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散心念佛真的远远不如至心念佛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念佛法门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观点:至心与散心的差异。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念佛之所以能有功德,能让我们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什么?不是佛号本身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而是佛号背后代表的佛的功德、智慧、慈悲。我们念佛,就是在和佛沟通,是在接收佛的能量,是在让佛的光明照耀我们。

那么,什么是“至心念佛”?什么是“散心念佛”呢?

至心念佛,顾名思义,就是心是专一的、诚恳的、用全心全意去念的。 这里的“至”字,可以理解为“达到”、“极致”、“集中”。

专一不散乱: 心里没有杂七杂八的念头在跑,没有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上,或者佛菩萨的形象上。就好像你看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说话,你会聚精会神地听一样。
诚恳信愿: 不仅仅是口里念念,心里要有真切的信,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是真实不虚的,相信自己也能往生。有真切的求生西方的愿望,想要离苦得乐。这种信愿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装出来的。
心怀感恩与恭敬: 念佛时,心里会有一种深深的感恩,感谢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感谢佛法给我们指引。同时,也会对佛菩萨生起无比的恭敬心,就像对待自己的恩人一样。
摄心入定: 在至心念佛的时候,心会逐渐地平静下来,好像被佛号摄住了,进入一种比较安定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心”。

散心念佛,就是心不在焉,或者心有旁骛的念佛。

心猿意马: 可能一边念佛,一边还在想着今天晚饭吃什么,明天工作怎么安排,或者在回忆昨天看过的电视剧剧情。念佛的声音虽然在嘴里,但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应付了事: 有时候念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比如每天要念多少声,或者逢年过节做个样子。虽然念了,但心里并没有多少感触,没有多少真诚的投入。
杂念纷飞: 念佛的过程中,各种烦恼、妄想、欲望像野草一样冒出来,而且还跟着这些念头跑,没有去管束它,让它放任自流。

那么,为什么说散心念佛“远远不如”至心念佛呢?

这就像你给别人打电话,如果你是打着电话,心不在焉地听着,可能对方说的话你都没听清楚,也回复不到点子上,对方肯定觉得你不重视他。相反,如果你全神贯注地听,并且积极回应,那么这次通话的意义和效果自然就不同了。

在佛法里,这个“效果”体现在几个方面:

1. 感应和加持的程度: 佛的智慧光明是遍照一切的,但我们能接收到多少,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至心念佛,心是敞开的、是专注的,就像一个干净明亮的接收器,能接收到佛号的能量和光明就越多,佛菩萨的加持和感应也就越明显。散心念佛,心是浑浊的、是散乱的,就像信号不好或者有遮挡的接收器,即使佛的光明在那里,我们也很难接收到。
2. 修行的进展和质量: 至心念佛,每一次的念佛都是在有效地熏习自己的阿赖耶识,就是在种下清净的善根。这种熏习是深刻的、有力的,能够逐渐转化我们的烦恼习气,增强我们的正念。散心念佛,念佛的功德是很微薄的,很多时候念下去,都被杂念消耗掉了,对心性的转化作用很小,就像往漏勺里装水一样。
3. 往生的品位: 净土宗非常强调信愿行,其中“行”最根本的就是念佛。至心念佛,尤其是具足信愿的至心念佛,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稳妥、最有力的保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根据我们往生的品位高低,接受佛陀教化的程度、证悟的快慢都有很大的区别。至心念佛,自然能获得更高的品位。散心念佛,虽然理论上也能往生,但很可能往生在比较低的品位,或者因为信愿不真切、行持不力,还有可能无法如愿往生。
4. 内心的安定和法喜: 即使不谈往生,单就当下而言,至心念佛也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真正的平静和安宁。在烦恼的海洋中,念佛就如抓住了救命的浮木,让我们的心有所依靠,不再随波逐流。当我们真正沉浸在佛号中,体会到那种清净安稳时,自然会生起法喜,这种法喜是真正解脱的滋味,是散心念佛所体会不到的。散心念佛,很多时候念了还是烦恼不断,因为心没有真正被摄住。

