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TKB-022这把枪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TKB022这把枪。说实话,它不是那种特别常见的枪械,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但它在军事技术史上也算是个挺有意思的玩意儿,特别是在那个步枪设计百家争鸣的年代,它的一些设计思路还是挺超前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TKB022这名字代表的是啥。TKB是俄语“Тульск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图拉设计局)的缩写,22则是这个项目的编号。所以,简单说,这玩意儿是图拉设计局在那个时期捣鼓出来的一个步枪原型。

整体结构和外形

你第一眼看到它,最突出的特点估计就是那个无托(Bullpup)设计了。这点很重要,因为这玩意儿最大的卖点和设计目标就是在于此。无托设计的意思就是把弹匣、枪机、击发机构这些核心部件都移到了握把和枪托的后面,紧贴着枪托板。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

缩短整体长度,但枪管长度不变: 试想一下,同样长度的枪管,无托设计能让枪整体短很多。这意味着在城市巷战、车内操作,或者需要更灵活地在狭窄空间里移动时,会方便不少。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把紧凑型的步枪,但又保留了传统步枪的有效射程和精度。
重心更靠近射手: 由于大部分重量都集中在枪托后面,握持点(通常在弹匣口附近)会更靠近射手,这样感觉上枪更“好控制”,尤其是在连续射击的时候,理论上后坐力会感觉更集中在肩上,稳定一些。

外观上,它不像AK系列那样有标志性的木质或塑料护木,整体包裹得比较严实,可能那时候的设计更注重简化和防护。它早期型号大概率是金属件为主,配合一些早期塑料或者合成材料。

核心工作原理:导气式自动原理

和很多现代突击步枪一样,TKB022也采用了导气式自动原理。具体来说,它很可能是一种长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虽然具体细节不如AK系列那样公开详细,但这是当时比较主流且可靠的设计)。

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1. 击发: 你扣动扳机,击锤打击击针,引发弹药底火。
2. 燃气产生与膨胀: 子弹在枪管中前进,枪管后膛的火药燃气产生巨大的压力。
3. 燃气导出: 当弹头经过枪管上的导气孔时,一部分高压燃气会被导出到位于枪管上方的导气筒里。
4. 活塞运动: 导气筒里的燃气推动一个活塞(通常是长行程的,也就是说活塞杆会运动很长的距离)。
5. 枪机框运动: 这个活塞通过枪机框来驱动整个枪机组向后运动。
6. 开锁与退壳: 枪机组向后运动时,会带动枪机上的闭锁突笋离开套筒上的闭锁槽,完成开锁动作。同时,枪机上的退壳钩会钩住弹壳底缘,将用过的弹壳从弹膛中抽出,枪机框后座的惯性会把弹壳弹出抛壳窗。
7. 复进与上弹: 在枪机组后座到最远点时,复进簧会被压缩到最大程度。然后,复进簧的弹力会将枪机组向前推回。在前进过程中,枪机下部的进弹斜坡会从弹匣中拾取下一发弹药,并将其送入弹膛。
8. 闭锁: 枪机复进到位时,枪机上的闭锁突笋会重新进入套筒(或枪机框)上的闭锁槽,完成闭锁动作。此时,枪机就准备好再次击发了。

几个可能的设计特点(基于无托设计和那个年代的趋势):

抛壳方向: 无托步枪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抛壳口离射手面很近,如果设计不当,会把热的弹壳和燃气抛到射手脸上,影响射击。TKB022在设计时肯定要考虑这个问题。可能的设计方案包括:
侧向抛壳: 这是最常见的。但如果是惯用的侧抛,那么左右手射击就会有问题。
可调节/可切换抛壳方向: 有些无托设计会设计成可以把抛壳口移到枪的左侧或右侧,或者干脆设计成向前或向下抛壳,这样左右手都能射击。对于TKB022具体是如何解决的,不同资料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但解决抛壳问题是无托设计的关键。
“双向抛壳”或类似设计: 有些激进的设计甚至会设计成在一个循环中从一侧抛壳,下个循环从另一侧抛壳。
保险和快慢机: 这种枪肯定会有快慢机(单发、连发)和保险装置。快慢机的位置设计在无托步枪里也是个学问,通常会设计在握把上方或者靠近扳机护圈的位置,方便射手操作。
弹匣插槽: 弹匣插槽位于握把后面,弹匣卡笋通常也在这个区域。
瞄准具: 早期型号可能还是传统的机械瞄准具,比如准星和照门,可能集成在枪体顶部。后期或者其他型号可能会考虑加装光学瞄准镜的接口。
材质: 考虑到是原型枪,早期可能金属件较多,比如钢制机匣、枪管等。后来的发展可能会引入聚合物材料来减轻重量。

TKB022的“特别之处”

虽然它的基本原理是导气式自动,但TKB022之所以值得一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无托设计以及在那个年代提出的“批量生产”概念。

