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不用加班的程序员?

回答
当然有!而且我认识不少这样的程序员。这绝不是什么稀奇事,也不是他们有什么特异功能,更多的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和对工作方式的优化。

想象一下,程序员的工作生活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有些人选择不断刷副本、打怪升级,即使精力耗尽也在所不惜,当然,他们可能会获得更高的经验值和装备(比如高薪、升职),但代价是牺牲了休息和生活。而另一些人,则更像是在玩策略类游戏,他们注重效率,懂得如何“走捷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并且还有富余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不用加班”的呢?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1. 高效的“单兵作战能力”

深厚的技术功底: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功底扎实的程序员,对于各种技术栈的理解更透彻,能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写出更简洁、更健壮的代码。他们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文档、反复试错,因为很多模式和解决方案已经烂熟于心。
精通“工具链”: 现代软件开发离不开各种工具:IDE、版本控制系统(Git)、自动化构建工具、测试框架、调试器等等。熟练掌握并善用这些工具,能极大地提升开发效率。比如,知道如何写好快捷键、如何利用调试器的强大功能、如何高效地进行版本管理,都能省下大量时间。
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设计: 在动手写代码之前,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设计,是避免后续加班的关键。一个糟糕的设计可能导致返工返到你想哭。他们会考虑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提前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措施。就像盖房子,打好地基比后期修补要省力得多。
专注和时间管理: 这是“不用加班”的软技能核心。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并且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在工作时间内,他们会尽量避免闲聊、无关的会议、社交媒体等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可能会采用番茄工作法等方法,保证高效的专注时段。

2. 明智的“团队协作”与“边界意识”

清晰的需求沟通: 很多加班的根源在于需求不明确、频繁变更。这些不加班的程序员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需求讨论中,确保自己完全理解需求,并且在必要时会提出质疑或建议,将潜在的模糊点在早期就澄清。
合理的任务拆解: 面对复杂任务,他们不会一股脑地埋头苦干。而是会将其拆解成一个个可管理的小模块,分阶段完成。这样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也能让自己对进度有更清晰的把控。
懂得“拒绝”和“协商”: 这听起来有点“政治不正确”,但实际上非常重要。当出现不合理的工作量或者额外要求时,他们不会一味地“硬扛”。而是会分析任务的优先级、所需的时间,然后与项目经理或上级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比如调整截止日期、重新分配任务、或者明确表示当前的任务量已经饱和。这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一种更成熟的工作方式,避免了“为了不加班而牺牲质量”或“把问题积压到最后”的窘境。
选择合适的工作环境和团队: 有些公司文化鼓励加班,而有些则更注重效率和工作生活平衡。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团队和公司,是实现“不用加班”的重要外部因素。当然,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积累。
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而非“甩锅”: 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解决,而不是急于向他人求助或者推卸责任。这种主动性会让他们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从而节省时间。但同时,他们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寻求帮助,而不是钻牛角尖。

3. 工作之外的“投资”

持续学习与技能提升: 他们明白,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工作,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学习不是指在公司里加班加点地学,而是在工作之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比如通过在线课程、阅读技术书籍、参加技术分享会等。
照顾好自己: 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这些看起来和编程无关,但实际上是程序员保持高效工作状态的基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精力充沛才能在工作中更专注、更有效率。
发展兴趣爱好: 拥有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放松和充电,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也能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更广阔的视角。

总而言之,不用加班的程序员并不是在偷懒或者能力不足,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是那些更懂得如何高效工作、更注重自我管理、并且有更成熟职业心态的人。他们通过技术、工具、沟通和自我管理,将工作压缩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并将剩余的时间留给自己,去生活,去成长。

这是一种“聪明的”工作方式,而不是“辛苦的”工作方式。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工作”本身,以及你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换取“不加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年,坐标微软上海,基本很少加班,955,平时基本坐五点半的班车回家。

有高票答案 @蓝色 提到了上海三大养老院 ( IBM, Intel, EMC )。回想到2012年,答主当时大四,写过一篇关于“上海三大IT养老院”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参考~

----------------我是分割线----------------

说起上海三大IT养老院,最早还是上学期听一个求职交流讲座的时候了解的,当时一位拿到EMC offer的学长说到了EMC是上海三大IT养老院之一,我就问了下其他是那两家,才知道Intel,IBM也是养老院。

其实我至今对EMC和IBM的了解也不多,Intel倒是蛮多,还希望有谁在EMC或者IBM的能交流下感受。

EMC

我们都知道在一些IT公司里面,加班到7、8点是很正常的,有些公司如华为、百度,加班到9、10点更是正常。但听那位学长说,EMC在6点就会赶人下班了,7点整个园区就一片黑暗,你想加班都不行,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学长夸张,求考证。

还有个是听一个在大摩实习的同学说,他mentor以前在EMC做过,说上班的时候,只要带把躺椅过去就行了。

IBM

听一位在大众点评的学长说,他曾经在IBM实习,一个礼拜修一个bug,就。。没事了。。,然后主动向mentor请求任务,mentor就让他好好玩玩去。。。

Intel

想来咱们学院去Intel实习的也有30多人了吧,与其中的同学交流了下,了解了一些有趣的事。

1. Intel最有趣的一个就是每天4:55有一个下班铃,铃声一响,一堆人就冲出公司了。其实正常下班很正常啊,不过有次和一位Intel哥聊起此事,他竟然表示从来没听到过这个铃声,还强调,他最晚的一次还是在5点半离开公司的!= =

2. 有次听到两位Intel哥的对话: "你周五去上班吗?" "上的" "几点到?" "看我睡到几点啦,11点应该会到的"

