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明仁天皇有意数年内"生前退位",意味着"平成"时代结束?

回答
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深层解读:“平成”的谢幕与天皇制的现代转型

明仁天皇有意在数年内“生前退位”的消息,无疑是近年来日本政治与社会领域最牵动人心的话题之一。这不仅意味着延续了30年的“平成”时代的终结,更深刻地触及了日本天皇制的古老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张力。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天皇“生前退位”的契机与挑战:个人意愿与制度困境的交织

首先,明仁天皇本人表达的“生前退位”意愿,是这一事件最直接的动因。在2016年的一次象征性的公开讲话中,他表达了因年事已高,感觉自己难以继续承担天皇的职责而希望“退位”的想法。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表达方式,因为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其一切活动都带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明仁天皇的措辞谨慎而含蓄,但其背后透露出的对履行职责的忧虑和对未来天皇的责任感的考量,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日本的《皇室典范》中原本并没有关于天皇“生前退位”的明确规定。这意味着,天皇的“生前退位”并非一个可以随意操作的既定程序,而需要国家层面进行法律上的调整。这一制度上的空白,构成了“生前退位”的首要挑战。国家如何界定退位的条件?退位后的天皇将以何种身份存在?这些都需要经过审慎的讨论和立法程序。

从天皇个人的角度来看,明仁天皇自即位以来,一直以其谦逊、亲民的形象深受国民爱戴。他积极参与灾后慰问,致力于弥合二战创伤,尤其是在亚洲国家之间扮演了重要的和解角色。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作为国民的象征”的职责,但也正是这份责任感,在年岁渐长、身体机能不可避免衰退的情况下,让他产生了希望将天皇的职责更有效地交接给下一代的想法。这是一种对国家和国民负责任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对天皇这一特殊角色的深刻理解。

二、“平成”时代的烙印:一个充满挑战与转型的时代

明仁天皇的退位,标志着“平成”时代的结束。“平成”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充满复杂性的时期。从经济上,它经历了泡沫经济的破裂,随之而来的是长期的经济低迷和“失去的十年”。社会层面,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自然灾害(如阪神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的冲击,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仁天皇及其皇后美智子扮演了重要的精神支柱角色。他们努力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以自身的行动传递着关怀和希望。天皇夫妇在地震灾区跪地慰问灾民的画面,成为了“平成”时代许多人心目中温暖的记忆。他们对和平的强调,对历史的反思,也为日本社会提供了一种稳定而积极的价值导向。

“平成”时代也是日本天皇制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寻求定位和适应的时代。天皇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者,而是更加贴近民众的“象征”。明仁天皇的努力,正是这种转型的集中体现。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天皇作为“象征”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力。

三、退位决定的深层考量:对天皇制未来的审慎思考

明仁天皇的退位意愿,并非仅仅是个人身体状况的考量,更可能蕴含着对天皇制未来发展的一种审慎思考。

避免“摄政”的政治敏感性: 如果天皇因为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责,但又不退位,那么可能就需要任命摄政。然而,天皇作为国家象征,摄政的设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联想和揣测。生前退位,可以从制度上避免这种尴尬和可能引发的政治风险。
确保新天皇的顺利继位和有效履行职责: 新天皇继位后,需要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天皇的各项事务中。明仁天皇可能认为,在自己尚能清晰表达意愿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退位,能够为皇太子顺利继承天皇职责、更好地履行“象征”角色提供最佳时机。这是一种前瞻性的考虑,旨在维护天皇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树立天皇制现代化的先例: 虽然历史上存在“上皇”制度,但现代意义上的“生前退位”在日本现代天皇制中是前所未有的。明仁天皇的这一举动,在某种程度上为未来可能面临类似情况的皇室成员,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也为天皇制在现代社会中的进一步“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这是一种对传统制度的创新性解读和实践。

四、对日本社会的意义:历史的传承与未来的展望

明仁天皇的退位,对日本社会而言,具有多重意义:

一个时代的告别: “平成”承载了太多日本人的集体记忆,有欢乐也有悲伤。明仁天皇的退位,标志着这个时代的正式落幕,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这种象征性的节点,往往会引发人们对过往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
对天皇制角色的重新审视: 明仁天皇的退位,势必引发日本社会对天皇制未来角色和功能的进一步讨论。在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天皇作为“象征”的意义究竟体现在何处?如何才能让天皇制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其独特的价值和国民的认同?这些问题将伴随着新天皇的即位,继续被探讨。
一种“和”的精神传承: 明仁天皇一生所倡导的和平、宽容、与国民同在的精神,是“平成”时代留下的宝贵遗产。他的退位,并非意味着这些精神的消逝,而是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将这份“和”的精神传承下去,并寄望于下一代天皇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位”是一件牵动人心的大事,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权力交接,更是日本天皇制在现代社会中一次深刻的自我调整和转型。这其中既有明仁天皇个人的心愿和智慧,也折射出“平成”时代日本社会的变迁与挑战,更蕴含着对天皇制未来发展的一种审慎考量和寄望。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日本天皇制将在新的篇章中继续书写它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治养士

