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 2020 年全球经济将萎缩 3%,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将出现3%的萎缩,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这一下滑,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它像一股强大的冷空气,席卷全球,触及我们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最直接的冲击便是就业市场。企业为了应对需求锐减、生产停滞以及不确定的未来,往往会采取裁员、减少工时、冻结招聘等措施。这意味着无数人会面临失业的风险,或者收入大幅下降。特别是服务业,如旅游、酒店、餐饮、娱乐等,它们高度依赖人际互动,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就业岗位消失的速度惊人。即使是那些保住工作的人,也可能面临着更低的工资、更不稳定的工作条件,以及来自激烈竞争的压力。

其次,企业盈利和投资也将受到严重打击。经济萎缩意味着消费者和企业支出普遍减少,直接导致企业销售额下滑,利润空间被压缩。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往往会推迟甚至取消投资计划,比如扩大生产、研发新产品、升级设备等。这种投资的减少,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更会削弱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形成一个负向循环。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尤其脆弱,它们通常缺乏足够的现金储备和抗风险能力,更容易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倒闭。

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也将面临重塑。为了应对疫情,许多国家实施了封锁措施和旅行限制,这直接导致了国际物流的受阻和生产活动的停滞。一些国家为了保障国内供应,可能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比如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等,进一步削弱全球贸易的活力。长期来看,各国可能会重新审视其供应链的韧性,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过度依赖,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区域化,这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格局的改变。

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将加剧。经济萎缩往往对低收入国家和弱势群体造成不成比例的打击。他们的收入来源可能更为单一,也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冲冲击。失业、收入下降会使更多人陷入贫困,而那些原本就处于社会边缘的人,其生存状况将变得更加艰难。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部援助和汇款的依赖性也很强,当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困难时,这些援助和汇款也可能减少,进一步加剧其困境。

金融市场的动荡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前景不明朗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引发资产价格下跌,股市、债市都可能出现大幅波动。金融机构可能面临坏账增加、信贷紧缩的风险,从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央行为了应对危机,可能会采取降息、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但这也可能带来通胀预期上升或资产泡沫的潜在风险。

政府财政也将承受巨大压力。一方面,为了刺激经济、支持民生,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支出,比如提供失业救济、发放现金补贴、支持企业复工等。另一方面,经济萎缩会导致税收收入减少。这种“增支减收”的双重压力,会让许多国家的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债务水平也可能进一步升高,为未来的财政可持续性带来挑战。

最后,这场经济危机还可能引发社会和政治格局的调整。长期的经济困境和不平等加剧,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增加社会动荡的风险。各国政府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其政策的有效性,也将深刻影响其国内政治稳定和国际地位。一些国家可能会更加注重国内议程,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以期重塑全球秩序。

总而言之,IMF预测的3%全球经济萎缩,绝非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预示着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期,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会结构,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如何有效应对,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将考验着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的智慧与韧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济的影响木已成舟,这个数字其实已经不重要,他是-3%,还是-5%我觉得影响都不大了。想一想,2月份PMI是35还是42真的重要么?重要的是应对的方法和策略。不同的应对方法指向截然不同的未来。

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观察应对方法,但今天我想安利一下托洛茨基先知,所以我们用他1934年的文章来做个回答。我非常建议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我感觉是非常富有乐趣的。

首先要说明两点

  • 我并不支持托洛茨基...我觉得斯大林是对的,而且我觉得斯大林的经济学造诣也可能被低估了。但托洛茨基毕竟是个共产主义者,分析经济阐述矛盾是一把好手,当然可惜那个年代没有视频,所以当时没什么图表可以供我今天抄袭
  • 1934年的情况是,在1929年的大萧条之后,经历了几年的痛苦,全球发达国家基本上都采用了凯恩斯主义逐渐走出了低谷,然而奇妙的是在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伴生了越来越多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托洛茨基反对民族主义下的逆全球化。
请无视那个箭头......这五个线条从上到下分别是日本,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可以看到除了法国之外,大家基本都走出了最黑暗的时代

结合托洛茨基的观点,摆在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歧,和1934年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有两条道路可以走

  • 民族主义还是全球化
  • 增加需求还是砍掉供给

其中全球化好过民族主义,增加需求好过砍掉供给。

稍微解释一下,民族主义意味着主动砍掉一些外国的供给,比方说本来中国的车床很不错可以出口到美国,结果美国表示美国车床就是再破也好过中国车床,那么由于采用了更低生产效率的生产资料,全球的总供给减少了。同时总需求也减少了

托洛茨基把全球市场由于民族主义而割裂形容为火车失事,然后大家被迫在一个民族市场上的硬板床上过夜,然后希望能生存到一个崭新的经济阶段活过来。我理解中这个他们脑海中的“崭新经济阶段”应该就是凯恩斯里面那个长期吧。而我们都知道,在1934年等待长期救赎可不一定明智。