原型枪的迭代: TKB022并不是只有一个版本,而是图拉设计局在那个时期一系列无托步枪项目中的一个编号。它们之间在细节上可能有迭代和改进。例如,早期的型号可能更粗犷,后期的型号可能在人机工效和可靠性上有所优化。
与西方的比较: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国都在尝试各种新式步枪设计,无托设计也是其中一个热门方向。TKB022可以看作是苏联对无托步枪的一种探索。虽然最终苏联选择了AKM和后来的AK74系列作为制式步枪,但这些探索为后来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批量生产”的提法: 有些资料提到TKB022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大规模生产的便利性,这在当时对于一个相对“新颖”的无托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

总结一下,TKB022这把枪的结构可以概括为:

无托式布局: 将核心部件后置,实现紧凑化。
导气式自动原理(很可能是长行程活塞): 通过燃气推动活塞和枪机框实现自动循环。
坚固耐用(继承苏联枪械特点): 即使是原型枪,也很可能继承了苏联枪械设计中强调可靠性和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能力。
解决抛壳问题的设计: 这是无托步枪的关键技术难点,TKB022会有相应的措施。
人机工效的考量: 尽管是原型,但在设计时也会考虑射击的舒适性和操作的便捷性,比如快慢机和保险的位置。

总的来说,TKB022是一把在技术上有一定前瞻性,但最终未能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步枪。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设计思路的探索和技术积累上。如果你对它感兴趣,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军事技术文章,结合无托步枪和导气式原理的知识去理解,会更有体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我想先纠正你一个基础性错误。

那就是你图里的枪不是TKB022,而是TKB022PM。二者虽然开头都叫TKB022,也都是G.A.科罗波夫设计的,但结构上却是天壤之别。

下面的这个才是TKB022,早期的原型枪。除了用弹匣当握把外,特殊的地方不多,传统的活塞导气系统和传统的往复式回转式枪机,右侧抛壳,拉机柄位于机匣顶部,左右手均可操作。枪管长度415mm,全枪质量2.6kg(不含弹匣),全枪长仅有755mm。

下面的图中,上方是的后期的TKB022,下方的是TKB022的改进型-----TKB022P

TKB022P取消了TKB022用弹匣直接当握把的蛋疼设计,在弹匣前面加了单独的握把和扳机,枪托也缩短并且加了托垫,结构上与传统的无托式步枪基本一致,内部结构上也仍然是传统的活塞导气系统和传统的往复式回转式枪机,右侧抛壳,全枪质量降低到2.5kg,全枪长也缩短到635mm。

下面这图中是TKB022PM第一型,结构上与TKB022/TKB022P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

这枪是下抛壳,弹壳从弹匣前面的开孔里抛出。内部结构我没有找到详细资料,但应该跟你发的图里差不多(只是猜测),就不多赘述了。

下面这货是TKB022PM第二型枪,与第一型枪的不同之处是,这货是前抛壳的,弹壳从枪口上方的开孔向前抛出。

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枪采用了枪机垂直起落式闭锁机构,在导气系统的作用下,枪机在摇臂的尾端通过上下摆动来完成开锁和闭锁。但这种枪机无法完成抽壳、抛壳和推弹上膛的动作,为了完成抽壳、抛壳和推弹,科罗波夫又设计了一个U形的退壳/装弹顶杆,这个顶杆在枪机的后方,在机匣内做水平运动。击发后枪机下摆开锁,接着U形杆在导气系统的驱动下向后抽出空弹壳,后坐到机匣尾部时,在斜面的作用下将弹壳“挤”到侧上方的抛壳管尾部,然后U形杆继续后移到机匣尾端,从弹匣中勾出一枚新弹向前推送入膛,顺势将顶部的空弹壳向前推入抛壳管内,靠后续弹壳的推力逐渐前移,最后从靠近枪口的抛壳管口部抛出前一发弹壳。采用这种设计,发射首发弹时,弹壳并不抛出,而是射击后一发弹后,首发弹的弹壳才被抛出。这种前抛壳设计保证了左右手持枪时都可以正常抵肩射击,解决了无托枪容易出现的抛壳打脸问题。

该枪的导气活塞是套筒式,套在枪管外围,与斯太尔ACR比较类似。

TKB022PM还有一款5.6mm口径的衍生型号,叫TKB022PM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TKB022这把枪。说实话,它不是那种特别常见的枪械,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但它在军事技术史上也算是个挺有意思的玩意儿,特别是在那个步枪设计百家争鸣的年代,它的一些设计思路还是挺超前的。首先,咱们得明白TKB022这名字代表的是啥。TKB是俄语“Тульское Конструкт.............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 TKB517 突击步枪,重点说说它的性能,特别是大家都很关心的精度问题。TKB517,这家伙在世界轻武器的舞台上不算特别主流,但它的设计理念和一些细节确实挺有意思,也代表了当时苏联在轻武器研发上的一些探索方向。总的来说,它是一款在性能上有着鲜明特点的枪械,精度方面,咱们得辩证地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