打个比方说:

至心念佛 就像你诚心诚意地去拜访一位非常尊贵的大德,你一定会事先洗漱干净,穿戴整齐,怀着恭敬和虔诚的心,全神贯注地听他说法,提出的问题也是经过思考的,这样你才能获得大德的指点和加持。
散心念佛 就像你心不在焉地去拜访,一边去一边想着别的事,到了地方也心不在焉地听,随时准备走,那么你得到的收获自然就微乎其微了。

当然,话也要说回来。对于很多刚接触念佛、或者烦恼习气很重的人来说,一开始就做到“至心”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不能因此就气馁或者觉得念佛没用。

能念就好: 只要开始念了,就是在种善根。佛菩萨不会因为我们心散就抛弃我们,佛的慈悲是无条件的。
慢慢练习: 我们可以从“有时间就念”到“每天固定时间念”,从“随便念念”到“尽量把心收回来一点”,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到“努力把心放在佛号上”。这个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就是把散心慢慢收拢成至心的过程。
方便法门: 净土法门之所以成为“易行道”,就是因为它的门槛相对较低。即使是散心念佛,如果能持续不断地念下去,日积月累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阿弥陀佛的愿力会帮助我们,尤其是在我们临终的时候,只要能提起一口气念佛,都有可能蒙佛接引。

但如果允许我们选择,或者我们希望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么“至心念佛”无疑是最佳选择,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所谓“远远不如”,是因为那种“不如”是一种质的区别,是一种效果上的天壤之别。至心念佛,是在用佛的智慧照亮自己的心,是在与佛的愿力契合,是在为解脱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咱们在念佛的时候,尽量把心收回来,哪怕只是收回来一点点,都是在进步。不要因为一开始做不到完美就放弃,也不要因为觉得散心念佛就不如至心念佛而灰心。关键在于,我们认识到“至心”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为此而努力。

这就像学游泳,一开始扑腾几下,水溅得到处都是,也喝了几口水,但总比站在岸边看要好。慢慢地,你就能掌握技巧,游得又快又稳。念佛也是如此,不断地练习收摄心念,就是我们在净化心灵、提升生命品质、最终走向解脱的必经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您好,受戒没有呀?没受戒想往生是很困难的哟。修得这么努力,快去皈依受戒吧。

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里讲得好,“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注意了,敲黑板,划重点了!

散念,都摄六根的效果是很差的。一根都没有彻底摄住。对不对?

所以说,还是要靠专念。“口念佛,鼻吸气,左手念珠,右手木鱼,眼看佛像,意观佛像。”


《佛子行》

无著菩萨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故于昼夜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贪爱亲眷如水荡,瞋憎怨敌似火燃,痴昧取舍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

舍离恶境惑渐减,弃除散乱善自增,自心清净起正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长伴亲友须别离,勤聚之财必捐弃,识客终离客舍身,舍世执恋佛子行。

伴随恶友三毒盛,闻思修德渐坏少,慈悲喜舍令退失,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善知识罪渐消,功德增如上弦月,珍视智慧圣导师,重于自身佛子行。

自身仍陷轮回狱,世间神祇能护谁?应依殊胜无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诸极难忍恶趣苦,世尊说为恶业果,纵须舍命为代价,亦不造罪佛子行。

三界乐如草头露,均属刹那坏灭法,不变无上解脱道,奋起希求佛子行。

无始劫来慈悯恩,诸母若苦我何乐?为度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源于贪己乐,诸佛生于利他心,故于自乐与他苦,如实修换佛子行。

纵他因贪亲盗取,或令旁人夺我财,犹将身财三时善,回向于彼佛子行。

我虽无有何罪过,竟有人欲断吾头,然以悲心于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吾犹深怀悲悯心,赞叹他德佛子行。