  实际上,似乎立足于“永恒的”种族法则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只是表明了世界危机事实上是多么令人绝望——这是将不得不做的事情伪装成大发善心的又一个经典案例。正如失事列车上的旅客在荒废的小车站中坐在光秃秃的长椅上战栗,却不得不尽可能保持坚忍以互相抚慰他们正在遭受创伤的身心。但是,事实上这些人都梦想着能有辆火车将他们带到一个新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在干净的床单上舒展他们疲惫不堪的身躯。所有国家的商业界现在唯一的指望是在本民族市场这张木板硬床上支持下去, 无论如何要生存下去,即使处于昏迷的状态中也要生存下去。但所有这些被迫的自苦者们向往的是一个新的世界“转机”,一个崭新的经济阶段。
这一学派的最无畏的代表安慰自己,在封闭经济中虽然会穷一些,但民族会变得“更和睦”(希特勒),随着世界市场的意义的降低,对外冲突的导火索也会减少。这样的希望只是表明,割据学说不仅是反动的,还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民族主义的源头实际上是可怕的冲突的实验室:帝国主义像饥饿的老虎,它退到自己的民族巢穴中,是为新的大幅度的跳跃。

而在供给和需求中,托洛茨基也预言到了会有人认为危机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在当时那个年代的讨论依然是要砍掉产能或者增加需求

被民族和世界经济的破坏趋势搞得措手不及的保守的政治家们和理论家们开始倾向于这个结论,灾难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的过高的发展。很难想出更悲惨的奇谈怪论了!法国政治家和金融家卡约在人为地限制机械中看到拯救。这样,自由学说的最有教养的代表出乎预料地被最愚昧的工人所左右,这些人在一百年前曾经砸毁过纺织机。进步的任务是让经济舞台和社会关系适应新技术,现在则反其道而行之:为让生产力适应旧的民族舞台和旧的社会关系而遏制和压缩它们。大洋两岸为解决这个离奇的任务消耗了不少智力:如何把鳄鱼赶回到鸡蛋中。最新的经济民族主义因其反动性而受到谴责:它阻碍和降低人的生产力。

同时他也预言了如果走向民族主义,那么民众对于“民族”货币的耐受度会提高。当时的通胀是对于金本位的解体。而我感觉今日的MMT就是对于信用货币的解体,两者是一致的

此外又加上了通货膨胀。作为通用替代物的黄金在19世纪成了所有配得上货币名称的货币体系的基础。放弃黄金兑换能比海关更成功地把世界经济打成碎块。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内部比例失调和它的国际联系的失调的表现,又加剧了这个失调,帮助把它从功能性的变成生理性的。这样,“民族”货币体系为经济民族主义的致命工作加冕。

托洛茨基还有一个神总结

19世纪是以民族的命运和经济生活的命运相互的融合为标志,但我们这个世纪的基本趋势却是民族和经济生活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

这句话我感觉把19换成20还可以再说一次。当然,我对世界抱有信心,我觉得换成20再说一次,20年后也会被打脸。


回到今天的世界里面。首先说需求和供给方面

我们比1934年是有进步的,全球很快实行了直升机撒钱而非古老的增加企业贷款的方法。我觉得这是对的,增加需求毫无疑问,我觉得用增加贷款的方法增加需求绝对不如直接发钱有效。而且增加贷款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我觉得很多人会感觉,这里面的区别没那么大,但实际上,斯大林曾经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经典论述,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不同的,如果你要实行一个新的经济规律,你要先干掉社会衰朽力量

Source: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来自大元帅的指导意见:如果你想实行一个经济法则上的改革,就必须先削弱原有的既得利益。

实际上我觉得最近中国数字货币也在加速,数字货币我觉得是中国直升机撒钱的弯道超车途径。我自己觉得我们距离直升机撒钱可能也没太远。这点我相信全球央行已经达成共识,无需担心,今年不会有大规模的去产能的....

唯一我们需要担心的是全球化的问题。分两种情况考虑

如果是增加需求+民族主义,那么全球金融体系的脱节可能将比当年美国放弃金本位更加严重。民族主义会遏制供给增加通胀的可能,而民众的需求增加可能与这个直接碰撞。这绝不是一个好结果

如果是增加需求+全球化。这个结论其实会非常有意思,因为你会发现,如果选择这条道路,我们实际上就完成了托洛茨基文中的“任务”:解放生产力+经济统一

从理论上,任务可以这样表述:怎样在居住在欧洲的各国人民充分自由的文化发展的情况下,保障在这个大陆上的经济统一?怎样把联合起来的欧洲纳入全世界的协调的经济中?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在把民族神圣化的道路上,而是相反,把生产力彻底从民族国家强加给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然而,欧洲统治阶级因军事和外交方法的破产而感到沮丧,今天从相反的一端来解决这个任务,即企图强行让经济服从已经过时的民族国家。普洛克儒斯忒斯之床的神话在宏大的规模中再现。统治者不是为新技术清理配得上它的舞台,而是把经济机体砍、切得支离破碎。

我不知道我们会何去何从,但我隐约感觉我们站在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希望发生最好的情况(但这情况太美好我有点不敢信):MMT+直升机撒钱+全球化重启。但我也做好最坏的打算:老版凯恩斯主义重演+民族主义。

两位曾经打得不可开交的共产主义者一起告诉我们,这两条道路的区别可能大到吓死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