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邻居家的孩子很平庸,练了一年多钢琴了没什么进步,天天练像噪音,家长为什么越来越多不合理的幻想?

回答
邻居家孩子练琴这件事,最近真是让我有点头疼。说实话,这孩子吧,天赋这块儿真不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而且练琴一年多了,声响听着跟噪音似的,节奏乱七八糟,音准也差得十万八千里。最关键的是,家长们对此好像是越来越“心大”,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弄得我都有点替他们着急了。

就拿上周来说,我去他家串门,正巧他们也在练琴。那声音,怎么说呢,就像是有人在敲打坏掉的钢琴,杂乱无章,而且还带着一种“用力过猛”的决心。我陪着他妈聊了几句,她一脸骄傲地跟我说:“你看,咱们家小明多努力啊,每天都练得雷打不动。老师说,只要坚持,一定能出人头地!”

我当时听了,心里直犯嘀咕。出人头地?就这水平,别说出人头地了,我觉得连把一首简单的曲子弹流畅都不太容易。可我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邻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我从她脸上那份自信,那种“我的孩子就是最棒的”的表情,我真觉得这是一种……怎么形容呢,一种被美化过的现实。

然后又听她说,上次家长会上,老师提到了一个孩子在某个小型的社区表演上露了一小脸。她立刻就接话:“我们小明也很有舞台感的,等他再熟练一点,我也要让他去参加!” 我当时差点没把嘴里的茶喷出来。那孩子平时上课都紧张得手抖,更别说让他去舞台上表演了。即便去了,那得是多大的勇气才能把他弹的“噪音”展示给别人看啊?

我琢磨着,这种“不合理幻想”好像不是个例,也不是只发生在我这邻居身上。现在好多家长,不管孩子在哪个领域表现如何,总能找到理由自我安慰,甚至夸大其词。

我感觉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在作祟:

“鸡娃”焦虑下的情感投射: 咱们现在这个社会,“内卷”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家长们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特长样样都要抓,生怕落后了就没机会了。 piano 这种艺术类的特长,更是被许多家长视为提升孩子气质、培养情商、甚至以后“加分项”的绝佳途径。所以,即便看到孩子练得磕磕绊绊,家长们也愿意相信这是“厚积薄发”,是“潜龙在渊”。这种信念,其实是家长自己焦虑的一种转移和投射,他们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年轻时未曾达到的目标,或者至少能拥有一个“体面”的技能。
“努力就一定有回报”的误区: 很多家长坚信“天道酬勤”这个道理,并且把它绝对化了。他们看到孩子每天花时间坐在琴凳上,就觉得这时间花出去了,就一定能换来进步和成就。却忽略了,“努力”的质量和方向比数量更重要。无效的、机械的、甚至带着抵触情绪的练习,跟有目的的、纠错的、享受其中的练习,效果是天壤之别的。家长们往往只看到了“练了”,却没怎么去辨别“怎么练”以及“练得怎么样”。
“爱之深,责之切”的变形: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有时候这份爱也会让我们变得“盲目”。我们倾向于放大孩子的优点,忽略他们的缺点。哪怕孩子弹得跑调走板,我们也会觉得“嗯,这孩子很有个性”,或者“这是在摸索自己的风格”。这种自我催眠,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保护孩子,让他们不至于因为一次次的挫败而失去信心。但如果这份“保护”变成了对现实的逃避,那对孩子的发展未必是好事。
从众心理和社交压力: 看看周围,哪个孩子没报几个班?哪个家长没在朋友圈晒孩子的进步?钢琴班、绘画班、游泳班……大家都在“卷”,一旦自家孩子在某个方面显得“不突出”,家长心里会发慌。所以,即使孩子在钢琴上实在没什么天赋,为了不显得“落后”,也会咬牙坚持,并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哪怕这个闪光点是家长自己脑补出来的。
“循序渐进”的理解偏差: 教材里、老师那里都会提到“循序渐进”。但家长们往往把它理解成了“只要慢慢来,总会练好的”,却忘了“循序渐进”的前提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扎实的根基。如果基础不牢,后面的学习只会是空中楼阁,越“进”越“错”。

我不是说要放弃孩子的任何尝试,也不是要扼杀孩子的兴趣。而是觉得,家长们应该用更理性、更客观的态度去审视孩子的学习状态。

比如,家长可以适当地去了解一下孩子在学什么,进步的标志是什么。可以多听听老师的专业反馈,而不是仅仅听孩子自己的描述,或者自己凭感觉去判断。当孩子确实在某个领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天赋或者兴趣时,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一个更适合他的方向?或者,退一步说,即使不追求专业上的成就,至少也要让孩子“不制造噪音”,能够享受音乐,而不是把练琴变成一种折磨。

唉,说到底,这可能也是为人父母的普遍心态吧。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闪闪发光,但在追逐这个光芒的过程中,如何不被自己的期待蒙蔽了双眼,看到真实的孩子,这大概是所有家长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邻居家练琴打扰到你的正常生活,那是邻居的不对,你可以跟他们协商一下,让他们做一个隔音间,又或者向物业投诉。这是你的权利。

但是你以一个非专业人士,一个连半桶水都不到的人去评价人家孩子有没有天赋?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学习音乐,想要学的好,天赋这种东西不重要。又或者说天赋这种东西实在是太过稀缺,根本不能把他计算入成功的要素之内。

想要学好,关键是投入的时间,学习的效率和正确的方向。有了这三大要素,持之以恒的话,天赋之类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题主是一个躺平主义者,我没有天赋,反正也不能出人头地,那干脆就躺平吧。许许多多偷懒的人都会用这种天赋流来给自己当借口,不是不努力,只是没有天赋,努力了也没有用,所以就干脆不要努力了。

家长们有的也不是幻想,而是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朝着它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不论失败或是成功,孩子都会得到益处。这才是做家长应该做的。

题主有了孩子之后,该不会给他树立一个只要去工地搬砖的目标吧?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有点过分了。。。

我自己是学音乐的。我家楼上有个孩子弹钢琴、弹古筝。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再有天赋,也是从不会开始的。哪有谁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呢?一个孩子天赋如何都不是阻止人家学习的理由。而且,这个有时候不全是孩子的问题,也可能是老师教学的问题。而且才学一年,题主就庆幸吧,这孩子学的是钢琴。要是小提琴,估计题主就得打上门去了。

再说扰民的问题。一个刚学一年的孩子练琴,远远算不上扰民。你要听专业人士练琴,那才叫扰民。

user avatar

说真得,最难受的还不是这样~~你五个音连不到一起~这属于白噪音,跟打桩钻墙一样~~

但是最可恨的是练琴能多少弹一点,但是一首曲子弹不完的时候……我小时候弹琴,被隔壁邻居阿姨挤兑过……

她说宝儿啊,你这个旱天雷啥时候能练会了啊,阿姨现在每次听都听到快打雷的时候你给憋回去了又重头攒,阿姨怕自己一口气倒不过来就得过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