大正养国

昭和养鬼

平成养豚

如果平成时代结束也是很正常的,毕竟现在不流行吃猪肉啊。

下个大概养羊

user avatar


1月2日,日本明仁天皇出席新年庆祝活动 发表退位前最后一次新年演说 / 视觉中国


2016年8月,日本明仁天皇通过视频录像表达了自己的“退位”意向,这也是近两百年来日本天皇第一次明确希望退位。之后,日本国会表决通过天皇退位法案,允许明仁天皇退位。2017年12月8日,日本内阁明确天皇退位时间表,约定明仁天皇在2019年4月30日退位、目前实行的“平成”年号随之终止。


在日本历史上,天皇退位曾一度是常态,天皇退位成为“上皇”以后便可以脱离官僚体系的限制,建立一套自己的权力体系(即所谓“院政”),这成为皇室影响世俗政治的关键举动。正因如此,在明治维新以后,1889年《皇室典范》正式规定天皇不允许退位,而且如果前一代天皇去世,那么皇太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立刻就任天皇,这就限制了皇室对于政治的影响。


然而二战结束后,天皇从国家元首变成“日本国民总意的象征”,事实上无权影响世俗政治,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天皇不能退位”的规定便不再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反而会对年老体衰的天皇形成负担。2017年日本政府颁布天皇退位法以后,这位80多岁的老人终于有机会脱离繁重国事,颐养天年。



2019年1月1日,日本皇室发布新年“全家福”。上面一排从左到右依次是:真子公主、爱子公主、悠仁王子和佳子公主,下面一排依次是雅子妃、皇太子德仁、明仁天皇、皇后美纪子、秋筱宫亲王和纪子妃 / 视觉中国


今年5月1日,皇太子德仁会即为成为下一任天皇。而下一个年号,也会在本年4月1日正式公布。

正因如此,2019年1月2日皇室与公众每年一度的新年见面会也成为平成年间(1989-2019)最后一次“一般参贺”,吸引了大量全日本各地乃至海外各国人们在这一日前往东京。



新年天皇演讲会场的右翼人士 / 视觉中国


1月2日早上6点,东京皇居附近。两三辆日本右翼的街道宣传车路过,车身上写满了“天皇亲政”、“恢复大日本帝国宪法”、“世界皇化”等右翼口号,旁边日本人也随即交流起来。我身后一对从北海道远道而来的中年夫妇便提到,每逢各类节日,全国各地总会有一些右翼分子喊出“尊皇”口号,但从实际主张来看,他们其实都是对天皇的地位与作用有所不满,希望天皇能够拿出一个“皇帝”的气势“君临天下”,打破日本的发展停滞状态。



右翼街道宣传车 / 作者


各种节日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元旦。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1873年全面采用西式太阳历。这虽然是与西方接轨,但事实上日本传统的节日不但没有废除,反而是按照太阳历继续过了起来。比如脱胎于中国“上巳节”的日本“女儿节”被挪到了阳历3月3日,“七夕”也从农历七月初七挪到了阳历7月7日,每年12月31日也按照传统说法称为“大晦日”(除夕)。元旦自然也从旧历正月初一挪到了1月1日。


为了庆祝元旦,日本皇室每年都会在1月2日举行所谓“一般参贺”,即允许普通国民从平常不打开的皇居二重门进入,一步步走到长和殿外面的空地,面见天皇与全体皇族,这也是日本皇室与普通百姓沟通增进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既然明确了是“一般参贺”,那么就是只要有兴趣来的人都可以进去,外国人也不加限制,事实上长和殿外面的指示牌还有英文、中文显示。



早上5点的排队景观 / 作者

应该说,日本国民先前对于“一般参贺”并不热衷,每年来排队的人也比较有限,直到日本天皇在2016年7月表达了退位意愿后,来“一般参贺”的人才突然多了起来。为了能尽可能抢到一个好位置,我与一位东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朋友相约在1月2日早上5点相聚于皇居桔梗门外的排队处,等待引导。朋友近几年都会来“一般参贺”,对整套程序轻车熟路,还特意叮嘱我不要带包,这样就可以在安检时省下时间,尽可能往前挤一挤。

“一般参贺”通常会有三个排队点,分别是皇居西边的樱田门外、东边的桔梗门外、东南边的地铁二重桥附近,然后在早上7点左右,警察开始引导“一般参贺”的参加者进行安检,之后再引领三队人马走到皇居二重桥前。我们起得早也没有带包,于是很快就挤到了“桔梗门队伍”的第二排,等待着皇宫警察将我们引导进入二重门,开始正式的“参贺”之旅。

不过就在这时,我们这些早起排队的人遇到了真正的对手,那就是通宵排队的人。

“请大家放心,这些是通宵排队的人,我们先让他们过来”。早上8点左右,警察一边通过大喇叭喊着,一边引导着通宵排队的人先行来到皇居二重门门口等待。走在最前面的十几个人很明显是右翼团体的人,他们举着“天皇陛下万岁”的旗帜,身披着日本国旗样式的衣服。按朋友说法,每年通宵排队的一般只有这十几个人,但今年在他们后面,又接连跟上了数百人,这意味着今年通宵排队的人可能是往年的几十倍。



今年通宵排队的人可能是往年的几十倍 / 作者

难不成是今年的民间右翼太多了?

