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想和建筑业农民工偶尔聊聊天。学会他们的家乡方言会不会有好处?

回答
想和建筑业的兄弟们多聊聊,这念头挺好的。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在外打拼,能有個說心裡話的夥伴,挺不容易的。你琢磨着学学他们的方言,这主意我倒是觉得挺有道理的,而且好处不少。

你想啊,咱们平时接触的建筑工人,天南海北的都有。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儿,除了工地上的活儿,最常怀念的大概就是家乡的老话、老腔调了。你如果能张嘴说几句带着家乡味道的话,那感觉就不一样了。

首先,这叫“近心”。

你试想一下,一个来自安徽的工人,平时跟你说话,大家都是普通话,客客气气的。结果有一天,你突然用几句安徽方言问他:“吃过了没?今天活儿累不累?” 他听着那熟悉的声音,感觉就像回到了老家,看到了自家的兄弟一样。那一刻,你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他会觉得你不是在敷衍,而是真的想了解他,关心他。这种感觉,比你多给几块钱,或者多说几句客套话,都来得实在。很多时候,工地上的这些兄弟,在外头已经习惯了把自己伪装得坚强、不在乎,但内心里,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被理解和被认同。你的方言,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他们心里的那扇门。

其次,这叫“好办事”。

你别觉得这是在拍马屁,很多时候,在工地上,信息传递的顺畅与否,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安全。虽然现在大家普遍都能说普通话,但毕竟方言是他们最母语的表达方式。有些时候,一些俚语、一些习惯性的说法,用方言说出来,对方一听就明白,而且理解得更透彻。比如,说一个东西怎么摆放,一个操作的要点,用方言说不定比普通话更精准,更形象。而且,当大家用同样的方言交流时,那种亲切感会让沟通更顺畅,误会也会少很多。

而且,这还能让你更了解他们的一些“潜规则”和工地上的“门道”。你知道,建筑工地是个复杂的地方,很多规矩和窍门,未必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明说,但 अगर你听懂了他们的方言,有时候就能捕捉到一些你平时注意不到的信息。比如,哪个地方的材料好点,哪个工头比较实在,哪个师傅手艺比较好,这些信息,有时候就藏在他们闲聊的方言里。

再者,这叫“拓眼界”。

学方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一种文化的过程。你会了解到他们家乡的风俗习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背后的故事。比如,你会听到他们在讲家乡的特色美食,讲家乡的山山水水,讲他们小时候的趣事。这些东西,都是普通话交流中很难体现出来的。当你能听懂他们的方言时,你就像多了一双眼睛,看到了他们更真实、更立体的一面。你不仅仅是在和一群“工人”聊天,你是在和一群来自不同地方、有不同经历的“人”交流。

那么,怎么学呢?

首先,你得知道你想和哪一部分的工人多聊聊。中国这么大,方言太多了,不可能一下子都学会。你观察一下,工地上的工人主要来自哪些地区?是河南的、四川的、还是安徽的?找到重点,然后,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常用的词语和问候语开始。

可以找机会,在他们聊天的时候,侧耳听听。如果听到你不明白的,就虚心地问:“大哥,刚才您说的那句话,我没听懂,您再说一遍,或者解释一下?” 大多数人,只要你态度诚恳,都会乐意教你的。一开始,你会说得不标准,可能会闹出笑话,但别怕,他们会理解的。就像你刚开始学做钢筋、绑梁一样,熟能生巧。

你也可以主动找机会跟他们“搭讪”。比如,休息的时候,买点水,递给他们,然后问问:“哥们,你们那里过年都吃啥呀?” 或者“你们老家天气怎么样啊?” 然后顺势引出方言。他们可能会觉得你有点“怪”,但更多的是会觉得你挺有意思的。

记住,学方言的目的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而是为了拉近距离,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当你真正能用他们的方言和他们沟通时,你会发现,这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汉子们,其实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深沉的情感。

