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和主板的兼容性: CPU 插槽类型: Intel 的 CPU 需要搭配 Intel 主板(如 LGA1700 插槽),AMD 的 CPU 需要搭配 AMD 主板(如 AM5 插槽)。这个是最基本的,插错是装不进去的。 主板芯片组: 即便是同一个插槽类型,不同芯片组的主板支持的 CPU 系列和性能也不同。例如,Intel 12代/13代/14代 CPU 都用 LGA1700 插槽,但并不是所有 LGA1700 主板都支持最新一代 CPU,或者支持的供电能力不同。 BIOS 更新: 有时候新出的 CPU 可能需要更新主板的 BIOS 才能被识别。如果你的主板出厂时 BIOS 版本比较老,而你买了新一代 CPU,可能需要先用一个旧一代的、兼容的 CPU 来启动电脑,然后更新 BIOS。 内存 (RAM) 和主板的兼容性: 内存类型: DDR4 和 DDR5 是两种不同的内存标准,插槽是不同的,无法混用。你需要确认你的主板支持哪种类型的内存。 内存频率和主板支持: 主板会标注支持的最高内存频率。虽然你可以买频率更高的内存,但它可能会降频运行到主板支持的最高频率。 内存通道: 现代CPU和主板大都支持双通道内存(安装两根或四根内存条)。为了发挥最佳性能,建议安装两根同型号的内存条,而不是一根大容量的内存条。 显卡 (GPU) 和主板的兼容性: PCIe 插槽: 显卡都是通过 PCIe 插槽连接到主板的。目前主流显卡使用 PCIe 4.0 或 PCIe 5.0。只要显卡的 PCIe 版本不低于主板的 PCIe 插槽版本,都可以正常工作,只是性能上可能略有差异(但通常感知不明显,除非是高端显卡搭配非常老的主板)。 电源 (PSU) 和其他硬件的兼容性: 瓦数 (Wattage):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根据你的 CPU 和显卡的功耗来选择一个足够瓦数的电源。如果电源瓦数不够,电脑可能会不稳定、意外关机,甚至损坏硬件。通常显卡和 CPU 会标注推荐的电源瓦数。 接口: 电源需要提供足够的接口(如 24pin 主板供电、8pin CPU 供电、PCIe 供电等)来连接你的所有硬件。
2. 性能的平衡与目标:
CPU 和显卡的搭配: “CPU 瓶颈”和“GPU 瓶颈”: 在玩游戏或其他需要图形处理的应用时,CPU 的性能和显卡的性能需要相对匹配。如果 CPU 性能太弱,无法及时处理游戏逻辑、AI 等数据,就会拖累显卡的发挥,导致帧数上不去,这种情况称为“CPU 瓶颈”。反之,如果显卡性能太弱,无法满足游戏画质和帧数需求,就会拖累 CPU,称为“GPU 瓶颈”。 预算分配: 通常在游戏电脑中,显卡是占总预算比例最高且最重要的部分。你的 CPU 和显卡需要根据你的预算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你想要的游戏分辨率和画质。 内存容量和速度: 容量: 16GB 是目前主流游戏和日常使用的最低配置,很多大型游戏或多任务处理可能需要 32GB。如果你经常开很多程序、虚拟机或者进行视频编辑等,建议选择 32GB。 速度: 内存速度也会影响 CPU 的性能,尤其是对于一些吃内存的 CPU(如 AMD 的 Ryzen 系列)。选择一个主板支持的高频内存(如 DDR4 3200MHz 或 DDR5 6000MHz),并确保开启 XMP/EXPO 功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性能。 存储 (SSD/HDD): SSD 是必需品: 无论如何,系统和常用的软件/游戏都应该安装在 SSD 上,这样可以大幅缩短开机和程序加载时间,提升整体使用体验。 NVMe vs SATA SSD: NVMe SSD 通常比 SATA SSD 速度更快,价格也略高。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PCIe 3.0 或 PCIe 4.0 的 NVMe SSD 已经足够了。 HDD 的作用: 如果你需要存储大量文件(如电影、照片、不常玩的游戏),可以搭配一个大容量的 HDD 来作为数据盘。
3. 散热和稳定性:
CPU 散热器: 原装散热器 vs 第三方散热器: 很多中低端 CPU 会自带原装散热器,但它们的散热效果和静音表现可能一般。对于一些发热量较大的 CPU,或者你希望 CPU 运行时更安静、温度更低,建议购买第三方风冷或水冷散热器。 散热器的 TDP 功耗: 散热器会标注其支持的 CPU TDP 功耗。你需要选择一个能压住你 CPU 发热量的散热器。 机箱风道和散热: 风扇配置: 机箱本身可能自带一些风扇,但你可能需要根据你的硬件发热情况,额外增加风扇来优化风道,让冷空气进入,热空气排出,保持机箱内部温度均衡。 机箱材质和通风设计: 选择一个侧面和前面板有良好通风设计的机箱,对于散热至关重要。 电源的质量和稳定性: 品牌和认证: 选择知名品牌且有 80 Plus 认证(如铜牌、金牌)的电源,通常意味着其用料更扎实、转换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好。一个不靠谱的电源可能导致电脑各种奇怪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