若人于众集会中,揭我隐私出恶言,犹视彼如善导师,恭敬致礼佛子行。

护养于他若己子,其反视我如仇敌,仍似慈母怜病儿,倍加悲悯佛子行。

其若等同或低劣,心怀傲慢侮蔑我,吾亦敬彼如上师,恒常顶戴佛子行。

纵因贫困受轻贱,复遭重病及魔障,众生罪苦己代受,无怯懦心佛子行。

虽富盛名众人敬,财宝等齐多闻天,犹观荣华无实义,离骄慢心佛子行。

若未降除内瞋敌,外敌虽伏旋增盛,故应速以慈悲军,降伏自心佛子行。

三界欲乐如盐水,渴求转增无餍足,于诸能生贪着物,即刻舍离佛子行。

诸法所显唯自心,性体本离戏论边,不着能取所取相,心不作意佛子行。

遭逢欣喜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外象美丽内无实,舍离贪执佛子行。

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极忧恼,故于违缘逆境时,当观虚妄佛子行。

为求菩提身尚舍,身外物自不待言,布施不盼异熟果,不求回报佛子行。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求利他岂可能?故于世乐不希求,勤护戒律佛子行。

欲积福善诸佛子,应观怨家如宝藏,于众生舍瞋恶心,修习宽忍佛子行。

见求自利二乘士,勤修行如救头燃,利众生为善德源,欢喜精进佛子行。

甚深禅定生慧观,摧尽业障烦恼魔,知已应离四无色,修习静虑佛子行。

五度若无智慧导,菩提正觉难圆成,认知三轮实体空,智巧合一佛子行。

若不省察己过错,披佛外衣行非法,故当恒常行观照,断除己过佛子行。

我因烦恼道他过,减损功德徒退转,故于菩萨诸缺失,切莫议论佛子行。

因求利敬起争执,闻思修业渐退转,故于亲友施主家,舍离贪恋佛子行。

粗言恶语恼人心,复伤佛子诸行仪,令人不悦之恶口,舍弃莫说佛子行。

烦恼串习难对治,觉智之士正念持,贪瞋痴心初萌起,即时摧灭佛子行。

无论何时行何事,应观自心之相状,恒系正念与正知,成办利他佛子行。

由此精勤所修善,为除无边众生苦,咸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

八地指南录

user avatar

一早打坐,供灯好。

回向众生皆吉祥,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究竟成就佛道。

吾愿尽绵薄之力,于己于他,解惑,增上我们自他的道业。

首先,明确回答题主:散心念佛,是可以消业障除罪业的。阿弥陀佛圣号,一念起即消业灭罪,勿需怀疑。

怀疑心,是行业之大患。

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是汉传大乘教,及藏传密乘教都极为重要的修持法门。阿弥陀佛法门,是行门,非常重视实际的修持。

藏传的堪布曾经说过一次,讲因明法不难,讲论也不是很难,要把阿弥陀佛净土法讲好了,实难 !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已经说了,此为难信之法。无人提问,佛自说的法门。

藏传的阿弥陀佛本尊修法,我们在此就暂且不多表了。今日,单就题主之疑惑,谈一谈。

汉传的阿弥陀佛净土宗,有五经一论:

《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往生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增编合为五经。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

每一个法门的修持,都有自己不共的法教。在净土宗的修持上,需要按照净土宗的宗门为要,多读诵学习净土经论,增上信心,而去实修。

很多人在谈到净土宗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是容易按禅宗法义去解义。这样很容易打击到一片初学修持者的信心,认为自己永远都达不到那个心净土净的标准,继而不再坚持了。

在汉藏各个高僧大德都跟从佛陀的教义,一再劝导大家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因为此净土与娑婆世界众生缘深,作为修行标准,也最容易去到。不需要你大彻大悟。

阿弥陀佛的净土是三根普利的法门。我们按照最低的及格来讲,就是:首先莫要怀疑极乐世界存在否?跟着,一心发愿往生。再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这样就具备了信,愿,行三资粮。还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每一个初发心的行人,都是一步步向上而行的。娑婆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娑婆二字,不圆满,浊,生活艰难,恶法多,容易退道心。所以,我们要去极乐世界。

