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εἰδέναι δὲ ἄνθρωπον ἐόντα κῶς χρὴ τὸ βέβαιον 该如何理解?

回答
εἰδέναι δὲ ἄνθρωπον ἐόντα κῶς χρὴ τὸ βέβαιον

这句话,原文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意为“人作为存在,应如何认识确凿(或可靠)的那个东西”。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它背后的哲学意涵。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原文的字面意思:

εἰδέναι (eidenai):这是一个动词不定式,来自“εἴδω (eido)”——知道,看见,认识。在这里,它表达的是一种“应该知道”、“去知道”或者“如何去认识”的动作或目标。
δὲ (de):一个连词,表示转折或承接,这里可以理解为“然而”、“但是”、“而且”,或者在更广义的语境中,可以理解为“至于”、“那么”。在赫拉克利特的片段中,这类连词常常是连接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内在有联系的思想的桥梁。
ἄνθρωπον (anthropon):这是“ἄνθρωπος (anthropos)”——人,这个词的宾格形式。所以是“人”作为动作的对象。
ἐόντα (eonta):这是“εἰμί (eimi)”——是,存在,这个词的现在分词阳性宾格形式。与“ἄνθρωπον”连用,形成“作为存在的人”,强调了人的“存在状态”。这非常关键,赫拉克利特关注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本质,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κῶς (kos):副词,意思是“如何”、“怎样”。它引出了一个方法论或探索性的问题。
χρὴ (chre):这是一个无人称动词,意思是“应该”、“必须”、“有必要”。它表达了一种规范性、一种应当遵循的原则。
τὸ βέβαιον (to bebaion):这是“βέβαιος (bebaios)”——确凿的,可靠的,稳固的,不可动摇的,这个词的中性单数宾格形式。“τὸ”是定冠词,指代一个特定的事物或概念。所以,“τὸ βέβαιον”可以理解为“那个确凿的事物”、“那个可靠的真实”、“那份稳固的凭借”。

合起来看,整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而且,人作为存在,应该如何去认识那确凿的(东西)。”

更深层的理解,我们需要结合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来解读:

赫拉克利特最著名的思想,就是关于“万物流变”(πάντα ῥεῖ panta rhei)。他认为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一切都在不断地生成和消亡,没有什么是真正静止不变的。用他的话说,“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那么,在这种永恒变化的表象之下,“τὸ βέβαιον”——那个确凿的、可靠的,又是什么?这正是这句话的核心难题。如果一切都在变,那么我们还能找到什么真正“确凿”的东西来认识,来作为我们理解世界的依据?

这里的“确凿”并非指某种永恒不变的实体(比如柏拉图的“理型”),而更可能指向一种内在的秩序、一种普遍的规律,一种贯穿于万物变化之中的根本性原则。赫拉克利特将这个原则称为“逻各斯”(λόγος logos)。逻各斯是宇宙的理性、是普遍的法则,它驱动着世界的变化,并且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平衡和统一。

所以,“人作为存在,应如何认识确凿的(东西)”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1. 认识到自身作为“存在者”的局限性与可能性:
“人作为存在”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但同时也暗含了人的有限性。我们是局限于感官、经验、个体意识的存在。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我们自身来过滤和解读的。
然而,作为“存在”,人也具有认识的能力,具有追求真理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种能力去把握那个更深层的真实。

2. 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寻求不变的规律:
赫拉克利特反对那种停滞不变的思维模式。他提醒我们,不要被感官看到的表象所迷惑,不要以为看到事物的某个瞬间就是认识了它的全部。
“确凿的”不是指某个固定的对象,而是指那个能够解释这一切变化的普遍法则或原则。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物,而是一个需要我们主动去把握、去理解的东西。

3. “如何认识”的关键在于“逻各斯”:
认识“逻各斯”,才能认识到万物变化背后的“确凿”。这意味着,我们要超越个别的、表面的现象,去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普遍关联和必然性。
这种认识不是通过直观的感官,而是通过理性的思考、通过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洞察。赫拉克利特强调的是一种智性的活动,一种对宇宙理性法则的把握。他曾说:“虽然逻各斯是普遍的,但大多数人却像没有它一样地生活。” 这句话说明了认识逻各斯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困境。

4. 打破个体意识的孤立,与普遍理性相连接:
认识“确凿”意味着将个体的生命与普遍的宇宙秩序连接起来。个体虽然是有限的,但通过认识普遍的逻各斯,我们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与宇宙的智慧相契合。
这种契合,可以看作是一种最高的“确凿”状态——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宇宙真理的把握。

打个比方来说明:

想象一下在一条湍急的河流上,你身处一条小船中。周围的水流、浪花、船身都在不断地变化,你很难说清楚哪里是“确凿”的。

如果你只盯着脚下的水花,你会觉得一切都在混乱地运动。
但如果你观察河流的整体流向,你可能会发现,尽管水流一直在变,但河流始终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腾。这个“方向”和“流动的法则”就是更接近“确凿”的那个东西。
而“人作为存在,应如何认识确凿的那个东西”,就是问:作为船上的人,我应该怎样去理解和把握这条河流的“方向”和“流动的法则”,而不是被表面的浪花所迷惑?

赫拉克利特会告诉你,你要用你的理性去“听”逻各斯的声音,去理解那种内在的律动,而不是只用眼睛去看那些瞬息万变的表象。

总结起来,这句话的意义在于:

它挑战我们去思考,在纷繁复杂、不断变动的人生和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和认识那些真正可靠、永恒不变的规律和原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生存指南,而是一种对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深刻追问。赫拉克利特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感官的幻象,把握事物内在的理性秩序和普遍法则,通过对这个“确凿的”认识,来安顿我们作为存在者的心灵,并理解我们自身与宇宙的关系。

所以,理解这句话,就是要明白在赫拉克利特看来,那“确凿的”并非一个静止的“物”,而是一种流动的“道”或“理”,一种宇宙性的秩序,而人需要运用自身的理性去洞察和把握它,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和生命的安稳。这是一种主动的、智慧的寻求,而非被动的经验的接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εἰδέναι δὲ ἄνθρωπον ἐόντα κῶς χρὴ τὸ βέβαιον;
  • But how ought one, being a human, to know the certainty?
  • 但一介凡人怎么会知道确切的结果呢?

κῶς:πῶς “how”的伊奥尼亚方言形式。

χρὴ + acc. + inf. 的结构无需多言。

ἄνθρωπον ἐόντα:分词+表语,“one, being a human”。

引用一下徐松岩中译本的上下文:

  • 希罗多德 7.50.1-2
薛西斯回答说:“阿塔班努斯啊,你关于这些事情的见解的确是头头是道。但是,我认为,不要事事都害怕,也不要把所有的风险都叠加在一起考虑。因为如果你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想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同样的考虑,你就会永远一事无成。与其对一切意外都担惊受怕,而结果却并没有遇到任何风险,在我看来,还不如勇敢地对待一切而冒一半的风险更好。【2】况且,假如你反对所有其他人所提出的意见,而你自己却又不能提出上佳之策,那么无论就你而言,还是就那些提出相反意见的人而言,都同样会引领我们走向失败。所以,就这一点而论,两种情况没有任何差别。以一个普通的凡人,你怎么能知道哪个是确实可行的方案呢?我不认为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我认为获得成功大都是那些有行动意志的人,绝不是那些瞻前顾后、将一切都考虑周全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