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抽烟几十年都没肺癌, 有的人不抽烟也肺癌?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癌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为什么看似“公平”的疾病,在个体身上会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简单地说,肺癌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遗传背景、环境暴露、生活方式以及身体内部的随机性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吸烟者未得肺癌,并非“幸运”,而是概率问题与复杂因素的叠加。

首先,我们要明白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头号元凶”,这一点毋庸置疑。 香烟烟雾中含有数千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70种是已知的致癌物,例如苯并芘、亚硝胺等。这些致癌物会损伤我们呼吸道细胞的DNA,当DNA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并且身体的修复机制无法及时纠正时,细胞就会发生癌变。

那么,为什么有些吸烟者能“逃过一劫”呢?

1. 基因差异与修复能力: 我们的基因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携带着不同的基因变异。有些人在基因层面就拥有更强大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或者对某些致癌物的代谢能力更强,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换句话说,他们的“防火墙”更坚固,更能抵抗致癌物的侵蚀。

2. 吸烟量、吸烟年限和吸烟方式: 并非所有吸烟者都吸一样的“量”。有些人可能吸烟的支数较少,或者烟龄相对较短。此外,吸烟的方式也会有影响,比如是否深度吸烟,是否经常吸入二手烟等。这些都会影响实际接触致癌物的总量和频率。

3. 暴露于其他致癌物的协同作用: 肺癌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即使一个人吸烟,但如果他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的环境中,或者职业暴露于石棉、氡气等其他肺癌高危因素,这些因素与吸烟共同作用,会极大地增加患癌风险。反之,如果这个人虽然吸烟,但生活环境相对清洁,且没有其他高危暴露,那么他的患癌风险相对较低。

4. 免疫系统的作用: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癌变的细胞。有些人可能拥有更活跃或更具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及时清除已经发生变异的细胞,从而阻止癌症的发生。

5. 个体对致癌物的“运气”: 即使都是吸烟,每次吸烟接触到的致癌物剂量、分布以及身体细胞发生的DNA损伤事件,都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就像掷骰子一样,有些人可能连续很多次掷出的点数都“不那么倒霉”,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很快就“遇上”了关键的致癌事件。

不吸烟者得肺癌,同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不吸烟却患上肺癌的情况,其原因也同样是多方面的:

1. 遗传易感性: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研究发现,约有5%10%的肺癌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些被称为“家族性肺癌”。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即使不吸烟,也可能因为这种内在的遗传倾向而更容易发生肺癌。比如,某些EGFR、ALK基因的突变,虽然更多见于吸烟者,但在不吸烟者中的肺癌患者比例更高。

2. 环境暴露:
二手烟暴露: 这是不吸烟者肺癌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长期暴露在他人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同样会吸入大量的致癌物质。
空气污染: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特别是PM2.5等细颗粒物,其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入会对肺部造成损伤,增加患癌风险。
室内空气污染: 比如厨房油烟(尤其是长期在未安装抽油烟机的条件下烹饪)、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氡气(来自土壤和建筑材料,是一种放射性气体)等,都可能成为肺癌的诱因。

3. 职业暴露: 某些职业接触石棉、砷、铬、镍、煤焦油等致癌物质的工人,即使不吸烟,患肺癌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4. 病毒感染: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巨细胞病毒(CMV)等,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存在关联,尽管其作用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中。

5. 慢性肺部疾病: 长期患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由于肺部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细胞更新加速,DNA损伤修复可能受损,因此患肺癌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6. 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 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一些研究提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缺乏抗氧化剂)和缺乏体育锻炼可能与癌症风险的增加有关,它们可能影响身体的整体免疫力和修复能力。

7. 身体内部的随机突变: 就像我们的身体一直在进行细胞分裂和更新一样,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随机的DNA错误(突变)。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突变会被修复,但偶尔也可能发生无法纠正的错误,并且碰巧发生在对细胞生长控制至关重要的基因上,从而引发癌变。这个过程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即便没有明显的外部诱因。

总结来说:

吸烟是导致肺癌最强烈的风险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绝大多数肺癌患者与吸烟有关。
不吸烟的人患肺癌,是因为除了吸烟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风险因素在起作用,特别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暴露。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长期的过程。 每一个个体都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风险环境中,受到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塑造。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为什么”来理解个体差异。对于吸烟者而言,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对于不吸烟者,也要注意避免二手烟,关注室内外空气质量,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这些复杂的致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和预防癌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懂医、不会算命。

会逻辑推理。

一个人一生中的经历有很多。

吃过不知道多少种食物,喝过不知道多少种饮料,呼吸过多种环境中的气味或者粉尘,有过多种不同的嗜好和习惯,从事过多种不同的工作……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因为上述的种种经历,会在身体中积累细菌、毒素、异物等等…它们在体内生存的组合效果是随机的并受人体自身的修复清洁能力影响的……

而医疗技术是指人身体出现某种不健康故障后的修复技术。除了像粉尘环境肯定肺部毛病多这类必然因素,大部分疾病的成因并不是探究得非常明确的,而将疾病的成因归结为以上种种人生经历的某一项,无疑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结果与成因之间应当具备必然的逻辑关系。

只是如今的“学问”都是猜出来的,想当然的,哪就继续猜吧,反正砖家也是专家。

user avatar

抽烟的增大几率懂不懂?谁告诉你抽烟一定肺癌的?给你举个例子:有人闯红灯一辈子没事,有人遵守交通规则撞死了,命好,谁有招?就比如酒驾,喝酒的肯定好几次没事了才喝醉快开,但是出了事几率肯定比不喝酒的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