极乐,是指的没有五浊衰败相,《阿弥陀经》里佛说“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系念佛念法念僧。”

以上,佛讲的相是表法的。意思就是在极乐世界,所有的显现相,都是讲演法义,皆为清净相。不是善法更不是恶法,而是本然清净无垢染。此众生亦是方便说,并不存在众生一说,到极乐世界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之位,是必定成佛的。

有些人会说,你们尽想着去极乐世界享福 ! 其实,这个想法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 如果天天就想着在娑婆世界大富大贵,那么等待的只有无尽的轮回,是苦的本质。而就是以享福的心念一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没开悟,但是你确确实实厌离娑婆,心往极乐净土,那就必定得往生。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看看佛陀上面所讲的那些修学环境,太优越了,你还能不开悟,还能不成佛? 佛,是实语者,真语者,不妄语者啊!

从世间角度分析一下,家长都希望孩子读重点小学,中学,考清华北大,对不对 ! 为什么呀?这个道理不是很显而易见的嘛!

所以你说,娑婆太苦了,我就是要去极乐世界享福,这没啥不对的。因为,只要你到了阿弥陀佛的净土,叫作“花开见佛悟无生啊” !

就好比刚刚够上线的高考学生,去到了清华北大,眼界就完全不一样了啊。当然,我这也只是勉强做个比喻的说法。

净土的境界,不是凡夫地能够比拟的 !

再来,我们谈谈实修。

印光大师就教过工作生活繁忙的行人,早晚十念法的功课方法。这个《印光大师文钞》,净土行人需要多多去阅读,印光大师在里面有许多实修的各种开示,教法。(在此,就不多表了)。

我最初的念佛,是缘于有天在庙里看到个小册子。我与观世音菩萨缘分很深,读书时就经常去观音庙,那么多的佛菩萨,就只认得观世音菩萨他老人家。而且,我有个习惯,就是啥事都跟菩萨说,我也不叫观世音菩萨,直接就一句菩萨呀,菩萨,我跟你说哦…………我觉得菩萨就是自己最亲爱的妈妈。

所以,幂幂之中,菩萨一直带领着我,进入佛的世界。我就开始念佛了,因为佛说了念阿弥陀佛的各种好啊,那就念呗!

开始都散念。只要没动脑筋的事情,都可以念。比如,有一段时间,我去做激光打标,就是简单操作,我就一直念佛,也不记数啥的,心里也没什么多的想法。走路也念,吃饭不多话也念,读书的时候,不是不念,就是形成习惯了,佛号就起来。一句佛号是真的消业障,灭罪业。消业障,灭罪业不是指的事事都顺心如意的意思哦,而是指的道业逐步增上,心境逐渐明朗,智慧开始显露,殊胜法缘亦越来越多。

凡夫主要就是心力不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各种习气。

大家千万不要去听什么念苹果也可以的话哦。苹果能给你啥加持力呀?

佛号是法性,是具备很大的法的力量的。给你灌入法之甘露,心力增强了,到最后,才会了然到世尊的那句名言:众生皆具佛性啊!

我们本来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啊!

在念佛中,心的力量强了,知道娑婆世界的轮回苦的本质,知道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我们面对生活中所有的顺逆境,都是一句阿弥陀佛,以坦然之心去对待,去超越这个假合的现象界。

所以,题主不必要担心自己的散念佛号。万事开头难。要坚持行住坐卧皆不离佛号,乃至于睡觉,躺下就默默念佛入睡。重点在于念佛的出发点,是不是要愿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在这世间升官发财,娶妻生子,买房买车。我们念佛号的发心,很重要! 要记住:因地不真,果遭迁曲。这个道理。

现在,我也是这样。除去有时间的时候,打打坐。买菜呀,做饭呀,走路呀,坐车呀,乃至人家闲话呀,就自己默默提句佛号。在生活中要串习这样的法的力量。什么自力,他力的? 自他就是不二的。 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在念你,你所念,能念,皆是法音宣流。根本就不分彼此。