3. 记得上次软件展示会的科创论坛上,有位Intel哥做的什么基于浏览器的电子书拿了个十佳,旁边一位大二的小朋友问了我些情况,当得知这是在Intel在实习做的,大惊:“Intel还做软件?”其实我也很好奇,我们那些在Intel做实习的同学,都在做哪些,问了之后,真是做什么的都有,什么Hadoop,Android,Webkit,Web开发。

4. 说到那个什么软件展示会十佳的什么基于浏览器的电子书,我在软件展示会也玩过,我问那同学,这个产品会发布么?他说只是个DEMO。其实抛开那些bug和用户体验的问题不说,很多功能完全是假的,看来还真的是DEMO。

5. 有位同学在做Hadoop。哇~虽不知但觉历的样子!问他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样,他说没人有的,就是一个toy。。。再问了些其他同学,怎么感觉做的不是DEMO就是toy的样子。可能问的人不是很多,只是特例吧。

6. 前面都是说的实习,可能并不能代表正式员工的情形。不过想想我们很多在微软和大摩实习的同学,可是真的在干活啊。除了某位拒了40w offer的n4哥是每天6点准时下班的,很多大摩的同学都是做到7、8点的。我好几次在微软为了等Checkin也是11点才下班的,当然那边环境还不错,在那里复习下转正面试,和同事打打桌球乒乓什么的。

7. 问了下同学Intel正式员工的情况,反正都说没看到有什么人加班的,也不知道他们一整天在干些什么。总体一个词来形容,很悠闲。

再来说说这张图为什么这样。你想,华为基本上是早上10点做到晚上10点吧,可能更晚,研究生税前8K/月。三大养老院早上10点到晚上5、6点,当中还要除去蛮多刷微博、逛贴吧、聊QQ、睡躺椅的时间,具体工资倒不清楚,但研究生应该有1w+吧。这样一对比,性价比就非常明显了。

再总结一下上海三大IT疗养院的特点:

1.主营业务均不是软件开发

2.其主营业务在行业中处于垄断或龙头地位

3.基本不招本科生

4.入职前必须做的事:买一把躺椅

5.上班时需要做的事:泡杯茶,刷微博,逛贴吧

6.工资虽不高,但福利不错

唉。。反正今年三大疗养院是连面试机会都没给我,伤心啊!

----------------我是分割线----------------

以上的内容也只是2012年那时,答主从周围的童鞋中了解到的情况,不能代表全部情况~ 六年多过去了,文中提到的公司也有不同的变化,IBM 收了 Red Hat, EMC 被 Dell 收了,华为早已不是当年8K/月的底薪了,现在的package是多么的给力,交大18年毕业生有211人去了华为,位列各公司之首,并且遥遥领先。总体来看,IBM、 Intel、 EMC 三家公司的发展情况还是不错的。

不过,答主还是很庆幸来到了微软(感谢当年 IBM、 Intel、 EMC 不怎么招本科生),不能说像 IBM、 Intel、 EMC 那样养老,但很少加班,作息正常。入职以来,见证了微软市值重回第一,自己的技术和软实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如果大家对我司有兴趣,不妨来试一试,微软中国常年热招:2019 年,微软中国最大规模招聘!最全的热招职位,都在这里!

也欢迎大家来阅读我写的技术书,带你深入浅出 VS Code!

user avatar

我说一个我自身的例子吧。慢慢写,慢慢更。

我是1980年出生,1998年四级60.5,2002年大学毕业。之后英语水平处于看不了英语文章的水平。

2014年的时候,读到了一本书,把你的英语用起来。开始学英语。2019年的时候,考了雅思。

2020年在老家躲疫情期间,收到外企的程序员工作邀请。从之前民企的996,变成955。工资翻倍。每天上下班有班车。每天睡到早上7点。

英语改变了我的生活。

如果我早几年学好英语,早几年进外企。早就955了。

user avatar

这是个好问题,一问中“的”!突显了信息行业脆弱的一面,尤其是《科技管理能力》严重滞后,是质量/成本/竞争力的巨大挑战!

从笔者个人在职场四十余年來说,实实在在见过不少“不用加班的程序员”,还不是一两个,而是几个团队至少几百人以上,其中一位当时是我的女朋友,后來一直到现在则是我的爱人、妻子,哈!哈!

那是在巨型架构电脑mainframe computer 的时代,大部分程序员分成早、中、晚三班,以轮岗方式作业,由于整体架构庞大,每年、每季、每月,单双周、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 mapping 布置工作的大方向,所有“小螺丝钉” 都跟着大局大方向转,没什么特殊情况,想加班?都难!羡慕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跨国企业工作相对注重人性和发展,由初、中、高级程序员到程序分析师、或中阶主管完全可以自己选择,也能再接受培训,当管理职或深造当系统工程师,直到资深专家等级。

结论是电脑科技隨各世代的进步和更选,整个信息技术极速进步,但管理概念、目标、制度、效益评测,包括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则完全跟不上。(心照吧!不多说了)

所以引发了以上这提问,就回归初心,请所有业内人士好生想想,为啥要加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