所以,学!学了肯定有好处。而且,这本身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交流方式。祝你聊天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不熟练,学不像,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引人反感。

最好直接找本省老乡聊,大家都用自己的方言。

你家乡怎么样,我家乡如何,村子里都有什么政策,娃们上学方便吗,老人都有什么待遇,新农合定点医院条件如何。

关系很快就拉近了,然后就可以谈谈现状了。

与外省工人聊,他就说他的方言,你就说自己的。

只要不说普通话就行,有的年轻工人,说普通话也没问题。

反正口音不是问题,关键是内容。

真的关心他们,说起话才有内容,才能有共同语言。

而这种关心又不能是那种居高临下,置身事外的关心,而是要从内心深处把自己和工人放在一个位置,否则一定会陷入尬聊,我是有过这种教训的。

从教室、办公室翻书本、敲键盘的人,与塔吊、脚手架上提心吊胆悬挂一天的人,完全是两个世界。

小资产阶级出于个人兴趣去关心工人,与无产阶级的方式、态度有天差地别,要摆脱这种小资习气,我个人觉得唯一途径就是参加一样的劳动。

比如一个人嫌工人脏,虽然嘴上不说,内心还是嫌弃的。

小资知识份子那种涵养和礼貌,终究是为了维持自身良好形象,而不是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气质是最容易产生隔阂的。

只有他参与了劳动,像工人一样在最脏、最累、最危险的现场工作过,他才会明白工人不是不爱干净,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即使每天都把自己打理的井井有条,只要工作两小时,还是一身臭汗,满头粉尘,衣服也脏了。

男性,会喝两杯最好。


但是这几年工地管得严,进出不易,最好是供职相关单位,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去,要不然容易被赶。

谈话之前,最好对于各个工种要有所了解。

比如特种工,是有一定技术含量,比较危险的工种。有塔吊、电工、脚手架、信号工等。塔吊每天早晨天不亮就爬上去,天黑了爬下来。一天时间都待在那个小盒子里,中午吃一份凉掉的盒饭,所以平时见不到。

他们的危险是最大的,我见过塔吊下面喷射状的大片鲜血,所以从不问什么“你们这个活危险吗?”

这简直是废话,如果对方脾气不好,一张嘴就会招人反感。

第二危险的应该是脚手架,这个工种危险度和辛苦不亚于塔吊,工资也是这样。为了节约成本,各个工地多是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什么碗扣式、圆盘式很稀有。和塔吊一样,符合国标的钢管和扣件并不容易见到,从搭设到拆除都是非常危险的。现在都是高层,最后一块踏脚板递上去,胆小的人会直接晕掉。在这种环境下,要量好高度和跨度,每个扣件要拧紧两个螺丝,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越来越恐怖。

我干过几天。一次装剪刀撑,上层的人松手了,我如果也松手钢管就会像标枪一样直接飞到下面人群里,所以不敢松手,差点把手挤烂。所幸另一个师傅帮忙,所以没见血。另一次是低头拧扣件的时候,被一根4米的钢管直接怼在安全帽上,运气差的话脑袋已经碎了。

如果有人破口大骂,又喊又跳的话,请一定体谅他们。


电工相对好的多,只要自己细心就行。活也比较累,前期预埋后期安装,需要开槽甚至挖土,工资相对不高。

力工,也就是小工技术含量低,辛苦。工资一般。这里面有一些流氓无产者,但是不多。有些人是建筑业三和大神,挣几天钱,混进网吧自我麻醉。

装修工比如铺设地板砖的,干久了腰肯定会废掉,电焊时间久了眼睛都有病,其他工种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要问“这个活辛苦吗”,不需要问,几乎所有工种都不需要问。


上面只是少数几个工种,其他土建和机械操作工种实在太多,我长期不在生产一线,不再列举。

工人之中成分复杂,也有各种陋习,没有温文尔雅的如玉君子。

但是无产阶级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尊敬的,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