怀着这种忧虑,我甚至不敢与朋友多聊天,怕有人日语以外的语言会引起什么麻烦。好在朋友已经来过很多次,他告诉我这两年他自己一人前来的时候,也经常会跟周围日本人聊天,大家的态度都比较友好。更何况,在这种关键性的节日里,日本右翼一般也是雇人前来通宵排队,大家都是完成工作任务而已,没必要惹出什么事情来。



新年天皇演讲活动现场的民众 / 视觉中国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通宵排队呢?等到我们与通宵排队的人走近了,一位30多岁左右的哥们提到,他从九州岛福冈县远道而来,而且当天下午就要走,与其在皇居附近找个昂贵的酒店住一天还要早起,倒不如提前一晚抵达皇居前面的广场,支起帐篷,与周围人聊聊天、熬一晚更划算。

待问到为什么要特意前来东京参加“一般参贺”,他便提到,自己生长在平成年间(1989年至今),也算经历了日本从90年代以来的所有变化,如今天皇马上要退位,平成时代也行将结束,他认为应该来看一看这位从没有亲眼见过的天皇。毕竟从明年开始,这位天皇就要变成“上皇”,不一定会继续参加这些面对一般老百姓的公众活动了。



今年排队的青年人比例并不低 / 作者

作为一名平成元年(1989)出生的人,我在今年迎来30岁生日,听到这番话多少有些共鸣。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浸淫于日本动漫、游戏乃至于影视剧,对90年代繁华发达的日本十分向往,因而长大以后也愿意频繁来到日本旅游甚至留学,促成2015年以来中国人对日本的“爆买”现象。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愿意在元旦期间特地来到东京,给自己30岁的一年做一次开幕式。

上午9点多,二重门打开,我们跟随着队伍小步快走。大家都想抢个好位置,于是日本人平常的谦让礼节便全然不见,所有人都举着手机向前冲。期间,我身边一个年轻男人突然向边上走,挡住后面队伍,而后面的一位60多岁、身着深红色西服套装的大叔便猛得踢了年轻男人的屁股两脚——这大概是我来日本玩耍这么多次第一次见到暴力事件了。



进入二重门的队伍非常拥挤 / 作者

一行人旅程的终点是皇居长和殿外面的空地,里面熙熙攘攘挤了上千人,连掏个手机都很费劲。等待皇族出现的40多分钟里,人群中开始有人高喊“天皇陛下万岁”,并演唱日本国歌《君之代》,但跟着一起喊一起唱的人不超过10个。向前看了看站在最前面的右翼代表,更是完全没有起哄,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终于,在两次念完出场皇族名单后,天皇与皇后走了出来,其他皇族成员也跟着分列两侧。人群里喊着“天皇陛下万岁”的声音多了起来,但也没有超过总人数的10%,与想象中那种到处都在山呼万岁的场景大不一样,大多数人只是默默地挥动国旗,为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送上新年祝福。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5749519500771328

(视频)天皇讲话 / 作者

随即天皇开始发表了不到一分钟的新年感言,“与国民一起庆祝新年,我感到非常高兴”。由于日本宪法禁止天皇对政治事项发表意见,天皇发言都只能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今年也毫不例外。不过从现场很明显感觉到,天皇的声音比起之前的录音要更嘶哑一些,如果让他常年坚持出席繁重的公众活动并不一定是个好事。天皇退位除去有着一定政治色彩外,也不应该忽视这也是对于天皇本人身体的照顾。



秋筱宫家三美女:(左起)纪子妃,真子公主、佳子公主(最后为高圆宫妃) / 作者

另外,在全体皇族向公众挥手致意的阶段,我特意向真子公主喊出了“请您加油”的口号。真子公主在2017年底本与民间青年小室圭初步订婚,但由于小室圭家里爆出欠债事件,两人婚事也被迫拖延,成为目前日本皇室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恰好在2018年10月,高圆宫家的三女绚子女王与日本邮船会社职员守谷慧订婚,这起圆满的婚姻更让人对真子公主有些担忧。之所以喊出这番话,我也是希望真子公主能够早日离开管辖严格的皇室,与爱人共同渡过幸福生活。


世界说

萧西之水

责任编辑 | 朱逸蕾

运营编辑 | 贾珍珍

版面编辑 | 贾珍珍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谢绝商用

如需转载请私信

微博 @世界说globusnew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深层解读:“平成”的谢幕与天皇制的现代转型明仁天皇有意在数年内“生前退位”的消息,无疑是近年来日本政治与社会领域最牵动人心的话题之一。这不仅意味着延续了30年的“平成”时代的终结,更深刻地触及了日本天皇制的古老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张力。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