因此,现阶段,题主就这么着招。没什么错误。平时有时间的话,建议你多听听大安法师的净土讲法(优酷有,微信公众号查查东林寺),《印光大师文钞》要阅读。听经闻法,对实修非常重要 ! 而后,有余力,则学文。可以逐步再读诵《金刚经》,可以看慧律法师讲的《金刚经》(优酷有),增强般若智慧。那么念佛的力量,会更加强大。

再谈两点。

一,好比有的藏传会说得了密乘灌顶不修,会下金刚地狱。这个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接法者难道还不如啥都不接法的人吗?能得灌顶,是一个因缘。能不能修,又是一个因缘。也就是说,题主你目前这样散念,能消业,也没有罪过的。毕竟这是善法,不是恶法。

二,菩提心的问题。能一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菩提心。注意“一心发愿”这四个字,就是菩提心。

在禅宗来讲,除去心内众生,无有心外众生可度。

所以,“一心发愿”即为度己度他,自利利他。因为,有此“一心发愿”,就会一心念佛,能够到达“一心念佛”,就一定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生起无有造作之真实无伪菩提心来 !

题主,加油哦^0^~ !

南无阿弥陀佛……

以此念佛功德回向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

哈哈哈哈

哇塞,我给人专门提醒了耶

谢谢你哦 !

我不争论的哈。

你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关系的啦 。

我不是什么大师,就一普通的凡夫行人,可以随便批评,都没关系的啦。

你也不需要问我那么多的,直接写出你自己的观点就OK的啦。

然后,大家要如何取舍,看各人的意愿咯。

我呢,学习上一直都有一个弱点,就是不会背诵什么教证,理证的。

我呢,讲的出来的话,都是自己走过来的路,吃得下去的饭,这样子的啦。

所以,我是能够理解题主暂时的困惑的。

另外,个人自己的修学历程,遇到很多位汉藏高僧大德,真正的大德,真的都非常的谦和。会针对你的因缘,个人情况,因机施教。

从他们的身上,我学习到的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也不是什么很厉害的大法。而是那种谦和慈悲的心,从来不会咄咄逼人。

我记得有一次跟上师汇报学习《入菩萨行论》时的情形,抱怨了很多很多看不惯的事情和人,上师一直听着,突然指着我说了一句:你要看到空性 ! 我浑身一颤 ! 再无多言。

还有一次,遇到法王,我那时候,也对到底修什么法门,忽左忽右。带着惶恐不安的心,去请示。无论,我问东,还是问西,法王都点着头。最后,他告诉我一句话:“记住,唯一除我执! 你好好修,用四年的时间在生活中磨练。……”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啰嗦了。

我一直建议知友们,学修佛法,还是去跟随真正的实修有证量的高僧大德,系统的闻思修。

我呢,在知乎,也就是随缘闲谈。分享一点点个人的心得体会而已。

法上的东西,不能乱讲,我讲的呢,基本上,逻辑性不强,都是些大白话。

如果去活佛那里汇报修学的话,他是不准你按照什么中观书面的文字去阐述的。他要你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你是个什么状态,一开口,就清楚了。

我很差,是个差生。

但我有一个优点,就是特别能体会到差生的心境。

我们要给众生以希望,同样亦是给自己希望。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不要站在一个制高点,去看待他人,觉得自己很懂,别人都不懂。

我在大德那里学习:慈悲,智慧,平等。然后,自己越来越卑微。知道了,平常心是道。

所以,我不喜欢辩论。要无诤。

知乎上,可以各抒己见,可以畅所欲言。但是,记住,莫要赞己毁他。

当然,你今天提到我,也是我的荣幸。说明,这个回答还有人关注。

下午,居士来饮茶,我们也谈到修行。除去生死,世间还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吗?

每一个显现相,都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

所以,感恩你,这是发自内心的话。

期待你可以把你的问题,自己做出一个清晰的阐述。

这样子,为自他解惑,增长自他的道业,非常地随喜 !

南无阿弥陀佛 !

愿吉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