、就”等词搭配。[3]

证据四,来自享誉国际的汉语言学家邢福义的论述[4]


参考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 :1583.
  2. ^ 戴木金, 黄江海. 关联词语词典[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8 :369.
  3. ^ 刘楚群.“因为”和“由于”差异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01):89-92.
  4. ^ 邢福义.“由于”句的语义偏向辨[J].中国语文,2002(04):337-342+382.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